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59

  等众人到齐了,李岩才朗声说道:“诸位将军,现在已经可以确定,大同镇边军总兵力在一万八千左右,其中八千军队驻扎在大同城北的大营里,其余一万多人分散驻守在一百多个卫、所、堡城里,相当分散。”
  “太好了。”马守应大声道,“现在我军已经有了七万多精锐,而大同守军却只有区区八千人,我军拥有近十倍的兵力优势。哈哈,这一仗我们赢定了!”
  “不。”李岩摇头道,“大同城内不只八千边军,还有王家的五千家丁!”
  “王家竟然有五千家丁?”贺锦吃声说道,“乖乖,这个王家不愧是山西首富,够有钱的,居然养得起这么多家丁!”
  “那又怎么样。”马守应不以为然道,“就算加上王家的五千家丁,大同守军也不过一万三千人,我军还是占据压倒性的兵力优势。”
  李岩点了点头,说道:“我军的确占据了兵力上的压倒性优势,但是这一战还是不能大意,毕竟王朴就在大同城里,这个王朴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去年八月他只凭借千余骑家丁就打破了盛京,还活捉了皇太极!”
  “王朴就在大同?”马守应悚然道,“这倒真是个扎手的人物,还真不能大意。”
  其余众将也纷纷点头称是,王朴的大名他们是早有耳闻,甚至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正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和这样的厉害人物交手,还真要时刻担着小心。
  “不过,诸位将军也不必过于高估王朴。”李岩淡淡一笑,接着说道,“王朴再厉害也不过是个人,他能打下盛京是因为建奴太大意,是因为建奴完全没想到明军敢于逆势而上,奇袭盛京。还有,王朴能把皇太极掳回大明,不是因为他会遁天入地,而是因为建奴忙于争权夺利,根本就没心思救回皇太极!”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将毫无用武之地。”李岩脸上浮起一抹淡淡的从容,接着说道,“这次大同之战,我军只要稳扎稳打,不给王朴任何可趁之机,我们就能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获得最终的胜利!”马守应大声道:“李岩兄弟,你就直说吧,现在我们该怎么打?”
  李岩从容说道:“要想赢得大同之战,有两件事很关键。”
  马守应道:“哪两件事?”
  李岩说道:“第一件事,绝不能让分散在大同周边一百多个军事据点里的一万多边军退回大同城内!这一路上的情形大家都看到了,只要不让这一万多边军退回大同,大同的守军就会减少一万,而我们的军队就会多出一万,彼消我长,敌我两军的兵力悬殊就会进一步拉大。”
  马守应道:“还有呢?”
  李岩道:“还有就是不能让大同城外的百姓撤入城内!我军虽然占据了绝对的兵力优势,可这一仗很可能要拖延几个月的时间,眼下距离小麦成熟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要挺过这段时间,我们就不能失去城外百姓的支持。”
  “嗯。”马守应虽然不太懂李岩的谋略,却还是煞有介事地点头说道,“李岩兄弟说的这两件事的确很重要,弟兄们一定要认真做好。”
  李岩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笑意,接着说道:“所以,晚辈想请五位将军与晚辈一道率领一支精兵先行出发,争取在一天一夜之内强行军两百多里赶到大同城下,这样一来,大同府的百姓还有周边各军事据点的边军就无办法及时退入大同城内了。”
  “这……”马守应皱眉道,“后续大军由谁率领?”
  “晚辈还没有想好。”李岩反问道,“不知道马老将军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这一问可难倒了马守应,他总不能提出让自己的亲信来领军吧?更何况就算他这样说了,贺一龙他们四个也未必肯答应,想来想去,马守应提议让李虎来率领后续的大军,贺一龙、贺锦、刘希尧和蔺养成四人出于同样的考虑,也就同意了。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军如匪
  大同,王家大院正厅。
  王朴和甄有才一唱一和,正和大同知府魏大本讨价还价。
  “魏大人。”王朴假惺惺地说道,“让本驸马出面暂领大同镇的边军,这么做怕是不合朝廷的规制吧?再说,大同镇的边军将士会服气吗?毕竟,本驸马现在是京营提督,已经不是大同镇的总兵了。”
  “哎哟,驸马爷。”魏大本叫苦道,“这都到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谁还顾得上什么规制不规制?再说这也不算是违反规制,只是事急从权,何况以驸马爷您的赫赫声威,大同镇的边军将士谁敢不服?”
  “魏大人。”甄有才阴声说道,“大同镇的边军可不好带啊!”
  魏大本当然听得出甄有才的言外之意,可他装傻充愣道:“甄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甄有才索性把话挑明了,没脸没皮地说道:“既然是要打仗,将士需要吃饭吧?马匹需要草料吧?大同镇有一万八千多边军将士以及上万匹战马,魏大人你倒是算算,一天就得多少银子?还有火器营购买弹药需要银子吧?要是打了胜仗,将士们要发赏银吧?阵亡将士还要发抚恤金吧?据在下所知,大同镇的军粮已经只剩几千石了,藩库的饷银也不过几万两,就这点粮食和银子怎么打这一仗,难道让驸马爷和王家出粮饷吗?”
  魏大本不说话了,因为甄有才说的都是实话。
  大同镇的军粮的确只剩下几千石了,大同藩库的饷银也就一万多两,就凭这点粮食和饷银,的确没办法打这一仗!代王和张子安也的确有甄有才说的那个意思,把王朴抬出来暂领大同总兵,不仅是要王朴来带兵,还要借王家的粮食和银子来支撑这场大同保卫战。
  换句话说,代王和张子安的如意算盘就是靠王家的人,用王家的粮,花王家的钱,来替他们打这一场大同保卫战。
  憋了好半天,魏大本才冷嗖嗖地说道:“驸马爷,有句话下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王朴道:“魏大人请说。”
  魏大本道:“保卫大同,不仅仅只是本官的事,也是大同府所有百姓和商贾缙绅的事,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万一大同失守,本官固然难逃一死,可驸马爷和王家只怕也是难以独善其身哪?”
  甄有才反驳道:“驸马爷和王家没说不出粮也没说不出钱,可魏大人总不能把所有的粮饷全摊在王家一家头上吧?要是照您刚才的说法,那保卫大同不成了王家的家事了?在下倒是要问问魏大人,这大同府究竟是朝廷的,还是王家的?”
  魏大本皱眉道:“当然是朝廷的。”
  “说的好。”甄有才鼓掌说道,“既然大同是朝廷的大同,大同藩库里也的确没有足够的粮饷,那就应该由整个大同府的百姓还有商贾缙绅共同分担大同保卫战所需的粮饷,魏大人,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魏大本无从反驳,无奈道:“是这么个理儿。”
  王朴霍然起身,语气生硬地说道:“请魏大人转告代王和张公公,我王朴可以出面暂领大同镇的总兵,我们王家也可以出粮出饷支持大同保卫战,但是,我们王家只出该出的份额,超出的份额一律不予承担!”
  说罢,王朴再不理会魏大本,转入屏风后面走了。
  魏大本张了张嘴,本想说两句什么,可事到临头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一边的甄有才阴恻恻地说道:“魏大人,驸马爷可以等,边军将士可以等,大同百姓也可以等,可是流贼大军却不会等啊。”
  魏大本倒吸一口冷气,急向甄有才说了声告辞便扬长而去。
  等魏大本走远了,甄有才忽然向着屏风后面说道:“将军,您说代王那只铁公鸡和张子安这老阉货会不会出粮饷?”
  王朴的身影又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沉声说道:“除非他们不想要自己的身家性命了,要不然他们只能出粮出饷。”
  甄有才又道:“要是他们死活不肯出呢?”
  王朴冷笑道:“那就等着三天之后流贼大军兵临城下吧,看他们到时候出不出?”
  甄有才低声说道:“将军,要是真的等到流贼大军兵临城下了你才接掌大同兵权,是不是太迟了些?毕竟,那时候再想把分散在各处据点的边军调回大同就来不及了,还有城外的十几万百姓,也没法再迁入城内了。”
  “魏大本和张子安不是傻瓜,他们应该知道其中的利害。”王朴想了想,还是说道,“不过为防万一,你还是想个办法向这两个家伙透透风声吧,让张子安立即集结大同镇的边军,再让魏大本立即把城外的百姓迁入城内。”
  “是。”甄有才恭声应道,“卑职这就去安排。”
  正如王朴所说的,张子安和魏大本都是聪明人,他们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可他们的所采取的措施却大大出乎王朴的预料!
  把大同周边各军事据点的边军集结到大同,这点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如何对待大同百姓的问题上却与王朴他们所想的截然不同。
  王朴的想法是在三天之内尽可能的把大同府的百姓连同他们的家畜和存粮全部迁入城内,这样就不会给流贼留下任何后援。
  然而,魏大本和张子安的对策却不是这样。他们竟然下令让正往大同集结的各据点的边军顺势抢劫大同府的百姓,同时派出城北大营的军队劫掠附近百姓的家畜和粮食。很显然,王朴高估了魏大本和张子安的人格,他们根本没把大同府的百姓当成大明的百姓,在他们眼里,大同府的百姓就是一群牛羊,一群奴隶!
  当然,单从军事上来说,魏大本和张子安的策略比王朴的策略还要狠毒,还要有效!派兵打劫显然要比派兵保护百姓进入大同来得迅速,抢劫所得的粮食还能充做军粮,与此同时大同城内的粮食压力却会小得多。
  更重要的是,把十几万嗷嗷待哺的饥民留给了流贼,势必会加剧流贼口粮的匮乏,逼迫他们及早向别的州府流窜。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毒,却无异是杀鸡取卵的自杀行为!
  王朴还指着把大同府经营成他的根据地,当然不能任由他们胡来。
  当王朴知道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当天下午了。城北大营的边军将士已经接到了张子安的军令,准备派出四十个百人队分头去抢劫了,负责此次行动的是大同镇副将赵六斤,此时赵六斤正得意洋洋地站在阅兵台上给即将出征的四千将士训话。
  官军抢劫百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就有这事了。
  因为朝廷发不出粮饷,官军就只能抢劫老百姓。不过这些事大多发生在陕西、河南和湖广三省,山西却很少,大同府尤其没有发生过。但以前没发生过不等于以后也不会发生,至少赵六斤心里就认为抢劫大同百姓是天经地义的事。
  赵六斤的逻辑很简单,流贼就要杀过来了,老子就要提着脑袋替大同府的百姓打仗了,拿你们一点粮食,抢你们几口猪难道就不应该?
  “弟兄们。”赵六斤吸了口气,厉声大吼道,“你们都给老子听好了,这次我们不是抢劫,我们是奉命行事。这次行动一定要彻底,绝不能给流贼留下一粒粮食,饿死那些杀千刀的反贼,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阅兵台下的边军将士们轰然回应,一个个似乎有些等不及了。
  这些边军将士大多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他们能有什么觉悟?连饱读诗书的魏大本都抛弃了“百姓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圣人思想,对大同府的无辜百姓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你还能指望这些大头兵们长一副菩萨心肠?
  赵六斤大手一挥,大喝道:“出发!”
  “慢着!”
  赵六斤话音方落,不远处却陡然响起了一声炸雷般的大喝,众将士急回头看时,只见王朴已经在数十骑家丁的簇拥下肃立在校场边上,正以冷嗖嗖的眼神打量着阅兵台上的赵六斤,三军将士哗然。
  赵六斤倒吸一口冷气,急从阅兵台上一溜小跑跑了下来,屁颠屁颠地跑到了王朴马头前,点头哈腰地说道:“将军,您怎么到大营来了?”
  王朴冷然道:“本将军如果不来,你小子怕是连命都没了!”
  赵六斤愕然道:“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
  “知不知道刚才你下的军令意味着什么?”王朴身边的甄有才厉声大喝道,“公然带兵抢劫大明百姓,这就是造反!赵副将,难道你要带着大同镇的边军将士造大明朝的反,造万岁爷的反吗?”
  “啊?”赵六斤失声道,“甄先生这话从何说起?卑职只是奉命行事?”
  王朴道:“既然是奉命行事,那现在就没你什么事了,本将军从现在开始接掌大同兵权!”
  “呃……”赵六斤愣了一下,赶紧挺直了胸膛轰然应道,“是!”
  张子安和魏大本要请王朴接掌大同兵权的事,赵六斤是知道的,他还以为王朴已经接掌了大同镇的兵权,那这里的确没他赵六斤什么事了,一切都由王朴说了算。
  王朴翻身上马,疾步登上阅兵台,台下四千边军将士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聚集到了王朴身上。不管怎么说,王朴曾经当过三年的大同总兵,不久前对蒙古用兵,更是让这些大头兵们见识了王朴的魄力和能力。虽然他们不是王朴手下的兵,可他们对王朴的佩服却已经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
  王朴吸了口气,厉声问道:“大同百姓该不该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