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304

  因此,苏联人很想对东北这块肥肉吃上一口的事实上,现在根据宋雨航所掌握的情报,苏联人已经开始策划如何狠狠的吃上了一口。
  在历史上,根据1946年国民政府有关考查团调查,苏军拆运东北工业设备价值达8.58亿美元,若加上拆装损坏的部份,约达20亿美元。工厂、矿山设备被拆卸运走了。有的是整座工厂、整座矿山的拆卸运走,只剩下一些空房子。
  根据后世日本产经新闻出版的《蒋总统秘录》称:在电力工业方面,相当于东北总发电量百分之六十五的电力供应设备拆运而走,此外,鞍山、宫原(即本溪)、本溪(今本溪湖)等钢铁厂设备的百分之八十被搬走,抚顺、本溪、阜新、北票等处煤矿都被劫掠而受害甚大。
  而美国国务院一份调查结果则是估计在苏军占领期间,中国东北工业蒙受损失约达二十亿美元之多。在苏军占领期间,苏军疯狂的进行掠夺,长春伪中央银行中,就提走库存满洲银币铜币7亿元,各种有价证券总值约75亿元,黄金、白金、白银、钻石等已经无据考察了。大到矿山工厂,小到高级家具、中国市民的收音机、座钟等等所有东西都要,甚至就连农民的黄牛也往火车上赶运回苏联,而运不走的则就地炸毁,东北重工业基地成了空壳子。
  根据历史上1946年国民政府发表的抗战期间财产损失133亿美元。而仅苏军从东北掠走的财产即价值2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历史上1945到1946年间苏联从东北掠夺的物资,相当于中国抗战八年所有财产损失的五分之一!但是根据宋雨航所知道的还不仅仅于此,根据历史上的雅尔塔会议精神,为解决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作战经费,当时的苏联政府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一项规定,远东战役后,苏联红军司令部在我国东北发行钞票。这种钞票实际上是以东北人民的劳动价值和丰富资源为准备金。苏军苏联红军司令部于1945年10月22日至1946年4月,苏军带来了近100亿(实际上97.25亿)元的红军军用票,占领了整个东北市场,这种钞票“为一切支付必使用”,四年后他们满载东北物资而归。
  在此期间发生了二万余起有证人证言的恶性强奸蓄意的抢劫和谋杀,苏联人和日本人一个样,端着枪进屋找女人找值钱的东西,一旦遭遇反抗就直接开枪,这就是所谓的历史真相。
  中国几乎全部的重工业都集中在当时的东北,苏联人不是在帮中国打击日寇,而是他们等不及了日本人投降,因为日本人一旦放下武器,那么东北就没他们俄国人什么事了,所以苏联人强在日本投降之前几天依然出兵中国东北,他们是为了掠夺而来。
  可以说是苏联人彻底的摧毁了中国东北的工业基地,让宋雨航非常不明白的是,苏联作为当时的第二大工业大国,他们根本不需要所谓的日系工业体系,拆除的大部分机器设备都在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废铁?
  在宋雨航看来苏联人的用心可谓无比恶毒至极,但是现在那些已经变为了不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了,因为在过二十分钟,日本关东军主力将越过黑龙江以及蒙古的边境向远东地区展开全面进攻。
  而尾随其后的中国军队也将进入东北,接收日资日产收复失地,而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则随日军之后全线推进,直插苏联人的远东大动脉,宋雨航的目标就是贝加尔湖畔,一个他所谓洗刷坦克履带的好去处。
  不过眼下中国远征军的一切军事行动决策指挥权都牢牢的掌握在宋雨航的手中,不到坦克履带碾压到远东土地之时,宋雨航是不会下达任何有关具体地名的作战指令,跟在日本关东军的屁股后面,一直向北在向北连续的推进。
  有人欢喜有人愁,宋雨航在静静地等待着,而日本方面的异动则引起了苏联方面的高度警惕,可以说中国的东北一直是苏联垂涎三尺之地,尤其是旅顺和大连两个不冻港,苏联的谍报势力对东北三省的渗透丝毫不亚于日本,苏联人高明的是他们的远东情报军训练得大多都是中国人,与日本人相比苏联人更容易让中国人接受,大多数能够支撑下去并活动在东北的白山黑土之间抗日组织背后都有苏联人的身影。
  莫洛托夫在得到日本人有异动的确切消息之后,立即赶赴克里姆林宫觐见斯大林,但是却没想到斯大林竟然不在?最高统帅不在可着实的急坏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转。
  莫洛托夫最终也没能及时的向最高统帅进行汇报,等到雷霆大怒的斯大林找到莫洛托夫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多达22个师团的部队已经分兵三路攻入了防御薄弱的远东,日军关东军虽然号称有百万大军30余个师团,但是实际能够担负作战任务的却只有第39、第63、第79、第107、第108、第112、第117、第119、第122、第123、第124、第125、第126、第127、第128、第134、第135、第136、第138、第139、第148、第149师团,另外新组建的五个战场独立旅团在宋雨航方面的帮助下,得到了中国派遣军的部分装备,也算是实现了齐装满员。
  东条英机不愧是历史上最会背后下刀子的好手,其在突破并击溃了苏军远东方面军为数不多的部队之后,竟然不顾违背军事常识开始疯狂的分兵多路?
  一时间,弗拉迪沃斯托克、哈巴洛夫斯克、阿穆尔、布拉戈维申斯克、纳霍德卡、马加丹、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南萨哈林斯克、雅库茨克等苏联的远东重镇似乎全部将笼罩在关东军的兵锋之下,战役意图坚决动作迅猛的日军缴获了大量的苏军未来得及转移或是销毁的军用物资。
  而苏联方面的措手不及完全出自斯大林对于远东形势的错误判断,由于日苏密约的存在,而且诺门坎战役给日本人留下了极深的痛苦记忆,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
  一定程度上说北进与南进之间的关系就是日本陆军和海军之间的一场竞争,而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就是日本陆军的一次尝试,其结果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一步步的走向战败。
  既然日本人没有了雄心壮志,加之日本关东军精锐被抽往太平洋战场和缅甸、印度、中国战场,日军的机动兵力已经被完全的牵制住了,那么苏联统帅在就没理由在主要作战方向连番失利的情况下还在远东以及西伯利亚暴露大量的机动部队。
  于是从43年9月开始,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开始频频抽调远东方面军主力部队,在库尔斯克战役之前以至于成集团军的进行抽调,远东方面军虽然高峰时兵力不下百万,但是也经不起如此的大规模抽调。
  虽然在抽调部队的动作上苏军显得十分谨慎,甚至更换被抽调部队的番号,保留空营地,继续运输大量的补给等作为有效迷惑日本人的手段,使得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苏联人的手段却迷惑不了宋雨航,宋雨航的远征军情报部一刻也没有放松苏军通报的战役中部队的番号。
  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弱点之一的情报工作,宋雨航一直以来都是不惜余力的全力以赴的配合苏娜,但凡要求极力满足,现在的中国远征军情报部虽然在规模上远不能与拥有11处、10室、5会,拥有外勤特工敌后游击纵队超过八万余人的军统相比,却也是小儿全,业务精悍。
  尤其是中国远征军的情报、行动、司法、机要、编写、医务、人事、会议、训练、警务、布置等部门更是各司其职,直接隶属苏娜的秘密行动一处、二处更是精英云集,其中以策反处成绩最大,宋雨航作为判断依据的80%的情报都是来自策反处,但是远征军情报部毕竟不是民国政府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大多数人的身份都是非常机密的,行动队的成员全部是特种作战旅挑选出来的精英队员,意识上绝对的忠诚可靠,他们是宋雨航藏在黑暗中的一柄利剑,至于这柄利剑什么时候出鞘,恐怕就只有宋雨航自己才知道了。
  斯大林对于日本人根本不符合情理的疯狂举动无比的震怒,无论他的高级战略分析参谋们怎么分析,都无法得出日本人突然进攻远东的真实意图?唯一的解释就是日本人集体疯掉了,他们甚至失去了面对中国军队的胆量。
  斯大林将说这句话的一名少将立即投入了监狱,这等于是在诋毁自己不如蒋介石,伟大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苏联红军不如中国军队,日本人临死的疯狂反击所选择的目标竟然是远东?无论从那个角度去理解,这都是难以让人接受的一个事实。
  已经几乎同于放下的武器的日本人在一阵内乱自伐之后竟然将枪口对准了自己兵力薄弱的远东?
  斯大林拟定从莫斯科方面军、涅列佐夫方面军抽调3个集团军配合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下辖的第2坦克集团军,以第2坦克集团军为主力拟定从西伯利亚方向开始实施反击,斯大林相信当他的第2坦克集团军出现在这些日本小丑面前的时候,该死的日本人就知道什么是厉害了。
  斯大林的自信是来自于第2坦克集团军完整庞大的建制,其下辖的第86近卫迫击炮团(火箭发射车)。
  第3坦克军下属第50、51、103坦克旅、第57摩托化步兵旅、第1107、1219自行火炮团,第234迫击炮团,第74摩托车营,第728独立反坦克炮营,第126近卫迫击炮营(火箭发射车),第121防空炮团。
  第16坦克军下属第107、109、164坦克旅,第15摩托化步兵旅,第6近卫自行火炮团,第1239、1441自行火炮团,第226迫击炮团,第51摩托车营,第729独立反坦克炮营,第89近卫迫击炮营(火箭发射车),第1721防空炮团。
  包括直属第11近卫坦克旅,第5摩托车团,第87摩托车营,第1重型舟桥团,第357摩托化工兵营。可以说第2坦克集团军是一直不折不扣完完全全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拥有总数超过一千七百余辆的各类型坦克、自行火炮,甚至装备了最新式的斯大林重型坦克的第11近卫坦克旅是连德国人都会胆寒的一支英雄部队。
  不过冬季的严寒和德军的牵制同样影响到了苏军的正常调动,异常艰难的行军让斯大林的快速机动成为了纸上谈兵。
第五百三十三章
权柄与黑锅
  国际形势往往是最难预测的,虽然同盟国诸国处于同一阵营,但是归根到底大家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在斗争。
  在日军进攻三日之后,反应迟钝几乎同时失声的美英两国政府开始声讨日本关东军试图将战争继续延续的罪行和险恶用心,英国外交部长艾登更是声嘶力竭的大骂日本人的背信弃义言而无信,就好像遭到侵略和背叛的就是英国一样?完完全全的将英国自己摆在了一个弃妇的立场上?关于这一点宋雨航十分奇怪?
  日本关东军对苏联远东的疯狂进攻让苏联薄弱的远东一下暴露了出来,一直在苦苦等待机会的德国人自然不会放弃这个难得的良机,蠢蠢欲动的德国人让斯大林感到了一种正在漫延的危机。
  日本关东军的军事行动无疑让已经庆祝日本投降的盟国方面空欢喜了一场,尤其是英国人,他们已经在全力的与印度的山下奉文进行接触,就在将要取得成果的时候,东条英机的疯狂让英国人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也难怪英国外交部长艾登会捋胳膊挽袖子的踮着脚尖跳起来骂街。
  在宋雨航的中国远征军所部的急进之后,后续的中国军队开始接收日资、日产和留守日伪军的投降,对日军在东北的侨民也开始了统计,尤其对其中的技术工程人员一一进行了别类。
  在后续部队接管了吉林的小丰满水电站之后,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开始向黑龙江急速进发,跟随中国远征军一同行动的还有大量的职业医生和病毒研究专家,以及军统的行动组员,因为东条英机同意将关东军下属的医疗部队包括编号为731的实验部队完整的交给中国远征军方面,这也是当初双方秘密协定之中的一项不容更改的附加条件。
  就在中国远征军国内战场各主力部队全部云集黑龙江在做最后的准备之际,1945年12月6日,通过吴卫华传回来的消息,盟国方面似乎启动了一项极为庞大的作战计划。
  1945年12月6日下午15时,宋雨航接到了马歇尔转发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一份命令,对于美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给并无隶属关系的自己下达的所谓命令,宋雨航微微皱了皱眉头,即便宋雨航不看艾森豪威尔的命令,他也知道艾森豪威尔在向自己要部队。
  在行军帐篷中,一阵阵夹着雪花的寒风飞舞,一时间寒气逼人,宋雨航用冰冷的手缓缓打开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一目十行的读下去,原来艾森豪威尔要求自己派遣二到三个机械化军的兵力,并且点了中国远征军序列中山地步兵作战集群的将。
  对于艾森豪威尔的不自量力,宋雨航头痛万分,他的山地步兵集群在登陆东京湾以及后续的外线大激战中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即便之后对张天胜所部实施了有效的兵员补充,但是山地步兵集群的兵力依然只有全盛时期的80%,而且在战斗力方面由于大量的新兵让山地步兵集群的总体综合战斗力有所下降。
  将山地步兵集群派给艾森豪威尔?宋雨航担忧艾森豪威尔是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战略型的指挥官,也就是意味着这是一位为了战略目的誓不罢休的主,而将部队交给这样的人指挥,那么等待着的就只有补充在补充了。
  当前,宋雨航的主要用兵方向是在中国东北以及向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的部分地区,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宋雨航都需要重兵再次驻扎警惕苏联的报复,不过二、三个军的兵力还是能够抽得出来的。
  但是艾森豪威尔以上级的口气下达的所谓命令让宋雨航很不舒服,想得到尊重,就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宋雨航的原则,虽然中国远征军赴欧洲参战是必然也会是必须的战略方针,在没有拿到足够好处之前,或者说盟国没付出足够的代价之前,宋雨航还没有那个打算。
  宋雨航相信所谓的国际利益的最终出发点都是本国利益最大化,这是十分矛盾并且纠结的。
  宋雨航的最终目的十分清晰,美英给他足够的支持,他给美英足够的远征军,这是等价的交换,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换,既然历史上美英苏可以秘密制定一个损害中国利益的《雅塔尔协定》,那么为什么中国不能和美英之间达成一个秘密协定从而拿回属于自己的领土的那?
  宋雨航清楚的记得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美英的相继的放弃的全部甚至部分的在华利益,但是惟独有一个国家没有放弃一丝一毫,几乎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一直履行到了后世,这个国家是就北极熊苏俄。
  可以说苏俄是一寸土地也未退还给中国,但是宋雨航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取决于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如果中国强大到了让苏俄认同的程度,即便苏俄有千百个不愿意,在强大的军事实力的绝对优势面前,中国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反之一切即为毫无作用的空想。
  1945年12月7日,一场黑龙江入冬以来最大的大雪从天而降,已经完成了雪地迷彩和冬节迷彩涂装的坦克和装甲车宛如一只只潜伏在雪中的怪兽一般,它们全部在伺机尔待,当它们暴露出狰狞的那一刹那,它们所要吞噬的就将是生命和血肉了。
  呼啸的北风让宋雨航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才是寒风刺骨,刀子一样的风吹过脸的感觉就好像是被什么撕扯了一下,在寒风中第一机械化军第一重型装甲骑兵师骑一团的官兵全部列队在自己的坦克装甲车之前。
  身上厚厚的皮大衣,皮帽子,大绒围脖,卷毛皮靴子让官兵们一个个变得非常的臃肿,尤其是装甲步兵更是如此,原本能够乘坐6人的M8灰狗“大巴士”后面现在只能搭乘4个人而已了。
  宋雨航站在吉普车上面巡视着部队,当他路过检阅之后,所有成员迅速上车发动车辆,第一机械化军第一重型装甲骑兵师骑一团是整个中国远征军进攻序列之中的首发阵营,师长唐自强搭乘随后一辆吉普车陪同检阅。
  此刻的风雪竟然大有越来越大的架势,鹅毛片般的大雪花飘飘洒落而下,尤其抽打在人的脸上,顿时就是一道红印,加上寒冷的天气,已经冻得麻木了的宋雨航现在开始羡慕那些身上穿着特制的皮质保暖服的官兵了。
  回头望了一样跟一只大狗熊一般的唐自强,宋雨航的鼻子中非常不满地哼了一声,为了风度不要温度是今天同时也是宋雨航这么多年来自认为干得最郁闷的一件事,对于所谓大风严寒早有准备并且亲自督促并从美国高价购买原皮加工赶制空运三十万套防寒装备的自己,竟然未了纪录片中自己的形象好看,穿了一件呢子大衣带着软顶大檐帽。
  检阅了一半宋雨航就挺不住了,径直非常没有风度的逃进了安有暖风的道奇轿车之中,吉普车的所谓被无限夸大作用,对于宋雨航来说实在是有点受到后世影响作品的影响,宋雨航坐在敞篷的吉普车里面笑指江山望着垂头丧气的日本俘虏的时候感觉确实非常好,很显然现在的季节不对,所以感觉自然也就不对了。
  而且宋雨航通过很多次的接触,美英两军的高级将领比如麦克阿瑟、马歇尔、蒙巴顿这些人,只要有条件的情况下,他们都愿意乘坐礼车,很少有人愿意坐吉普车,而据说美军高级将领中也只有总愿意身处最前线具体指挥的巴顿喜好乘坐吉普车,按照麦克阿瑟所说的,那是给上校坐的,而不是上将。
  好半天才暖和过来的宋雨航披了一件皮大衣站在车外目送部队出发,可以说此次除了第四机械化军和山地步兵集群以及特种作战旅第一作战群外,中国远征军下属的几乎全部作战部队全部参加了此次进攻,担心炮火不足的宋雨航甚至将远征日本的远征军炮兵集群张伟所部全部调回参战,以求在某一交战地域之内能够对向来重视地面炮火的苏军形成一种战略优势。
  毕竟交战的主要时间段在冬季,炮艇机尚且不具备高寒地域作战的可能,即便经过了改造,炮艇机在寒冬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相当的有限。
  宋雨航的目的非常简单,不仅仅要打,更要守得住,政治上蒋介石和他的政府方面去打去守,而在军事上则是由自己来打来守,至关重要的是在军事上能否守得住?在国际法的法理上和同盟国宣言中宋雨航已经找到了苏联方面的破绽。
  利用当年的列宁发言,加上国际法,以及1941年美英相继发表的同盟国协作章程中,苏联是有义务履行废除沙俄同清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在这件事情上,宋雨航认为苏联人开不开口都是那么回事,原则上是我们要如何去做?如何去营造一个既成事实,让苏联人不敢去撕破脸皮。
  不过宋雨航同样也做好了同苏联人撕破脸皮的准备,全世界都恨德国人,但是宋雨航不恨,因为德国人没占中国的一寸土地。
  在中德的军火贸易之中,德国人虽然最后选择了日本放弃了中国,但是德国人毕竟完整的履行了全部的合约,将中国当时最急需的武器和弹药提供给了中国政府,而且德国毕竟是欧洲的小国,其主要的人士都是属于民族主义者,其保持纯种血统的民族论让德国的人口不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德国对于远东乃至亚洲没有领土要求。
  假设说即便是德国击败了苏联,德国依然无法有效的统治控制苏联这个绝对的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经过时间的磨合之后最终还是会放弃,只不过放弃的过程要相当的痛苦一些了。
  或许德国不一定要惨败?保留一个理智谨慎的德国对于美英来说相信会比让红色铁幕覆盖整个东欧形成战略性、政治格局的东西方大对抗远远要强得多。
  一阵大风吹得宋雨航打了一个冷战,随即结束了他特有的胡思乱想,望着一队队经过的坦克和装甲车,宋雨航忽然发觉自己在此番整编时候的一个无意举动也确实有些恶趣。
  这恶趣的起因完全是因为宋雨航发觉历史上无论是苏联的近卫军第一军,还是美国的第一骑兵师,或者是英国陆军皇家第一来复枪团等等,几乎每个国家的第一军或者是第一师的编制似乎都大得出奇?比如美国陆军骑兵一师在改为机械化部队之后,竟然拥有七个装甲骑兵团,而后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红一师在它的鼎盛时期同样拥有九团建制,其主力的三个摩托化步兵团都为五营五连建制,为此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也吃了“常识的亏”!
  所以在此次整编过程中,宋雨航利用自己身为中国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兼中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的身份,从国民政府昆明装甲训练地大肆截留优秀学员,并将美援武器中的M26潘兴E型重型坦克几乎全部的进行了不公开的截留,原本每个美式轻装师都该拥有的一个重型坦克连都被宋雨航给用M3或者是M5轻型坦克给替换掉了。
  尤其是对于美方提供原本不多的自行火炮,宋雨航更是以集中管理,统一维护修理的名义给扣下了,大部分中国将军对于75毫米自行火炮和牵引105毫米榴弹炮感觉基本没什么不同感觉,甚至大部分人更喜欢射程更远、口径更大、威力更强的105毫米榴弹炮。
  对于张灵甫、胡琏、方天、李天霞等整编师将领来说,只要我的部队在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序列之内,你宋长官也不可能亏待我们,毕竟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那些物资的分配和使用,在中央军嫡系之中自然也会分个高低上下,不过远征军的小圈子内,似乎一切就不必要那么的认真了。
  极少成多的宋雨航不止一次的抱怨自己容易吗?现在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全部被他编入了第一重型装甲骑兵师,唐自强这个师长所指挥的兵力早已超过了一个美式重型装甲师的二倍有余。
  即便如此,一旦有机会宋雨航还不停的为第一机械化军的第一重型装甲骑兵师添砖加瓦,搞得唐自强的装甲指挥车都站不下,每次都得搬到外面来。
  宋雨航此刻是最想跟随部队前出进入远东,在贝加尔湖畔洗涮坦克的履带,但是他身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又是中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长官,他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很多人的相关不相关的各样心思。
  而且宋雨航必须要为远征军的后勤已经政治方面将要引发的一系列地震而负责,说明白就是宋雨航依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的黑锅专业户了,就好像前些年,蒋介石受意汪精卫主持签署《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等条约,何应钦差点被骂得背过气去,可想汪精卫还会好得了?而蒋委员长则是正人君子凌然一身正气浩然天下。
  宋雨航非常明白,其实政治这东西就是战争的又一种形式的延续,打胜了或者是打不动了的具体表现,而战争则是政治意图的具体体现,政治等于是一个随时可用的下马凳,下台阶专用。
  而背黑锅则是一门至高无上的艺术,每个能够背得起黑锅的主无一例外的都是成功人士,黑锅也有多种多样,王崇现等一大批人为了不同的目的,甚至为了在青史留名,不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这个黑锅,宋雨航最后把背黑锅的机会给了王崇现,当时羡慕眼红坏了一大批人。
  但是最后宋雨航为了保住自己的个人威信和对给自己人一个保证和信心,自己在国际上一番连蹦带跳,从幕后冲到了前台,替王崇现着实的狠狠的擦了一番,结果是王崇现干净了,宋雨航自己却陷了进去,成为了公认的幕后黑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