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1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359

  王朴撇了撇嘴也不再说什么了,他知道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就会过犹不及。孙传庭现在已经成了他的干老子,以后有的是时间向他慢慢灌输这些新思想。王朴相信,总有一天孙传庭会接受这些新思想的,因为孙传庭骨子里就不是个迂腐守旧之人。
第一百五十八章
去南直隶当总兵
  “说点别的吧。”孙传庭转移话题道,“爹想听听你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
  王朴道:“爹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废话。”孙传庭没好气道,“老子当然要听真话。”
  “真话就是,流贼气候已成,要想在两三年内把他们剿灭已经是不可能了。”王朴话锋一转,接着说道,“而且要是操之过急的话,反而有可能助长流贼的气焰,加速北五省局势崩坏的进程。”
  孙传庭皱眉道:“有这么严重?”
  王朴肃然道:“实际上的进程只怕比儿子说的还要严重。”
  孙传庭道:“有了你的火器营也剿灭不了流贼?”
  “爹,火器营只有四千人!”王朴苦笑道,“可流贼却有至少五十万军队哪,兵力相差太悬殊了,人家就是每人吐口唾沫也把儿子的火器营淹没了。”
  孙传庭道:“一个火器营当然不行,可要是有十个火器营呢?难道还灭亡不了流贼?”
  王朴道:“爹你别开玩笑了,要组建十个火器营那得多少银子?你老人家认为以大明朝现在的财政状况支撑得了吗?”
  孙传庭道:“要是老子集北五省的财力呢?能组建多少个火器营?”
  王朴道:“北五省能有多少财力?”
  孙传庭道:“每年应该能挤出二十万。”
  “二十万两?”王朴苦笑道,“算了吧,爹,二十万两银子只够火器营四千将士半年的饷银,要是算上刚刚组建的长枪营和辎重营,就是连半年的饷银也支撑不了,就凭这点银子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你说什么?”孙传庭皱眉道,“二十万两银子只够四千将士半年的军饷?”
  王朴道:“爹,这还只是每月支出的饷银,要是打了胜仗,赏银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支军队要想拥有超强的战斗力,光靠装备和训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靠银子砸出来的,就说儿子手下的火器营,你知道儿子往里面砸了多少银子了吗?”
  孙传庭道:“砸了多少银子?”
  王朴道:“算上阵亡将士的抚恤金,打了胜仗之后的赏银,购买武器装备的银子,购买粮食草料的银子,再加上按月发放给将士们的饷银,已经超过一百万两了!”
  孙传庭咋舌道:“需要这么多银子?”
  王朴道:“爹,军队就是吃钱的机器呀,打仗最终打的还不是银子?”
  孙传庭道:“幸好你们王家是山西首富,有的是银子。”
  “哎别。”王朴赶紧摇手道,“我们王家是山西首富没错,可现在所有的产业已经全部转移到江南去了,儿子手上可是一点余银都没有了。”
  “臭小子。”孙传庭笑骂道,“别以为老子什么都不知道,建奴攻城时代王捐出了两百万两银子,还有张公公的二十万两,其中给守城将士和民壮发赏银用掉了几十万两,赈济大同难民用掉了几十万两,应该还剩将近一百万吧?”
  王朴道:“这你都知道?”
  “唉。”孙传庭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要是照你说的,就算有一百万两银子,也只够再组建一个火器营,就凭两个火器营还是太单薄了呀,可要是连火器营也指望不上,那这事还真是有些棘手哪……”
  王朴道:“爹,您要是听儿子的,现在最好对流贼和建奴采取守势,守住潼关、山海关等战略要冲,尽量把敌人分割禁锢在一个区域之内,然后尽快在江南十省恢复新政,先改善恶劣的财政状况,等国库里有了钱粮,再加紧编练新军,等新军练成了先灭掉流贼,最后腾出手来收拾关外的建奴。”
  “唉。”孙传庭叹了口气,说道,“为父何尝不想这样,可万岁爷不会等,朝中的那些御史言官更是眼巴巴地等着挑你爹的刺呢,为父要是不能在一年之内剿灭河南的流贼,轻则罢官,重则人头落地呀。”
  王朴道:“所以你只能当曹操,当了曹操你就不必理会万岁爷了,更不用理会朝中那些狗屁御史言官了。”
  “闭嘴。”孙传庭火道,“老子都说了,这话以后再也不要提了。”
  王朴嘿了一声,不说话了。
  孙传庭想了想,忽然问道:“儿子,假如为父要调你的火器营去开封,你去还是不去?”
  王朴道:“去,但是有个条件。”
  孙传庭道:“什么条件?”
  王朴道:“你得上奏朝廷,调儿子去南直隶当总兵。”
  “胡说。”孙传庭怒道,“哪有明目张胆向万岁爷要官的道理?”
  “哪就没办法了。”王朴微笑道,“要是不调儿子去南直隶当总兵,那儿子就只好留在大同不挪窝了。”
  “岂有此理。”孙传庭怒道,“你个臭小子竟敢要挟老子?”
  “爹你别发火,发火也没用。”王朴奸笑道,“儿子不是让人吓大的,实话跟你说吧,你要是能把儿子调去南直隶当总兵,儿子就能在两年之内帮您训练出十万精锐之师,而且不用国库一钱银子!”
  王朴说的是实话,他的确没想过要从大明朝的国库里拿一分银子。
  不过话说回来,就凭王朴在大同做下的那些大逆不道的事,他也休想再从国库里拿到一个铜子和一粒粮食。
  “十万精锐?”孙传庭动容道,“你小子是想自己当曹操吧?”
  王朴道:“爹,只要全天下的百姓都能过上安生日子,只要大明朝的国祚能够长盛不衰,采取的方式是否合理并不要紧,过程是否有违圣人古训也不要紧,要紧的是最终的结果,这就叫殊途同归,你说呢?”
  ……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帝正在批阅奏折时,王承恩端着一碗参汤进了大殿,恭声说道:“万岁爷,您已经批了一天的奏折了,该歇歇了。”
  “嗯。”崇祯帝放下朱笔,起身伸了个懒腰,忽然问道,“承恩哪,孙传庭这会儿应该已经到大同了吧?”
  王承恩恭声应道:“从行程算,应该已经到了。”
  崇祯帝幽幽问道:“你说孙传庭治不治得了王朴?”
  “不好说。”王承恩摇了摇头,不无忧虑地说道,“不过不管怎么样,奴婢还是希望驸马爷能够改过自新,以国事为重。”
  “不会,不会的。”崇祯帝摇头道,“王朴做了这么多大逆不道的事,他是不可能再回头了,唉,早知道这样,朕当初真不该放他回大同呀,要是把他留在京师,他也许还能成为一员虎将,可放他回大同,却是放虎归山了呀。”
  “唉。”王承恩也叹了口气,不无惋惜地说道,“驸马爷虽然打赢了大同之战,保住了大同一方百姓,杀了不少建奴,也抓了几个建奴的首脑人物,可他还是辜负了万岁爷对他的一片期望哪。”
  “事到如今你还在替他说话?”崇祯帝眸子里忽然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狠厉之色,低声说道,“有时候朕真想派锦衣卫去把他柙送京师问罪,可又顾忌他手里的那支军队呀,他要是狗急跳墙投奔了流贼,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是啊。”王承恩点头附和道,“这事还得从长计议,急不得呀。”
  崇祯帝幽幽叹息道:“只是苦了朕的茹儿,唉……”
  ……
  盛京,多尔衮府邸。
  多尔衮让人把范文程和宁完我连夜召到了自己府上,说道:“文程先生,完我先生,刚刚得到细作传回的消息,豪格和谭泰在大同战败后被王朴生擒活捉,现在已经在北京菜市口被凌迟处死了。”
  “好事。”宁完我击节道,“豪格一死,主子您的心腹大患也就除掉了。”
  “豪格算什么?”范文程不以为然道,“首席摄政王济尔哈朗才是主子的心腹大患。”
  “对对对。”宁完我连声附和道,“现在是时候收拾济尔哈朗了。”
  “收拾济尔哈朗的事先不急。”多尔衮摇头道,“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组建火器营,至少组建十个像王朴那样的火器营,也要用火枪,也要用王朴所采用的那种战术,王朴的火器营太厉害了,我们大清要是不迎头赶上,最终肯定会灭亡在王朴的火器营手下。”
第一百五十九章
断了王朴回大同的路
  范文程道:“主子,奴才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多尔衮道:“先生请说。”
  范文程道:“主子想组建火器营的想法是好的,可遗憾的是辽东既没有冶铁工场,也没有造枪的工匠,佟养性虽然精通火器,可他擅长的是铸炮,对于火枪也只是一知半解,而且光靠他一个人终究是势单力孤哪。”
  多尔衮皱眉道:“这么说,火器营终究是组建不成了?”
  “那也未必。”范文程道,“主子如果想要组建火器营,就必须先吞并朝鲜,朝鲜号称小中原,国内有完备的冶铁工场和兵器作坊,而且也有足够的熟练工匠,通过朝鲜,主子更可以从倭人手中购得西夷火器!”
  多尔衮道:“先生的意思是灭了朝鲜?”
  “对。”范文程道,“让朝鲜成为大清国的一个行省,还要派一个得力的人去朝鲜当总督,总督人选奴才也已经替主子想好了,他就是洪承畴。”
  “洪承畴?”多尔衮皱眉道,“他才刚刚归顺大清,就派他去朝鲜当总督怕是不太合适吧,他要是叛回大明怎么办?”
  “无妨。”范文程道,“主子只要把洪承畴降清的事诏告天下,崇祯小儿必会杀了他的全家老小,这样一来洪承畴叛回大明的路也就被堵死了,他就只能死心塌地给主子卖命了,更何况派驻朝鲜的军队是八旗兵,洪承畴就算真有异心他也翻不了天。”
  宁完我道:“宪斗的意思是只让洪承畴处理政务,却不让他提督军务?”
  “对。”范文程道,“就是这么个意思。”
  “嗯。”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明天本王就向太后上奏,派五千铁骑去灭了朝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