官运(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313

  紧接着一只手伸了进来,扶住了郑天则,轻轻将郑天则扶到了座位上,此时郑天则才能稍微扭动脖子,见黄汉一脸关切和担忧,他心中无比感慨,轻轻拍了拍黄汉的手:“我没事,黄汉,去查一下后面的车。”
  “刚才查过了,司机跑了,是一辆中型卡车,没上牌照,有待进一步查实。不过,根据经验判断,这车可能是……”黄汉欲言又止。
  “是什么,尽管说,别吞吞吐吐的,不是你的风格。”郑天则现在又对黄汉完全恢复了信任,“说,不管是谁下的手,我都必须知道。”
  “车上有土,根据以往的经验,应该是拼装的土方车。”黄汉神色微有不自然,低头小声说道。
  郑天则脸色陡然大变!
  黄梁市内存在着几十辆非法拼装车,是车辆改装厂用各种报废的卡车拼装改装而成,没有任何手续,也不上牌照,但却能在黄梁市内畅通无阻,没有交警敢查,原因无他,只因这一批车的所有者是赵彪。
  赵彪作为黄梁市最大的包工头,黄梁所有的工程他都要插上一手,或者说,他不插上一手的工程就别想顺利开工。曾经有一个外地建筑公司来黄梁施工,没有理会赵彪的无理要求,结果开工之后才发现,没有一家材料供货商敢供货给他,他的工地机器轰隆作响,却没有一粒石子一袋水泥和一根钢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后只能向赵彪妥协。
  赵彪垄断的不是黄梁的建筑市场,而是建材市场。他不动粗,不恐吓,只用无声的行动宣告他对黄梁建筑市场的独一无二的霸权。
  当然,赵彪之所以如此盛气凌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背后有郑天则的支持,还在于他是郑天则五虎上将中排名第三的重要人物。
  赵彪的发家史,郑天则清清楚楚,赵彪手下有多少非法的拼装车,他更是了如指掌,如果他做不到对赵彪的绝对掌控,他怎么放心让赵彪在黄梁胡作非为?没想到,万万没想到,他竟然养虎为患,对他下手的人竟是赵彪!
  怎么会?
  赵彪虽然头脑简单了一些,又好色,但他最是忠心,五虎将中,黄汉最有心机,封况最直爽,赵彪最忠心,红颜馨最有才干,死去的达江友最八面玲珑,五人中,他最信任的一人就是赵彪,就他认为,不管谁会背叛他,赵彪都不会。
  但谁能解释非法拼装车对他下手的事实?郑天则头痛欲裂,当即拿出电话拨通了赵彪的电话,提示关机。他狠狠地摔了电话,对黄汉说道:“查下去,不管涉及到谁,我一定要查一个水落石出。”
  “郑局……”黄汉一脸为难,“万一真查到赵彪身上,我很难做。”
  “你也怀疑是他?”郑天则直视黄汉的双眼,“说说你的理由。”
  “昨晚,红颜馨和我通了一个电话,她哭了半天……”黄汉摇头叹息,“赵彪差点强奸了她。”
  “真的?”郑天则说不出来是生气还是假装,“红颜馨有没有事情?”
  “她说她很伤心,赵彪对她说,是郑局让他去睡她……”黄汉说不下去了,“郑局,还是你亲自问她是怎么一回事儿吧。”
  郑天则气得浑身发抖,赵彪浑蛋到家了,怎么打着他的名义去上红颜馨,他这么多年都没有强迫红颜馨,赵彪算个什么东西,敢碰他的女人?越想越气,他马上就打了红颜馨的电话。
  红颜馨的电话也提示关机。
  郑天则出离愤怒了,难不成真是赵彪对他下了毒手?除了赵彪,谁能调动他的车?现在他不在,电话又不通,不让人怀疑他都不行。
  问题是,凡事都要有动机,赵彪想要杀他,动机是什么?郑天则怎么都想不通,他下了车,被冷风一吹,清醒了许多,回身一看身后的拼装车,车头撞进去一大块儿,地上完全没有刹车的痕迹,很明显,不是车祸,是明目张胆的谋杀。
  如果不是他的车花了几十万进行改装,刚才他说不定已经交待了,郑天则越想越气,忽然电话就响了,他一看来电,竟是红颜馨,就立刻接听了电话。
  “郑局,我不干了,我要回家。”红颜馨泣不成声,“赵彪他不是东西,他不是人!”
  “好了,好了,你也别生气了,这事儿怪我。”郑天则忙不迭安排红颜馨,现在他身边的人一个个减少,如果不是重新树立了对黄汉的信心,他除了屈文林和戴坚强,几乎无人可用了,要是红颜馨再撂了挑子,他现在就完全抓瞎了,“是我让赵彪去查一下你和黄汉有没有男女关系,他说他看到你和黄汉走在一起,我当时没多想,随口就答应了。”
  “查就查好了,我这些年一直一个人,你不是不知道。”红颜馨哽咽地说道,“赵彪上来就撕我的衣服,还说我和郑寒也睡过,又和黄汉睡了,说不定也早和郑局睡过了,他说我是千人骑万人枕,还说不管是谁,只要和我睡过的人,他都不会放过……”
  郑天则只觉得血向上涌,一阵头晕,差点没有站立不住摔倒在地,要不是黄汉扶了他一下,他就一屁股坐到地上了,至此他几乎可以肯定——在他遭受暗算时,赵彪人不见电话不通,如果赵彪不是最大的嫌疑人,还能有谁?
  “最后我急中生智,骗他说你马上要来,他才放了我,气愤地走了,临走的时候还说,总有一天,他要一个人霸占我,不和别人分享……”红颜馨悲愤难抑,“郑局,我清清白白做人,尽心尽力做事,为什么还要被他污辱?他算个什么东西!我不想留在黄梁了,我要走,要不早晚落到他的手里……”
  “颜馨,不要哭了,你放宽心,赵彪以后不会再骚扰你了!”郑天则牙齿咬得咯吱直响。
  郑天则出车祸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市委,引发了市委众说纷纭的猜测,有人说郑天则被仇家报复,有人说只是一起意外事件,也有人说黄梁局势大变,有人想卸磨杀驴,郑天则如果一死,进取学院的事情就到郑天则为止了。
  总之,市委风声大作,在继呼延傲博可能调走的传言之后,郑天则的车祸事件上升为最引人注目的话题。
  市长办公室。
  刘思远坐在下首,目光跳跃不定,神情变化不停,他有一个眨眼的毛病,不定时会快速眨几下眼睛,好象眼睛里长了东西一样。
  “郑局长的车祸出得蹊跷呀……”刘思远的目光从呼延傲博的脸上一扫而过,试图从呼延傲博神情的变化中寻找可以联想的蛛丝马迹,“估计是人为事件,谁想害了郑局长?尤其是现在进取学院的问题马上就爆发的时候,郑局长万一遭遇了不幸,进取学院的事情会不会不了了之?”
  呼延傲博意味深长地看了刘思远一眼:“思远,你怀疑有人是想杀人灭口?你怀疑谁就明说,不用含沙射影。”
  刘思远一时慌乱,自知失言:“我没有怀疑呼延市长……”
第345章
宣战
  “不要乱猜了,让郑天则自己调查就行了,相信事情很快就会水落石出。”呼延傲博大度地摆摆手,“你不用解释,你就算怀疑我也正常,进取学院的事情,牵涉到了太多人,别说是我,肯定不少人都有想郑天则死的想法。不过,我还不至于做出这样的事情,呵呵……”
  呼延傲博起身,见房门紧闭——他的房门是特意加了隔音材料,声音不会传出去——就又说道:“车祸事情是小事,不用管,接下来有两件大事需要打起精神,一是黄梁的干部调整,蒋书记和我打了招呼,他打算大范围调整,肯定要动许多人的官帽子,动静会很大。二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问题,现在政府班子的意见和市委方面不一致……”
  呼延傲博正式提到了人事调整和发展方向两大问题,预示着他和蒋雪松最后决战的支点,正式摆到了台面之上。
  “我想过了……”呼延傲博大手一挥,下定了决心,“人事调整问题,以蒋书记的意见为主,开发区的发展思路,我会坚持政府常务会议的精神,以发展宜居小区和人文生活环境为主,至于蒋书记提倡的文化发展观,要我说,完全不符合黄梁的实际,黄梁虽是历史文化古城,但是古城却不是名城,发展文化?开什么玩笑,文化能赚钱?文化能带动GDP?蒋书记的思路完全是形而上的书生理论,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刘思远心中大跳,呼延傲博第一次正面否定蒋雪松对黄梁发展思路的指导思想,等于是在黄梁市委几乎人人皆知的书记和市长因发展观的意见不一致,三年来一直搁置了开发区的发展,到现在,终于要就发展观的问题上升到了政治层面的碰撞!
  书记和市长的不和可以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用人问题,比如对个别国企的扶植力度的看法不一致,甚至可以拍着桌子吵架,以上都不是原则性分岐,只要大方向一致,所有的不和都可以在共同的目标之下,化解或掩盖。
  但如果书记和市长的不和是发展观的不和,就麻烦了,等于是书记想向东,市长想向西,作为黄梁市的一号二号人物,方向不一致,黄梁这辆车到底要朝哪里开?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向,黄梁想要发展想要前进,没有可能。
  刘思远站了起来,既然呼延傲博公开了他和蒋雪松之间的原则性分岐——虽然呼延傲博和蒋雪松的原则性分岐在市委早就是不是秘密的秘密,但知道是一回儿事,正式点破,又是另外一回事——不说破,还有路可退,不管是市长向书记妥协,还是书记向市长让步,还有商榷的余地,但一旦说破,等于是矛盾公开化了,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要么书记走,要么市长走,一山不再容二虎。
  “呼延市长,我支持你。”刘思远郑重表态了,他也知道,呼延傲博在他面前说破他和蒋雪松的分岐,要的就是他第一时间明确态度。
  “你支持我,我是知道的。”呼延傲博感慨地说道,“我也是一心为了黄梁的发展大计着想,只可惜,蒋书记和我的看法总是达不成一致,三年了,三年的宝贵时间全部浪费在内耗上了,如果三年前就统一了认识,现在的黄梁,说不定就是燕省第二经济强市了,一想起这些,我的心就在滴血。我希望除你之外,其他常委都能理解我为了黄梁发展的拳拳之心。”
  刘思远明白了呼延傲博的暗示,他是宣传部长,以前一直从事宣传工作,最大的特点是能说会道,说话有煽动性和感染力,呼延傲博在传闻他即将调离黄梁的不利前提下,要打好和蒋雪松正面碰撞的第一仗,很难,摇摆的常委说不定已经倒向了蒋雪松,现在,呼延傲博交给了他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让他拉回倒向蒋雪松一方的常委。
  任务艰巨,但也是重任在肩,刘思远再次郑重表态:“我会尽我的微薄之力,为呼延市长,为黄梁,贡献全部的力量。”
  “思远,拜托了。”呼延傲博痛心疾首地握住了刘思远的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知我者,也就只有你了。”
  在呼延傲博火力全开拉拢刘思远入局之时,蒋雪松也是火力全开,正在有条不紊地步步推进,完成他的又一个布局。
  整整一个下午,蒋雪松马不停蹄地接待了一拨又一拨汇报工作的副市长、各大局局长,忙了一个下午,也没顾上喝几口水,临下班时,叶林和柳星雅一前一后又来了。
  叶林是来汇报人事调整草案,关允感慨,组织部为了配合蒋雪松的人事调整大计,动作真快,仅仅半天多功夫就出来了调整草案,如此工作效率,前所未有。
  柳星雅是来向蒋雪松提交一篇关于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面面观的分析类文章,他见叶林先来一步,就笑呵呵地递上手中的材料,说道:“关秘书,你先替我把把关。”
  关允忙客气说道:“柳秘书长大才,我哪里敢献丑?”
  “你是京城大学毕业的才子,文采出众,就别在我面前谦虚了。”柳星雅搓搓手,“两人智慧胜一人,帮我顺顺,看文章的观点别失之偏颇了,万一入不了蒋书记之眼,我就白忙乎半个月了。”
  “柳秘书长花了半个月时间写成了文章,我一定得好好拜读。”关允一听,就立刻心思大动,联想到蒋雪松和呼延傲博即将在上演的最后决战,开发区正是支点,柳星雅的文章来得这般及时,肯定不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
  再联想到柳星雅身为崔同一方的阵营,关允心里明白,柳星雅的文章不但是投石问路之举,也是崔同借机向蒋雪松交底,崔同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上究竟是什么思路,文章的观点,就是底线。
  关允认真拜读起来。
  一看还好,一看不由关允不拍案叫好。
  先不说柳星雅的文笔有多好,政府机关的文字,要求的不是文采出众,而是条理清晰,叙述分明,也不必说柳星雅的字写得有多好——通篇文章全部手写而成,一手漂亮的楷体不但工工整整,而且无一错字和涂改,可见功底深厚——只说文章列举的详实的数据和深入、客观的对比,就让关允对柳星雅高看一眼,也让他知道,柳星雅的文章,不是应景之作,而是真心实意之作。
  经济开发区从九十年初期开始兴起,到现在发展了五六年时间,已经不再是新兴事物。只不过黄梁经济开发区从成立之后,就没有引进什么重大项目,固然与黄梁作为内陆城市名气不大优势不突出有关,也和黄梁市委市政府对经济开发区的重视力度不大有关。
  到了蒋雪松和呼延傲博时期,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上,二人意见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二人矛盾日益加深,再加上黄梁三大宗姓盘根错节,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呼延傲博先下手为强,联合郑姓,拉拢王姓,再充分利用崔姓中立的立场,成功地牵制了蒋雪松三年之久!
  但蒋雪松毕竟是市委书记,充分利用一把手的权威和呼延傲博周旋,始终在努力争取崔姓的支持和王姓的靠拢,并且成功地搁置了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的争议,足足和呼延傲博周旋了三年之久,数次将呼延傲博想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的争议进行决一胜负的想法压下,保持了黄梁市委一团和气的局面,尽管是面和心不和,至少矛盾没有公开化。
  但矛盾毕竟是矛盾,不因压制而消失,反而有逐渐扩大化的趋势,到今天,因为夏莱的意外事件提前引爆了进取学院的地雷,而进取学院是郑姓的基地,又事关黄梁许多中层的切身利益,由此,让蒋雪松敏锐地抓住了机会,终于大刀阔斧地要向呼延傲博主动出手,不再和以前一样总是被动应战。
  而关允一入黄梁,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官场才能和不可替代的支点作用,搅动黄梁风云激荡,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的推动之后,在进取学院最后的大火即将冲天而起之时,蒋雪松终于要痛下杀手了,不但主动以人事调整为引子来加剧黄梁局势的动荡,还将搁置三年之久的经济开发区的开发思路问题,正式摆到了台面之上,等于是全线作战,向呼延傲博全面宣战。
  柳星雅的文章观点,代表的是崔姓的立场,更准确地讲,是崔同在经济开发区发展思路上的明确表态,关允在从头到尾通读了文章之后,心中既佩服柳星雅的文字功底,又为崔同的远见卓识而暗暗叫好,和蒋雪松的“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型”的文化发展观大同小异的是,柳星雅文章中对黄梁经济开区的发展思路是以文化为路径,以生态为路线,以科技为导向,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经济开发区的发展道路。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允断定,得了崔同力挺的蒋雪松,在经济开发区发展方向一战上,必胜。
  关允刚刚看完文章,突然之间,从里间传来蒋雪松一声沉闷的怒吼:“叶林同志,请你出去!”
第346章
时至今日
  在关允的印象中,从未见过蒋雪松对人大发雷霆,即使他在盛怒之下,也是极其克制,轻易不会怒吼,哪怕只是一个副局长,蒋雪松也会客气地请对方离开。
  如今天一般怒不可遏的怒吼,而且在对方还是一名女同志的情况之下,关允还是第一次耳闻目睹,不由他一时惊呆。
  柳星雅也震惊了。
  片刻之后,柳星雅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起身告辞,聪明人不会选择这个时候向蒋雪松汇报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溜之大吉,以免撞到枪口上。
  “关秘书,我的文章就拜托你先保留一下,等蒋书记心情好的时候,再递上去。”柳星雅点头笑了笑,还冲关允拱了拱手,转身就走了。
  秘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此,能随时了解一把手的喜怒哀乐,一把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他高兴的时候,汇报工作或许事半功倍。他生气的时候,或许事情就不可为,而且还有可能留下坏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3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