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04

  美国需要中国这样的盟友,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也需要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发挥作用就意味着巨大的牺牲,牺牲是义务更是权利,罗斯福相信蒋大总统必然不会拒绝自己的初步构想。
  麦克阿瑟终于如愿以偿的见到了罗斯福,而且还是一次规格极高的正式会谈,近期他一直在与尼米兹争夺太平洋战区的指挥权,现在总统的召见来得太及时了。
  罗斯福没有任何客道,直接与麦克阿瑟进入了主题,为了挟制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势头,中国战场必须投入反攻,以牵制更多的日军在华部队,而中国战场投入反攻则滇缅战场必先投入反攻,打通印度通往滇缅的生命线,中国军队要全面发动反攻势必将需要大量的战略物资及武器弹药,打通滇缅通往印度的公路后,美国要帮助中国改输血为造血,提供中国更多的机械化武器和飞机。
  麦克阿瑟在本质上和尼米兹一样,对于落后的中国军队是不屑一顾的,但是为了他自己的权益,以及他所提出的“先亚后欧”的战略,他必须要让华军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这是他本人极其不愿意的。
  麦克阿瑟向罗斯福推销“先亚后欧”战略源于为自己谋求更大的权利!这点罗斯福是非常清楚的,在美国这个国家意识形态内,爱国者与国家利益(财团利益)是有着紧密的关系,利益永远是为美国所追求的最终体现。
  傍晚,结束会谈后,罗斯福给大洋彼岸的蒋介石发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就双方很多观点进行了阐述,并在电文中向蒋透露中国应该在世界范围格局内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在电文中罗斯福对于改变之前制定的美国战略还有一丝顾虑。
  这封著名的电报就是后世与“开罗宣言”齐名的“转折点”!
  罗斯福的电报让蒋介石欣喜若狂,这是开罗会议后最令他所振奋的消息了!对于回复罗斯福总统的电报,蒋介石酝酿了足足一个晚上。
  最终蒋介石决定将宋子文、宋雨航等人招来作为参谋,罗斯福的电报同样令宋子文与宋雨航两人欣喜。
  宋子文从经济、世界格局、战后外交等多个方面的角度对于美国“先欧后亚”战略进行了评价,他以一组组精确的数据为依据,诸多经济理论法则为依托,矛头直指美国战略的失误之所在,林林总总论据论证让人信服。
  宋雨航的论断虽没有宋子文那么多的依据和理论,但是却让人耳目一新,宋雨航直接指出,英国已经无法发挥其作为同盟国重要成员所应该发挥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战争存在诸多未知变数,那么美国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国家战略的倾斜方向,首先解除日本对美国本土的威胁。
  从战后的世界格局以及势力划分,宋雨航大胆的设想在欧洲战场苏军会最终击败德军,并进行战略性大反攻,那么战后苏联红色帝国势必将与美国形成两极对垒分化的格局,这对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极大牺牲和物资提供的美国来说是决不公平的。
  维持英国现状,利用德军消耗苏联的综合实力,解决日军对美国本土的威胁后,在着手进入欧洲战场,致力在战后建设起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战略体系。
  虽然英国是美国在欧洲唯一仅存的盟友,由于德军的封锁和轰炸,其的工业实力已经不复存在,英国仅存的兵力不但要保卫本土以防德国实施登陆,而且还要支撑多个海外殖民地,早已不付使用,对于美国来说英国这个名存实亡的盟友带给美国的只有负担。
  而且在宋雨航看来,英国这个昔日的过气老大依然摆出一副老大的派头,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处处与美国争抢,这也是令大多数美国政客和将领们最为恼火的。
  蒋介石综合了宋子文与宋雨航的诸多观点,对于罗斯福的电报进行的回复,蒋介石的回电使罗斯福终于下定决心,蒋介石所说的全球化战略打动了他,美国只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扶持几个盟友,就可以随时享用全球化的物资以及政治资源,这简直是美国国家利益最高化的理想境界。
  显然,宋雨航剽窃了美国后世一直在致力建设的国际政治军事体系,美国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两极性的地域、军事、政治对抗,尤其是苏联这种政治风格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共产主义铁幕国家。
  罗斯福知道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调整,否则将要面临非常大的阻力,这些阻力将来源于美国国内和英国以及法国等流亡政府。
  首先罗斯福将本应用于欧洲部署英国和部署北非的第九、第二十一、第二十二航空运输队调往印度,用于将囤积在印度的物资运往昆明,而历史上美军只投入了一个航空队,配合中美航空公司、中印航空公司飞越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支持抗战的宝贵战略物资。
  历史上驼峰航线的运量所限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不愿更多的派遣航空运输队,并受英国人鼓动,逼迫中国政府为了获得物资而主动出兵打通滇缅以及印缅公路,为英国人火中取栗。
  历史上美军在1946年初,因为当时的苏军封锁了西柏林的一切对外供给,盟国被迫动用了二十个航空队,向西柏林的二百六十万人口提供面包、蔬菜、燃煤等一切生活必需品,宋雨航相信,如果把美国人逼急了,他们能把整座工厂都空运了,这一切全部将取决于中国自身所能为美国提供的价值。
  而现在美国决定投入更多的航空运输队的同时,昆明附近的所有机场全部面临扩容,并且在巫家坝等地新建了三个机场,用于起降更多的运输机。
  丘吉尔从罗斯福近期调动大量的空中力量加强中国战区虽然有些不满,由于日本人在印度方面占领了科希马这个重要的桥头堡,所以日军可以随时从容不迫的对印度纵深发起进攻,滇缅战事直接关系到印度的存亡,所以丘吉尔选择了失忆性的沉默。
  为了加强对日本本土的威胁,迫使日军缩小防御圈,美国空军第二十轰炸机航空队加入了中国战区序列,整整一百九十八架B-29大型战略轰炸机作为第一批抵达的主力,到达中国西南几个机场后,立即组织了一次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当一枚枚航空炸弹带着尖利的呼啸声从天而降之时,一直在为战争、在为胜利欢呼,骄傲自负的东京人才意识到原来战争距离他们是如此的近?
  半夜仓惶逃入防空设施的裕仁天皇还将龙体摔伤,轰炸后的第二天,裕仁天皇拖着一瘸一拐的左腿去轰炸的重灾区视察的情景,让所有的日军将领面如寒霜,在太平洋、东南亚、中国连连取得巨大胜利的帝国军队,竟然连自己的首都都无法保护?这对于醉心于侵略扩张的日本人来说是一个极为响亮的耳光,而且因为轰炸,惊慌失措的天皇陛下还摔伤了龙体?这简直是不可饶恕的失误。
  最后,负责东京防空的川岛什田少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只好剖腹自尽!
  美军新型轰炸机巨大的载弹量和其的飞行高度,以及机群密集的火力,让习惯以单机、双机为单位进行战术出击作战的日军陆军、海军航空兵无从适应。
  消息传到中国,中国派遣军司令长官畑俊六与横山勇一干将佐可谓是诚惶诚恐,下定决心一战解决部署在中国西南机场的美军轰炸机!
  面无表情的横山勇将手按在西南的战略地图上,坚定道:“既然无法在空中击毁他们,那么我们就在地面上摧毁他们吧!”
  同兵力强大又如哀兵般为本土安慰和战争胜负而焦虑的日军将领们相反,此时中国第九战区的将军们却是一身轻松。
  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结束之后,薛岳可谓是声名鹊起颂歌盈耳,自1942年1月至1944年初的两年中,除了协助第六战区进行了常德会战,九战区范围内没有爆发任何师以上规模的战斗。
  在常德战役时,战场距离九战区辖区近在咫尺,有位姓路的高参曾经提醒薛岳要提早进行部署,防范日军突然转头进攻长沙而陷于被动,薛岳却十分不耐烦打发路高参道:“怎么?你认为日本人还有勇气领教我的天炉战法吗?”
  后来,第一机械化军在阮江南岸击破日军第三师团留守部队,摧毁日军补给,迫使日军退兵,自顾不以的日军自然无暇进犯第九战区,事后薛岳经常拿这件事开销路高参,受不了挤兑的路高参只好调离第九战区,此时方才作罢。
  胜利是一杯美酒,但是美酒喝多了一样能够醉人,第九战区长官部内的知情人透露,那位非常爱看地图的场馆,在第三次湘北大捷后看地图的时间少了很多。
  第九战区参谋长吴逸志也是打了胜仗闲极难忍,胸怀战区事宜放眼祖国的同时关注起世界国际大形势起来,于是他写了一份关于加强亚洲战区作战的意见书,在意见书中他精辟的分析了亚洲战场的局势以及其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之初加强在亚洲战区作战强度的意义与可能,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战略构想。
  写完文章后吴逸志着实的自我愉悦了一番,然后通过在外交部工作的连襟兄弟提交给了盟军方面,事过不久这份战略构想还真出现在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白宫的办公桌上。
第二百一十八章
寇犯湘北
  对于这份来自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建议构想,罗斯福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一向从谏如流的罗斯福认真地看完了文章的译稿,对于吴逸志提出的国军应以重兵于印度抗击日军,从滇缅进行反击,并集中五到十个精锐之师投入太平洋战场,在同盟国中承担更多的义务的论调十分支持。
  罗斯福对于吴逸志的战略构想可谓赞赏有佳,特意回电告知其的战略构想已经交与有关部门作为制定战略方针的参考了。
  吴逸志见美国总统亲自为自己回电,自然是乐得合不上嘴,于是他发电报将经过告知了蒋介石,心想自己的战略既然有利于亚洲战场中国战区,那么委员长势必将会非常高兴,但是吴逸志万万没有料到,见到电报后,蒋介石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免去了他的战区参谋长职务,交军法执行总监部查办!
  对于吴逸志自己送上门的找倒霉行为,宋雨航只是微微一笑了知,此刻蒋介石正和罗斯福派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关系彻底破裂,正在实施如何将史迪威赶走,用广受盟军高度评价肯定,在龙陵创造军事奇迹的宋雨航代替其担任中国驻守印军最高司令长官的计划,蒋委员长岂容他人背着自己与美国总统来往?
  吴逸志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再三进行周旋,最后吴逸志只好含恨解职回老家反省。
  吴逸志的离职薛岳实为最大的受益者,他立即举荐自己的亲信门生赵子立出任战区参谋长一职。
  时年36岁的赵子立可谓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年仅36岁的他就已经抗上了中将军衔,国内能够与他抗衡的也只有儿立之年宋雨航,对于赵子立来说,年轻位高又身处重位的他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军事研究和敌情判断,但是第九战区居功自傲蔚然成风,赵子立也自然不能免俗。
  赵子立整日无所事事,于是便写诗填词,整天之乎者也、往来无白丁!
  第九战区副长官王瓒绪是前清秀才,八股文功底极为扎实,赵子立便将自己的诗词集《一峰吟草》送上以求指点一、二,一来二去二人切磋的好不愉快。
  对于日军近期的调动和战备则无人关心,就连最高军事委员会下发的协报,提醒日军近期有向株洲与衡阳方向运动之趋势,要求第九战区要多构筑工事与支撑要点,薛岳也只是一笑了之。
  经管日军较好的隐蔽了作战意图,兵力调动的也极其秘密,但是仍然有许多蛛丝马迹可寻,时至1月15日,越来越多的情报汇聚到了第九战区情报署,经过战区参谋部一众高参的研判,认定日军近期很可能对长沙发起进攻。
  薛岳却认为参谋部的建议是多此一举,他依然在强调日军此刻作战重点在太平洋,无暇部署军力进攻中国内陆,再说第三次长沙会战和去年的常德战役,日军都吃了大亏,断然不敢轻易进攻长沙。
  而且春节将至,天寒地冻,部队对于作战物资的消耗更大,一向就地筹措物资的日军显然不会在此时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既然战区司令长官都是这个态度,那么底下的高参们自然愿意落得个清闲,每天养花遛鸟,或是咬文嚼字,附庸风雅,一个个优哉游哉好不自在。
  第九战区竟然无视日军的异动,一直关注国内战事的宋雨航自然也看在眼中急在心中,历史上的第四次长沙会战的结果他是在清楚不过了,他深知在中国,很多事情明明可以不走弯路,轻松达到目标,但是却行不通的怪事的弊病所在!
  薛岳其人宋雨航有过接触,名将风范却是不假,但是名将的桀骜不驯也是非同一般,在常德战役之时,宋雨航向其曾经建议以有力一部穿插日军侧翼,掩护孤军与常德的第57师,结果遭到薛岳训斥,此事最后被委员长得知后,就连一向维护宋雨航的蒋介石都微笑说安逸年轻气盛不懂事。
  “难道让将士们白白流血牺牲就不是年轻气盛了?玩忽职守还有道理了不成?”从那天开始,宋雨航就不断地检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既要让对方接受还要让对方给予重视,为了让自己的“重要”建议起到作用,宋雨航可谓煞费心机。
  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横山勇可谓是绞尽脑汁地隐蔽意图秘密调动兵力,他将五个主力战斗师团配置于一线,三个师团配置于二线,另有一个师团作为总预备队。
  部署就绪后,横山勇向畑俊六正式辞行,畑俊六紧握着横山勇的双手久久无语,此次战役发起仓促性自然不言而喻,对于打通所谓的大陆交通线,畑俊六心中明知不可为,但是君命难为,身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的他只能尽人事了。
  横山用发觉畑俊六阁下那苍老的手竟然在颤抖!
  “我一定会竭尽全力达成目标的阁下!”横山勇深深的鞠了一躬后毅然转身离开,随着军靴远去的声音,畑俊六搓了搓手,他忽然感觉到很冷!
  横山勇辞别畑俊六后,直接返回第11军指挥部,他要将指挥部带到湘鄂边境的湖北蒲垶,便于他就近指挥部队。
  1月18日,日军开始重兵向岳阳集结,屯重兵于第九战区正面,舰船如梭,车辆满路,征尘蔽日,日军的进攻意图已经无法在掩饰了,仅仅第九战区正面就出现了日军多达5个师团的番号,而且日军还配属了纵深部队,这时薛岳才慌忙意识到,自己不能在麻痹坐视了,狼真的来了!
  如梦初醒的薛岳一面慌忙向最高军事委员会上报敌情,要求调集临近战区部队来湖南御敌,一面号令九战区各部队准备作战。
  当薛岳将电话打至长沙城防司令部的时候,命令抵达作战部的之后,竟然找不到担负长沙城防司令的第4军军长张德能,因为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司令部人员只好到处去寻找,最后从其的贴身卫士处得知张军长正在热恋一位从上海逃难到长沙的女演员,二人正频频在城外郊区的一家俱乐部幽会,张德能刻意吩咐身旁之人要保密,不准人来打扰,气得司令部一干人等骂娘。
  一脸得意神采,哼着小调回到司令部的张德能得知自己错过了薛岳的电话后,当时脸色发白,薛岳是何许人也?张德能自然知晓!
  于是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薛岳回复了一个电话,薛岳在电话中只是叮嘱张德能要切实落实长沙城防之要务等等,并未提及其他,这让张德能长长的松了口气。
  1月21日,蒋介石授权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赶赴桂林行营统一协调指挥组织第四、第六、第七、第九战区之部队,全力粉碎日军的此次进攻。
  因薛岳担忧日军借天寒地冻,湖南、湖北交通路况较好时,使用其惯用的战车先导战术,经过他的再三请求下,蒋介石同意将返回昆明休整补充的第一机械化军作为战役总预备队,但是又特意叮嘱薛岳,无我手谕介者勿动用此军!
  此刻桂林行营内可谓是将星璀璨,以白崇禧副总长为首的各大战区大佬们以及各主力军的军座们云集一堂,熟络的相互打着招呼!
  “你老兄最近如何?”
  “我啊!人死鸟朝上,不死万万年啊!”
  “这狗日的小鬼子,连年都不让老子们过好了!”
  “你老哥欠我的两个营的补充兵哪?”
  “天地良心,早还你了!”
  作为军中新贵,国军精锐王牌的第一机械化军军长的宋雨航自然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有瞩目的,有关注的,有忧虑的,有嫉妒的,更有感慨的!
  龙陵大捷,第一机械化军以一军之力独抗日军四个师团又四个独立混成旅团以及众多技术兵种,左杀右突之后,击溃日军第五十三师团主力,重创日军第二战车师团、独立混成第24旅团、以及第六师团一部。
  这是一个让世人想都不敢想的空前巨大的胜利啊!什么时候日本人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了?变得比伪军都好打了?人们只看到了第一机械化军的胜利战果,但是却无人过问这支堪称中华第一劲旅的能战之军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第一机械化军固守龙陵全军共计五万九千七百四十九人,另算五十三军的两个团共计六千一百余人,经过二十日血战,尤其北城血拼第一机械化师主力东出龙陵强行突袭日军第五十三师团一役引发的血战虽然达到了击溃日军第五十三师团打通腾冲交通线的目的,却也让第一机械化军失血过多。
  战后统计,包括53军的两个团在内,第一机械化军共阵亡步兵第三师副参谋长王志国,摩步六团徐锦国团长以下官兵六千九百二十七人,损失坦克十一辆,7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二十余门。
  宋雨航深知这宝贵的胜利可谓是来之不易,对于那些援而不至的援军,宋雨航有些无奈,中国军队的机动能力实在令人担忧,但是每每最高军事委员会总是要搞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战略包围或者迂回来,搞得一个战役下来,中国士兵几乎跑得筋疲力尽,哪里还有战力御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