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304

  宋雨航看了一眼年近五十的老上尉,点了点头,老上尉解释道:“这孩子姓江,父亲和哥哥都是长江边上的渔民,协助鱼雷组放人控鱼雷袭击日舰时被日军发现,所在渔船被炮火击中,这孩子之后就一直跟着队伍在敌后游击,他放的水雷炸沉过鬼子一艘大型运输舰,鬼子的尸体漂了满江面都是。”
  在老上尉解释的时候,小兵用力的挺着自己稚嫩的胸膛,仿佛他也是一名军人一样,可惜他根本没受过任何的队列训练,他的动作让宋雨航想笑却苦涩得笑不出来,随后宋雨航了解到那名海军老上尉叫周国凯,今年才36岁而已……
  宋雨航在接下来的检阅过程中,发觉很多士兵的鞋子都还是老式的“踢死牛”或是“千层底”,更多的士兵的鞋子都已经破烂得几乎成了凉鞋,尤其一名身高马大的海军少尉,在宋雨航的那双鉴可照人的皮鞋面前微微的红了脸,将自己的脚向后退了退,宋雨航假装没有看到直接走了过去。
  宋雨航注意到他面前的这些海军官兵显得很疲惫,但是精神士气却是异常的高昂,这难道就是为国家征战不惜性命的海军将士们的真实写照吗?宋雨航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堂堂国民政府竟然连几千套军服都拿不出来了吗?让这些海军将士为身上的破烂军服而受困?
  宋雨航转身对徐图安咆哮道:“立即给国内发电报,彻查部队出发前被服一事,找出直接负责人来,我不管此人有什么背景,我要让他人头落地!”
  王友亮注意到了宋雨航脸上错综复杂的表情,于是紧跟了几步尴尬地低声道:“宋长官实在抱歉,国内来的时候确实给我们发了新军服了,没发新鞋,可是发的军服却是陆军的,您知道,我们是海军!”
  宋雨航望着王友亮黝黑的皮肤和脖子上的一道伤痕,他能够断定这个王友亮绝对不是靠着派系关系来这里捞资历的,而且他相信陈绍宽绝对不会允许无能之辈前来夏威夷,抗战打了七年,海军却在陆地上抵抗了六年,大量淘沙,相信此刻海军剩下的都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之辈了。
  宋雨航终于明白了王友亮等人为什么要选择穿着已经破烂缝补的海军军装了,因为那身海军军装象征着海军面对强敌抗争到底永不屈服的精神和无尚的荣誉,如同陈绍宽对何应钦说得那样,即便打剩下最后一个人,中国海军依然是中国海军!
  宋雨航站在队列之前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大声道:“我宋雨航代表中国远征军全体将士欢迎你们的到来,这里是中国海军的起点也是大熔炉,你们将要在这里重新回炉熔炼,练就一副钢筋铁骨,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我在这里郑重向你们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驾驶着属于你们的战舰叱咤在东京湾内,炮击日本皇宫,轰平富士山!”
  经久不息的掌声伴随着激动的泪水,宋雨航对着王友亮点了点头,随后一行人来到了卡特军营的司令部作战室内,由于王友亮等人是刚刚抵达的卡特军营,所以一切还没有上正轨,在空空如也的作战室内,王友亮在宋雨航、徐图安等人的面前各自摆了一个水壶,不好意思的解释道:“没有杯子,各位长官请谅解!”
  宋雨航很随意将手一挥道:“同赴国难,生死无计!我辈军人求得是何须马革裹尸,还会在乎一个杯子吗?”
  相关人员落座后,宋雨航首先给王友亮介绍了中国远征军内关于海军舰艇配合部分的事宜,由于舰艇是美国人提供租借的,训练自然也是由美国人组织的,宋雨航希望王友亮尽量配合美方进行培训,争取早日接收舰艇海训形成战斗力。
  1944年10月可以说是宋雨航的幸运月,不但海军的第一批人员抵达了夏威夷群岛,业已开始接受美方培训,虽然美方表示这些官兵的基础素质确实很差,但是却拥有异于常人的坚持和学习的热情,美方的教员都被中国海军军人的执着所感动,人性都是自私的,他们很难想象世界上竟然真的有为国难不惜一切代价的军人存在。
  而在罗斯福、马歇尔的施压下,美国陆军航空兵也终于在10月16日同意了以陆军航空兵的名义招募B-29超级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飞行员和战斗机飞行员的事宜,这将意味着中国远征军在美方的全力支持下,第一次拥有了陆、海、空兵种建制齐全的战力,同时代表着中国远征军已经拥有了在战略层面上实施决策打击的综合实力。
  10月17日,宋雨航宣布了中国远征军太平洋战区第一兵团所编制的五个机械化军以及兵团直属部队的战斗序列,宋雨航就任中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徐图安出任远征军第一参谋长,罗家祥出任政治部主任,萧国栋出任后勤部总部长,崔志钧出任远征军副司令长官兼第二机械化军军长,常天放出任第一机械化军军长,梁超出任第三机械化军军长,齐百鸣出任第四机械化军军长,郑洞国出任第五机械军军长,张天胜出任山地步兵战斗群司令长指挥官,张伟出任远征军炮群司令指挥官,防空旅、工兵旅建制提升为甲种编制战斗师,原特种作战旅团编制不变,另外增加了海军指挥司令部和航空兵指挥司令部。
  在夕阳之下,金色的夕阳从窗外照射进来,一切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宋雨航望着自己崭新的班底突然之间信心百倍,历史并非不可扭转,一切皆事在人为!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下一目标硫磺岛
  中国远征军在利用夏威夷以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物资保障意图重新打造一支钢铁劲旅,大量反复的训练让中国士兵能更加熟悉美军的武器性能和战术特点,以便更大的发挥美式武器的火力打击效果,寻求与美军各兵种的完美配合。
  在塞班岛战役之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补充了一部分损失的舰载机后,并没有按照山本五十六的计划撤往国内整修,因为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并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1944年10月17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掩护着由麦色阿瑟所指挥的陆军登陆集群直奔“巴丹”而去。
  为了阻止美军占领菲律宾,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不得不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转身返回,配合陆军破袭美军。
  制海权决定了一切,而制空权则是制海权的重中之重,日美两军此战投入了双方在太平洋战场的全部海军力量,海战进行的时间是从194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六天之内,日军与盟军投入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吨,有约35艘航空母舰、21艘战列舰(主力舰)、170艘驱逐舰与近2000架军用飞机参与了这场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战斗。
  日本海军虽居劣势,但在塞班岛、马里亚那群岛等战役皆失利后,若再丧失菲律宾或台湾,其帝国“南线”资源输送本土的命脉将断绝,在东南亚与中国、朝鲜、本土的联系将被切断。
  山本五十六因此决定孤注一掷,集中全部战力首先寻机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并打败其海上力量。
  面对日军的战略部署,盟军方面几经考虑后,放弃攻打台湾而先从菲律宾登陆,并决心以优势军力掩护登陆,并一举击溃前来支持的日本海军,因为只有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盟军强大的陆军才会发挥最大的威力,给予敌人最为猛烈的打击,由于此战的目标是中国协定中的菲律宾,所以中国远征军仅仅派出了一个军官观察团作为观摩,宋雨航十分清楚,现在是吃肉的时候,等待啃骨头的时候才会轮到自己的中国远征军。
  结果如所预料,数量上远远占劣势的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舰以上大型军舰13艘被击沉,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在菲律宾的严重损失影响到了日本战略全局的实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作为一个完整的战略力量,此战役后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为日后进攻硫磺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战局无望,日军大本营决定在此役第一次有组织的发动“神风特攻队”进行自杀式攻击,10月21日澳大利亚所属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重创,似乎显示特攻有些效果,从10月25日起,日军开始有组织的对盟军舰艇大规模进行自杀式攻击。
  中国远征军所部的陆军与海军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训练,宋雨航也有难得有时间静下来思考一下中国远征军未来的发展,此刻的国际战局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在欧洲战场上苏军前期取得的战略优势很快遭到了德军的化解,由于整个高加索都掌握在德军控制之中,苏军的原油供应出现了短缺,在机动能力上无法与德军相比的苏军虽然在兵力上优于德军,但是始终无法有效的形成对德军的战役分割包围,于是苏军的战略反攻变成了双方拼消耗的大拉锯战。
  而盟国在意大利和北非的一系列登陆作战中,美军进展的并不顺利,巴顿所指挥的登陆部队在意大利受到了德意军队的疯狂反扑,显然欧洲腹地的第二战场不是那么容易开辟的,于是同盟国决定策划实施一场更为规模庞大的登陆作战,而作战的目标将直指被德军占领的法国。
  历史显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故,宋雨航知道,如果他能在美国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之前指挥中国远征军登陆日本的话,那么美国人的原子弹将失去作用,如果用日本的占领权去换取印尼或是缅甸这样一个小地方的话,宋雨航相信美国人是会很愿意的,前提则是英国人不会从中作梗。
  宋雨航之所以不顾一切的拼命想让美国改变先欧后亚的战略,完全是想利用德国这台战车去消耗庞大的红色帝国苏联,让日本先于德国倒下,这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安排,因为在原来的历史上,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赔偿,不但如此,更失去了大片的国土,蒙古的分裂就是由于北极熊的野心和一些人龌龊的目的而导致的,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失去了固有的大片国土,而罪魁祸首日本却汗毛未失?这是算何道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宋雨航是绝对无法坐视历史重演的,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苏联发起进攻他也在所不惜,中国军人为之流血牺牲所捍卫的国土岂可轻易容人分裂?一寸山河一腔血并不只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这句话代表着中国军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民族独立自由的决心壮志。
  宋雨航现在最为缺少的是时间,而且他的中国远征军没有任何根基,宋雨航知道这才正是罗斯福敢于大举启用中国远征军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远征军没有稳固的后勤系统,全部依靠美军的支援,而且以中国的综合国力来说根本担负不起这支部队天文数字般的消耗,美国才不怕中国远征军这支力量反客为主,因为只要切断了供给,中国远征军就会立即陷入崩溃的地步。
  在罗斯福的主观意愿中他希望中国可以称为美国全球战略在亚洲的一部分,而战斗力极强的中国远征军称为美军的马前足,当然了,罗斯福也清楚这个世界没有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好事,对于宋雨航提出的各种林林总总的要求他都给予满足。
  但是对于宋雨航要求在昆明建立生产线等实现自给自足一事,罗斯福表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实际上却让马歇尔等人以运力不足等诸多借口进行拖延,美国人不希望中国远征军脱离他们的掌控,对于这一点宋雨航清楚,罗斯福清楚,蒋介石同样清楚,对于蒋介石来说,中国远征军就如同一个在不断升值的筹码,他要用这局部的利益去换取整体的利益,在某种角度上看,宋雨航和他的中国远征军就已经注定了悲剧收场的命运!
  非常可惜的是历史和事件的发展从来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进行,自从美军1944年8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战略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
  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1500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8000至9000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硫磺岛北距东京650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630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岛上的日军不仅可以向东京提供早期预警,而且可以起飞战斗机进行拦截,甚至还不断出动飞机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等地的机场,更是大大降低了美军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作用。
  硫磺岛对美军而言,简直是如鲠在喉!如果美军占领硫磺岛,那所有的不利都转化为有利,从硫磺岛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战斗机如从硫磺岛起飞,可以为B-29提供全程伴随护航,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更重要的是硫磺岛还可作为B-29的备降机场,供受伤的B-29紧急降落或加油。
  因此美军对硫磺岛是势在必得!美陆军航空兵(即美国空军的前身)司令阿诺德上将于1944年10月19日向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攻占硫磺岛的请求,这一请求比历史上足足晚了半年之久,而作为太平洋战区岛屿登陆战的主力中国远征军还在进行相关的适应性训练。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同意这一请求,责成太平洋战区担负此项作战,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为硫磺岛战役总指挥,宋雨航为地面部队总指挥,马歇尔对宋雨航表示希望在1944年底之前中国远征军拟定以五到六个师的部队从珍珠港移至岛。
  1944年10月底,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就将进攻硫磺岛的计划制定出来,参加作战的地面部队为中国远征军第一兵团下属第二机械化军、第三机械化军,下辖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轻装步兵师,山地步兵集群,中国远征军炮艇机大队(缺编)、海军运输护航以及海军陆战第一陆战旅,美国陆军第六重型炮兵师等,共约十四万余人。
  全部地面部队由宋雨航指挥,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凯利·特纳中将指挥,米切尔中将指挥的第58特混编队负责海空掩护,所有参战登陆舰艇约500艘,军舰约400艘,飞机约2000架,由太平洋舰队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统一指挥。
  宋雨航知道虽然美国的最高指挥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已经批准了登陆硫磺岛的作战计划,但是中国远征军此刻并不具备独立登岛抢滩作战的实能力,与美军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尚还存在问题,如果冒险实施登陆作战,面对自己的雄师劲旅宋雨航完全不担心进攻失利,他所关注的是部队的伤亡,中国远征是集中国军队之精锐于一体的一支部队,每一名士兵和军官都是宝贵的财富。
第四百一十三章
积极备战
  面对宋雨航提出的联合演练的设想马歇尔欣然同意,对于宋雨航所表示的时间是否过于紧迫的问题,马歇尔微笑解释道:“请你放心,我们的时间会很宽松的!”
  “很宽松?”宋雨航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他在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下达的调遣命令中可是没看到一点的宽松,而且美军如此大规模的调动的集结日军会没有警觉吗?正所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盟军下步的战略打击的目标必定就是瞎子都能看得出的硫磺岛,这等于是给了日军充分的准备时间,历史上的硫磺岛之战美国海军陆战师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彻底清剿完毕,美军的伤亡比例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也正是这一点动摇了罗斯福进攻登陆日本本土的决心。
  马歇尔将手上的一份印有机密的文件放在宋雨航面前道:“中国远征军需要训练和整补,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兵力此刻都在巴丹配合麦克阿瑟,说实话在短时间内也无法抽出足够的兵力登陆硫磺岛,这个计划以及中国远征军的调动不过是为了迷惑牵制日本海军而已。”
  宋雨航对于美军的战略安排十分气愤之余又很无奈,想要结束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就只能依靠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地提高中国远征军的战略地位和中国的国家地位。
  从夏威夷返回的宋雨航连续的视察了全部受训的部队,由于第一机械化军和第四机械化军的主力仍然在印度的加尔各答与日军印度派遣军作战,在夏威夷群岛受训的不过是两支部队的补充部队。
  作为中国远征军编制下的第一机械化军在远征军内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哥,其彪炳赫赫的战功使其成为无可争议的绝对第一,非常可惜的是第一机械化军是一支以装甲部队为主的机械化步兵部队,在岛屿登陆战中其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宋雨航之所以将第一机械化军的编制序列设在夏威夷完全是奔着美方多给的那份补给品去的。
  对于第二机械化军和第三机械化军、山地步兵集群等作为硫磺岛登陆作战的主力部队,宋雨航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在纳巴山谷战役中遭受到重创的山地步兵师以战前保留了一个种子团作为基础,通过特招等手段并优先挑选兵员,现在已经恢复了战斗力,由师升为集群后,山地步兵师原本的四团建制扩编为四旅建制,每旅两个加强团另配有独立的轻型105榴弹炮营和100毫米火箭炮营,火力上可谓空前的强大。
  宋雨航此举也是为了弥补纳巴之战中对张天胜的亏欠,那一仗几乎将张天胜的老班底完全拼光,但是投桃报李死心塌地效忠宋雨航的张天胜也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支规模庞大,并且崭新的山地步兵集群。
  在胡瓦岛上,宋雨航和张天胜乘坐小型麦道C39观光飞机视察山地步兵集群与第五轻装步兵师的对抗演习,美国出动了三艘大型综合武装登陆舰和一百多艘“甲战士”登陆艇配合演习。
  美军的全力配合让中国远征军受益非凡,从第一波部队在模拟的空中轰炸后,在海面火力支援编队的掩护下进行抢滩登陆,LVT4两栖装甲车跟随着M4谢尔曼DD坦克抢滩后立即向纵深发起攻击。
  轰炸机编队对模拟假定的“折钵山”进行轰炸,海面火力支援编队向折钵山转移火力,以大量的烟雾弹向折钵山进行抛射,在崔志钧、梁超、齐百鸣、方林等人的群策群力下,宋雨航之前制定的几套方案都被一一进行了实践,司令部作战参谋处对于演习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和修正,对于修改后拟定的新方案又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大量的演习数据被作为依据存储起来。
  宋雨航回到夏威夷的司令部后,面对同样一脸尘土汗迹的徐图安、崔志钧、梁超、齐百鸣、方林等人,宋雨航对部队的训练进度和各兵种在演习中越来越高的配合度表示出了一定的满意,但是宋雨航非常清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部队是以靠着演习取得的成绩成为王牌军的,只有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国远征军才会真正的强大起来!
  时间如梭,正如宋雨航所预料的那样,由于美军太平洋舰队参战部队中相当部分正在支援对吕宋岛的登陆作战,硫磺岛战役的发起只得等吕宋岛战役结束之后,原定于1945年1月开始的硫磺岛战役,又因为吕宋岛战役进展缓慢,结束的日期从计划的1944年12月20日推迟到了1945年1月9日,于是尼米兹只好再将硫磺岛的作战推迟到1945年2月中旬的消息通知宋雨航。
  准备时间越充裕宋雨航自然就越有把握,这段时间以来宋雨航翻看最多最频繁的就是关于硫磺岛的地理资料,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南部,是该群岛的第二大岛,北距东京1200余公里(650海里),南距塞班岛1100余公里(630海里),东南距马里亚纳群岛500余公里(290海里)。岛长约8000米,宽约4000米,形状酷似火腿,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的南部有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叫折钵山,海拔160米,终年喷发着雾气,硫磺味弥漫全岛,故此得名。
  折钵山以北有一片比较宽阔平整的高地,称为中部高地,再往北,地形逐渐起伏,并有数座山峰,被称为元山地区,岛上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厚厚的火山灰,虽然硫磺岛岛小人少,但正处在东京与塞班岛之间,战略地位显得异常重要。
  宋雨航记得历史上早在1944年前,日军仅仅把硫磺岛作为太平洋中部与南部的航空中继基地,只部署了海军守备部队1500余人和飞机20架。
  1944年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硫磺岛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日军才开始大力加强其防御力量,3月下旬将4000余陆军部队送上岛,5月将硫磺岛的陆军部队整编为第109师团,由粟林中道中将任师团长,并在岛上配备了120、155毫米岸炮、100毫米高射炮和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7月海军第27航空战队也调至岛上。
  截止1945年2月,日军在岛上陆军约1.5万余,海军约7000余,共约2.3万人,飞机30余架,由粟林统一指挥,日军在岛上的中部高地和元山地区各建有一个机场,分别叫做千岛机场和元山机场,也叫一号机场和二号机场,并在二号机场以北建造第三个机场。
  历史上由于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原计划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人员、装备和物资都被就近转用于硫磺岛,尽管美军组织飞机、潜艇全力出击,企图切断硫磺岛的增援和补给,但日军以父岛为中转站,采取小艇驳运的方式,因此美军的封锁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已无力为硫磺岛提供海空支援,硫磺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粟林是出色的职业军人,曾担任过天皇警卫部队的指挥官,他意识到面对美军绝对海空优势,滩头作战难以奏效,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但海军守备部队仍坚持歼敌于滩头,最后粟林做出了折衷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
  粟林决心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要塞,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以两个机场为主要防御地带,在适宜登陆的东西海滩则是以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为骨干的防御阵地,日军的防御工事多以地下坑道阵地为主,混凝土工事与天然岩洞有机结合,并有交通壕相互连接。
  炮兵阵地也大都建成半地下式,尽管牺牲了射界,却大大提高了在猛烈轰击下生存能力,火炮和通讯网络都受到良好保护,折钵山几乎被掏空,筑有的坑道就九层之多!针对美军的作战特点,粟林在海滩纵深埋设了大量地雷,机枪、迫击炮、反坦克炮构成绵密火力网,所有武器的配置与射击目标都进行过精确计算,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唯一不足的是,原计划元山地区将修筑的坑道工事有28公里长,由于时间不够,当美军发动进攻时只完成了70%,约18公里,而且折钵山与元山之间也没有坑道连接。
  在历史上,粟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死拼战术,详细的规定了近距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还严禁自杀冲锋,号召每一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粟林的这些苦心经营,确实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使硫磺岛之战成为太平洋上最残酷、艰巨的登陆战役。
  然而这一切都是宋雨航记忆中的硫磺岛,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巨变,日军还能如同历史上一样一成不变吗?显然不可能,塞班岛的滩头血战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一切似乎开始失去了控制!”宋雨航自言自语的嘀咕了一句……
第四百一十四章
重点战术
  改变历史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宋雨航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相对于能量守恒定律来说,无论历史如何改变,它的轨迹是不会出现变化的,这就好比一个互动游戏,敌变我则变,敌欲变我先变,很有见招拆招的意味。
  宋雨航作为后世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但是自从历史不断地发生重大改变后,宋雨航忽然才意识到他在追求最终结果的途中竟然会丧失自己唯一的优势,失去了这一优势,宋雨航不过是一名普通人而已,与国军的诸多大佬名将相比,在战役指挥方面他并没有任何的优势,而那些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名将相比,宋雨航甚至发觉自己有些望尘莫及的感觉。
  虽然宋雨航已经身处高位,习惯了高位的思维方式,这种压抑的威胁感已经淡化了许多,但是想要完全消除这种感觉,宋雨航知道唯一的方式就是战胜自己的心结,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没有人是三头六臂刀枪不入的,是人就会有缺点,有缺点就代表有机可乘。
  粟林他出身于长野,小时候志向是记者,因为成绩优秀,被导师推荐进了陆军士官学校,并以当年第两名的成绩毕业,后来为驻美的武官,曾在1944年4月6日任留守近卫第2师团师团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