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304

  中国远征军兵临南宁的情报他已经得知了,他本人给南宁守军警备司令黑藤大夫下达的撤退命令,关于南宁郊区那龙镇的战斗的战报原封不动的摆在桌子上,冈村宁次闭着眼睛欣赏这艺妓们哼哼呀呀的所谓“优美”歌声,一点翻动的意思都没有。
  座于下手方的参谋长小野原矶一直在注视着冈村宁次的一举一动,因为在所有人的人中,今天司令官阁下的表现实在有些过于反常了。
  一曲过后,冈村宁次意味深长的睁开眼睛鼓掌道:“好怀念故乡的声音啊!甘美的清酒!”
  一旁的小野原矶环顾左右,俯身鞠躬刚想说话,冈村宁次摆手制止道:“小野君!中国人有句古话,是很值得回味的!”
  小野原矶迷惑不解道:“请问是哪一句?”
  冈村宁次微微一笑道:“谋而后动!”
第四百五十章
倒霉的蒙巴顿
  风云变幻的世界战局已经开始严重脱离了宋雨航熟知的历史轨迹了,宋雨航清楚很快他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就会失去用武之地,对于这种复合物理客观事实的变化,他也是无可奈何,作为一旁历史的见证旁观者,他在享受蝴蝶效应的同时,也要承担其产生的副作用。
  中国远征军主力一部在太平洋的诸岛上补充整备,囤积物资积极部署,因为盟军的太平洋战略是已经既定好的方针,即使是高傲无比目中无人,每天都叫嚷着打到东京去的麦克阿瑟也必须服从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部的调遣,在赢得菲律宾战役的胜利后,麦克阿瑟对于自己手头的七个师被抽调走五个不止一次的表示了愤怒。
  对于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移交防区和回国参战一事,原本英国人和美国人都是高举双手赞同的,但是惊变却意外的出现了,这个不和谐的因素就是手中还掌控着二十六余众日本印度派遣军的山下奉文。
  且不说山下奉文的合作方鲍斯的三十余万印度国民军,背靠中东走廊的他们之所以会肆无忌惮,因为山下奉文已经打定了主意,一旦他的印度派遣军不支,他将不惜一切代价将德国人引进来,日本不能占领印度,那么中国人同样别想。
  而且日本海军的连番损兵折将已经影响到了其印度派遣军的给养补充,日军是沿袭自1909年起的战时战区就地补给办法规则的,因为日本贫弱的国力根本无法负担部队远赴重洋作战的后勤供给,如果不是鲍斯控制住了德里的几家英国人的军械弹药工厂的话,山下奉文此刻早就抓狂了。
  但是在确认了中国远征军主力,尤其是第一机械化军抽调了全部装甲部队经缅甸回国参战,加尔各答仅仅只剩下不足两个所谓机械化军的中国远征军后,山下奉文的胆量和欲望一下膨胀了起来,去打加尔各答?山下奉文没那么傻,但是英国人却给了他一个天大的良机。
  那就是为了接收中国远征军撤退移交的防区,蒙巴顿下属的英第4集团和第15集团,以及四个澳大利亚步兵旅几乎被全部分散开了,大半个印度到处都是在接防的英军,其实蒙巴顿忽略了,中国远征军哪里有如此多的兵力可供到处驻防?
  常天放给蒙巴顿方面的占领地图实际上不过是第一机械化军的活动区域,对于这支机械化程度非常之高,火力凶猛,行事残暴惨绝人寰的中国军队,日军各部都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敬而远之是轻的!
  日本人惧怕第一机械化军的原因无非是其第一重装师下属有部队经常使用坦克碾压日军散兵,而且以此为乐趣,乐此不疲,直到将日军士兵追得精神崩溃或者累瘫在地的时候才进行碾压,此举对于日军的士气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现在这个可恨的噩梦终于走了,离开了印度,剩下的中国远征军又全部畏缩在加尔各答的印缅公路一线,擅长于精确战术运用的山下奉文的原则是能不攻坚则不攻坚,充分的调动敌军,在运动中分而歼灭之。
  眼下大肆抢占地盘的英国人正给了山下奉文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打不过中国人就只能拿软柿子英国人撒气了,虽然时任盟军东南亚总司令的蒙巴顿已经意识到了他在玩火,但是来自国内和各方的政治压力又逼得他必须这样做,他需要收复失地,因为英国需要一场空前的胜利来振奋国内颓废低迷的士气,重新鼓舞人们的斗志。
  所以国防部驳回了蒙巴顿那过于保守的计划,决定利用最短的时间营造一场巨大胜利。
  于是,蒙巴顿的一个拳头就被不断地分散派遣在派遣,英国士兵在他们的军官带领下,拿着五万分之一的地图,读着上面生涩难懂的地名发音,在印度的大小乡村和崇山峻岭中徘徊,有的部队甚至派出了一周还没搞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
  于是英军有计划的落入了日军徐徐而进的分割包围中,对于这种状况早有预言的蒙巴顿在去询问那些之前言之凿凿日本人不会进攻的国防部官员们都噤了声,战局在短短二周时间糜烂到如此程度?大英帝国的陆军竟然如此不堪一战?更何况那些英印部队?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步兵的表现可谓堪称亮点,四个旅中的两个旅竟然带着武器逃出了日本人的合围?
  于是乎,蒙巴顿和英国本土的那些政治家门才恍然发现,原来山下奉文一直是被中国远征军所压制,小日本根本不怕英国大骡子,没有了中国远征军的军事威慑,印度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日本人的天下。
  英国人通过美国方面想要向中国政府施压,既然中国人能够第一次、第二次为他们火中取栗,那么为什么就不能在进行第三次那?
  可是大大出乎英国人预料的是,美国人已经没工夫在顾及他们了!
  1945年4月12日,宋雨航一直以来最为担忧和试图极力的弥补,尽量减小带来巨大影响的历史事情终于发生了,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罗斯福去世。
  罗斯福这位美国第31任总统在佐治亚州的沃姆斯普林斯他的精致的小别墅里突然死去。这一消息,使全国和全世界大为震惊。一名随从医生说,63岁的总统死于脑溢血。
  自1945年3月29日起,总统就住在沃姆斯普林斯,以解除为结束战争而忙碌给他带来的疲劳。
  罗斯福总统的突然去世,可以说震动了全世界,英国首相丘吉尔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希特勒、东条英机、墨索里尼等轴心国的首脑们意识到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正是因为罗斯福的坚持不懈,才有了世界战局的改观,胜利的天平才逐渐的趋于平衡。
  一位铁腕人物能够危机关头力挽狂澜,一个人物能够造就一个时代,可以说战争比拼的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工业以及资源的持续发展潜力,但是在此之上海需要一个灵魂人物的统帅,犹如大海航行靠舵手一般,现在盟国的舵手倒下了,机会自然不言而喻!没过2小时,副总统哈里-杜鲁门宣誓就任美利坚合众国代总统。
  4月12日,美军庞大的军事机构的运作几乎停顿了下来,就连从硫磺岛和塞班岛起飞轰炸日本的美国轰炸机都暂停了既定的轰炸,可以说盟国方面自乱了阵脚。
  这一切都是让宋雨航始料未及的,因为美国庞大的军事机构的停转,加尔各答原本忙碌的机场和海港也变得一片诡异的寂静,整整一个上午昆明机场没有一架飞机起降。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罗斯福是倒在了德国投降之后,日本投降的前夕,所以他的去世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悲哀,然而现在的真实情况是德国人和苏联人还在相互绞杀,日本人也在苟延残喘,罗斯福的去世给盟军在士气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美军官兵都自发的悼念这位美国历史上堪称杰出的总统,一个给予了他们胜利希望的人。
  如果说在此之前宋雨航一直都在借蝴蝶效应的力量在持续不断地改变历史以求得民族、国家利益最大化,作为既得利者,宋雨航同样也要承受蝴蝶效应的不可预见性的强烈副作用。
  宋雨航的第一机械化军的脚步也随之放慢下来,在玉林停住了脚步,他要非常的确定陈纳德是否可以完成昆明储备的作战物资和弹药的空投,这一点对宋雨航来说至关重要。
  4月13日,李宗仁的左路军先头部队第五军200师在贵阳以西的荔波县与日军第三师团一部发生激烈交战,还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大不小的炮战,当初蒋介石由于考虑第五军建制问题,所以当初宋雨航的第二百机械化旅直接破格升军,为的就是将第200师的建制归回第五军,这个新组建的第200师也可为是精兵强将,武器是清一水远征军换装的美式枪械,不但有蒋介石拨给的二十四门75毫米炮,还有一个营的六门美制105毫米M2榴弹炮,所以在炮战中日本人吃了大亏。
  而白崇禧指挥的中路军则在南宁与贵阳之间的河池与日军第68师团高桥浩二部发生激战,虽有中美联合空军助战,白崇禧打头阵的是自己的嫡系第7军,第100军甚至出动了5辆M3轻型坦克助阵,但是由于日军守备体系完好并且多为混凝土构件的永久性工事,加之桂军战法单一,协同作战能力差,虽然第7军全体官兵抱定舍身成仁之决心浴血奋战,也只突破了日军一道防线。
  还未接近桂林,日军便异常凶猛的阻止起来,而且从日军的阻击阵地的规模纵深来判断,日军是经过了一定准备的,自己所率领的第一机械化军深入敌后能否吸引日军主力的注意力?这一点已经成为了此次战役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
  宋雨航清楚,蒋介石所谓的高招就是日军必须聚集优势兵力去围攻第一机械华军,然后左路军和中路军多达18个军的兵力形成两个铁拳,砸开日军当面的防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铰链一般的必杀局,日军的所有部队将会成陷入首尾不顾的境地,可以说蒋介石这招是算出奇制胜,他将日本人认为最强的第一机械化军反其道行之,作为诱饵递出去,然后挥动两个铁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陷入两线调动的日军分割包围给予歼灭,要知道现在他们所面对的日军是其在中国战场上最后的战略机动兵力了,拼光日军这些战略机动部队,就意味着日本人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从战略相持转为战略防御,其意义非同凡响。
  不过对于老蒋的高招,宋雨航确实也有些顾虑和头痛,在历史上他的整编第74师就是这么丢的,因为诱饵抛出去太远太久,准备好的两个拳头无法砸开对方的阻击,所以这高招很容易转变为昏招。
  然而,对于喜欢独断乾坤的蒋介石来说,其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战略、战术部署受到部下的质疑,所以对于蒋委员长大人的部署,宋雨航自能自己尽力多加小心,毕竟眼下当前还是一个领袖一个统帅。
  坐镇昆明的蒋介石对于宋雨航将昆明建设经营的井井有条感到十分满意,对于昆明的一切他并没有横加干涉,也不允许中央的一些人乱伸手,在他看来昆明就等于他赐给宋雨航的封地一般,代表着无限的信任。
  但是宋雨航能够把一切都归纳成为国家的,没有一丝私人的东西参杂在内,在视察重型第一厂到第五厂的时候,蒋介石对生产车间里面挂得都是自己的醒世恒言而感到非常满意,因为细心的蒋介石发现,这些口号大多十分陈旧落满灰尘了,显然不是地区党委那帮笨蛋迎合自己临时加挂的,尤其那句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个统帅一个意志让他很受用!
  不过蒋介石哪里知道,那些一早就被丢到破烂仓库里面的东西确实是临时找出来的,以至于连擦的时间都没有,在得知第一机械化军主力已经抵达玉林之后,蒋介石当晚兴奋得多添了一碗饭。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去世让蒋介石和宋美龄大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不过近期宋子文与现在就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走得非常近,这对蒋介石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美国人的援助不能中断,即便他们只愿意用在宋雨航的远征军身上,无论如何远征军在宋雨航的指挥下,还是自己的部队,只要如同这次一样,一个命令,千军万马就会毫不犹豫不顾一切的赶回国内勤王救驾。
  这回蒋介石无由头的想起了那个企图架空自己夺取中国军队指挥权的史迪威,蒋介石对其的评价就是狼子野心的坏东西,自己的家底岂容别人去败家?在部队的指挥权这种敏感问题上,蒋介石从来都无半分退让。
  可能跟美国给予中国的援助物资一样,除了安排宋美龄近几日出访美国吊唁已故的罗斯福总统外,罗斯福的去世对于东方世界的震撼并不如西方那么大,在中国天还没有塌,宋雨航对此的理解就是中国人民才31年起就是靠自己,而英国依靠盟国尤其美国的输血已经形成了依赖性,简单的说,即便二战盟国获胜,大英帝国也注定将日落西山,苟延残喘的大英帝国必须将自己牢牢的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甚至甘愿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以此才能保证他们的国际既得利益,虽然英国人眼前看不到,或许不愿承认,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将会成为现实。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这是蒋介石最喜欢的,所以没到21点,他便早早的就休息了,与蒋介石的稳坐钓鱼台不同,冈村宁次虽然也十分的稳重持大,对于中国两路大军气势汹汹直扑而来几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不过冈村宁次的冷静坦然则是装出来的,根据他的情报显示,最少二十多个重庆政府军的精锐军都摆在了他面前,第74军、预备第10军、第五军、第八军、第100军等等,都是大日本皇军的死对头老冤家,如此庞大的阵容让冈村宁次有一种华丽的感觉,更让冈村宁次坐立不安的是重庆方面最为精锐的第一机械化军竟然未在南宁停留直下玉林,中国军到底有什么企图?宋雨航到底想干什么?
  冈村宁次站在地图前苦苦思索,难道宋雨航的目标是广州吗?冈村宁次的目光顺着铁路线在不断地延伸,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自己的判断是对的,那么这个第一机械化军是不是有些过于狂妄了?竟然敢孤军深入自己的腹地?
  冈村宁次同时也意识到了,这是一步闭着自己拼命的釜底抽薪的狠棋,要么自己集中全部兵力退守长沙静观其变,要么一方面顶住两路大军的猛攻,同时集中全部机动兵力围歼宋雨航的第一机械化军,然后顺着第一机械化军的来路奇袭南宁转贵阳抄重庆军的背后,那么几十万重庆精锐部队将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解决中国事件的唯一可能?
  冈村宁次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知道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官,自己不能有一厢情愿的设想,因为这种一厢情愿的设想这对于一场庞大的战役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灾难,必须理智的衡量判断眼前的敌我力量对比。
  在冈村宁次的命令下,整个中国派遣军前指司令部开足马力疯狂的运作起来了,冈村宁次要求他的参谋们保持冷静,用客观实际的标准去指定一份如果围歼企图突进占领广州的中国第一机械化军的作战草案。
  可以说这个作战草案本身就无法让这些以专业号称的日军参谋们冷静下来,中国方面的第一机械化军是一支什么部队?恐怕没有日本人不清楚了,就连国内的小孩在玩打仗游戏的时候都经常会抢着扮演的一支另得大日本帝国皇军饱受屈辱的中国部队。
  没有一个日本军人会能够抵挡全歼这支堪称大和民族的死敌的中国部队,所带来的巨大荣耀!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不平凡的一天
  四月的玉林气候宜人,天空中的朵朵繁星将美丽的夜空映衬得无比祥和宁静,宋雨航发现祖国大地美不胜收的景致实在太多太多了,恐怕穷其一生也浏览不完,如果不是这场被强加的战争,宋雨航真想找个宁静的小城与苏娜、沈洁仪一同住下,隔三岔五的去趟上海享受下大都市的繁华,等厌倦了在返回小城躲清静!
  可惜宋雨航知道自己的美好愿望一时半会还实现不了,而眼前的美丽宁静的夜空也被巨大的轰鸣声所破坏,不过这个轰鸣声对于宋雨航来说却远比美丽的夜空来得实在的多。
  中国士兵在玉林郊区设下了几处大型的空投场,来自昆明的美军运输机正在不断地进行空投补给,陈纳德与宋雨航通话告知其的降落伞已经不足八千具了,为了保障空投物资的顺利进行,能否动用一批中国远征军储存的物资伞具。
  对此宋雨航欣然同意了,给自己空投物资,他哪里有唧唧歪歪的资格,可以说宋雨航在大多时候还是很明事理好相处的,起码陈纳德是这么看的。
  相对冈村宁次的不眠之夜,宋雨航显得悠然了许多,了不起跟他拼了,这是自出兵后宋雨航所说的最多的一句口头语,不过从宋雨航的各种安排上看,他一点想与冈村宁次拼命的打算都没有。
  宋雨航计划在玉林停留三天,一是囤积补给、弹药、油料,二是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检修,三是等待易损零件的补充,四是宋雨航想关注一下日军的动态和左路军与中路军的进展,可以说与之前的突飞猛进形成对比的是宋雨航现在浓厚的观望成分!
  对于坦克装甲车辆的维护宋雨航可以说将自己的保障系统运作到了极致,因为他非常清楚,机械化装甲部队的绝大部分战斗力并不是来自部队本身,而是来自于强而有效的后勤维护保障系统。
  在历史上的北非战役,隆美尔拥有的坦克比英国人相比简直少得可怜,但是隆美尔非常有效和后勤维修部队经常把被击毙的坦克重新送上战场,甚至利用数量英国人被击毁的坦克拼装出一辆,这让英国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与惊奇?
  宋雨航不指望能从日本人那里拣到什么破烂,他希望的是自己的坦克和装甲车能够得到有效的维护,以保证80%的车辆完好率,可以说,有力的维护与保障是装甲机械化部队战斗力的基本来源。
  宋雨航在借机整修车辆,这时美国方面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接替病故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出任美国代总统的杜鲁门在宣誓就职后,发布了道道军事调动命令和一项人事变更,根据美国方面参谋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由于进攻冲绳岛的时机尚不成熟,原在太平洋各岛上分散整休的中国远征军所部全部转移至澳大利亚的墨尔本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深度整休,在墨尔本休整的美国海军陆战一师、二师、四师等部队开始集中,为下步战略实施做相应的准备。
  “墨尔本?”宋雨航的嘴角出现了一丝不可琢磨的笑意,他对杜鲁门的投资押宝中了,当年那本杜鲁门回忆录还真没白看,这位有着十足德州牛仔味道的美国总统的潜意识中总会把自己比作大侠、快枪手!
  杜鲁门接任不足36个小时,发布的三道命令中有二道是与中国远征军有关的,这在罗斯福去世后就显得非常耐人寻味,之前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副总统干得最多的是得罪人的差事,所以很多人都并不看好杜鲁门的接任,如果被杜鲁门的清查风暴进行到底的话,美国恐怕会倒下在日本之前,换句话说是美国人的经济和富足干掉了美国。
  但是深懂政治权谋平衡的杜鲁门当然不会干自己当初干的那种傻事了,他必须要平衡各派的利益,之前的敌人对手现在也会因为他身份地位的改变而变成朋友。
  在对于中国远征军的问题上,杜鲁门一再发表声明,将按照已故前总统罗斯福的既定方针去办,但是包括马歇尔都能感觉到,杜鲁门似乎比罗斯福还要热衷于这支来自东方堪称骁勇善战的军队。
  在与马歇尔的第一次谈话中,罗斯福建议马歇尔拿出一个确实可行的计划来,要能够立竿见影的改变中国战场的形势,让中国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来投入到盟国需要的各个战场上去,要知道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那些勇敢忠诚不怕牺牲的士兵,而这则是美国最缺乏的。
  杜鲁门不否认美国青年的英勇和他们在这场残酷并旷日持久的大战中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但是美国青年的鲜血却不是可以肆意流淌的,这一点几乎所有的美国政客都知道,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卖“无息战争债券”。
  当中国远征军各部前往墨尔本集结的命令由在南宁的宋雨航正式下达后,梁超还爬在日本海图上寻找这个叫墨尔本的小岛到底在哪里?
  第二机械化军和第三机械化军的中国官兵们经过了太平洋上长达三个多月的连续苦战,他们已经衣衫褴褛了,防刺厚底胶底帆布军靴也都脱了线或是开了帮,不过善于修修补补的中国士兵还是将自己的衣服补整齐了,鞋子修理部上就用铁丝勒上,对于美军官兵来说这可能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几年只发一套军装的中国官兵来说,这一切实在太正常了。
  即便是中国远征军,配发得44式新军装也只每人发了二套,很多官兵的备用军服早就在抢滩登陆的时候丢得无影无踪了,而在很多中国国内的部队中,穿新衣服的意思就是阵亡,因为只有阵亡的人才能够换上新衣服,但是前提必须是打胜了仗,如果打败了,那就只能天照应了!
  1945年4月16日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天,这一天清晨中国战区可谓的硝烟密布战火云集,中国军队的二十余个军的兵力,围绕着西南重镇桂林与日军的九个师团四个独立混成旅团打得可谓是天崩地裂你来我往。
  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显然是为了报小日本前段日子在桂林的一剑之仇,战斗一开始就陷入了白热化,大多数进攻部队都与日军守军发生了白刃战,气势如虹的中国军队以泰山压顶之势打得日军节节败退,但是明眼人都注意到了,日军虽然败退,但是退得十分有秩序,远远未到崩溃之地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