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倾天下(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173

  只是彼时我不知。
  我只是无由的喜欢所有下雪的日子,喜欢那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缠了爹爹出门去,不多时,我便抱了一大捧的面具糖人零食玩具,连风氅的小小连帽,也被我偷偷塞进了几个糖葫芦。
  爹爹一直是疼宠我的,那般溺爱的程度,似是要将一个人所能付出的全部心力,都毫无保留的献将出来一般。
  后来我才知道,我那识穷天下,精通术数的爹爹,早已推算过了爱女的命运,并在无数静夜唏嘘难眠,试图寻出办法逆天改命,然最终,无可奈何的接受了命定的安排。
  所以他,努力的努力的对我好。
  我们转过一个街角,我跳跃的步伐太过激烈,帽子里的糖葫芦,滚了出去。
  我奔过去拣,那糖葫芦骨碌碌滚得很快,顺着石板路的缝隙,滚过一个弯,我追过去,却发现一个小小的窄巷。
  窄巷光线很暗,我寻不着我的糖葫芦,干脆蹲下身,一寸一寸的摸过去。
  爹爹在巷子外叫我出来,天那么冷,犯不着为个糖葫芦受凉。
  可我天生是个倔狠的性子,要做的事,不喜欢被打断。
  我慢慢摸过去,很冷,冰凉梆硬的感觉,从指尖直到心底。
  直到我触到一个更冷,却不那么坚硬的物体。
  我愣一愣,没出声,缓缓缩回手,想了想,又伸手,摸了摸。
  然后我回头,唤爹爹。
  “爹爹,这里有个冻死的人。”
  那是我和近邪,第一次相见。
  他那年五岁,家遭大变,流落京城,冻饿将死,堪堪遇上了为个糖葫芦不依不饶的我。
  救醒他的那一刻,我爬上榻去,盯着他的眼睛,问他:“我是你的救命恩人,你打算以后怎么报答我?”
  他沉默,乌黑的眸子里像是沉入一泊深水,远而冷,却又泛着细碎粼光。
  很久很久以后,在我等得快睡着后,我听到他轻轻的回答。
  “一生保护你。”
  近邪的身世,我后来知道了,他是当年因讥馋汪广洋而被李善长和我父亲弹劾,而被处死的中书中丞杨宪的侄子,杨宪弟弟杨希圣是个风流种,在花楼留情却结了果,等到那可怜女子带了儿子来认亲,杨家却已败落,靠山杨宪被杀,杨希圣净身出户,一家落魄京中陋巷,这女子,甚至连杨希圣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大妇乱棍打出,这女子被打成重伤,认亲信物也被毁,挣扎找了到在远处等母亲带来好消息的儿子,递给他贴身藏着的“定情”丝绢,一句话未说便香消玉殒。
  近邪一滴泪也没流,变卖了小包袱内仅有的几件厚衣,薄棺一口葬了母亲,便自己去找父亲,他却没上过杨家门,哪里去找?数日未食,天降寒雪,身上仅剩单衣,他只能在陋巷里等待死亡。
  然后遇上了我。
  了解他身世,我立即偷出他的丝绢,烧毁了这唯一能够证明他身份的物事。
  因为杨家败落,他才被拒之门外,流落将死,这因果,说到底与当年爹爹弹劾杨宪有关系。
  我要他忘了他的身世,忘了自己那个狠心的父亲,他虽然冷漠,心却柔软,我不要他将来在亲生父亲和深恩师父之间左右为难。
  那么,那些罪业,那导致他和亲生父亲终身不得见的罪业,便由我来承担罢!
  ※※※
  近邪从此陪着我长大。
  虽然后来来了扬恶,弃善,远真他们,然而,近邪永远都是离我最近的那个。
  这些古怪的名字,都是我取的,我觉得,他们四个,都是身世飘零的可怜孩子,那么那些过去的经历,承载惨痛回忆的身份,都就此一笔抹去吧。
  在有限的生命里,做个痛快的人。
  六岁时,我作画,趁他睡着,浓墨涂了他一脸。
  他一笑。
  八岁时,他练剑,我教他换棵树下练,那棵树,有个我新发现的蜂巢,然后他不出所料的,剑气引动蜂儿骚乱,蛰了一头包。
  他一笑。
  十岁,他陪我去庙会玩,有登徒子调戏……他,被他打得牙落脸肿,然后被我捏着他的脸,笑嘻嘻的学:“可怜见的,粉嫩粉嫩的小倌……”学了一个月。
  他一笑。
  十一岁,爹爹感于政局挣扎艰难,人心鬼蜮,君心莫测,在一波暗害计谋中将计就计,诈死离开京城,带着我和近邪,去了遥远北方深岭里,早先安排好的山庄,而弃善他们,早已在那里等着我们。
  一路上因为要隐匿行迹,餐风露宿,我这自幼娇惯的身子,耐不得北地风寒,病倒在途。
  睡在绵软的被褥里,却觉得遍体沙砾,如火的灼热如炼狱般一刻不停煅烧我的五脏六腑,我的意识突而轻浮如絮突而沉重似铁,朦朦胧胧里无尽痛苦,而人影闪回来去,声音徘徊不离,声声呼唤,句句哀切,都是那少年,苍白的脸,乌黑的眼。
  彻夜,高热不下,有掌心紧贴我后心,清流注入,沁凉如冰,我的燥热,缓缓平复,终于沉入黑甜梦乡。
  清晨睁开眼,少年惊喜的脸滚落的汗珠硕大得惊人,只是嘎声一句:你醒了!便软软跌落。
  这个实心的孩子,仅仅为了减轻我的痛苦,整整一夜用宝贵的真气为我降温,几致真力耗尽,枯元而死。
  他醒来时,见我无恙,一笑。
  十三岁,他下山历练,不过一月,便赶回山庄,我笑他这般大年纪还恋家,他红了脸,却从袖中,悄悄摸出支银簪,塞到我手中,头也不回的跑走。
  这回换我,一笑。
  记得那夜月光如水水如天,俱无山庄花树葱茏,暗香隐隐,细碎的月光洒在发上,缕缕如缎,我们在一色银白上缓缓踱步,只觉得衣袂飘举似可随风去,小轩窗里传出雅擅琴筝的弃善的《凤求凰》,音色缈邈婉转琳琅,不着一语,尽得风流。
  原以为这一生就该是这样了。
  如果这一生真的就此停在这一刻,永不再向前,触动命运的狰狞,我想我是乐意的。
  可是,世间事,没有但愿。
  ※※※
  十五岁,我耐不得山庄的寂寞,偷溜下山,再入红尘。
  再入红尘永不回。
  这是我的宿命。
  那个青年男子,在凤阳的街头为我捉回了偷走我荷包的小乞丐,却不知道那小乞丐是我故意放走,因为我想追踪着他,见识见识丐帮。
  他坏了我的事,被我瞪了好大的白眼。
  他说要摆席赔礼,道他莽撞之罪,他立在我面前,温和的笑,一句句风神高贵,长身玉立,姿容俊雅,我看着他,突然觉得,早春的柳枝,早春的桃花,早春的碧水,早春的飞燕,都很美,却不如他悦目赏心。
  却仍然拒绝了他,他的身份,一看就知道是世家公子,我的身份,不适宜与这类人多交往。
  暑热将至时,凤阳珠宝大户邱家例行开门行商,广招天下古董商家,豪门巨户,携重宝,品名珍,有看中的物件,当场银货两讫,邱家负责所有与会人等安全与归途护送。
  这是中都盛事,我怎能错过,窃了一个商人的请帖,混进了邱家。
  第一眼,便看见坐在上首的他。
  他一眼认出男装的我,目光闪亮的看过来,一笑明灿如琉璃。
  那一刻他的微笑撞入我心里,穷我一生之力,我无法平复初见的涟漪。
  那场盛会很华丽,很无聊,熠熠珠光耀花人眼,我却只觉得俗艳,只在一家莱州巨商珍重捧出的物件前多看了几眼,那是一尊玉观音,说起来普通,却玉质非凡雕工奇绝,观音姿态飘逸,衣袂飞举,而玉呈三色,底部莹红中部水蓝顶部透明,望之恰如大士脚踏宝莲身披浮云,令人见之忘俗。
  不过也就是多看了几眼而已。
  对于身外之物,我从不看重。
  那个青年,倒是豪富,转眼间买下了许多,我随意掠过一眼,除了一个尾羽以玛瑙和祖母绿制成,线条流逸的黄金飞凤项圈,和那玉观音有些特别外,别的倒也平常。
  会毕,各人满载而归,分住在邱家客院内,预备明日各自启程。
  我也玩腻了,打算明日回山,这红尘烟火,看多了,也就那回事,倒不如山境清幽,乍看来就那些景色,然而住久了,却能住出常人不可咀嚼的真味来。
  然而就在那一夜,我的命运走岔了道。
  午夜,春风微凉,风里杀气凛凛割裂如刀,黑色的人影携着寒光穿透静寂的夜,于高墙华檐间掠过,一个刹那间,惊沸的人声便惊破沉寂,火光突然腾腾而起,如血色映红了窗纸。
  我于沉睡中跃身而起,扑入火场。
  一个时辰后,我立在墙头,一手一个受惊的女子,然后沮丧的发现,我没有好好练功,我救不了那么多人。
  有刀剑相击声向我接近,其声奇疾,密雨般连响,交手双方都不是弱手,却令我皱了眉头——这凤阳地面,哪来的如此高手?
  隐在黑暗里,看见一群人边战边退,被护卫围在当中的,正是那总想用目光看进我心深处的男子。
  他的护卫并不多,对方却人数不少,步步紧随,招招杀着,尤其是对一个身背包袱的小厮,刀刀都向他背上招呼。
  他们已很狼狈,除了他,其余人等衣衫俱血迹殷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1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