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远征军(校对)第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304

  鲍斯果然不负众望,飞速的在缅甸被日军俘虏的印度士兵中组建起了一支二万余人的军队,缅甸方面军司令河边正三相信这支印度大国民军一定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天皇裕仁被河边正三描绘的美好前景所迷惑,但是对于这一计划,缅甸方面军参谋长中永太郎少将,参谋副长矶村武亮少将等人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在无法确保攻击部队能够得到足够的物资弹药补给的前提下,穿越数百公里的原始丛林,背江而战,去攻击英军重兵云集的物资集散地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最终在东条英机的干涉下,大本营批准了缅甸方面军的作战计划,并决定在物资上大力支援缅甸方面军。
  一时间,日军除了第五十五师团、第五十六师团驻防龙陵、腾冲、松山一线,其主力开始向英军物资集散重地英帕尔和科希马方向集结。
  英帕尔是印度东部与缅甸交界地区的一座边境城市,位于吉大港(今属孟加拉)通往印度东部阿萨姆邦的交通干线上。
  该城周围是曼尼普尔山脉,近郊是长40英里,宽20英里的英帕尔平原。自英军兵败缅甸撤退至此后,英国人就把英帕尔建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和后勤补给基地。平原上遍布着军营、医院、军械库、弹药库和军需库。
  与历史上日军由第15军独立发起的英帕尔战役极为不同的是,此番日军纠集了印度国民军在内的七个师团另一个混成旅团在的20万大军。
  从东京回到缅甸的河边正三首先将自己的老搭档牟田口廉也招致司令部,河边正三满脸春风般的笑容已经让牟田口廉也知道了御前会议的结果。
  河边正三微笑着摘下白手套丢在一旁,亲手递给了牟田口廉也一杯清酒,随即神情严肃道:“牟田君!请满饮此杯,皇国大业就全托付于你了!”
  “嗨!”牟田口廉也啪的一个立正,表情严肃的将酒杯双手端过头顶道:“一定不负司令官阁下期望,天皇陛下万岁!大日本皇军万岁!大日本帝国万岁!”
  两个罪大恶极靠侵华战争发迹的战争贩子开始详细的商谈战役的部署,让河边正三和牟田口廉也最为头痛的就是部队的后勤补给问题。
  历史上的英帕尔战役日军第十五军共计投入十万余人,最后因为后勤补给的因素功败垂成损失惨重!现在日军将要投入20万部队,保证其作战最低标准的物资与弹药也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仅仅靠人驮马拉显然是不可能的。
  牟田口廉也主张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攻陷英帕尔,那么日军部队就可以不依靠后勤保障,就地使用英军的物资作战。
  牟田口廉也显然过于理想化了,他片面强调“就粮于敌”的传统补给思想,河边正三否定了他的所谓只待“打下英帕尔,坐吃丘吉尔”的计划。
  最后一直持反对意见的参谋副长矶村武亮少将提出了以个看似可行的方案,但是参谋副长矶村武亮首先在方面军师团以上军官会议中,指出了牟田口廉也近乎不负责的言论是荒谬了,河边正三只能命令牟田口廉也好好反省,以博取矶村武亮的好感,换取其的计划。
  矶村武亮的计划实际上非常简单,他认为单纯意义上的奇袭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此大规模的部队调动英国人肯定会发现,不如稳扎稳打,派遣2个师团为先导,携带大量的缅甸劳工在哈卡,法兰,吉灵庙,葛礼瓦一线修建防御体系,与第18师团在胡康河谷修建的防御体系相互呼应,然后建立补给中心,随着战线延伸陆续建设防御支撑和补给基地。
第一百三十八章
罗斯福的请求
  矶村武亮的方案让河边正三陷入了沉思,与这个耗费时间、物资、兵力巨大的方案相比,牟田口廉也的方案确实让他动心,但是牟田口廉也得方案存在太大的风险性,就如同一名赌徒一样,河边正三正在考虑是否将自己的身家全部压上去。
  最终,河边正三决定取长补短,进攻由英帕尔的第15师团,第33师团,第49师团,以及战车部队一部,采用参谋副长矶村武亮的方案稳扎稳打依托前进,攻取科希马的第53师团,第54师团轻装待命,待英帕尔方向打响,转而突袭科希马!第49师团为总预备队中路策应,独立混成第24旅团跟随方面军司令部行动。
  日军的大规模调遣自然瞒不过英国人灵敏的嗅觉,英东南亚军总司令蒙巴顿勋爵得知日军步步为营向钦敦江靠拢的消息后,迅即亲临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
  在听取了集团军司令斯利姆的军情汇报后,蒙巴顿决定,把钦敦江以西沿边境进行防御的部队,撤至英帕尔附近高地上来组织防御,充分利用英帕尔坚固的防御工事,另一方面蒙巴顿致电史迪威希望将他手上的数个中国师调遣一部分到英帕尔方向来。
  蒙巴顿的打算与史迪威显然不同,史迪威正在积极策划着如何进行反攻缅甸雪耻,而且早在42年的缅甸大撤退中,英国人把史迪威伤到了家!
  在视察过部队后,史迪威返回了蓝姆伽的司令部,一进门就丢下那封趾高气扬的电报,忿忿道:“42年的合作难道一次还不够吗?我劝说重庆政府出兵前往缅甸是为了打败日本人,而不是为了掩护英国人撤退!”
  史迪威将手中的部队可谓是抓得死死的,按他的话说就是一兵一卒也不能交给英国人!他舍不得这些由美国教官培训武装起来的部队,如果将华军交给英军指挥,那将是一场无法预计的灾难。
  史迪威给蒙巴顿的回电非常坦白的告诉这位英军司令:想要炮灰我这没有!
  无奈之下蒙巴顿只好向丘吉尔求助,已经为此事向罗斯福打过招呼的丘吉尔感慨万千,难道大英帝国的陆军真的就那么不堪一击吗?
  日军的刀锋已经指向了摇摇欲坠的印度,英军之前在缅甸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日军还在稳扎稳打的缓慢推进,惊慌失措的英国人已经满世界的求援了!
  宋雨航一直怀疑英国人比较有喜剧天赋,就连他们的求援都比较别出心裁,尤其是哪位在缅甸乞求远征军解救仁羌安英军的亚历山大将军,亚历山大作为特使被派往重庆,在重庆等待了一周,别说委员长了,就连何部长都没见着,最后被军政部推到了昆明!
  中国人玩了几千年的扯皮神功,将这位英国将军扯得蒙头转向,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找当年的老熟人宋雨航。
  一见英国人就一肚子邪火的宋雨航想起了去年解救英军之后,孙立人请求亚历山大助战掩护侧翼时候,亚历山大微笑着对孙立人道:“英军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了,他们该回家了!”
  亲切会见亚历山大的宋雨航,也不管亚历山大的来意,用英语天南海北的一顿神侃,最后亚历山大实在憋不住了,将他的请求说了出来。
  “哦!”宋雨航眯眯着眼睛故作认真道:“将军阁下,中国军队的作战任务还没开始,所以我们的士兵他们现在暂时不能出门!”
  宋雨航的话让亚历山大陷入了云山雾罩之中,过了好一会,在宋雨航善意地提醒下,亚历山大恍惚回忆起去年的时候自己在缅甸也说过类似的话!
  最后宋雨航告诉亚历山大,在昆明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没有军委会的命令,下面的将军们是无权调动任何一支军队的。
  亚历山大离开后,苏娜感叹宋雨航处事太不成熟,亚历山大是何许人也?他代表的可是英国政府,重庆方面可以怠慢疏忽,但是作为昆明卫戍警备司令的你如此会遭人非议的,如果英国人迁怒的话,重庆那边很可能一推三四六,最后倒霉的还是你宋雨航。
  宋雨航则撇了撇嘴道:“男人大丈夫,活着就要图一痛快,恩怨分明!有仇必报!那种委曲求全的行为不是我的个性。”
  “哎呦!是谁这么男子汉啊!”端着一盘西瓜走到门口的沈洁仪正好赶上宋雨航的高谈阔论,于是开口道:“那我怎么记得有人为了部队扩编,物资分配的事情又是送礼又是说小话,几乎无所不能了,那脸皮都快赶上城墙了!怎么现在是官升脾气长了?”
  面对沈洁仪揭老底,宋雨航嘟囔了一句:“那不是为了正经事嘛!”
  随即宋雨航往门外望了一眼,起身直奔门口而去,边走嘴里还边喊:“那个谁你站住,我有事找你!”
  已经习惯了宋雨航各种“遁术”的苏娜微笑着喊道:“这瓜你要不吃我可就给徐参谋长他们了!”
  院子里顿时传来了宋雨航的吼叫声:“不行!给我留着!”
  回到作战室,面对地图宋雨航沉思了片刻,日本人此次的手笔实在太大了,投入的兵力足足比历史上大了一倍不说,而且日军显然是有备而战,据有关情报,日军第五十五、五十六两个师团正在龙陵一线疯狂的构筑工事,听说仅仅缅甸劳工就动员了数万人。
  傍晚,卫兵送来了几张帖子,都是昆明本地的商户,宋雨航无奈地摇了摇头对卫兵道:“以后这种帖子直接返还,告诉他们,宪兵维持秩序保证他们正常经商是义务也是职责以后哪家在送东西请吃饭,就处理哪家!”
  宋雨航知道现在的昆明可不在是他老哥一个独大了,各方大神纷纷在常德战役后粉墨登场,宋雨航掰着手指算了一下,现在身在昆明的大佬就有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副总司令黄杰,以及其下辖王凌云的第2军,史宏烈的第八军,钟彬的第71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楑彰,以及其下辖的周福成德第五十三军,方天的第五十四军,何绍周的第八军。
  除此之外还有他的虽然在远征军序列,但是直接归军委会调动的第一机械化军。
  由于此番昆明驻军几乎全部为嫡系精锐,关乎国际形象,卫立煌特别将宋雨航招致司令部面授,要求警备宪兵从严,对于违犯军纪者绝不姑息,军纪之严让盟军瞠目结舌。
  对于原本历史上应该是由陈诚担任远征军的司令,卫立煌要到年底才会接任,由于历史出现的变故,以至于让一向护佑门生的委员长提前做了决定!让“经验丰富”的卫立煌去……
  最初卫立煌、黄琪翔、宋希濂、霍楑彰等人参观了第一机械化军的训练和演练,第一机械化军不可思议的强大火力和集群突击能力吸引了众人。
  但是卫立煌随即意识到了第一机械化军强大战斗力的来源于高效的后勤保障,仅仅一个坦克团一天的日常训练科目就要消耗掉第二十集团军半个月的油料,如果不是美国人供给后勤,军政部的后勤恐怕真养不起这么一个消耗大户。
  揭去了第一机械化军蒙在头上的这层神秘面纱后,除了宋希濂不时的找宋雨航讨论一些关于装甲部队运用的心得外,与其他人包括卫总司令,宋雨航都是抱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不做过深接触,毕竟军人之间拉帮结派走得过于亲近是最让上峰顾忌的事。
  一直在大喊狼来了的英国人终于要面对日本人了,日军的节节逼近让蒙巴顿可谓是坐立不安,英国大洋马对上日本小矮骡子,一个士气低落畏缩成一团,企图以逸待劳,一个锋芒毕露准备一击得手,在宋雨航看来双方交手胜负尚在五五之间。
  可惜远在伦敦的丘吉尔并没有宋雨航的胆量,作为孤悬于海外仅存的殖民地,印度就如同英国皇帝皇冠上孤零零的那颗钻石,而陪衬钻石的珍珠(香港、新加坡、缅甸等)都已经被日本人摘去了,如果印度在被日本人攻陷,那么他的首相恐怕当到了头,最后的下场很可能都不如他经常嘲笑的张伯伦。
  罗斯福对于丘吉尔的求援近乎是无可奈,他甚至怀疑这位英国首先有一些奇异的预测能力?几乎所有的倒霉事全部被他不幸言中了。
  美国在向全世界输出着各种物资,苏联、英国、中国,以及各种抵抗组织,只要是站在反法西斯阵营的就是朋友,美国似乎在以一己之力与轴心国同盟对抗,物资援助美国人民尚能够接受,但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青年的大量迅速的伤亡让国内的民众陷入了恐慌之中,一些州的青年甚至逃避兵役。
  “美国不缺少武器,缺少的是勇敢的战士!”
  在昏暗的书房内罗斯福微微的叹了口气,现在他将要面对的是那位严谨著称的东方军人政治家,能否说服蒋介石出兵缅甸迫使日军回援,罗斯福有些犹豫。
第一百三十九章
酒楼遇袭
  最终罗斯福还是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请求他在适当的时候派遣部队向缅甸方向实施攻击,意图策应印度战役。
  尽管罗斯福这封电报表达的十分婉转,但是还是将蒋介石气得暴跳如雷,在蒋介石看来这简直是对他的侮辱!
  开罗会议后不到1个月,丘吉尔就自食其言,不但没有向孟加拉湾增派海空军,而且还将仅有的及艘巡洋舰抽调到北非,把对于蒋介石的承诺丢进了下水道,正是英国人无知短浅的纵容,日军才能通过海运快速地在缅甸集结起重兵,英国人可谓是自食苦果。
  蒋介石将黄化生召到书房,把罗斯福的电报随手丢在桌子上道:“英人无信而不义,我亦无义务出兵,况缅甸日军重军云集,自顾不暇之余何谈援手?即勉强派出一、二军也谓杯水车薪。”
  黄化生把蒋介石口述的电文记下后转身刚要离开,蒋介石忽然又开口道:“等一下,可以将美国人的意思透露给下面的部队,看看反应。”
  美国人要让远征军为英国人火中取栗的消息很快在远征军高中级军官中扩散开了,原本在昆明混的如鱼得水的盟军忽然发现热情的中国人在看待他们的时候目光中多了一些东西。
  对于老头子具体是什么章程不甚了解的卫立煌很谨慎地看待这个话题,对于下属的军长、师长们的纷纷议论也不去过于干涉。
  与这些热心人士不同,宋雨航根本就不关心这个时下议论最多的话题,在宋雨航看来,自己是军人,军人的第一天职就是“服从”!
  听到风声从部队赶回崔志钧一见宋雨航开口就问有没有内幕消息,宋雨航皱了下眉头,把嘴一撇道:“如果委员长不让去,哪个敢动一兵一族?如果委员长想打,谁敢后退一步?”
  崔志钧顿时明白了宋雨航的意思,瞪了宋雨航一眼道:“下回有话好好说!”
  崔志钧走后看似稳坐钓鱼台的宋雨航却坐不住了,宋雨航站在地图前,他相信蒋介石不会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放任日军进攻印度就等于孤邻自灭,但是出手相援却有引火烧身的危险。
  蒋介石不想出兵的真正原因其一恐怕是怕打不过日本人拼光了老本,反而被日本人趁虚而入,其二就是咽不下开罗那口恶气。
  在历史上中国驻印部队在反攻缅甸的时候已经多达2个军6个整编师,而此时正值1943年8月中旬,中国驻印军仅仅只有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就是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
  而且宋雨航听说郑洞国在印度基本不插手军务,坐的是太上皇式的副司令。
  眼下国际战况可谓扑朔迷离十分诡异,德军在东线和北非都在积蓄力量似乎将有重大军事行动,而日军则在横扫东南亚之后囤积重兵于缅甸,兵锋直指印度。
  中国远征军为自己也好,为英国人也罢,只要是懂得军事的人都不难看出,此刻出兵缅甸实乃不利,但是出兵却又势在必行。
  昆明集结地远征军各部尚在换装之中,美国盟友承诺的武器物资只到了四成,平日所需物资的仅靠空运,数十万大军征战后勤补给岂能如此儿戏?
  况且此番日军早有图谋势在必得,其后勤补给较于历史上更加充足稳妥,而且远征军的20万人马在数量上也绝对处于劣势。
  宋雨航可以优哉游哉,但是有人不行,傍晚,远征军司令部的一名姓程的少将高参来到卫戍警备司令部,卫立煌总司令设宴款待各军师长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30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