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304

  梁超和齐百鸣对于美方的安排感到十分的满意,毕竟部队分散在各个小岛上让很多中国远征军的官兵都非常的不习惯,碧海蓝天乍看起来是无比的诗情画意,但是要是天天看,日日看,那人就离疯不远了。
  而且太平洋诸岛的气候过于炎热,远征军的中国官兵大部分很难适应,梁超听说墨尔本的气候属于亚热带与温带交叉型气候,最热月通常在22度以下,最冷月在3度到15度之间,只是终年多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这样的气候对于中国远征军的官兵来说显得就非常适宜恢复了。
  齐百鸣吩咐身旁的副官道:“通知军部宪兵营先行登陆,后续部队检查军容军纪后方可下船列队,我要求每一名士兵的铜扣子都给我擦得能照出人影,所有步枪上刺刀,佩带战斗功勋流苏,军官配勋章指挥刀,团以上指挥部列队出战旗。”
  梁超点了点头道:“绝对不能落了我们中国军队的威风!”
  梁超和齐百鸣哪里知道,美军的陆战师来的时候就跟逃难的一样,一个个的除了酗酒闹事就是抢女人打架,把墨尔本搞得乌烟瘴气的,这次听闻中国军队要来两个军,把墨尔本人吓了一跳,但是更多的人看到的则是商机,于是大量的管制物品,威士忌,妓女都涌入墨尔本,因为各路人马早就收到了消息,这些中国兵赚得都是货真价实的美元,而且薪金高出同等的美军部队一大截。
  梁超的副官王海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曾经来过墨尔本,船还未进港,他就开始给梁超介绍墨尔本:“墨尔本(Melbourne)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1927年以前,墨尔本曾经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后来澳大利亚迁都堪培拉。墨尔本以浓厚的文化气息、绿化、时装、美食、娱乐及体育活动而著称。墨尔本的绿化覆盖率高达40%,维多利亚式的建筑物、有轨电车、歌剧院、画廊、博物馆以及绿树成荫的花园和街道构成了墨尔本市典雅的风格。”
  在梁超看来王海简直是个活地图,但是有一点是王海不知道的,随着战争的蔓延和扩大,以及英军的不断失利,作为英联邦成员,澳大利亚已经有超过三十个旅的澳大利亚部队被送上了北非、印度等前线,更多的奥洲青年则进入英军服役。
  青年男子奇缺的墨尔本之前迎来了美军两个陆战师的光临,在当地美国人可谓是名声狼藉,但是天性向往浪漫并自动的澳洲女性与他们的长辈的看法确实截然不同,她们喜欢美国大兵那种放荡不羁。
  维多利亚州是澳大利亚奶酪(芝士)、酒、肉类、鱼类、水果和野味的重要产地,由于物产富饶并拥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墨尔本理所当然的成为美食天堂,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大量的移民的涌入和政府的战时管理让原本衣食无缺的墨尔本人也感觉到了紧绷绷的日子是那么的难熬,以往的小香肠和羊腿已经成为了地道的奢侈品,在墨尔本除了一些有权势的人就只有美国大兵能够搞到了。
  很快码头挤满了欢迎人群,大量的记者都等在这里,由于澳大利亚是英联邦的成员国,对于一直对英国抱有极不友好态度的中国远征军的到来让她们看到了使中国人出丑的机会,衣衫褴褛的美国人几乎露了屁股,很多人想看看中国人会是什么惨样。
  海面上的庞大运输船队让那些准备在墨尔本捞一票的投机商们窃喜不已,而家中有女孩子的人家则赶快琢磨把孩子先送走避避风头。
  第一批靠港的运输船离去后,立即有船排位,精神饱满气势高昂的中国远征军官兵排着整齐的三列纵队从船下走下,在码头上踏步变为六路纵队,随即以连为单位间隔5米徐徐开进。
  整齐得如同节日表演一般的队列转换迎来了墨尔本人的热烈掌声,闪着寒光的刺刀,新式的作战服和作战背心,他们从未见过的M1944式突击步枪,雄赳赳阳刚气十足的军人,严肃的表情和杀气腾腾的步伐,这一切对于墨尔本人来说显得十分新奇。
  在路边警戒的澳大利亚第八十预备步兵旅的士兵们则好像是得了鸡瘟的瘟鸡一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低着脑袋,好像全部都掉落了钱包一样,无论军官们又喊又叫,甚至连蹦带跳,他们依然一副我行我素半死不活的模样。
  墨尔本市市长麦迪对身旁的兵员动员委员卢克伯格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得胜之师,威武之师!看看这让人骨头发寒的气势,如果英国人的军队有他们的三分之一,不五分之一的话,我们就不用将我们的小伙子源源不断地送上战场被人屠杀了!”
  “天啊!麦迪你小点声!”卢克伯格赶紧拽了一下麦迪的袖子,麦迪一副浑然不在乎的表情道:“我说得是事实,仅仅训练了三个月就将那些只打过二发子弹的小伙子们送上战场,那就是犯罪,是有预谋的屠杀!”
  显然,中国远征军官兵的强悍深深的伤害了麦迪市长脆弱的自尊心,什么才是军人,麦迪今天才有了一丝的了解,与那些把自己看成救世主的美国大兵不同,这些中国远征军才是默默无闻的主角。
  麦迪在心中酝酿着一个似乎难度很大的计划,他想让中国远征军帮他训练兵员动员委员会那里的预备兵,如果可行的话,应该可以增加那些小伙子们活着火来的可能性。
  中国远征军并没有使用美方提供的卡车,因为卡车的数量实在不足,梁超和齐百鸣经过商议,决定采用步行的方式横穿大半的墨尔本市前往集中营区,一则为了避免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引起混乱,二则可以尽显中国军人威武本色。
  首批中国官兵进驻墨尔本最大的足球场后,棒球场,篮球场,各种体育场馆全部都成了中国远征军的临时营区,但是依然住不下多达两个机械化军的中国官兵,于是墨尔本师长麦迪为了讨好中国远征军,主动提议是否让一部分士兵先入住居民家中,等明天晚些时候帐篷抵达后在行安排。
  对墨尔本市长的好意齐百鸣和梁超婉言谢绝了,这简直是在开玩笑,这些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们住到普通民众家里去?有一部分高学历的官兵还能使用英语同美国人进行流利的交谈,万一出现个大事小情的就不好解释了,而且齐百鸣和梁超都非常清楚,宋雨航在军纪方面的要求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两个极端。
  对待那些侵略残暴成性的日本军人是一个极端,对待国内民众又是一个极端,而一切的准则就是必须要有命令,无论是处置日本战俘,还是任何的大小行动,一切必须都以上级的命令为准则,命令即为一切。
  服从命令是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条生死准则,同样也是任何人都无法逾越的!
  齐百鸣和梁超将部队进驻的事宜向正在广州前线的宋雨航进行的报备,宋雨航对于美方的安排还算满意,但是苦无分身之术,杜鲁门已经二次邀请他赴美研究中国远征军的列装和部队扩编的问题了。
  在装备问题上,杜鲁门和马歇尔虽然同意了关于远征中国政府三十个轻装师的武器装备一事,但是杜鲁门希望这些武器装备是非常受到严格的监控和管制,要确保所有的美方援助都能够失效并且有效的运用到抗击法西斯日本的这场战争中去。
  非常显而易见,杜鲁门虽然支持大规模无偿援助中国军队武装的提案,但是他的意见就是这些被武装起来的部队必须在中国远征军的建制序列之内,而且这支军队的司令长官必须是一个有国际大局观念,开通、民主、年轻富有活力,没有独裁者意识的如同宋雨航一样的将军手中,这支军队未来也要服从同盟国的战争需要承担起同盟国所赋予的作战任务,当然这些任务主要是在亚洲区域内抗击日本人。
  站在广州警备司令部大楼内的宋雨航在遥望香港方向,这几天他去了一趟香港之后感觉到非常非常的失望,他不明白那么一个脏乱差的破地方有什么值得英国人留恋的?唯一不错的地方就是港督山庄,不过那里已经成为了叶川的临时办公室,抽着英国雪茄,喝着日本清酒,俯瞰维多利亚港,叶川过的日子比他想象中要滋润得多。
  宋雨航知道,此时的香港还远不是后世的香港,因为香港发展的历史机遇还没到,只有来自于外部的因素和大环境的改变才能促成香港的飞速发展,英国人是断然不会投入任何资金去兴建海外属地的,他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吸血,否则区区一个英伦小岛,拿什么供养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舰队!
  桂林的战事由于日军援军的抵达已经完全进入了胶着状态,李宗仁的左路军已经全面进入的防御,而白崇禧的中路军则还是有功有防,一次战略进攻硬生生的打成了战略防御,宋雨航真的是有些无可奈何了。
  原来宋雨航对于国民整体教育感受不深,通过与日军反复交战,他才明白了为什么后世有人说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对于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的中国来说,95%的人处在文盲和半文盲之间,另得宋雨航无比震惊的是半文盲的所谓标准竟然是会写自己的名字?
  对于很多部队征兵中出现的抓丁或以村成连,以镇成团的做法原来宋雨航也是相当不满意不赞成的,随着深入了解,宋雨航才发现其中的奥妙和悲哀,普通的百姓不识字没文化何谈爱国主义?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狭义的爱国主义和广义的爱国主义这些学者们谈起来头头是道的东西,如何灌输给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了生活在拼命挣扎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已经一贫如洗了,还要他们贡献生命?
  这些被强拉来的士兵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为何而战?也不知道小日本到底是个什么样?日本国又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发生这场该死的战争。
  这些淳朴到了愚蠢的人们已经完完全全的麻木了,只要还能有间破房御寒,有一口饭饿不死,他们就可以完完全全的继续麻木不仁的继续生存下去,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所谓权益,更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当国家面临侵略,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他们所惦念的不过是自己家的地和房子,只有他们遭到了切身之痛,他们才会奋起反抗,甚至一些人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更有甚者还充当了汉奸走狗卖国贼,宋雨航很难想象这样的士兵和由这样的士兵组成的军队会有战斗力?
  国人的冷漠和麻木让宋雨航无比的心痛,唯一让他感到安慰的是青年学子的一腔报国热忱,从一个极为现实残酷的角度去看,不抓丁恐怕国民政府军就会在几个月内土崩瓦解。
  这种固守的观念就等于强盗在打劫邻居,他发觉安然无恙所以装作无事,等你被强盗打劫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人能够帮助你了,一种让人痛到骨髓里的悲哀,但是宋雨航觉得政府没权力要求普通民众,应该反省一下到底为普通民众做了什么?
  所以当明白为了民族夺取生存明间的日军士兵与不知为何而战的普通中国士兵遭遇的时候,往往数倍于敌的中国士兵都会被轻易击溃。
  宋雨航第一次发觉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一边是满腔热血英勇无畏,为国捐躯,一边是冷漠麻木苟且偷生!这是桂林前线七倍于敌的兵力却久战无功的最好的解释了。
  国家积弱已久,外有强寇入侵,内有贪官污吏横行于世,民众已经失去了对政府的信心,常天放报告说,部队奇袭韶关找个向导都很困难,因为所有的人都担心日本人会报复,对此宋雨航非常的无奈。
  如果说拥有强大的海军是陈绍宽的梦的话,那么宋雨航的梦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强国梦!
  宋雨航很清楚,桂林方面的战事虽然眼下稳定了下来,但是这一切只不过是冈村宁次在刻意营造的一种假象,一旦这层假象退去,日军必定如猛兽一般扑上来。
  宋雨航不得以再次催促常天放,在四月二十八日之前一定要打响衡阳战役,为了给予冈村宁次确实有效的威胁,宋雨航决定除第一重型装甲骑兵团与第三轻装师九团留守广州,军部直接迁往韶关,并从昆明在次抽调特种作战旅六个突击中队伞降日军后方进行大规模的颠覆活动。
  从昆明转场来的二十架炮艇机加上之前的三十架,组成A、B两队,A队在战斗机中队的护航下支援桂林前线,B队则在战斗机的护航下对永州、衡阳、邵阳、湘潭、株洲以及长沙的所有日军目标进行排查式打击。
  宋雨航只希望他的一切努力能够让冈村宁次感觉到后路受到威胁!
  而进驻墨尔本整修的齐百鸣和梁超却接到了当地华人街的一封联名邀请函,左思右想两人还是决定前往,墨尔本唐人街就是Little
Bourke
Street,特别是指这条街从东端到中部的繁华地带。
  唐人街并非齐百鸣和梁超以为的住宅区,而是墨尔本市中心一个华人餐馆和商店聚集的地方。
  墨尔本的整条唐人街长约900米,宽约6米,跨越五条与之垂直的大街。这里中式餐馆林立,有华人开的书店、精品店、工艺品店等等,放眼都是中文招牌,充满东方风味。据说墨尔本唐人街的历史始于1854年,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唐人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唐人街之一。
  齐百鸣和梁超在唐人街心脏地带的中央空地上,一眼就发现了一座仿江苏南京市朝天棂星门的大牌坊!为此两人愧疚唏嘘不已!
第四百五十七章
狙击冈村
  唐家德、唐家豪兄弟可以说是墨尔本华人中的风云人物,几十年前赤手空拳来到墨尔本,凭着自己的打拼在几十年中建立起了二十多家餐饮店的饮食王国,如今两鬓苍白的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回家去看看,非常可惜的是家已经没了,今天他们是款待家里来人的“最大东家”。
  舞狮子、舞龙!放鞭炮,整个唐人街热闹的好像过年了一样,远征军的车辆被拥挤在中间,男女老少挤在一起,大家都想看看这些民族英雄到底都是什么模样。
  齐百鸣和梁超刚刚一进门,唐家德、唐家豪兄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他们身后的唐家人也纷纷跪倒,这一情景吓得刚刚坐下的齐百鸣和梁超慌忙站起来,扶起两位老人,唐家德、唐家豪兄弟抹着眼泪感慨道:“感谢诸位长官替我们老唐家报了血海深仇啊!如有用得着我唐氏兄弟的,就是倾家荡产,水里火里一句话!”
  这一出更是让齐百鸣和梁超二丈和尚摸不着头了?
  后面一个长得非常伶俐的女孩捧上一份报纸,梁超接过一看顿时明白了,原来是密支那的京观!于是梁超微微一笑道:“老人家严重了,我们身为军人杀寇报国乃是本分,屠灭日寇第六师团的是我们最高司令长官宋雨航将军下的命令,您要感谢就感谢他吧!”
  分宾主入座之后,唐家德、唐家豪兄弟命人端上一个托盘道:“这里面钱不多,二百八十万美元,还有一些金银首饰,是墨尔本全体华人的一片热衷报国之心,请两位长官收下。”
  齐百鸣和梁超互视了一下,齐百鸣出头道:“老人家,实在对不起,我们是军人,远征军有明文规定,严禁收取任何名义和任何形式的捐款或捐赠,就是您今天这顿饭,我们也都是得俺人头付钱,否则今天我们前脚吃了,那明天后脚军法官该找我们谈话了!”
  说着齐百鸣和梁超已经几十名官兵都从口袋里掏出钱放在了桌子上,一时间唐家德、唐家豪兄弟老脸顿时涨红得跟红灯笼一般,刚想发火,梁超拉住唐家豪的手嘿嘿一笑道:“老人家,我们是军人,为国征战,保护人民利益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请你也不要为难我们,吃饭付钱是天经地义的公理,钱你不收,这饭我们就没法吃了!”
  在众人的劝解下齐百鸣和梁超又重新入席,双方交杯换盏喝得非常尽兴,墨尔本的华人期盼了多少年,终于盼到了自己的军队,能够看到中国自己的军队怎么能不让他们兴奋那!可以说这个时代海外华人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祖国的繁荣富强。
  第二天一早,整个墨尔本市沸腾了,那些被通知有部队入住的市民虽然收拾了房间,但是等了一晚却没有人来,当清晨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的时候,他们彻底的惊呆了!
  在整条奥利大街的两侧,到处都是和衣而卧的中国士兵,早晨的露水微微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是这些士兵依然睡得很香很安逸,普通人是不会理解这些出生入死的军人的切身感受的。
  其实这些九死一生的中国士兵需要的只是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已,不用在担心小日本人半夜上来摸哨偷袭,不用担心半夜落下的迫击炮弹和掷弹筒发射的榴弹,最真实的要求就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已。
  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形容他们眼前所见的这支部队,中国远征军带给所有人的都是全新的震撼,淳朴的中国官兵对于陌生的环境也抱有三分的警惕性,毕竟所谓的盟国不是祖国,他们在来这里的路上就反复被告知,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整体中国军人的形象。
  每天坚持三操制度,即早操、上午操课、下午操课,部分兵种专业还要加上夜间科目的综合性训练,中国士兵的一天可以说过得十分充实,即便是晚饭改善生活,喝酒也都是营区内,偶尔有喝多的也是各回各帐篷倒头就睡,中国士兵喝酒是为了缓解疲乏,而非美军士兵的发泄。
  各种投机商人彻底傻了眼,因为中国远征军的供给外现金购买的那部分全部都由华人街和墨尔本市政府双方平分,以正常的物价供应军队质量最好的物资,准备打捞一笔的妓女们无奈的发现,街上能够看见巡逻的只有全副武装的中国宪兵,即便有中国士兵上街,都是排着整齐的队伍目不斜视的在军官的口令下路过,最主要的是这些士兵同样都是全副武装的。
  对此,墨尔本市市长麦迪曾经有过建议,但是梁超对其解释道:“中国军人只要两种状态,一种是战争状态,一种是非战争状态,作为军人小日本还没本消灭,他们要随时准备战斗!”
  麦迪明白了,武器对于中国军人的重要性,不过还好中国军人几乎不外出,似乎麻烦也少了很多,至于他所提出的派出教官帮助训练预备兵一事,梁超痛快地答应了。
  中国远征军第二、第三机械化军抵达墨尔本整训,第四、第五机械化军则针对出现在加尔各答附近的日军所部给予猛烈的打击,连续两天的激烈战斗让山下奉文探明了中国远征军的底线,只要自己不靠近加尔各答意图去干扰印缅公路运输线,那么自己就可以转身抽出兵力好好的对付分散在各处据守的英军,穿插分割、围困敌军、逐一歼灭是山下奉文最喜欢的拿手好戏。
  在中国战场上,中日近百万大军围绕着桂林一线杀得是天昏地暗,这是中日两军近年来少有的大规模的会战,而且此次会战可以说爆发得非常突然,很是让人意想不到。
  从44年6月中日双方围绕着湘、黔、豫一线展开了连番大战,中国军队可谓是损失惨重,不但损兵折将70余万,还丢掉了143座城市,日军在连续的作战中也损兵6万余众,可以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了,原本国际上以为双方都是止戈修养以利再战。
  但是,随着中国远征军绝对主力的第一机械化军回国参战,以及美国的政策物资援助方面的倾斜和承诺,国民政府的信心突然之间暴涨,与同样也在做着给敌人措手不及连续打击彻底击垮对方美梦的冈村宁次一样,双方都准备在对手最脆弱的时候发起进攻。
  双方可谓都是有备而战,而且冈村宁次在开战之初就识破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意图,所以中国军队的进攻非常自然的遭遇了重挫,而宋雨航所能够做的最快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派遣特种作战旅的突击队深入日军前线和大后方,大肆进行袭杀、破坏等行动。
  而此刻在桂林城内的冈村宁次亲自前往车站迎接抵达了第139师团和第149师团,高桥今仁和宏口下木两位师团长,这支抽调的关东军精锐部队的两个师团虽然编号在百位之外,但是却是当前非常少见实打实的甲种师团的战时加强编制,四个步兵联队,一个战车联队,山炮联队,工兵联队,辎重联队,全师团27890人,这对于兵力捉襟见肘的冈村宁次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大大出乎冈村宁次预料的是大本营竟然会在太平洋战事极为吃紧的前提下,冒着巨大的风险从关东军抽调精锐主力给他,这让冈村宁次大为感动不已。
  随着“钢铁刃”号装甲列车的鸣笛减速,由三个动力车头十二节车厢组成的庞然大物,喷着阵阵的水蒸气停了下来。
  负责站台警卫的日军士兵好似如临大敌一般,将冈村宁次附近围了个水泄不通,尤其几名身材高大的日军士兵径直挡在冈村宁次后面,排成了一道人墙,进来的交战中,越来越多的隶属于中国远征军特种作战旅的中国突击队开始出现在桂南和桂西前线,他们专门狙杀日军军官和落弹的哨兵以及警卫。
  更有甚者已经出现在了长沙附近,焚毁了两座军用物资仓库,对于神出鬼没的中国突击队,日军可谓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这些人并不是普通的游击队或是反抗破坏分子,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杀人武器,他们装备了一些日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武器,任何东西到了他们手中都能成为致命武器。
  他们往往在某处袭击之后并不离去,而是躲在附近附近前来增援的日军,每对这些冷酷的职业屠杀者,即便是几十人的警备小队根本不是对手,往往用不上二分钟就落得团灭,后来日军也发觉了原来袭击的目的就是伏击前去增援的部队,于是日本人出了高招,无论哪里被袭击,绝对不派出援军,即便派出增援,也要先集中绝对的优势兵力,在加上装甲汽车才肯出动。
  如此一来冈村宁次的后方可谓是开了锅,但是这些在冈村宁次看来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他还没听说过突击队可以左右一场战争胜败的先例。
  高桥今仁和宏口下木两位师团长竟然穿着士兵的衣服出现在冈村宁次的面前,而且两人都有些神色慌张,似乎不敢过久的停留在站台上,对于他们自己的失礼也是浑然不在乎,一副急着想走的架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