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304

  对于这些青年军,宋雨航始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投入,他记得历史上这9个青年师分别归属于中国远征军第6军、第9军、第31军,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调入新1军、新6军、第5军、辎重汽车第14团、第15团、宪兵教导第3、4、5团、伞兵总队、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共计一万八千余人次。其中,第201师赴印受训者为500余人;第203师赴印受训者为250余人,充译员48人,第204师赴印受训者为1074人,第207师赴印受训者为数百人。拨给印缅中国远征军的青年军总数在一万余人,在印度受训结业后很快派到印缅前线担任交通运输、坦克车兵等技术兵种工作。
  说得清楚一点,这些青年军就是第一机械化军的未来,尤其装甲坦克、炮兵等技术兵种,必须由拥有一定程度文化知识的青年军士兵来驾驶和担任,这些技术性极强的专业是连名字大多不会写的普通中国士兵所是无法掌握的。
  所以在青年军第201、203、204等几个师刚刚昆明组编完成的时候,趁着训练尚未完成,军委会还未指派指挥官的空挡,宋雨航就派遣萧国栋和罗家祥经常深入各个部队,带去慰问品,关心青年军基层官兵的疾苦和需求的同时大力宣传第一机械化军。
  虽然此举引起了诸多人的严重不满,但是昆明市宋雨航的地盘,不满之人也是无可奈何,可以说宋雨航已经将这几个师的部队看成了他第一机械化军的一部分了。
  衡阳保卫战第一机械化军居功至伟,但是到最后宋雨航本人可谓是狗毛都没捞着一根,宋雨航表面上心态自然神情若定,其实心里也骂了老蒋好几遍,坐视自己的成果为他人做了嫁衣,能不生气才见了鬼那!只不过宋雨航表达愤怒的方式与普通人不尽相同罢了。
  宋雨航为了青年军归属的问题已经三番五次的前往重庆,但是每次他到重庆都是看望蒋介石与宋美龄,军务之事绝口不提,本来做好的准备的蒋介石接连几次准备落空后,才浑然发觉宋雨航这小子感情是特意不远千里跑混饭的?
  几乎每一次都是不告而来,很快又因军务繁忙不辞而别,有几次饭量奇大的宋雨航旁若无人的自己吃光了所有的饭菜,留下目瞪口呆的蒋介石和宋美龄发呆!搞得平日只炒二、三个小菜,用砂锅闷些米饭的大厨措手不及,蒋委员长和宋夫人只好在等一个小时用餐,或者喝杯牛奶吃块点心了事。
  心思缜密的宋美龄从宋雨航第一次赶在开饭时间闯来,就知道这小子肯定是找介石有事,而且宋雨航就不是那种能够轻易善罢甘休的人,宋美龄虽然不干涉军务,但是衡阳一战之后的功过是非她却知道得一清二楚,就连侍从们聚到一起的时候,都会有人替宋雨航打抱不平。
  宋雨航特别的报复让宋美龄一想起来就想笑,尤其是拿着点心担心假牙的介石一脸郁闷的表情,让她似乎寻找到了一些童年的乐趣,自从当了第一夫人之后,多少年来宋美龄一直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支持者丈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竭尽所能的帮助丈夫,但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政治生活也让她渐渐的失去了自我,作为第一夫人,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极为谨慎,好多年她没有如此发自内心的笑过了。
  蒋介石显然没有宋美龄那样的好心情,他有点郁闷地望着他满脸笑意,却拿这本书装模作样的夫人,无奈地摇了摇头,放下手中的点心可怜巴巴道:“夫人啊!为夫苦也!”
  宋美龄在也忍不住了,噗哧一声笑了出来,蒋介石抖了抖睡衣道:“笑出来好一些,憋着多难受啊!这就如同说话一般,总是要说出来的嘛!什么也不说,招呼也不打?来了就把主人家的饭吃光?连别人礼貌的谦让也听不明白?这是何道理?你们老宋家还真是人才辈出啊!我国军堂堂中将军长连饭都吃不上了吗?”
  蒋介石的一连数个为什么、是何道理让宋美龄更加笑意难忍了,抹了一下眼角的泪光道:“他堂堂一个中将军长会平白无故跑来特意抢你饭吃?你是不是什么事做得不公,让人家心怀芥蒂,你是大总统,最高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他一个小小的中将军长敢说你什么?我看安逸做得非常对,对待处事不公的人,就应该让他没饭吃。”
  蒋介石轻叹了一声道:“中国人坏就坏在了喜欢内耗上,总是自己人斗得天翻地覆,日寇大兵压境,几十万大军对尚不能一心对敌,这简直是可悲加可怕,地方势力几乎无孔不入,各大势力基本都是铁板一块,短时间内很难对其进行分化,所以我现在得哄着他们,顺着他们,就算是黄埔一系,也有些有人心怀异志,谁是自己人?谁不是,谁是将才、帅才,谁是庸才我心里明明白白那!一切终归要讲个平衡!这点才是至关重要的!”
  宋美龄知道蒋介石心里烦躁异常,于是离开软椅轻轻地将温牛奶递到他手中,蒋介石拍了拍宋美龄的手道:“安逸还年轻,多经历多他有好处,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个位置上了,他的脾气是会吃大亏的,我最满意的是安逸虽然行事有些嚣张跋扈,很有股肆意横行的做派,但是他对我的命令和指挥从来都是始终贯彻到底,仅这一点就很是令我欣慰的了!人无完人,安逸仅此一点就足以。”
  “青年军一事我自有分寸!”
  说完,蒋介石将杯中的牛奶一饮而尽……
第二百五十六章
壮志凌云
  当晚,就在蒋介石犹豫不定之际,一封跨越重洋来自彼岸的电报改变了蒋介石的打算,甚至影响到了历史……
  第二天,蒋介石非常正式的召见了一身戎装面部表情无比严肃的宋雨航,蒋介石怎么也无法将这个宋雨航和昨晚厚着脸色蹭饭的家伙联系在一起。
  蒋介石一脸严肃的表情,可能因为缺少睡眠的缘故,眼睛有些发红,声音也略微有些嘶哑。
  蒋介石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请求,重新组建中国远征军,大量使用知识青年和提拔青年军官作为这支部队的骨干。
  蒋介石一开口宋雨航就差点幸福得昏迷了过去,蒋介石将青年军第201师、第202师、第204师、第207师,以及教导总队新编宪兵三团,以及重新组建的军委会第三重炮旅,还有中国驻印军的四个师全部拨给宋雨航指挥,除了中国驻印军的四个师暂时只是名义上的,青年军的四个师、新编宪兵三团、第三重炮旅等部队可是实实在在的。
  重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总司令为卫立煌,副总司令为宋雨航,卫立煌调任军委会任副总参谋长兼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长官。
  宋雨航一听就明白,卫立煌不过是个名头罢了,真真正正手握兵权指挥作战的是自己。
  蒋介石看了一眼喜形于色的宋雨航,不动声色继续道:“此次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共将编制三个军以及直属部队若干,下辖第一机械化军、第二机械化军、第三机械化军、直属炮兵师等!”
  随即蒋介石的语气忽然一变,接着道:“安逸啊!部队的架子我是给你准备出来了,怎么干就要看你自己的了,美国人现在逼着咱们为英国佬火中取栗,第二次远征就是美国人和英国人把咱们架到了火上,但是好歹是光复了滇西国土,吃亏的事咱们可不能干,眼下英国人快顶不住了,他们叫得越惨,美国人给的条件就越优厚!史迪威这个混蛋东西总是给我添堵,企图架空我的指挥权,早晚是要收拾他的,你虽然名义上是受他指挥,你可以听宣不听调,应付他了事,我们现在用组件部队的名义拖时间,等日本人和英国人拼够了,我们在出手,何时介入你要把握好分寸,要顶得住压力!”
  蒋介石的最后一番话是等于在给宋雨航交底,并给他指出了需要注意的种种事项!宋雨航此刻有一种日出云散,拨开乌云见晴日的感觉,就连如何离开官邸的宋雨航都记不清了,他有一种强烈的飘飘然不知所以然的感觉,欣喜至极!
  王崇现第一眼见到宋雨航的表情只对同来的徐图安说了一句话:老徐,回去准备准备,咱们该升官了!
  王崇现的预感可以说很准,宋雨航一回到昆明,就立即召集了营以上的军官扩大会议,第一机械化军的编制比较特殊,此次增编的第二机械化军可以说完全是第一机械化军的分裂体,而远征军建制上的第三机械化军此刻还在印度,军长一职务无非是孙立仁或廖耀湘其中之一,但是宋雨航估计花落别家的可能性也非常之大,对于所谓的第三机械化军宋雨航是在鞭长莫及,蒋介石给他的权限之内暂不包括第三机械化军的旅一级以上军官的任免权。
  宋雨航的做法十分的简单,青年军的四个师非常好办,由于衡阳保卫战的耽搁,青年军的组建和训练虽然没耽搁,但是军委会却还没来得及向这四个师派遣团以上军官,宋雨航可谓得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将这四个师的部队融入第一机械化军,然后一分为二,新老部队按比例编制,在提拔一批跟自己出生入死惟命是从的弟兄们,一切在宋雨航看来实在太完美了。
  他唯一要面对的就是如何顶住美国和来自上峰的双重压力,关于这一点蒋介石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怎么去做,宋雨航有他自己的一套打算,至于那个43年还在大喊以切断对中国的物资援助作为威胁的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宋雨航直接给予忽略,因为老蒋已经信誓旦旦的要对付的家伙,恐怕到时候焦头烂额的史迪威没那闲精力扯自己后腿了。
  宋雨航的计划看似十分简单便捷,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千头万绪,青年军的四个师仅仅只是完成了三个多月的基层训练,现在他们的身份已经由学生转变为了兵!可是宋雨航此刻没有那么多的装甲车辆配备给这些兵们,而且缅甸的地形地势也不适宜机械化部队展开,入缅作战他需要的是轻装步兵,如果暂时把他们当做步兵去使用去训练,宋雨航实在舍不得。
  缅甸的热带雨林可谓是山高林密,日军盘踞以久,一旦交手,步兵的伤亡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这四个师的青年军是宋雨航日后的本钱,提前透支老本的事宋雨航不干。
  在第二机械化军的人事问题上,宋雨航也有些犹豫,按照惯例,身为远征军副总司令长官的他身兼第一机械化军军长一职,徐图安任远征军总参谋长,罗家祥升任远征军政治部总督导主任,萧国栋任远征军后勤部部长,原第一重装师师长常天放晋升副军长兼第一重装师师长,原第四轻装旅副旅长李海波升任第三轻装师师长,第二机械化军的军长一职落到了崔志钧头上,副军长齐百鸣,原第二轻装师副师长方林接任师长,卢龙升任第二机械化军参谋长,原第四轻装旅参谋长谭伟升任第二机械化军副参谋长,梁超任第二机械化军步兵指挥官,兼第四轻装师师长,原第四轻装旅的旅长赵勇亮升任第五轻装师师长,原第五轻装旅旅长黄田彪升任第六轻装师师长,张伟任炮兵师师长,张天胜任山地步兵师师长,楚天胜任副师长,原特种作战旅、防空旅团、工兵旅等编制不变。
  部队是扩编了,山地步兵旅扩编为山地步兵师,缺编的部分宋雨航让张天胜自己想办法,并暗示他实在不行就打川军团的主意!结果没几天工夫,原本人缘在老乡之中相当不错的张天胜转眼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此张天胜郁闷不已。
  已经就任的主官们到部队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组织部队进行热带雨林的适应性训练!由于各部队都是新老兵混编而成,很多老兵早就领教过了美国教官严格到近乎泯灭人性的那套训练手法,训练中这些当年的新丁菜鸟这回已经成为了浴血鏖打的硬汉,他们中的不少人还记得美国教官的模样,大多数人都会一、二句英语,训练之余和教官混得特熟,无聊之余,第二次受苦的老兵们就开始大讲自己如何吃蜘蛛、生吞蜂蛹等等经历,在混烟抽的空暇,把新兵们吓得脸一红一白的。
  部队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整训,宋雨航则在计算自己的家底,一个重装师,五个轻装师,一个炮兵师,一个山地步兵师,四个远征军直属旅,一个宪兵团,外加野战医院后勤,整个远征军共计139890人!坦克装甲车辆共计三百六十九辆,汽车四百三师辆,7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六百二十六门。
  如此庞大的机械化部队竟然只有三百多辆坦克加装甲车,四百多点的汽车,宋雨航十分清楚,这些装备还不够装备一个标准的美式重装师那,别说机械化了,就是摩托化还差着老远山西去了。
  但是就眼下这些部队的消耗已经就已经令他十分头痛了,要维持这样一支部队的高强度战斗,无疑靠现在每个月的1500吨供给是远远不够的,驼峰航线的二条路线中,除了南线因距离日军密支那较近,即使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也极易遭遇日机拦截,被迫停飞,所有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北线这一条航线上,一时间北线来往之运输机可谓是串流不断,北线北起汀江(印度)——葡萄(缅甸)——云龙(大理)——云南驿(祥云)——昆明,入天气恶劣,则由葡萄转丽江再到昆明。
  由于驼峰航线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无法进行全天候飞行,下午四点抵达的运输机要第二天凌晨5时方能返航,停留在巫家坝等几个机场的运输机还总要提心吊胆的担忧日机的夜袭。
  但是宋雨航知道,这条驼峰航线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昆明附近的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诸多机场,已经完成了第二次的扩容,每月额定运量已经可达十万吨,而眼前每月的运量却只有二万吨左右,对此宋雨航异常焦急。
  宋雨航十分清楚,虽然眼下的二万吨已经比历史上的每月一万吨多出了一倍有余,但是面对中国战区庞大的消耗和为数众多的部队,这些武器物资无疑等于是杯水车薪。
  为此,宋雨航找到了正和史迪威为了指挥权而斗得不亦乐乎的陈纳德,陈纳德与史迪威的空军指挥权之争从1942年5月一直持续至今,所不同的是两人之间的争端由之前的台下转到了台上。
第二百五十七章
驼峰运量
  宋雨航知道,实际上载历史中史迪威在中国和缅甸的表现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过大于功的人物,史迪威此人一直在致力于取得中国政府军的指挥大权,想把中国军队变成为所谓盟国利益服务的工具,1942年在缅甸如此,现在在印度的他更是如此,史迪威对于自身战绩功过成败看得十分过重,其军事指挥才能和其在政治方面表现出的弱智基本等同,他所任命的美国将军却都是软皮虾,因而导致了中国远征军在密支那的惨重损失。
  在历史上中国驻印军反攻的过程中,史迪威的数次横加干涉和错误的判断,让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数千人的伤亡代价,尤其在配合空降部队突击密支那一战中,史迪威连换数名美军指挥官,与中国部队一起投入的美军“抢劫者”部队伤亡了二百人,而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官兵的伤亡则是九千余人,宋雨航暗暗发誓,绝对不会让历史重演,让外籍军官指挥中国军队,将是中国军人的耻辱!
  所以在蒋介石支持陈纳德一事上,宋雨航决定旗帜鲜明的跳出来,为一直对自己很够朋友的陈纳德摇旗呐喊!与史迪威自私、固执、古板、冷漠相比,一直以来以无私真诚对待中国人民的陈纳德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为此宋雨航还联系了宋子文,让其实用自身的影响力,去为陈纳德造势!归根结底的目的就是将史迪威赶回美国去!虽然史迪威对待基层的中国官兵十分友善,而且算得上为人正直,是一名标准的军人,但是史迪威代表着的是盟国的利益,准确的说是美国、英国的利益,而他所罔顾牺牲的则是中国的利益,尤其最后为之流血牺牲的是中国军人,所以无论史迪威怎么样!他在宋雨航的眼中始终是一个必须滚蛋回老家的家伙。
  宋雨航相信历史会犹如铁笔一般,但是功过是非则是由后人评说!很多时候,一个人行事的好坏是无法确切给予定论的。
  在位于昆明西郊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宋雨航见到了陈纳德,陈纳德显得比之前更加苍老了,在宋雨航的印象中这位已经51岁的老者始终是那样的神采奕奕。
  陈纳德对于宋雨航的来访感到有些突然,对于这位能征善战的中国青年将领,陈纳德发自内心喜欢,宋雨航的行为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截然不同,拥有一种大多数中国人缺乏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拥有极强的战略眼光,尤其宋雨航对空军的很多建设性观点都深得他意。
  陈纳德还是用他那自制的所谓法国咖啡招待的宋雨航,如同宋雨航每次都用不地道的中国陈茶招待他一样,两人面带微笑的心照不宣。
  宋雨航在寻求陈纳德的支持,而且陈纳德此刻也继续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宋雨航手中握着一张可以扭转形势的王牌,那就是新组建的中国远征军,岌岌可危的英帕尔和加尔各答的英军急需中国远征军的再度配合作战,说得明白一些就是需要中国军队进攻缅甸,吸引日军大队回援,减轻印度战场上的压力。
  宋雨航微笑着向陈纳德描绘了一个赶走史迪威,由陈纳德出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美好前景,陈纳德有些迷惑不解,虽然之前蒋介石很隐晦的和他谈过了摇更换史迪威的想法,但是却没提到过自己接任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一职?陈纳德对于这个职位可谓是心仪许久了,但是无奈资历、人脉都不足以,只能想想作罢!
  当1942年6月,史迪威以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身份要求陈纳德接受指挥的时候,陈纳德并未有什么反应,毕竟史迪威在名义上是他的上司,二当时他还是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一名上校,由于战争的扩大的缅甸盟军的大失利,一个月后他才破格被提升为少将,而史迪威的起点则是陆军中将,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美军的指挥中枢。
  而当史迪威因为印度战事的需要想直接接管第十四航空队指挥权的时候,陈纳德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其实大家都明白,蒋介石在致力赶走史迪威,而史迪威则在国内呼吁减少给中国的军援,公然职责蒋介石政府等等举措!
  虽然罗斯福只是给予关注,但是史迪威却没意思到他是在自掘坟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一个将军的范围,他的论调与罗斯福恰恰相反,这是让罗斯福最不能也无法接受的。
  蒋介石与罗斯福都是政客,而史迪威则是一个标准古板、固执的军人,军人和政客之间自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难以调和的矛盾,双方互相看着都不顺眼,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特殊的国度中,堂堂盟国派驻中国战区的所谓总参谋长却常驻印度?这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衡阳大战在最紧要关头,史迪威鼓动英国人向罗斯福施压,调走了第十四航空队和第二十航空队,借以向蒋介石施压,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其实史迪威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蒋介石,他的施压正好给尚在犹豫不决中的蒋介石借以下痛决心。
  最后宋雨航私下里与陈纳德达成了几项私下协议,包括加大驼峰航线的运量,无论战事发展如何变化,必须保证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制空权,而全部条件的代价是宋雨航动用一切能量,帮助陈纳德谋取在陈纳德看来可望而不可即的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一职。
  对此,陈纳德欣然同意,因为这一些都是以他成为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去履行的,如果他无法成为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话,他的这些承诺中的比如加大驼峰航线的运量等根本不在他的职权管辖范围内,所以他亦无义务,这显然是个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双赢的局面。
  结束了与陈纳德十分愉快的谈话后,宋雨航驱车前往位于昆明郊外的总装备一厂,检查组装和维修情况,装甲车辆不多的中国远征军,只能拼命提高车辆的完好率,比起空军机枪不响就枪毙机械师那不近人情的铁规定来说,维护、保养装甲车辆的任务亦是不轻。
  路途中宋雨航闭目养神,他十分明白,罗斯福其实是在用驼峰航线卡中国的脖子,即饿不着,也吃不饱,想吃饱如何?打通滇缅、印缅公路,那样大量的援华物资就能够顺利的进入中国,而以中国军队的现状,如果真的血拼日军缅甸方面军,恐怕就不简简单单是“伤亡惨重”四个字足以形容的了!
  驼峰航线历史上每月可怜的一万余吨运量和这条航线的满载负荷10-15万吨简直是天壤之别,历史上1943年9月,美国陆军航空运输队投入的运输机升至248架,中国航空公司23架,每月的运量就达到了2万吨,到1944年9月运量达到最高峰的每月3.5万吨,驼峰航线潜力巨大,远远超过滇缅公路。
  关于这一点宋雨航已经在陈纳德和宋子文处得到了证实,巫家坝、呈贡、羊街、杨林、沾益、云南驿等诸多机场现有运量已经能够承受8万吨以上,以C-54运输机为例,一次可运载九吨货物,满载时运费仅为每吨96美元,比起滇缅公路的490美元每吨的消耗可谓便宜异常,而这一切就要看罗斯福的决心了!
  宋雨航的要求十分简单,给我足够的武器和补给,我在打缅甸!中国军人的热血不能白白的泼洒,牺牲必须要有价值,依靠火力至胜论打造出来的这支铁军的消耗也会死宋雨航的一块心病,他必须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官兵们都充分的进行过热带雨林的适应性训练之后,万事俱备,视英日两军战事的发展进行才决定是否投入战斗。
  而关于如何加大驼峰航线的运量、帮助陈纳德上位等,自然由蒋介石与罗斯福去磋商!此时的中美两国就有如两个小孩在做游戏一般,一个高喊,你过那边去,你过去我就给你,一个则倔强的站在原地大声道,你先给我,否则我不过去!
  为了联系中国远征军尽快出兵缅甸,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的代表拉尔准将一天要找蒋介石数次,最后找到蒋介石不耐烦,将出兵一事全部推到了远征军长官司令部,一打听拉尔才知道,远征军名义上的总司令长官卫立煌称病许久了,而在昆明主持军务的则是副总司令长官宋雨航,拉尔一见有下文就急匆匆的赶往昆明。
  对于拉尔这个犹太移民的后裔,能在美军中担任战时准将一职务已经实属罕见了,要知道军龄长达三十六年的拉尔战前不过是名上尉而已,他通过赫尼兹·鲁通·西文参议员的门路近身于马歇尔门下,随后因为出众的能力被授予战时准将派往中国战区担任史迪威的联络官。
  可惜史迪威不但不欢迎拉尔的到来,甚至表现出了反感之意!将拉尔独自丢在了他极不招人待见的重庆。
  正是由于史迪威长期在印度,拉尔才得以有机会崭露头角!
第二百五十八章
拉尔报告
  作为一个以投机擅长的民族,身为犹太人的拉尔十分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罗斯福总统在提供中国军援的同时也在限制中国过快过速的发展,一切都要恰到好处,即让中国满意,又不能给未来所要建立的新秩序带来威胁和隐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