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304

  几个黑影从附近的小巷中闪出,用寒光闪闪的武士刀猛砍中士多维和瑞科上校的尸体,最后将两人剥光,用绳子将其的头颅挂在生殖器上,在将尸体调在路边的灯柱上,留下了一副精忠武士团惩恶于此的条幅。
  同一个晚上,六名强奸了两个女孩的苏军军官被吊死在大幕桥的桥栏杆上焚尸,两名美国少校被斩首,十几名“城市管理大队”的管理人员被下毒,一时间东京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各国一改前一天的态度,开始纷纷谴责中国远征军对治安的管理力度不够,纵容罪犯和匪徒,要求中国远征军出动兵力缉捕凶手。
  表现过激的英国人还从远东舰队空运调来了一个海军陆战队连,用于保护其观察团的安全,并无视中国远征军宪兵的执法权自行抓捕嫌疑犯。
  英国士兵利用抓捕的机会进行抢劫和强奸引发了东京人的愤怒,上万名日本人聚集到了英国观察团的驻地进行示威,英军士兵用刺刀连续刺伤了数人。
  这时突然在日本人群中有人连续开枪射杀了数名英军士兵,英军士兵逐开始大开杀戒,但是机枪没响多大一会,就被空中飞来的手雷炸掉。
  赤手空拳冲进来的日本人几乎将英国人撕成了碎片,当中国远征军的宪兵部队赶到后,只在下水道内发现了几名惊慌失措的幸存者,其余的英军观察团成员与陆战队官兵全部惨遭杀害,尤其几名女性文职人员更是遭到了迫害惨不忍睹。
  王崇现将被残杀的英国观察团成员和女性文职成员的现场照片一次性全部公布,几乎盟国方面所有的主流报纸都进行了图文并茂的刊登。
  1103惨案的爆发让各国无比震惊,这时有些人才恍然意识到,日本的投降还只停留在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上,原定于11月11日的投降仪式还没进行之前,还有大量的日军尚未放下武器,尤其是以关东军为首的日军部队,丝毫没有奉诏的意思。
  即便,完成了投降仪式,恐怕距离日军的彻底解除武装还尚有时日。
  1103惨案等于是日本人给了英国人一个响亮的大耳光,让好像自己被人轮奸了一样的丘吉尔上蹦下跳得不亦乐乎,先是表示对中国远征军保护英国观察团不利表示气愤,又对盟国方面对日本的政策过于温和表示不解,之前还提倡对日本要以怀柔政策的丘吉尔将自己之前的观点全部推翻,要求给予肇事的日本人以最严厉的惩罚。
  抵达华盛顿的宋雨航在与马歇尔会面的时候,谈及1103惨案,宋雨航首先对遇难者表示了同情,但是宋雨航提醒马歇尔道:“事情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各国在此之前都遭到了袭击,但是惟独英国人调集了海军陆战队进行报复性的抓捕,在抓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强奸、抢劫和谋杀,这是激化矛盾的主要原因。”
  马歇尔对于1103惨案的所谓内情也是有一些的了解,不过站在盟国统一的立场上,马歇尔对宋雨航道:“为了维护盟国方面的尊严,给予被害者以公道,就在今天上午,杜鲁门总统已经同丘吉尔首相达成了协议,一定要严惩那些罪犯,尤其是那些在女性文职军人身上施暴的暴徒,一定要缉拿归案。”
  马歇尔见宋雨航默默不语,继续道:“我们也清楚此刻的东京的环境情况是十分微妙复杂,确实不适合进行这种带有极强针对性的军事行动,但是公理和正义必须得到张示,罪恶必须受到审判惩罚,介于1103惨案的事件的大范围性,美国政府方面和英国政府方面将各自派出大约三千人的部队以协助中国远征军方面进行行动。”
  宋雨航表情十分无奈道:“既然杜鲁门总统已经做出了决定,我执行就是了,但是我依然要说,东京此时的情况十分复杂,大量的枪支还散落在民间没有及时收缴,一旦事态突变我们缺乏应急措施。”
  马歇尔同情地拍了拍宋雨航的肩膀道:“我们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你早点休息吧!明天的四国战略合作会议上你还有重要发言。”
  1945年11月4日,美国首府华盛顿的街头宛如一片花的海洋和歌的海洋,到处都插着四大国的国旗,到处都播放着天佑美利坚。
  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六楼的休息室内,宋雨航却在听着德国的电台在播报东线的战况,《鹰在炫耀》是每每德军取得重大胜利所播放的曲子,宋雨航对德文几乎是一窍不通,无奈之下只好请翻译一句一句的翻译,然后通过德军的战况公布在比对盟国内部的机密资料,宋雨航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眼前的国际战局。
  10时整,有秘书通知各方代表进入会场,宋雨航一出休息室,就看见了戴着贝雷帽的蒙哥马利同蒙巴顿,蒙巴顿对于宋雨航来说可谓是老熟人了,看到宋雨航的蒙巴顿的第一自然反应竟然有些失态,因为对于蒙巴顿个人来说,宋雨航就等于是一个让他挥之不去的噩梦,这个对于大英帝国非常不友好的家伙竟然成为了中国军队的副总参谋长兼中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
  在蒙巴顿看来这家伙实在是官运亨通,不过毕竟是政治人物的蒙巴顿很快恢复了常态,极其热情地与宋雨航进行拥抱和交谈,蒙巴顿用的是英语,而宋雨航却用中文回答,宋雨航听得懂英语,而蒙巴顿却听不懂汉语,场面一时无比滑稽尴尬。
  不过当面翻脸一向是宋雨航的专利,蒙巴顿即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只能忍耐,一旁的蒙哥马利则朝宋雨航微微点头致意,可以说蒙哥马利十分不喜欢蒙巴顿这个指挥夸夸其谈的皇室帅哥,同时更不喜欢蒙巴顿糜烂的私人生活。
  已进入会场,宋雨航就发现最新接替朱可夫的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正在和杜鲁门、马歇尔在亲切的交谈,而杜鲁门与蒙巴顿的态度似乎他们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协议?宋雨航深深的吸了口气,安慰自己这可能只是自己过于敏感罢了。
  在此次四国参谋长战略会议中,宋雨航重点关注的就是华西列夫斯基这位苏军新任的总参谋长,宋雨航清楚,华西列夫斯基是一个典型的北极熊式的人物,其对他国领土的贪婪一点不亚于沙皇时期的尼古拉二世,甚至超过了斯大林,可以说是一位彻头彻尾的俄国鹰派。
  宋雨航记得华西列夫斯基的全名为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1895年生于俄罗斯的一神父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战斗中的华西列夫斯基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不久升为团长。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总参作战部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核心部门,8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获少将军衔。9月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华西列夫斯基领导总参谋部10人小组负责前线指挥,直接为大本营服务,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及其工作小组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他在10月28日签署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军衔。
  1943年1月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苏军首次向高级将领颁发象征统帅级别的奖章。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所作出的贡献。
  华西列夫斯基与斯大林麾下的其他名将如铁木辛哥、科涅夫、瓦图京、崔可夫等不同,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当长时间里,并没有在第一线担任高级指挥员,挥军纵横疆场,而主要是充当高级幕僚的角色,发挥最高统帅助手的作用。他更多的时间是奔波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前线之间,承上启下。他以主要精力组织计划战役,协调战略战役行动。
  其强调进攻是作战原则中的主要手段,认为即使防御也不应该是消极的,而是要积极防御,并选择时机,以反突击的方式转守为攻。在进攻时,强调快速、果断。指挥员要迅速准确地对战斗和战役中发生的各种极为复杂的变化做出反应,要判断准确,时机得当,措施坚决,可以说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特点与宋雨航十分的接近,都是主张使用机械化部队快速穿插,快速瓦解敌军,在运动中歼敌。
  华西列夫斯基认为最坚决的进攻样式是合围。而在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军的远东战役就是在这些原则下进行的。
  不过在宋雨航看来华西列夫斯基始终是一名头重脚轻的将领,他的理论基础全部来自于方面军和统帅部,并没有实际指挥战术单位的经验,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极易引发战术单位的失控,简单的说就是不了解下面部队的真实情况,用战略代替战术,不过这也是苏军决策层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和惯例。
第五百二十四章
我是中国人
  宋雨航知道从今天苏联人的表现看来,华西列夫斯基同美国人似乎走得十分的近,同硬邦邦不讨美国人喜欢的朱可夫不同,华西列夫斯基让宋雨航产生出了一种警觉,如果美国方面一旦试图在搞40年到42年的那种平衡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取国际平衡的办法,那么自己应该怎么办?
  就如同之前在有人利用日本在大做文章一般,那些人未必是真的同情所谓日本人,他们是在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就是黑暗的国际政治。
  “中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以及现状可以支持自己对美国说不吗?”宋雨航不清楚,中国想要依靠美国的支持取得重新回到第一梯队的根本目的,充当一段时间的打手或小弟是在所难免的。
  这个世界是极其现实的,美国人不是平白无故的慷慨,美国人所援助中国的每一吨的物资,每一张美元上面可以说都沾满了中国军人的鲜血,国家实在太弱了,如果不警惕振奋的话,即便日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中国依然会成为强国之间交易平衡的牺牲品,失去的远要比所得到的更多,而这一幕是宋雨航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今天的忍辱负重是为了明天的薄积厚发,宋雨航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因为中国国内的重工业一直是中国近代工业中最薄弱的一环,抗战前中国的重工业仅占整个工业的14.68%,在工业资本构成上仅占18.27%。
  随着抗战的进行,国民政府的大量征兵抽丁,更是让后方的劳力大量减少,而据估计战前中国工业90%集中在华北华中华南的一些大中城市,日军占领了这些重要地区和工业城市,对国民政府的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打击,而这一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同时国经济状况急转直下,突出地表现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三者恶性循环,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跌落。
  现在日本人还占据着东三省,国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最为基本的一点,中国军队所使用的弹药还要依靠美国提供,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军工体系的支撑,自己的腰杆能硬得起来?国防发展?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运用、发展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敢死队炸坦克完全是一种被逼出来的悲壮,难道还要将这种悲壮延续下去?如果没有外部的支持,宋雨航相信,国民政府的经济会在几个月内崩塌,人民将会变得赤贫如洗,一日二餐将无以保障,这就是中国的现状,不过分说内忧外患的中国依然在风雨飘摇中。
  自己能够从今天的会议中分一杯羹吗?还是充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悲剧角色?宋雨航皱着眉头环顾与会的三方。
  华西列夫斯基从一出现就似乎在淡化宋雨航,仿佛中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积极热心的同美英双方不断地接触,似乎在寻求一种某种程度上的共识。
  会议开始后,杜鲁门作为盟国方面唯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元首,首先陈述了1945年初至今的世界战局的变化同发展,日本的投降让美国可以从太平洋地区抽出更多的部队和力量投入到欧洲战场上去,同时杜鲁门也希望日本的残余势力放弃抵抗,并谴责发生在日本东京的骚乱中的残忍行为。
  宋雨航很难想象一个坚持使用原子弹导致了上百万日本人死亡的人竟然在口口声声大谈残忍和人道?也许这才是政治的真谛。
  接着由马歇尔做了全球战略报告书,详细的分析了当前全球的局势,以及盟军下一步的主要作战方针和政策。
  马歇尔的报告其实是非常笼统的,包括如何处理日本的战后占领军问题,印度的日本派遣军司令官山下奉文已经明确表示拒绝投降,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上百万关东军也拒绝接受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以及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时机等等,都是含糊一概而过,反而有点像某些提议案。
  作为接着发言的华西列夫斯基对于盟国方面迟迟不肯开辟第二战场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宣传苏联红军正在准备十次打击,以将德寇驱逐出苏联领土,华西列夫斯基称,东线的作战必须要得到盟国方面确实有力的支援,第二战场必须在1945年内开辟。
  宋雨航望着华西列夫斯基在不断挥舞着的手臂和慷慨陈词,根据他的估计,苏联人此刻已经被德军削弱了很多,所谓的十次打击很可能只是一种战略方向上的姿态。
  相对来讲,蒙巴顿的发言就相对简单得多,蒙巴顿的发言全部围绕着大英帝国在远东以及世界各处的殖民地和利益,仿佛法西斯德国和日本都不关他们的事一般,蒙巴顿就等于是直接的在告诉与会的三国,大英帝国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蒙巴顿的发言似乎是一个宣言。
  宋雨航的发言被安排到了最后,可以说宋雨航是各国参谋长中唯一一个手握重兵的副总参谋长,太平洋的一系列登陆大血战,以及登陆日本本土,血战神奈和琦玉的连场恶战,让所有遍地华军战斗力的人全部闭上了嘴。
  华西列夫斯基为自己点燃了一支雪茄,静静地望着年轻的出奇的宋雨航健步走上发言台,那年轻得过分的年纪让人嫉妒得要命,三十岁的男人无疑是男人最为辉煌的黄金年龄,而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数在尉官的军衔上苦熬,少数幸运儿会成为少校、中校,除非他们超过35岁,否则上校将是一道门槛,至于准将和少将那将是能力与运气的大比拼,缺一不可。
  华西列夫斯基吐出了一口蓝色的烟雾,透过烟雾华西列夫斯基望着这个被人成为第一杀人狂魔的华军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宋雨航,这个第一杀人狂魔就是屠杀了几百万犹太人的希特勒都无缘。
  宋雨航的事迹华西列夫斯基有所耳闻,其中很多都让他震惊不已,作为一个军人他理解极端的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刻骨深仇,但是中国文化中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军人壮举他却不敢苟同,他很难想象那将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一旦苏联红军遭遇到这支装备了美式武器装备的精兵,如何去作战,如何战胜他们?
  对此华西列夫斯基可以说是毫无头绪,中国远征军的机械化军和国民政府军的整编师已经让华西列夫斯基感到了危机在缓缓靠近,日本人已经快要完蛋了,中国有必要武装如此之多的军队吗?美国人将整个1944年至今所生产的40%的坦克和装甲车以及火炮等等大量的运往中国,而不是装备美军和英军,超过50%的重型坦克都装备给了中国远征军。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已经部署了六个陆军航空兵队,所谓的中美联合空军已经拥有超过二千架各类型飞机,美国人慷慨的将在日本缴获的舰船,甚至是他们刚刚出厂的舰船移交给中国方面,这一切的一切更加坚定了华西列夫斯基关于消弱中国的计划的实施决心。
  华西列夫斯基相信,一旦苏联红军击败了德国,那么按照进军反攻的路线苏联将会赢得大半个欧洲,从而将直接导致社会主义红色帝国阵营同资本主义阵营的美英进行抗衡的局面。
  这个观点在两个月前的统帅部秘密会议上,华西列夫斯基就已经陈述给了斯大林,绝对不能让亲美的中国成为美国对付苏联的武器或是帮手,必须要取得足够的战略缓冲,将美国势力限制在南太平洋。
  此番,华西列夫斯基就是带着斯大林的秘密建议来到美国的,因为他们相信,唯利是图的美国人不会过分的在乎中国的少许利益,以欧洲的一小部分无关紧要的利益置换亚洲的一大部分利益,这是斯大林的建议,同时更是决策。
  宋雨航站在发言台上,望了一眼点燃雪茄的杜鲁门对自己微微举了一下雪茄致意,清了清嗓子道:“杜鲁门总统先生,丘吉尔首相先生,斯大林统帅都有一个极为明显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抽雪茄烟!”
  宋雨航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支雪茄比划了一下继续道:“现在不抽烟的裕仁天皇已经被干倒了,我听说希特勒那个小胡子也不抽烟?不懂得吸烟享受尼古丁的芬芳就不是彻底的男人,就不配享受胜利的荣光!法西斯必定要遭到彻底的失败,正义必将得到伸张,今天的日本就是明天的德国!”
  哗哗、哗哗哗!热烈的掌声瞬间在会场内响起,很多盟国将领甚至激动得直接站了起来,嘴里叼着雪茄在用力的呱唧。
  宋雨航等掌声平静下来后道:“作为盟国方面四大国之一的中国,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对残留在我国土上拒不投降的日军残部的最后包围,只等总裁一声令下,我国民革命军三百万大军将横扫日寇顽逆,完成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我是中国人,我为我的民族和国家无尚自豪!”
  宋雨航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会议室内,可以说再次之前发言的无论是杜鲁门、马歇尔、还是华西列夫斯基、蒙巴顿,他们的中气都没有宋雨航的浑厚,与这些个老头子相比,宋雨航散发着一股欣欣向荣的朝气。
  宋雨航环顾整个会议室前排的众人,铿锵有力道:“我中国远征军已然完成了对日本的登陆,各部以及后续部队正在日本各地清剿抵抗武装和收缴武器,一切行动都以盟国方面波兹坦宣言为根本,预计进攻收复东北失地之后,我方可拟定派出3-4个机械化军、10个整编师在内的六十万部队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梯队,同时组建规模不小于第一梯队的第二、第三梯队投入盟国方面欧洲战场的作战,担负起盟国成员国的义务。”
  宋雨航可谓是语惊四座,在此之前马歇尔曾经探过宋雨航的口风,宋雨航仅仅表示可以派出部分部队参加欧洲战场的作战,马歇尔将宋雨航对自己的保密看做了一种惊喜,他哪里知道宋雨航的发言将中国团的成员也震撼得是大眼瞪小眼哑口无言。
  作为掷地有声的发言者,宋雨航心中更是苦涩难当,因为他完全是在赌博,他赌的是苏联人带来一个以损害中国利益为核心的利益交换方案给美英,而且美国这回尚未对苏联人的方案作出具体回复。
  当然了,这一切都建立在宋雨航自己的推断上,宋雨航认为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秘密的方案,英国人恐怕会举双手赞同,因为中国的强大从根本上讲非常不符合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已经被中国远征军搞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就是一个在明显不过的例子了,宋雨航相信英国人不介意落井下石。
  所以宋雨航临时起意决定给美国人描绘一个极为友好,并且有巨大潜能的盟友的美好前景,宋雨航所做的就是让美国看到一个强有力的盟友的价值,至于自己承诺的一百五十万大军则更好办了,什么时候派?派多少部队?一切都要看美国方面的了,道时候只要美国人同意微微出点血,部队不是问题,况且欧洲战场才是真正检验机械化部队理论的大战场。
  想分大杯的羹,就要跳到大海里面,在中国战场的小圈子里面,注定得到的不会很多,想得到就必须要付出。
  杜鲁门、马歇尔或是蒙巴顿对于宋雨航的惊人言论已经都见怪不怪了,如果按照这位中国式的战争狂人的计划,有一百五十万装备精良,并且战斗经验丰富的中国百战精锐赴欧洲参战,几乎可以等同一战时候美国的百万大军兵临欧洲,成为了压垮德国的最后筹码。
  这一百五十万军队绝对可以称为一股战略性力量,这股力量的存在甚至可以扭转整个战局,一脸得意表情的杜鲁门在环视四周,大力武装中国军队虽然是已故总统罗斯福提出的,但是却是由他顶着重重的巨大压力所实现的,现在中国终于开始体现其的价值了。
  杜鲁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国内的征兵可以适当的缓解了,将那些已经在训练营内接受了几个月训练的青年送回工厂中去,在哪里他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这场战争进行到目前的阶段,已经变成了交战双方经济、工业以及综合国力的较量。
  宋雨航发觉坐在台下华西列夫斯基的脸色似乎变得很不好看了,这更加坚定了宋雨航的一些推断,他从华西列夫斯基脸上表情的变化能够推断得出,苏联的筹码似乎不足,宋雨航非常庆幸自己的筹码出手的速度和力度,因为在这种高层会谈之上,一旦决定下来的政策就很难能够得到修改。
  当然了,没有人相信堂堂一国的副总参谋长会在如此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幸口开合,宋雨航一贯的言出必行的行事风格也让人无从质疑,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中华民国政府的态度和决策。
  脸色铁青的华西列夫斯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所带来的条件跟中国人付出的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华西列夫斯基很难想象,中国人到底是怎么了?他不相信中国人会无缘无故的付出如此之多,这等于是在倾全国的精兵去替美英打头阵卖命。
  这些可恨的资本主义政治家,昨天还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同自己协商,杜鲁门的要在研究一下原来就是为了今天宋雨航的发言,华西列夫斯基发觉自己竟然成了最可笑的人物?
  最让华西列夫斯基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中国如此大的决意己方竟然未收到一点的风吹草动,否则也不会导致如此的被动,显然在国际社会上一向以泄密著称的中国政府并不全然如此。
  上午的会议结束之后,下午进入小范围会议,几乎所有的人都清楚,上午的会议不过是各方的一个表态罢了,真正的肉戏全在小范围会议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