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304

  女人往往就是这样,男人越是献媚女人就越是高傲,当男人对女人不屑一顾的时候,女人在自尊心的作祟下,就会主动出击,可以说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梦,每个女人白马王子的标准亦是不同,但是骑白马的也并非都是王子,还有唐僧!
  宋雨航回到住所,摇摇晃晃的打开了台灯,喝了一口桌子上的凉茶,经历了战争的磨砺,宋雨航想得更多的就是眼前的这场战争,毫无醉意的他缓步走近别墅内的书房,拉开墙上的幕帘,一副巨大的世界地图赫然出现在眼前。
  宋雨航将杯中的凉茶一饮而尽,眼前的世界地图显然被人在不久前重新标上了同盟国与轴心国在世界战场上的势力交错态势。
  从亚洲到非洲,从非洲到欧洲,太平洋、大西洋到处都是燃烧着的战火,可以说现在几乎全部的战役都已经脱离了宋雨航记忆中的历史轨道,好在优势还掌握在盟国手中,但是想在1945年内结束二次世界大战恐怕要很难,毕竟盟国在欧洲的第二战场才尚未开辟,原本美国准备用于登陆进攻西西里岛的第十集团军被迫开赴非洲增援一败涂地的英军,盟国不能失去英国,同样不能失去非洲,更要阻止日军与德军在中东会师的战略目标。
  苏军在东线频频发动的大规模的战役牵制了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德军的进攻势头已经出现了疲态,而在太平洋上,日美两军围绕着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经过了半年多的惨烈厮杀,美军虽然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却也因为地面部队的攻坚主力海军陆战队损失过重而不得不停了下来。
  无论是信心勃勃的尼米兹还是狂妄自大的麦克阿瑟,此刻都已经在重新审视犹做困兽之斗的日军的战斗力和战术特点,即便美军占据了绝对的火力和技术装备的优势,但是依然无法避免进攻时所产生的重大伤亡。
  而世界上最为混乱的地方恐怕就是印度了,被英国人殖民统治了许久的印度人一直十分渴望独立与自由,但是当自由真正降临的时候他们却又无法把握了,印度人本身就有一种民族惰性,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能够坐着绝对不站着,能够躺着绝对不坐着,已经习惯了英国人剥削压榨奴性十足的印度人根本不知道如何掌握和运用手中的权力。
  于是英国人残余势力、日本人、中国远征军、包斯所组建的国大党、伊斯兰复国主义教派、什尼派、穆煦派、各邦独立推动派等等势力可谓你唱罢我登场,今天是英国人的游击队袭击了日本人的运输队,后天伊斯兰复国主义独立军又袭击了英国人游击队驻地,印度各邦各派别间的交火频频发生,日军可谓是左压右弹不见起效,反而又近一个师团的部队被不断地分散在分散。
  兵力的分散速度如此之快让山下奉文惊慌不已,作为一名出色的战术指挥者来说,山下奉文对于加尔各答城下的撤退即感到无奈又懊恼不已,山下奉文知道自己并非输在了战术的布置上,而是作为对手的宋雨航所掌握的资源远远的超过了自己,眼见自己一次次精妙的战术被对方的战略轰炸和炮击所破坏,山下奉文可谓是欲哭无泪。
  中国远征军的机械化部队如同一只背着乌龟壳的饿狼,攻时如烈火,去时如疾风,尤其在防御时,中国远征军机械化部队强大的火力投射能力更加让山下奉文张目结舌,围不住,打不赢是山下奉文最为苦恼的,而眼下印度的乱局也是山下奉文意料之外的,对于包斯一味的自顾发展自己的党派和军队一事山下奉文多次请示东京大本营未果。
  让山下奉文所庆幸的是中国远征军并未携胜而来,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他一面向大本营提出各种部队补充、部队补给要求,山下奉文在忐忑之间度日如年。
  印度今日的乱局可以说是由宋雨航一手策划的,此刻宋雨航同样也在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他的出兵太平洋的方案能否获得美国对中国远征军主力进入印度的支持,宋雨航心中也是十五桶打水七上八下。
  一人独坐书房内的蒋介石为自己轻轻地点燃了一小块陈檀香,在飘渺淡雅的香气中,蒋介石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虽然他表面上一再表示对宋雨航的绝对信任,还亲自出手调走资历远胜于他的孙立人和廖耀湘,让他组建完全自己的班底,但是宋雨航的崛起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蒋介石就是想不明白,那些凶如猛虎野兽,狡如狐兔的日军将领何谓总是在宋雨航这个半路出家,未经过系统严格军事教育的小家伙面前纷纷折戟沉沙?一次次巨大的军事政治危机被宋雨航所化解于无形,宋雨航已经获得了太多的巨大声望了,这种声望即便是身为军委会委员长,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他也望尘莫及的。
  蒋介石知道眼下宋雨航可能还是一个一心一意为国家为民族冲锋在前死而后已的热血青年,但是他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抵挡权力的诱惑,如果任凭发展下去,他相信不出三年,他这个中华民国大总统的位置可能就要换人了,所以他并不关心宋雨航是如何从一名纨绔蜕变成为一名热血爱国青年的,也不关心宋雨航为何能够频频取胜,他只知道自己需要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来稳固自己的领袖地位,该去如何化解这场声望危机是他当前最急需的耽误之急。
  对于宋雨航蒋介石已经无法准确的给予定位了,他发现原本一个死结在宋雨航的建议下忽然变得豁然开朗了,让宋雨航率领他的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加入盟军的太平洋战场,即能够满足盟国一再要求中国履行同盟国成员国所担负的责任,又能够使宋雨航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远离政治中心,实在是一劳永逸。
第三百四十四章
远征、远征
  对于蒋介石来说,将宋雨航派往其主动提议的海外战场无疑是眼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无论从哪一点考虑,蒋介石都决定要全力促成此事,毕竟中国远征军作为中国国民政府的武装力量所获得的一切胜利都离不开他这位运筹帷幄委员长。
  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罗斯福在接到蒋介石电报的时候正在接受私人医生摩莉丝检查身体,对于自己已经刻不容缓的健康情况罗斯福已知自己时日无多,但是眼下德军正在肆虐欧洲,日军在太平洋虽然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是距离决定性胜利还为时尚早,瓜达尔卡纳尔群岛的大血战让罗斯福对于未来将要频频发生的太平洋岛屿登陆战心存余悸。
  美国年轻的鲜血可以为了维护自由世界的权力与义务去流淌去挥洒,但是这一流淌和挥洒是有限度的,美国民众的承受力决定了到底有多少鲜血可以流淌,有多少美国青年的生命可供牺牲,胜利是需要牺牲作为祭品的,贡献祭品的权力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已经意识到自己生命无多的罗斯福则更为重视生命。
  罗斯福将印度与中国反复比较,蒋介石的提议无疑令他十分动心,很显然,美国政府正在尽力解决日本问题之后在集中力量在欧洲队德国做出战略反击,尽快的击垮日本,从全球大战略上对德国形成大包围,蒋介石提及中国远征军以印度加尔各答作为物资、培训、转运基地,加入太平洋战场的提议让他十分动心,更让他动心的是蒋介石大总统表达出了再时际成熟时愿意派遣部队加入欧洲战场承担更多责任的愿望。
  一边是英国的印度利益,一边则是中国政府的意愿,用二百亿美元的代价换取中国政府最为精锐的远征军立即加入太平洋战场,一联想到源源不断地中国远征军在接受美式武器训练之后,在美国海空军的全力支援下攻城略地直至进攻日本本土,然后大军会师欧洲,这样一支生力大军会带给欧洲战争一个怎样的变数?
  这个美好的前景令得罗斯福心动不已!但是罗斯福知道,他首先要做的是说服伦敦的那个刻薄的胖子丘吉尔,印度已经是大英帝国最后一块具有战略意义的殖民地了,很显然英国人也已经意识到了,经过了战场之后,他们很难在将自己的统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了,对于这个在日益进步,要求民主、自由、和平为主题的时代,殖民地已经失去了它所生存的大环境和存在的意义。
  如果一个民族想奴役另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想压迫另外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方式必须进行改变,时代在进步,如果死抱着旧的方式那么必定也要同就时代一样被淘汰。
  罗斯福在给丘吉尔的电报中叙述了自己的看法,如同炉前讲话一般,罗斯福完全是用一种探讨的方式和感觉再和丘吉尔探讨一件与其毫不相干的事情,罗斯福这种口气让丘吉尔很难拒绝,更让丘吉尔无可奈何的是他在段时间内根本无法集结起一支数量相当的陆军前往印度抗击日军,而且这也与英国一向倡导的先欧后亚的战略本末倒置。
  罗斯福的探讨在丘吉尔看来更像是一种变相的讹诈,用英国的利益去换取中国政府的出兵,以中国远征军代替美军实施太平洋岛屿争夺战,如果这样的话,中国远征军势必将源源不断地进入印度,在美国的全力支持下进行武装和训练,战后英国政府该如何应对如此一支装备精良的百战雄师?
  以为时差的关系,伦敦正处于午夜,今夜注定无眠的丘吉尔为自己点燃了一支雪茄深深的吸上了一口,整个缅甸和小半个印度在战后成为中国的后花园是他绝对不想看见也无法接受的。
  但是美国的风向和立场似乎已经开始改变和动摇,正如罗斯福同自己说的一样,放弃眼前那些可以看得见的,去争取未来那些可以预期的,用一个印度去换取大英帝国第二次崛起的机会!
  丘吉尔狠狠的将雪茄拧灭在烟灰缸中,即便中国远征军进入了印度,盘踞了下来,他也有几百种方法让中国人乖乖的收拾行礼滚出印度,鹿死谁手尚且未定!
  凌晨,丘吉尔给罗斯福回电称:“拟定由中国远征军担负印度防务一事需要时间详细磋商细节,入印之中国远征军必须接受盟国东南亚最高军事指挥官的直接指挥,加尔各答作为中国远征军驻印军驻地,为英国政府临时租借使用,不应有无限期一说法,即在加尔各答以及所有中国远征军占领、征用之印度土地、矿产当视为英国政府财产,中国远征军在印度所租借之城市、基地等不应享有租界法内领事裁决权等。”
  接到丘吉尔的回电后,罗斯福长长的松了口气,至于丘吉尔提出的所谓驻军要点,在罗斯福看来只不过是英国人为了维护所谓的颜面所做的最后的努力,中国远征军几十万大军都进入了印度,单凭一纸协定能约束住什么?尤其中方的将领还是一直以来对英国方面不大友好,令英国人多次难堪吃瘪的宋雨航。
  罗斯福甚至有点期待这个他一直看好的华军将领宋雨航进入印度,一想到宋雨航那不可预期的战术和战略布置,相信被搞得鸡飞狗跳的就不只是日本人一家了。
  罗斯福的回电让蒋介石也松了口气,将宋雨航派遣到海外作战无疑是最为理想的做法,蒋介石一直担心中国远征军出兵太平洋的战略远征无法换取美国的支持与英国的妥协,现在很罗斯福仅仅相隔了不到二十个小时就给予了回电的情景来看,自己之前的担忧完全是多虑了,显然比自己更急的是美国人。
  对于中国远征军盘踞在缅甸和印度东南部,一面可以快捷的接受美援武器物资,一方面可以掠夺当地的资源矿产,而且已经有大约二百亿美元的贵重金属、宝石原石以及各种矿石和物资收入囊中,蒋介石觉得当初自己一时兴起赋予宋雨航重任是一件多么明智的选择,原本以为自己将重任赋予一个并非科班出身的纨绔子弟会大大的刺激手下的将领,让其知耻而后勇,结果适得其反,纨绔子弟到成为了民国第一抗战英雄,打得日军溃不成军,多员大将纷纷陨落。
  对此,蒋介石只能用“奇迹”两个字来形容了。
  才来重庆二天的宋雨航就已经感觉浑身不自在了,晚上在柔软的床上转辗反侧夜不能寐,而且睡觉前总要将手枪放在枕头底下,冲锋枪则要放在伸手就能拿到的地方,宋雨航这才发现,原来枪炮声是多么的可爱,军人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和平,和平会磨灭军人的血性和意志,只有战斗,不间断的战斗才是军人的宿命。
  虽然第二天,孔长轩再度邀请宋雨航赴宴,但是这次宋雨航婉言拒绝了,不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宋雨航就如同失了魂一般,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了,在罗斯福辞世之前他必须要通过中国远征军苦战为中国确定国际战略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后的中国国家利益不被侵犯,二战的延长使得苏联被德国消弱到了一个关键点,苏军在远东的军事实力已经被抽调一空,在打垮日本后能否利用这个关键点大做文章才是宋雨航最为关注的。
  撵疯狗咬傻子的事是宋雨航最爱干的,缅甸、印度都是如此做法,至于如何让日本关东军对远东再次出手宋雨航一时间还没有任何头绪。
  6月8日傍晚,阴暗的天空下起了淋漓的小雨,黑滚滚的乌云大有倾城压境之势,宋雨航被蒋介石再次招到了黄山官邸。
  下车之后宋雨航正了正军帽,望了一眼大有摧城之势的漫天乌云,心中嘀咕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兆头,黄山官邸大门口的警卫已经十分熟悉了宋雨航这位并不经常登门的熟客,对于每天进出这里的政要权贵已经完全的麻木了,但是对于宋雨航这位异常年轻的将领,他们则是发自内心的崇敬,每天例行公事一般的持枪敬礼此刻也变得格外的有力量。
  进入黄山官邸之后,宋雨航发觉几乎所有的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光在望着自己,侍从室的高参们则是面带笑容的挨个与自己握手,说着一些熟络的话!仿佛大家都是相交的知己一般。
  蒋介石还是在自己的东书房等候宋雨航,当宋雨航进入书房之后一下愣住了,因为书房内并非只有蒋介石一人,何应钦、陈诚、白崇禧等在重庆的要员几乎全部在场,蒋介石的书房虽然十分宽敞,但是所准备的作为却并不多,宋雨航只好敬礼之后挨个微笑致意,随后站在了门旁的青竹边。
第三百四十五章
霸道印度
  蒋介石望了一眼靠边站的宋雨航,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在通知宋雨航之前,他已经和在重庆的几位重量级人物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势在必行,关于远征军司令长官的人选问题。
  对于蒋介石的揣着明白装糊度的举动,何应钦、陈诚、白崇禧可谓是鄙视至极,何应钦心里说,远征军现在从上到下都被你蒋某人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宋家军”!谁人能有天大的本事将远征军接手过来?
  何应钦、陈诚、白崇禧等人都明白,委员长所谓的推荐其实只是一种姿态,于是三人纷纷按照委员长的意愿推荐了现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宋雨航作为人选,蒋介石在反复思考之后欣然同意了众人的一致推荐。
  蒋介石的用意和态度让何应钦、陈诚、白崇禧等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老蒋今天唱的这出到底是何意!
  等宋雨航一进书房,何应钦、陈诚、白崇禧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等人这次又被老蒋当枪使了一回,这个远征军司令长官看上去确实是威风八面,但是细一想,要看着美国人、英国人的面子做事,能畅快得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远征军司令长官实际等于被排除在了中央政权之外。
  这几个人都是拔尖的人精,蒋介石的意图怎能够不清楚,很显然是宋雨航已经有了功高盖主的嫌疑了,老蒋又舍不得这员得力爱将,所以只能采用这个看似流放一样的处理办法,这显然对宋雨航来说是有失公平,老蒋想将宋雨航推离权力中心,但是却又不想亲自出手,于是就导演了今天这一幕。
  何应钦与陈诚不像白崇禧没有切身关系,如果宋雨航出位第一个威胁的就是他们两人的地位,现在宋雨航很明显的被边缘化了,何应钦与陈诚反而同情起了宋雨航,多次命悬一线出生入死,可谓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到头来却被孤军远派海外,大有一番感慨万千的意味!
  白崇禧则在冷眼观望,这是老蒋嫡系内部的问题,自然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现在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蒋介石如何安抚和补偿宋雨航,这才是真正的重头戏,远征军进缅甸入印度与在座所有的人和国家都是有大益处的,从最基本的角度去看,起码光着身子去还能捞套武器装备回来。
  蒋介石目不转睛地望着宋雨航好一会才缓缓道:“安逸,今天在座的不论职务军衔都是你的长辈,你是后辈,本来不应让你担负如此重负,但是民族国家危亡关头,我革命军人自当成功成仁以死报国,既然身为我革命军人就决定了你不在属于自己,相信你是明白的!”
  宋雨航认真地点了点头,啪的一个立正慷慨激昂道:“为民族、国家、领袖,职部万死不辞!”
  蒋介石满意地点了点头道:“最高军事委员会拟定将远征军陆续扩充为两个集团军编制,你任远征军司令长官,远征军从兵员到装备物资一律优先补充,作为远征军最高军事指挥官你拥有临机处置权利,师长一级军官在内的任免权集于你手!一定要打出国军的威风,以震国威。”
  此刻,宋雨航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回了肚子里面,不管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遭遇,最起码自己实现了既定的目标,为了民族和国家争取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为了后代多尽一分力,在后世能源危机的时代,掌握了能源就等于掌握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命脉,而这一切全部决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格局的分配。
  得到了既定的承诺,宋雨航当晚急不可耐的返回了前线,蒋介石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任凭夜风轻拂而过,站在一旁的宋美龄将头轻轻地靠在蒋介石的肩膀上微声道:“我们对待安逸是不是太狠了?安逸堪称国士啊!”
  “君以国士待我,自当以死相佐!”蒋介石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两句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我又何尝不知啊!安逸年轻位高权柄极重,最令人担忧是他在民间和军队中如日中天的声望,你让我怎么办?你要当吕后吗?”
  蒋介石的话让宋美龄微微一愣,宋美龄的头离开了蒋介石的肩膀,两人相继陷入了沉默。
  返回部队的宋雨航害怕夜长梦多,立即催动部队日夜兼程赶赴加尔各答,6月11日,中国远征军在这一历史性的日子抵达了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一百多年前还曾经派遣军队进入北京参加了火烧圆明园的印度没想到一百多年后,中国军队会大军挥师直入,宋雨航清晰地记得即便在后世,依然有无数珍贵的圆明园文物流落于印度。
  宋雨航进入加尔各答城后,环顾了郑洞国、常天放等人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宋雨航这一等同于土匪般的宣言让一同来观礼中国远征军入城式的蒙巴顿、亚历山大等人打了一个冷战,他们不清楚这位印度此刻的实际统治者所说的是谁?
  宋雨航进入常天放已经为他布置好的司令部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接管中国远征军占领区内的所有矿产,然后收缴所有来自中国的古董。
  在审核过了加尔各答所收缴的各种物资清单后,宋雨航才恍然发现竟然已经到了下午?没等他抽出时间吃午餐,怒气冲冲的蒙巴顿径直冲进了他的指挥司令部,蒙巴顿面对宋雨航毫不客气咆哮道:“是谁给你的权力在加尔各答进行劫掠的?你的宪兵竟然将我们的私人物品全部没收了?是谁给他们的权力?我是盟军东南亚最高司令官!”
  宋雨航微笑着望着蒙巴顿道:“最高司令长官您请坐,您所说我的宪兵收缴了您的什么东西?”
  怒发冲冠的蒙巴顿大吼道:“我,还有亚历山大将军,艾菲尔将军收集的所有中国古董!”
  “什么古董?”宋雨航装做没听清继续询问了一句。
  蒙巴顿狠狠地瞪了宋雨航一眼,大声重复道:“中国古董!”
  “哦!”宋雨航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道:“蒙巴顿勋爵,既然是中国古董,理所当然应该属于中国才对,就如同英女皇的皇冠属于英国一样,我不认为中国宪兵拿回属于中国的古董有什么不妥之处,您说哪勋爵先生?您有什么证据说那些中国古董是属于您的?”
  宋雨航刻意的强调了“中国”两个字,随即又微笑道:“我个人认为,凡是前面冠以中国两个字的任何物品都是应该属于中国的,否则女皇陛下的皇冠也可能不属于英国一样。”
  蒙巴顿被宋雨航毫无道理的狡辩气得顿时无话可说,一连说了三个好字,随即转身摔门而出。
  宋雨航郁闷地望了旁边的徐图安一眼道:“还说英国人教养好,这就是有教养的表现?所谓的绅士风度就是摔别人的房门?该死的混蛋,这个门我一定要摔回来。”
  徐图安偷笑过后不置可否的耸了耸肩膀!心说你一到印度就下狠手强行没收人家的古董,甚至懒到了连借口都不编造一个,人家不发火才怪那。
  怒火中烧的蒙巴顿回到加尔各答西城的司令部后逐渐的冷静了下来,他已经意识到了宋雨航的各种举动意在向自己示威,对于这个丘吉尔首相都毫无办法的华军将领,蒙巴顿深感无力和恐慌。
  随着中国远征军主力进入印度,驻防加尔各答一线展开防御,蒙巴顿就知道印度从这一时刻开始就已经不在是印度了,他这个盟军东南亚最高司令官已经名存实亡了,大英帝国统治印度的历史面临着最后的终结。
  旌旗招展遮天蔽日,雄壮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钢枪如林,中国远征军已经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和洗礼,他们已经不在是之前昆明那支初出茅庐的弱冠之军了!普通士兵对于进入印度没有太多的激动,但是来自青年军的学生们却激动万分,在他们看来,缅甸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藩国而已,中国远征军进入印度才算是真正的远征,这是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跨出国境显耀国威军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