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304

  从整体的战略和战役部署上,山下奉文相信,只要坚守纳巴的田中新一和竹内宽所部能够坚持一周,拖住中国远征军的主力,一旦加尔各答尘埃落定,中国远征军从物资、武器弹药补给、士气、锋芒都是降低到一个最低点。
  既然已经切断了盟军对华的最后一条补给线,对于武器、弹药、物资、油料的鲸吞大户的中国远征军来说,将其打败可能很困难,但是将其拖垮却易如反掌,在纳巴拖垮中国远征军的精锐主力,在加尔各答消灭中国驻印军和英印部队主力,那个时候他无论印度还是缅甸,甚至是中国的滇西、西南大后方,都将是他兵锋所指之地。
  山下奉文还不知道,此刻的田中新一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由于山谷地形的关系,一再撤退的日军进入了山谷的所谓盲区,电台无法搜索到任何的频率,除了忙音还是忙音,除了联系不上还是联系不上,这让田中新一陷入了连个呼叫的地方都没有的悲惨境地。
  最后田中新一不得不与竹内宽取得了联系,当他得知竹内宽的辎重联队和山炮联队正在通过山谷裂缝的时候,气得田中新一将电话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大骂竹内宽毫无信誉、不讲承诺,浑然忘记了他自己也是准备这么干,只不过因为防御的阵地连续被中国军队突破而乱了阵脚,没能及时部署安排罢了。
  等田中新一在副官长高野次郎的搀扶下,深意脚浅一脚的向裂缝方向走去的时候,遍布谷中缺衣少药的伤员们都用冷漠的眼光注视着这一行几百人,他们是背向枪声而行的,明眼人自然知道长官们想干什么,加之军中一直流传在山谷内还有一条通往山谷外的道路的流言。
  习惯逆来顺受的日军士兵自然不敢质问长官们的去向,长官们自然有长官们的决断,能够行动的都挣扎着试图跟上这支队伍,因为只有跟上队伍才能活着,才有希望回家,而剩下的人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一些伤员的悲声哭泣,也有的伤员开始挣扎着寻找自卫或是自尽的武器。
  在日军中一直有这样的流传,中国远征军之所以每战从来不留俘虏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把那些日本人都当成食物吃掉了,尤其是其司令长官当年就是靠着吃日本人走出的野人山,而且还养成了吃日本人的习惯,每天三顿饭必定要吃三个日本人,挖心、掏肝、开膛破腹无所不能,他所带的部队行军根本不带粮食,就以日本人为食物,之所以不留俘虏是怕暴露这个惊天的秘密。
  虽然日军一再控制各种危言耸听的言论,但是效果却是适得其反,越是控制就越让日军官兵觉得却有其事,经年连续不断地作战已经让日军士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尤其小部队担负外出执勤、巡逻等作战任务时,他们其中的很多人甚至怕到不敢闭上眼睛睡觉,他们怕一旦闭上眼睛第二天就睁不开了。
  因为中国远征军中有一支十分特别的武装部队,这支部队从来不在白天出现,他们只在夜间如同“幽灵”般的收割生命,而那些专门渗透日军机关要塞发动袭击的,日军官兵则敬畏的称这支部队为“夜叉”!
  缅甸方面军中的不少人都曾经在支那战场服过役,知道即便是他们烧杀抢掠,往往被俘后,除非落入土匪武装手中,否则中国军队都能给予人道主义的待遇,而中国远征军则不同,他们甚至把日军的伤员集中在大坑中用火焚烧,中国远征军在日军官兵的眼中已经成为了恶魔的代名词。
  甚至在本土的预备兵集训的时候,一些士兵发誓赌咒都用:如果我说假话,那就让我被分配去缅甸遇上中国远征军的幽灵和夜叉!
  可以说这初见成效的一切完全归功于宋雨航所执行的对日军的政策,杀!杀光!只有杀光他们,他们才再也不敢来……
第三百二十五章
最长一夜(四)
  从政治的角度和国际舆论的角度宋雨航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产生莫大的副作用和负面影响,但是他同样知道自己是一名军人,不是政客,他不需要为政治上的任何东西负责,他所有要做的就是即使在过几十年,让那个岛国一提醒东方这片大陆依然心存余悸。
  当田中新一来到山谷纵向裂缝的时候,几十名工兵正在紧张地往山体的裂缝中安装炸药,而阴沉着脸,一副不知所谓表情的竹内宽双手拄着武士刀站在路边一声不吭,几十门野炮则七扭八歪的被丢弃在他身边,排成二人纵队的日军士兵都低着头默默的前行,山谷的裂缝并不宽,可谓是巨石横行,人员行走在其中十分艰难,原本用来拖运物资的骡马也全部被放弃了。
  在此之前田中新一只是听部下汇报过关于这条秘密的谷中捷径的情况,今日眼见为实,与他想象中可谓是大相径庭,所谓的小径不过是穿行在狭窄的乱石缝中,别说野炮、车马、辎重无法携带,就连士兵所背负的三十年式背包都极为碍事,如果不是考虑到需要武器自保的话,他相信很多士兵甚至连步枪都会抛弃。
  田中新一已经不止一次的在自己的官兵眼中看见了胆怯,虽然大日本帝国的陆军依然是无比强大,依然是所向披靡,但是凡事总有例外,一旦所向披靡的大日本帝国陆军面对上那些可以将自己的生命视之为无物的中国远征军士兵,似乎就注定了他们将会一败涂地。
  田中新一已经意识到了这似乎是一个怪圈子?无论是那支部队碰到了宋雨航所指挥的部队,无一例外的都会沉沙折戟,轻者损兵折将,重者命丧黄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仅仅一个宋雨航在二年间带给大日本皇军的损失几乎接近了四年战争总数的三分之一,最为严重的是宋雨航已经使二十多位大佐如愿以偿晋升少将,三位中将晋升大将,一位大将获得帝国爵位,这一切的一切不是一句损失惨重所能言表的。
  田中新一败了但是他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毕竟大日本皇军也不是第一次吃这种大亏栽跟头了,结合其在历史上连坐车菊水001号都被中国远征军缴获,还在大言不惭的说那车座得一点也不舒服,早就想换一辆了之类的言辞,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田中新一已经习惯了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推卸责任或许已经成为了习惯性的。
  与田中新一不同,竹内宽没有那么多的心思,眼前的这道裂缝到底能够通行多少人?士兵只靠随身携带的给养又能够维持多久,如何摆脱中国远征军极为可能的追击,这一切才是竹内宽重点关心的。
  思绪烦乱的竹内宽猛地一抬头,忽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到来的田中新一正站在不远处望着自己,两人同时挤出了一丝艰难干瘪的笑容,仅仅一天时间,纳巴战役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英勇无畏的大日本皇军的战斗意志已经被对手无情的彻底摧毁,这个时候他们要是还能够笑得出来才是见了鬼。
  “青木君那?”田中新一没头没脑的一句询问让毫无思想准备的竹内宽微微一愣,随即转头望向了裂缝方向道:“两个小时前就已经出发了,是跟随宏川宪兵大队一起出发的。”
  “哦!”田中新一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越是这种危机关头,青木君这样的重要人物就越不能出现危险,只有保证了他们的安全,我们也才好说话。”
  竹内宽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道:“我们还能有什么可说的?无论是面对大本营还是天皇陛下,以至于全体将兵,我们都无言以对,八万余众的皇军将兵断葬于此,大本营中的那些家伙难道会轻易放过你我?”
  竹内宽的话让田中新一刚刚有所好转的情绪顿时又跌落深谷,竹内宽看了看只到这黑岛参谋的田中新一,迷惑不解道:“竹野君还在前方指挥战斗吗?时间紧迫,还是让他今早撤退吧!”
  田中新一搓了搓手唉声叹气道:“竹野君已经为天皇陛下捐躯献身了,中国远征军在大约半个小时前彻底的突破的竹野君所固守的壶口阵地,竹野君率领全体将兵与敌军拼杀到最后全部玉碎。”已经习惯了坏消息的竹内宽点了点头!
  “不知道按这个速度黎明前我们可以撤退多少部队?能不能想办法加快撤退的速度?”面对田中新一的询问,竹内宽自然知道田中新一的意思,想趁机多撤离一些部队。
  竹内宽望着远处爆炸的闪光担忧道:“南北两端防御现在已经岌岌可危,按现在的速度在天亮前防御一定会陷入崩溃的,届时我们通过这条裂缝可以撤退大约两个大队的兵力,再多就不好办了,前线的人心已经出现了慌乱,不适宜在抽调部队了。”
  “能撤多少撤多少吧!至于伤员恐怕就顾及不了那么多了!”田中新一黑岛举着的火把照明下深意脚浅一脚的爬上了巨石,沿着这道天然的大裂缝跟随着队伍头也不回的缓缓向前,仿佛已经将其余的一切全部抛在脑后。
  田中新一算是先行一步,而竹内宽却在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的副官长大田敏男和师团辎重联队联队长高桥一夫两人,大田和高桥两人所带领的一个中队正在运输第五十五师团此番作战以来搜刮的文物、金银等贵重物品,可以说是在竹内宽的可以纵容下,第五十五师团官兵将就地筹措军费的适用训令发挥到了极致,这批金银文物的来历可以说是沾满了鲜血,为此竹内宽还下令枪毙几名供述了藏宝地点的英国军官,即便打了败仗要逃,竹内宽依然放不下那些名义上的军费。
  那可是装了整整5辆卡车啊!否则也用不了一个中队的士兵肩挑人抗。
  就在中国远征军几乎同时从南北两端突破日军阻击阵地后,可谓是进展神速,轻型坦克配合装甲车和蜂拥而至的步兵集群,让日军无暇在连续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往往日军溃兵刚刚抵达下一条防线,就连同这条防线的日军守军也跟随着乱兵纷纷溃败。
  站在山谷外焦急等候消息的宋雨航忽然发现大队的担架急匆匆的从山谷中出来,抬担架的无一不是体格健硕的青年士兵,担架队的出现让宋雨航有了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于是他急忙快步迎了上去。
  宋雨航站在担架队旁边,突然他发现一个担架上垂下来的一支手上戴着的一块瑞士手表,这块金表宋雨航是在太熟悉了,这是龙陵战役后从一名日军大佐的手腕上扒下来的,被山地师的张天胜当成战利品送给了宋雨航,而宋雨航又转赠了一直戴着一块不怎么好使老表的方林。
  宋雨航拦住了担架,缓缓地揭开了方林蒙在头上的薄毯子,虽然在派遣方林的时候宋雨航已经预料到了会有这副光景,但是这个时刻真的到来的时候宋雨航却又无法接受了,在宋雨航眼中方林并不是什么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可以说就连一般的普通水平都达不到,但是方林有一腔誓死报国的热血,对宋雨航的命令从来不问为什么?向来只有彻底执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就是方林最大的优势与优点。
  宋雨航眼前浮现起那个昆明城下溃兵如潮的时候,那个稚嫩的眼镜男挥动着手中的手枪,要誓与阵地共存亡,在防线被彻底被突破之后,依然还想要拦截溃兵沿公路以血肉之躯拦截日军战车,想为城中多尽量多争取点时间。
  宋雨航握住方林的手可谓百感交集,正在不知所措,一个清脆的声音大声道:“干什么的?添什么乱?耽误了伤员的救治你负得了责任吗?”
  借着一阵爆炸的闪光,宋雨航看清了来人是一名怒气冲冲的女医生和几名护士,护士来到担架前毫不客气的训斥抬担架的两名士兵道:“怎么能把病人的头蒙上那?会影响病人的呼吸的,另外这多不吉利啊?而且还会误导野战医院那边的抢救人员而放弃抢救的机会!两个笨蛋。”
  抬担架的两名士兵急忙解释道:“刚刚穿越谷口尘土飞扬,怕呛着伤员所以才蒙上的!”
  女医师检查了一下一挥手道:“赶快!”
  宋雨航一行人被晾在了原地,显然对方根本没注意到他的军衔,或者说是宋副司令长官的长相实在过于大众化了,往往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
  不过从女医生和担架兵的对华,宋雨航可以完全确定方林并没有牺牲,只不过是负伤晕了过去,害得自己差点哭天抹泪,如果真的哭了出来恐怕就又要闹大笑话了,有点心有余悸的宋雨航挨赶赴前线的同时安排了一名参谋去野战医院,随时报告方师长的病情。
  就在纳巴大战胜负已分,日军做最后顽抗之际,位于英帕尔中心所谓的繁华地带的原英国军官俱乐部,现在的日军英帕尔警备司令部,在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隆爆炸声中飞上了天空!
第三百二十六章
最长一夜(五)
  随着这声闷哑的轰隆爆炸声,大地也随之猛烈地摇晃了几下,随即尘土飞扬出了百米之远,无数的砖头、瓦片、甚至大块的废墟残骸纷纷从天而降,围攻俱乐部大楼的伞兵们虽然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业已将包围圈向后退延伸了五十公尺,但是面对无数从天而降的各种物品,中国士兵们还是发觉自己似乎离得太近了。
  而作为当事人的张哲铭满身尘土的从坍塌的下水道的缝隙中爬出来的时候,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后,张哲铭大有一种恍然如隔世的感觉。
  回想起刚刚自己点燃导火索后,那飞快燃烧的速度张哲铭依然心有余悸,英国人的东西果然靠不住,差点害死老子,卡在废墟缝中的张哲铭在破口大骂英国人的同时浑然忘记了由于当时仓库内照明不足,他的英文又是二把刀,拿了一卷快速导爆索耶浑然不知,按正常燃烧速度计算的长度,结果差点把他自己也埋在里面。
  随着这一生惊天动地的爆炸,高野仁一连同他的部队和指挥机关被数吨缴获的TNT炸药送上了夜空,免除了他将要面对的切腹难题,山下奉文即便在是雷霆大怒,也不可能把被炸得连渣都找不到的人拽出来切腹吧!
  这声巨响标志着日军在英帕尔的主要抵抗可谓是告一段落,清剿日军残余抵抗的战斗依然还在进行中。
  作为英帕尔的援军,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一离开驻地就发生了多起翻车、追尾事故,由于缅甸潮湿多雨的环境,日军的车辆又因为零件的短缺一直处于半完好的状态,所谓的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官兵能够挤上车,剩下的官兵依然要靠两条腿奔袭。
  看起来战斗力十分强大,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因为缺乏车辆行军的关系,使部队变成了两个部分,无法集中全部兵力做重点进攻,让支队指挥官酒井什一感到十分无奈。
  对于英帕尔的警备司令高野仁一大佐,酒井什一一直以和这种人是同僚而感到羞耻,这种懦夫竟然还能爬上警备司令的位置,这才是让酒井什一十分费解的,此次高野仁一在英帕尔被支那伞兵部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躲在司令部内到处哀声求援,这让酒井什一暗爽了一把,他认为高野仁一横空出世抢了本应属于他的警备司令之职务,这次意外的突然袭击也可谓算得上是种报复。
  于是酒井什一十分惬意的坐在车内,吹着清凉的夜风,听着电台内已经喊哑了嗓子的高野仁一在不断地哀求呼叫,但是酒井什一就是不回复,他以为高野仁一不过是被支那伞兵的小部队吓破了胆,支那人哪里来得庞大的伞兵部队?堂堂大日本帝国也不过仅仅只有一个久米伞兵旅团而已,而支那军队不过是一群被临时武装起来的农民,让农民成为伞兵?这个笑话在酒井什一看来十分好笑,显然,酒井什一对于中国军队的印象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还停留在1937年。
  在黎明破晓之前,激战了一夜的英帕尔终于回归了平和,盟军突然而猛烈的轰炸后,由中国远征军特种作战旅所实施的空降可以说是给予了日军守备部队当头棒喝,几近全歼日军警备部队,然而战斗却并未由张哲铭意愿中那样早早结束,反而清剿残敌的战斗却比攻坚更加残酷和激烈。
  在英帕尔损失最惨重的不是日军英帕尔的守备部队,而是两个超过百人的军官轮修团和一个超过三百人的士官轮休团,这些人都是日军的基础战斗骨头力量,大都担任小队长、中队长等一线作战指挥职务,抵抗最为激烈的恰恰就是这批人。
  对于这意外强烈的抵抗,张哲铭在搞清对方身份后可谓是兴奋不已,随随便便打死一个小鬼子都等于是消灭了日本人一个班啊!这些基层军官加上曹长、伍长几乎就等于是日军主要战斗力的一多半,消灭这500多人对于日军的震撼和损失甚至比歼灭日军两个联队还要巨大。
  竟管这些前来休息放松的日军军官和士官缺乏必备的武器弹药,但是他们依然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责任,战斗到了最后,在他们最后顽抗的小教堂中,三百多具纵横交错的尸体成为了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最后见证。
  敌人的鲜血即是吾等荣耀!中国士兵们挺着刺刀踩在那些依然冒着青烟的尸体上在寻找可能存在的生还者,对于敌人,这些被民族大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士兵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与英帕尔联系的中断让山下奉文产生了一种十分不好的预感,于是他再次催促第十临时酒井摩托化步兵支队加快行军,英帕尔是挡在缅甸与印度之间的重要缓冲,在加尔各答尚未攻陷之前,这个缓冲存在的意义自然非凡。
  对于加尔各答的进攻山下奉文还在等待前线不断传来的消息,站在勒比高地上遥望加尔各答的山下奉文一时间感慨万千,为了攻下这座加尔各答外围的所谓屏障,四千多名皇军忠勇的将兵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说是高地,其实所谓的高地海拔不过是个三十几米高的大土丘罢了,在占领了勒比高地之后,山下奉文才郁闷无比的发现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阵地竟然在他们的野炮射程之外?而105毫米榴弹炮的数量和所存炮弹又无法支撑起足够密度的火力覆盖,勒比高地最大的作用成为了日军将领等高观察指挥作战的平台,索幸勒比高地也在城内盟军部队的重炮火力射程之外。
  眼前的加尔各答城被激烈的爆炸和交火好似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半,山下奉文无需多看就知道显然是他的进攻部队的攻击受阻,否则前沿也不该迟迟无战况发回。
  作为此次穿插攻击的三个主要师团其一的日军第二师团,在师团长冈崎清三郎的指挥下可谓入无人之境一般,横冲直撞,杀得措手不及的英印官兵哭爹叫娘,部署在城内担任预备队的三线英印部队根本未作接敌准备,慌乱中军官找不到士兵,士兵找不到军官,各部队不知自己的作战任务和防区,乱成了一团,很多部队都是成建制的被日军包围缴械。
  西城内的混乱其实上与英军的指挥方式和指挥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英军的军官全部是毕业于军官学校,接受过正统的战术指挥和单兵战术训练,但是当他们到了具体服役的部队之后,他们就会受到原来部队中的一些所谓习气的影响,这些不尽其然的特定固有做法一般会成为英军一支部队的一个特征,尤其在海外服役军队更是如此,在印度懒散惯了的英国人即使在日军围城大兵压境的紧要关头,依然按照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的那套一线、二线备战,三线轮休不做安排的战术参谋方式去思考。
  在英国人所谓严谨的思维中,没有发生的事情就等同于需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过分的危言耸听和担忧将会被视为“个人”懦弱的表现,最令人称奇的是英国人可以允许一个旅、一个师、乃至一个军懦弱怯战,面对敌人不奋勇抵抗,而是选择不名誉的悄悄溜走,对此他们称明智的转移,但是却无法容忍所谓“个人”懦弱,基于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底蕴,宋雨航对于英国人能将敦刻尔克大撤退描绘成重大胜利不解一样。
  无论如何,事实总是能够胜于雄辩,当一线、二线的英印部队所据守的防线在极短的时间内崩溃,毫无准备的三线部队自然无从是事手忙脚乱了。
  已经意识到大势已去的蒙巴顿则立即率领他的指挥机关,在宪兵营等几支部队的掩护下向城东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方向撤退,在蒙巴顿看来,此刻唯一的希望是华军能够固守住城东。
  冈崎清三郎自然不会给他的对手任何可乘之机,一心想摘取这荣耀无比的头功,而跟在第二师团之后的第三十三师团和第十五师团,在田中信男与宏口高平两人合计下,决定以第二师团为中心分兵两路,形成了三把利刃的直插加尔各答城中心,企图一击而入贯通加尔各答全城,轻松而巨大的胜利已经冲昏了他们的头脑,谁还顾得上掩护第二师团的左右翼啊?
  第三十三师团新任师团长田中信男与第十五师团师团长宏口高平两人的小动作冈崎清三郎非常清楚,这两个师团都是第一次攻印时候被打残的,所以在印度作战都好像憋着一股劲一样,如此巨大的胜利,冈崎清三郎实在也懒得去跟这两个人争辩,他相信以第二师团的战斗力消灭残余的盟军部队简直是手到擒来,尤其是那些盘踞在城东的那些支那部队正好是中国远征军部属,相信这正是他一雪龙陵战役之耻的大好机会。
第三百二十七章
总督大道
  当清晨的太阳跃出地平线,夜间的清凉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蒸腾的热气开始扫荡大地,晶莹的露水瞬间消散。
  “该死的鬼地方,该死的破天气!”廖耀湘恨透了印度该死的燥热,擦了一把脸上汗水和硝烟的痕迹,廖耀湘推开了副官递过来的面包,拿这望远镜遥望了对面大楼好一会,总督大道是英国人在加尔各答修建的一条高标准的公路,除了将加尔各答一分为二直通港口外,以总督府为终点的总督大道每隔一百多米就会有个街心小花园或是喷泉,这无疑加宽了路面,这条大道前后共计四位总督耗时十年才彻底修建完毕,总督大道可谓是加尔各答的一道城市风景线。
  加尔各答市内的大多数建筑物和繁荣区域都在总督大道两侧,而现在往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了,不!烟其实并未消散,反而更加浓密了些,不过这烟已经变为了硝烟,大楼已经变为了废墟。
  加尔各答的中国远征军守军利用总督大道众多的建筑物布防,而且还在防线后面组织了多支团规模配属坦克营编制的突击队,无论日军企图从哪里强行突破,都会遭遇中国守军的迎头痛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