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304

  并在日本东京地区组建日军第一总军,下辖在仙台的第十一方面军、在东京的第十二方面军、在名古屋的第十三方面军。在日本广岛地区的日军第二总军,下辖在大阪的第十五方面军、在二日市的第十六方面军。设在东京的日本航空总军,下辖四个航空军及八个航空师团,加上直属日本大本营指挥的驻札幌的第五方面军,驻守在日本本土的部队将达到空前规模的240万人。
  不过国内各派系的纠纷让东条英机烦恼不已,面对长沙战役中大本营参谋本部的失算和与派遣军方面不和谐的声音让矛盾在不知不觉间累积,面对尖锐的矛盾陆相和集体失声的陆省内人员让东条英机感觉到了一丝的异样,陆相虽然只是内阁成员之一,但是其却常常超越内阁而存在。
  东条英机不同与下面的将领,他身为首相要对整个内阁和大和民族的未来负责,而且他还要时刻注意保皇派的动向,绝对不能让天皇削弱了自己首相和内阁的权力,天皇可以作为大和民族的精神象征,但是权力还是要握在自己这个首相的手中。
  东条英机同样明白,虽然他试图努力将天皇变为一种精神象征,但是天皇的皇权至上已经深入了日本国民乃至军人的心底,武士道精神的核心就是效忠天皇,所以东条英机注定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发挥,一直以来内阁和天皇就好像在下“将棋”一样!你过来一步,我就退一步,我进一步,你在退让一步,双方一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但是现在战局已经在朝着不利于帝国的方面发展了,尤其太平洋战场上高歌猛进的盟军部队,如果冲绳失守的话,本土将要直接面对盟军的登陆,尤其是中国远征军的入侵,一想到这些,在联想起之前对国内臣民的保证,现在不但本土的大中城市都被盟军空军炸成了一片废墟,就连陆地也将要不安全了,东条英机十分无奈地叹了口气!
  东条英机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地图,比起42年的时候帝国的版图缩水了很多,帝国海军已经十不存三所剩无几了,而帝国陆军自42年以来可谓是厄运连连,多位师团长相继毙命,就连第11军军长横山勇也在长沙遭遇意外袭击身亡。
  望了一眼夜色中的参谋本部那栋灰色的三层欧式建筑,深感疲惫的东条英机命令副官铃木备车,今晚他要回官邸。
  回到官邸的东条英机换上了一身藏青色的和服,独自一人的东条英机为自己倒上了一杯清酒,副官铃木为东条英机十分温馨的准备了一盘新鲜的金枪鱼片,东条英机望着金枪鱼片艰难得一笑道:“好东西啊!真有口福啊!不过对于现在这种困难时候,这还是太过于奢侈了!”
  铃木尴尬的微微一笑道:“阁下,这是我们家人送来的,现在渔民已经很少有人能够出海了,即便是出海也很难活着回来!”
  东条英机望着自己面前的粗瓷酒盅内发着碧绿颜色的九州米头清酒,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追求享受的人,官邸里面的摆设也异常简单,除了喜欢杯中之物和鱼生外,平日三餐不过是一小碗糙米配上一块萝卜咸菜,在用开水烫一烫,可以说东条英机大多时候的生活甚至不如一个普通农民。
  但是东条英机对于权力的追逐却一时一刻也没放松过,东条英机1884年12月30日出生于岩手县的一个武士家庭。在其出生后不久,便举家迁往东京。其父东条英教中将是日本陆军大学第一期首席毕业生,德国梅克尔少校的得意门生。参加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著有兵法《战术麓之尘》。因受军队的长州阀排挤,不得志而死。少年时代的东条英机曾先后就读过东京四谷小学、学习院小学部、城北中学、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和陆军中央幼年学校。读书长进不大,打架斗殴倒是颇有名气,他小学院时期的老校长深井鉴一郎回忆起当时的东条英机时曾说:“东条君是属于好打架这一窝的。要论成绩,是排不到前一两名的,可是论顽强和不服输,那确实是属第一的。”
  可以说东条英机从来没服输过,在他的人生信仰中失败是极度可耻的!
  铃木告退后,东条英机用手捏起了一片鱼生丢进口中,端起面前的清酒一饮而尽,微微带有少许苦涩的清酒让他回忆起了大日本帝国光辉1942年,大日本帝国军队成功的袭击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横扫大半个中国,整个太平洋、东南亚以及印度支那,眼看就要打到英属澳大利亚门口了!
  东条英机又为自己倒上了一杯清酒,在他的记忆中,帝国的辉煌似乎也是从1942年于缅甸开始不断崩塌的,一个叫宋雨航的小人物逐渐显露头角,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校在短短三年内成为了中国政府军的一方大员,并且与美国人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
  东条英机摸着自己那十分有特点的刀条脸的下巴,前思后想,东条英机决定要安排时间与中国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和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两人进行一次详谈,因为帝国已经面临巨大的危机,一旦中国远征军逼近登陆本土,那么天皇陛下与大本营参谋本部就需要立即转移,拥有极大纵深的满洲国和中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四百八十四章
劳军团危机
  东条英机在一杯接着一杯的喝着清酒,似乎想依靠清酒来减轻自己的顾虑和压力,帝国已经呈现了巨大的危机,但是他这个掌舵人却不能将危机公开,只能尽全力去消化危机,如果危机被公开受到质疑的话,那么他这个首相和内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东条英机相信,那些坚定的保皇派分子是十分乐意看到内阁失去威信和权力,那样他们一直鼓噪的还权于天皇陛下的计划就会得以实现。
  “那样的话日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哪?”东条英机感到十分的迷茫,之前他还曾经不止一次的嘲笑中国人的不团结和派系林立,在大胜的情况下国内各方面势力还算是风平浪静,现在帝国可谓是江河日下,各方面的矛盾终于都显露了出来。
  与东条英机相比,冈村宁次此刻为了长沙战局是焦头烂额不可开交,大本营参谋本部对于他的指挥和战役的进程多次表示十分不满意,而冈村宁次对于大本营参谋本部的横加干涉也颇有怨言。
  身为中国派遣军司令长官的冈村宁次不反对大本营参谋本部在战略上的一些宏观的指导,他所反对的是参谋本部的一些战术指导计划和方针,战争是多变性的,是完全不可预期的,战术的时效性非常重要,战机往往一闪即过,作为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的他,都不轻易干涉下属各军或是师团在战术实施上的决策。
  然而,参谋本部的那些家伙们却对此次长沙大战横加干涉,甚至经常提出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制定的战术实施计划,冈村宁次非常清楚,这些战术实施计划本应该由师团一级的单位制定并实施,大本营参谋本部远离前线,根本无法及时把握战机,一旦部队做出不符合的战术机动,很可能遭到参谋本部的训斥,为此下面部队可谓是怨声载道。
  冈村宁次也非常明白参谋本部的初衷,这是一次极为罕见的中日双方的大规模的正面决战,如果能够一役摧毁中国军队主力,那么此战之功就相当于解决了中国事变,其功劳可谓无计估算,参谋本部如果不多多的参与进来,那么日后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参谋本部就会彻彻底底的成为一个局外人。
  冈村宁次轻轻地抚摸着武士刀的刀柄,他已经意识到了,大本营已经对下面这些掌控兵权独断专行的派遣军司令官开始实施一些必要的措施了,比如加强参谋长的权力,准备新增派副司令官等等。
  在战况稳定不断得胜的前提下,大本营威严威信仍在,但是如果帝国在各个战场连续出现战略方面的失误,导致兵员损失惨重战略要地丢失,大本营已经无法渐渐满足下面各个派遣军所提出的兵员、物资的需求,那么大本营就使能给下面的派遣军司令官更大的自由和权力,而在给予权力和自由的同时大本营也就渐渐的失去对下面的派遣军司令官的控制,久而久之,一个个独立于日本陆军之外的封疆大吏就产生了,比如印度的山下奉文,实际上山下奉文除了用电台与东京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外,孤悬于海外的印度派遣军已经无法从本土得到一粒子弹的补充。
  在联想起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和南方军信任松井太久郎大将,似乎只有自己最受大本营的辖制,同时大本营的干预也使得中国派遣军内部矛盾重重,第十一军下属指挥七个师团,而第十三军和第八军都各自只有两个师团,下面的官兵更有第十一军吃肉,第十三军喝汤,第八军吹风的说法!
  冈村宁次凝思苦想,他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当前的中国军队,更有身后那些看不见的敌人。
  但是无论如何,冈村宁次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让长沙成为一个绞肉机,不但要将进攻的中国军队绞得粉碎,更要将中国军队的锐气和士气绞碎!这一点是绝对不容任何人进行变更的,冈村宁次相信,无论他如何的过分,大本营绝对不会在这种关键时刻临阵换将的。
  如果他战胜了,他需要的仅仅只是一个结果,过程对于他和大本营都并不重要。
  听着长沙方向隆隆作响的炮声,宋雨航从闷热的帐篷中信步走了出来,几名卫士立即跟了上来,虽然附近都是中国军队的驻军,但是在卫士们眼中,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
  宋雨航无法入睡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机械化军正在连夜猛攻捞刀河镇,两个营的一百毫米火箭炮在进行了二轮天崩地裂的齐射后,大约一个团的远征军步兵在几十辆M3轻型坦克的掩护下,形成了一个半圆阵势径直向捞刀河镇的东北角罩去。
  当中国士兵通过开阔地接近捞刀河镇的时候,在已经被摧毁的废墟中日军枪炮齐发,几辆冲锋在前的M3轻型坦克顿时中弹起火,身上着火的驾驶员纷纷跳出车外,但是又立即被日军的弹雨击倒在地。
  受到日军阻击的远征军士兵并惊慌,而是立即分成了战斗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阵前迂回突破,中国士兵在用生命掩护战友前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后,在英勇无畏的爆破队的努力下,几次连续的爆破筒T型爆破后,一阵硝烟混合着飞扬的尘土,早已等候已久的中国士兵呐喊着在军旗的引导下扑向了日军阵地。
  突然,沉寂的日军火力点又复活了?而且更多的日军火力点也全部冒了出来,冲锋途中的中国士兵一片片的倒在了血泊中,但是后继的官兵依然勇往直前,踏着同袍的遗体奋勇冲杀,因为所有的中国远征军官兵都明白,只要拿下了捞刀河镇,就等于关上了长沙城内近十万日军的最后退路。
  已经接近日军主防线的大约一个连的中国工兵在用尽了全部携带的爆破筒和炸药也仅仅消灭了日军几个火力点,只有不足五分之一的人员携带有武器的他们毅然选择了向日军工事纵深突击,以求消灭更多的日军火力点,策应主攻部队,减少主攻部队的伤亡。
  突入日军阵地的中国远征军工兵立即遭到了日军四面八方的围攻,战斗整整持续了一个小时,直到全体工兵弹尽粮绝,最后一名工兵中尉拉响了光荣弹与蜂拥而上的日军同归于尽,在一片血肉模糊中,日军官兵为这群几乎是在施行自杀进攻的中国军人战斗过的地方惊叹不已。
  由于日军的火力点几乎都隐藏在废墟之中,所以中国军队的爆破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捞刀河沿线卷入了血腥的厮杀之中。
  在捞刀河镇驻守着日军第二十七师团的坂本乃木步兵联队,并配属了两个战防炮中队和一个高射炮中队,由于日军在捞刀河镇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又配以反坦克地雷和战防炮,加之对捞刀河镇日军火力配属不熟悉,第五机械化军的进攻一度受挫。
  郑洞国及时调整了进攻的战术,日军在捞刀河镇的工事修建得十分的巧妙,很多钢筋混凝土工事都掩藏在地下,射口仅仅露出地面不足二十公分,这样的工事即便被发现也很难在夜晚给予有效的摧毁。
  郑洞国请求了盟军的特种空袭支援,郑洞国的请求被宋雨航立即批复递交陈纳德,在陈纳德的安排下,仅仅四十分钟后,六架美军B-17空中堡垒轰炸机携带了二十四枚新型N-666特种燃烧弹光临了位于捞到河畔的捞刀镇。
  面对夜空中嗡嗡轰鸣的轰炸机马达声,驻守捞刀河镇的坂本联队并未惊慌,自从开战以来,中国军队尚未出现在其附近,捞刀河镇就已经承受了不下六轮的空袭,镇内几乎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午夜时分,盟军轰炸机投下的N-666特种燃烧弹让整个捞刀河镇成为了一片火海,大地、湖泊同时在燃烧!
  坂本乃木的指挥部设在捞刀河镇内的一口枯井里,在憋闷的指挥部内,坂本乃木得意洋洋道:“中国远征军又如何?在我坂本乃木的面前一样是手下败将,只要有我在,捞刀河镇固若金汤!是任何敌人都不可能占领的。”
  坂本乃木的话音未落,N-666特种燃烧弹从天而降,巨大的火焰顿时冲天而起,整个捞刀河镇陷入了一片火海,捞刀河镇激烈的爆炸和冲天的火焰让日军的地下工事暴露无遗,几乎所有的日军地下工事都往外喷射着火焰。
  整个的捞刀镇成为了一片火海,大量的火焰顺着地下工事的通风口、观察口、射孔蜂拥而入,高温的火焰在狭窄的地下通道内疯狂肆虐,坂本乃木在发出惨叫的同时整个人变成了一个火人,烧焦的糊臭味伴随着尸体上缕缕的青烟。
  N-666特种燃烧弹的火焰刚刚消退,英勇顽强的中国远征军官兵踏着燃烧的大地呐喊着一往无前。
  坂本联队遭遇了几乎全军覆没的打击,但是侥幸存活的少数个别日军依然在顽强的抵抗。
  捞刀河镇的激战在不断继续,但是宋雨航却清晰地记得日本帝国主义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其总兵力已接近600万,拥有200多个师团的番号,日军的疯狂扩军导致了军队素质的急剧下降,但是其庞大规模的部队对于兵员素质普遍不高的中国军队来说依然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已经被宋雨航放到了登陆日本之后在去考虑的。
  虽然部队还未完全占领捞刀河镇,但是宋雨航已经信心十足了,捞刀河镇已经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
  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相比,在1931年9.18事变的时候,大多数的中国军人还处于浑浑噩噩的境地,但是到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时候,中国军人已经开始觉醒了,他们已经意识到民族和国家正在出于危难时刻,中国远征作为民族国家的武力,其官兵大多数为文化青年,所以中国远征军官兵才能爆发出超常的战斗力。
  刚刚从前沿回到指挥所的宋雨航接到了一封重庆方面来的电报!
  一个由电影、歌曲明星组成的慰问团前来前线劳军?听到这个“喜讯”之后,宋雨航可谓是一个头两个大,在他看来这不是劳军,而是添乱!不过这个劳军行动乃是第一夫人宋美龄发起的,来得又都是国内的著名演员蝴蝶、大小霜妹、李爱英这些名角色。悉数主攻前指总指挥白崇禧已经返回重庆向蒋介石面报近期战况,并汇报下步作战计划,而第一副总指挥陈诚则在重庆紧跟蒋委员长寸步不离,第三副总指挥汤恩伯以为名列宋雨航之后,干脆找了个借口拖延人根本没到任,所以一切自然只能由宋雨航这个第二副总指挥来进行安排相关事宜。
最让宋雨航吃惊的是“蝴蝶”的到来!她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三、四十年代。三十年代初,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她把一个忍受丈夫虐待与压榨而毫无反抗、心地善良又有几分愚昧的女性刻画得相当成功。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她塑造的秀娟不但富有反抗精神,而且内心世界十分丰富,受到好评。她主演的“姐妹花”是她表演艺术的高峰。在影片中,她一人饰演有着不同生活道路的双胞胎姐妹大宝、二宝,把两个身份悬殊、性格各异的女性刻画得非常成功。这部影片三十年代在国内打破国产影片有史以来上座率的最高纪录,后来到东南亚、西欧诸国演出,也大获好评。胡蝶饰演过娘姨、慈母、女教师、女演员、娼妓、舞女、阔小姐、劳动妇女、工厂女工等多种角色,她的气质富丽华贵、雅致脱俗,表演上温良敦厚、娇美风雅,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蝴蝶一直奔走在全国各地为抗战募捐,自己甚至前后捐献了二架霍克战斗机给中国空军,对于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宋雨航甚至有一份超乎寻常的期待,这可能是穿越者的弊病,对于历史知名人物都有着一种刻意的不舍和期待。
  不过从宋美龄亲自发来的电报,宋雨航感到了此事的重要性,接待和保卫工作立即被提到了日程上来,尤其身处战区,日伪特务活动频繁,宋雨航不得不十分小心谨慎。
  但是此次带队前来的人却不是一般等闲之辈,劳军总领队乃是军统局侦缉一处的处长戴询,戴询字逸轩,其人是戴笠的表弟,戴询不同于戴笠,戴询不但是黄埔六期生,而且还是国民党党员,可以说戴询是完全忠于党国的,但是戴询却不同于他的表哥戴笠只忠于领袖。
  不过据宋雨航的了解,戴询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在重庆其人就以多情二著称,此人还曾经向苏娜表示过爱意,结果招致韦阿大和猛子的围殴,之后戴询才知道,原来那位美女的男人竟然是当时名噪一时的第一机械化军的军长宋雨航。
  虽然是一口恶气,但是戴询根本没放在心上,在他看来人不风流枉少年,因为风流受了皮肉之苦也实属正常,只能怪自己招子不亮,自己表弟都看得看,戴笠自然不会无聊到去找宋雨航的麻烦。
  虽然已经是夜深人静之时,但是在距离长沙不远的一个小到军用地图上都没有标记的小村庄内,日军中国派遣军的密电机关依然在忙碌着,他们在全方位的监听和截获中国军队方面的通讯。
  在灯火通明的帐篷内,一名少尉级匆匆的走进来大声报告道:“报告接获并破译一份中国军方面的三等级密电!”一听是五等级密电,所有关注的目光立即消失了,所谓的五等级密电其实大多都是跟战情毫无关系的一些消息,多数是随军记者发回要见报的稿件,根本没有任何可判读的价值,一名情报专业的大尉在判读之后用蓝笔画了圈后就随手丢在了一旁。
  原本路过的野森次郎有些好奇地拿起了电报,看完内容后他的神情极度变换,最后竟然径直拿起电报就走,情报科的大尉原本想出言拦阻询问,但是介于双方悬殊的军衔阶级,大尉并没有给自己找所谓的不自在。
  原本在关东军负责特种兵部队的野森次郎急匆匆的拿着刚刚破好的电报来到了冈村宁次的住所,铃木副官虽然极力挡驾,但是在野森太郎的一再恳求下,铃木不得不将刚刚睡下的冈村宁次唤醒。
  身穿着白布衬衣和黄色军裤的冈村宁次穿着一双木屐,双眼布满了红色的血丝,野森次郎发觉冈村司令长官的神色似乎很不好,于是不动声色的将手中的电报递了上去。
  冈村宁次拿着这封破译的密电微微一愣?中国军队在长沙附近举办劳军晚会有什么特别的?皇军以前也经常搞这种劳军晚会以期提供士气,不过官兵反应平平,大多数官兵喜欢从朝鲜来的慰安妇,这样显得实惠一些。
  冈村宁次微微的皱了皱眉头十分不悦道:“野森大佐,难道这点小事情也值得你在半夜二点将我唤醒汇报吗?”
第四百八十五章
长沙城下
  冈村宁次的质问让野森次郎微微颤抖了一下,这个个子不高,剃着光头又刮了几遍的野森次郎是个满脸横肉酷似屠夫的家伙,出身北海道的野森次郎在陆大的时候就被其同僚成为屠夫,不过这个屠夫并不是指野森次郎战功彪炳,而是其父亲真的是一名祖传的职业屠夫,靠给人杀猪宰羊换取生活所需。
  野森次郎诚惶诚恐道:“如果这封电报落在普通人的眼中可谓是毫无任何价值,但是这封电报的内容如果交给特种兵部队的话,他们就会从中察觉出重大的战机!”
  野森次郎的在普通人眼中可谓毫无任何价值这句话听在冈村宁次耳中十分刺耳,冈村宁次瞪了野森次郎一眼道:“我这个普通人是看不出任何战机了,要请野森大佐说明白才行!”
  意识到自己失言的野森次郎只好尴尬的硬着头皮道:“阁下可知道中国远征军战斗序列中的特种作战旅?”
  冈村宁次微微点了点头道:“对于这支部队我略有耳闻,这支部队行动如同鬼魅一般,给我军带来了非常多的困扰。”
  野森次郎接着道:“这支中国军队的军官和士兵大部分都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他们经常身着我军军服渗透我军后方进行破坏活动和颠覆刺杀,他们是经过了专业训练的特殊士兵,他们能够在任何条件下完成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我们关东军的序列中同样有一支大田特遣支队,大田支队的性质与中国远征军特种作战旅的基本相同,现在大田支队已经就在派遣军的战斗序列之内。”
  冈村宁次看了野森次郎一眼,不冷不热道:“野森大佐,有什么计划你就直接说吧!”
  野森次郎用手按住电报道:“如此高规格的劳军晚会,肯定会有中国军队乃至重庆政府方面高官大员出席,如果以大田支队身着中国军队军服,秘密潜入其劳军会场,以牙还牙,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将中国军队出席劳军晚会的将领和高官袭杀,中国军队的攻势势必陷入混乱,那样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重新部署。”
  冈村宁次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野森次郎的计划刚刚在他的头脑中闪现过,不过冈村宁次不敢相信一支小部队竟然能够担负如此重要的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