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359

  “侯爷。”高弘图冷然道,“为了支持中央军的北伐和平定左良玉叛乱,孙阁老把户部仅有的钱粮全部拨给了中央军。如果不削减中央军的赏银,朝廷拿什么甄选秀女?拿什么替长公主大婚?又拿什么修缮宫室?”
  “这个本侯不管。”王朴蛮横地说道,“谁要是想削减中央军的赏银,那得问问十万中央军将士答不答应。”
  “你……”高弘图怒道,“你这是威胁!”
  王朴反击道:“高大人,中央军将士浴血奋战、拎着脑袋杀敌,就不该领这区区三十两银子的赏钱?你如果想削减开支,为什么不削减修缮宫室的银子?为什么不削减甄选秀女的开支?为什么不削减长公主大婚的开支?”
  “王朴!”高弘图怒道,“你眼里还有没有万岁爷?这都是皇室用度岂能削减?”
  “为什么皇室用度就不能削减?”王朴反唇相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为大明皇帝,就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眼下正值多事之秋,各项用度都极其紧张,好好的修什么宫室?又选什么宫女?说起公主大婚和甄选秀女,本侯也正好有话要说!”
  王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对隆武帝说的。
  隆武帝心中震怒,脸上却不动声色地问道:“爱卿请说。”
  “万岁。”王朴向隆武帝拱手一揖,说道,“臣以为大明律中所载有关男女大婚的年龄限制极为不妥,理应加以修改。譬如男子大婚年限应提高到二十岁,女子大婚年限应该提高到十八岁!还有,甄选秀女可以休矣,万岁爷如果到了二十岁大婚年限,自然可以挑选心仪之女纳为后妃,至于宫中劳役完全可以征召京中世俗妇女充当,又何必为此而蹉跎数千妙龄女子的大好青春?”
  王朴这一席话可谓石破天惊,隆武帝和文武百官当时就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钱谦益和吕大器相顾惶然。按计划这两个提案应该由他们安排的东林小卒子提出来,然后再由他们发动东林党人造势,最终由内阁决断。这么做事情还有缓冲的余地,万一反对声太过激烈,必要的时候还能牺牲提出提案的东林小卒子挽回局势。
  可现在王朴直接把这两个提案说了出来,不但打乱了钱谦益和吕大器的全盘计划,也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了。从现在开始,事情就变成了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不是孙王集团垮台,就是隆武帝被彻底架空,满朝文武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很难再蒙混过关了。
  只有熟知王朴性格的孙传庭猜到了王朴的用意。
  孙传庭非常默契地抢出班来,勃然大怒道:“放肆!大明律乃洪武帝所定,沿遁至今已经快三百年了,岂容你随意亵渎!还不快与老夫闭嘴!”
  孙传庭这番声色俱厉的呵斥在高弘图等人看来却是明目张胆的护短,其目的无非是想替王朴开脱罪责罢了。
  不过出乎高弘图等人预料的是,王朴根本就不领孙传庭的情,极为嚣张地说道:“狗屁亵渎,洪武帝定的又怎么了?洪武帝活到现在都快三百岁了,他就能预知今天的情形?古人的话难道一定就是金科玉律?”
  王朴这话已经是在公然质疑洪武帝了。这在君权至上,讲究三纲五常的古代简直就是不忠不孝、大逆不道。孙传庭显然是被王朴大逆不道的话给气坏了,一张老脸憋得通红,突然张嘴吐出一口鲜血,昏厥在地。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身正气
  “快,快把孙阁老搀去偏殿。”隆武帝从龙椅上一惊而起,急道,“快传太医!”
  早有两个小太监上前搀起昏厥在地的孙传庭,从侧门出了奉天殿。让人没想到的是隆武帝也跟着走了,把文官百官直接晾在了大殿上。掌印太监跟着走了两步又蹩回来,尖着嗓子喊道:“今日廷议到此结束,退朝……”
  大殿上霎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声,然后三五成群出了奉天殿。
  恩科进士出身的十几名御史言官纷纷簇拥到了高弘图身边。高弘图把文采出众的新科状元杨廷鉴唤到跟前,低声吩咐道:“冰如(杨廷鉴表字),你回去后马上草拟一份奏疏,针对今日朝堂上王朴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论逐条批驳,措辞尽量严厉些!”
  “是。”杨廷鉴拱手一揖,欣然道,“就凭王朴今天在朝堂上散布的言论,按大明律都够诛灭九族了。”
  高弘图欣然颔首,一转眼忽然瞥见了史可法,忙上前招呼道:“史大人……”
  史可法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皱,出于礼节还是驻足回礼道:“高大人。”
  高弘图诚恳地说道:“史大人,老夫今晚将于寒舍设筵,另有要事与诸位同僚相商,还请史大人莅临。”
  史可法蹙眉犹豫道:“这个……”
  高弘图忙道:“事关大明国运前途,史大人该不会是想抽身事外吧?”
  史可法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干巴巴地说道:“既如此,到时候老夫一定叼扰。”
  说罢,史可法又向杨廷鉴等人拱了拱手,转身扬长而去。
  高弘图淡淡一笑,再想从人群里搜寻马士英时,却早不见了这家伙的身影。不由跺了跺脚,低声骂道:“这老狐狸,溜得倒是挺快。”
  杨廷鉴道:“马士英是个小人,这次参劾王朴就不必拉上他了。”
  “也好。”高弘图点点头,对杨廷鉴等人道,“你们先回府分头准备,老夫这就进宫去见万岁,孙传庭当殿吐血昏厥,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哼哼。”
  偏殿。
  经过几名太医的“抢救”。孙传庭已经幽幽醒转。
  隆武帝好言宽慰了孙传庭一番才退出殿外,又让张子安把参与会诊的太医都唤到殿外,和颜悦色地问道:“各位太医,孙阁老的病情怎样了?”
  一名年龄稍长的太医上前禀道:“孙阁老只是夙日操劳,再加上急火攻心、气血堵塞所以才会吐血昏倒。万岁请放心,孙大人的身体并无碍,只需开几副补药煎服进补一下身子,不出数日即能痊愈。”
  隆武帝的脸色霎时就阴沉下来,用莫名的眼神望着几位太医,半晌不语。
  领头的老太医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可他左思右想实在不知道自个哪里说错了?另外几名太医也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跟在隆武帝身后的掌印太监张子安也是摸不准隆武帝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一下子没敢吭气。
  过了好半晌,隆武帝才低声自语道:“孙阁老焦虑国事,夙夜操劳,纵然是铁打的身子骨也经受不住哇。此次吐血昏厥在金殿之上,足见孙阁老的身体已经极为虚弱了,没有一年半载的将养岂能痊愈?”
  张子安眼前一亮,终于明白隆武帝是个什么意思了。阴恻恻地对那几名太医说道:“各位御医,按说万岁爷跟前咱家不该说话,可你们也太不晓事了,孙阁老是什么人?那是大明朝的顶梁柱啊,你们说没事孙阁老就真没事了?知不知道因为你们的一句话,就可能活活累死孙阁老,我们大明朝也将损失一根顶梁柱哇?”
  “这……”
  领头的太医是从北京逃出来的,原本就在宫中混了不少年头,也是个人精,这会儿已经揣摩出了隆武帝和张子安的意思,原本红润的脸庞霎时变得一片惨白,仆地跪倒在地,叩头如捣蒜,“臣该死,臣罪该万死。”
  隆武帝冷幽幽地问道:“你怎么该死了?”
  领头太医赶紧说道:“孙阁老忧心国事,夙夜操劳,身体亏虚甚巨,需卧床静养至少三月始能下床,且半年之内不得妄动肝火,否则痼疾复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对了。”
  隆武帝略显稚嫩的脸上浮起一丝满意的笑容,拂袖而去。
  掌印太监张子安又叮嘱了几句才一溜小跑追上了隆武帝。看着隆武帝略显瘦削的身影正在前面不疾不徐地走着,张子安却忽然感到了丝丝的凉意,他还真没想到隆武帝才十六岁就已经有了这般心计!
  很显然,隆武帝是要借孙传庭当殿昏厥一事大做文章,以“居家静养”为由头把孙传庭逼出内阁,内阁一旦失去了孙传庭这个首辅,就会出现人员空缺,增补新阁员就变得顺理成章,到时候高弘图、史可法和马士英就能入阁了。
  只要高弘图、史可法和马士英入了阁,就能和钱谦益、吕大器互相制衡。孙传庭、王朴再想通过内阁控制朝政就无法像现在这样得心应手了!不能不承认,隆武帝的确遗传了崇祯帝的政治天赋,手腕耍的很溜。
  可惜的是,王朴不是魏忠贤。
  魏忠贤再横也不过是个太监,他所有的权力都是天启帝赋予的,一旦天启帝归天,魏忠贤的权力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脚下的基石,因而变得不堪一击,崇祯帝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挽回局势,一举摧毁阉党。
  然而王朴不是太监,王朴的权力更不是崇祯帝赋予的,他是凭借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的权力基础是手下那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在经历了北京沦陷、崇祯上吊的重大变故之后,王朴的权势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稳固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隆武帝要想挽回局势,一举摧毁孙王集团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张子安很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隆武帝,告诉他,如果真想摧毁孙王集团的势力,那他就得学会忍让,学会韬光养晦,而不是在羽翼未丰的时候仓促发难。没有准备好就仓促发难只能把自己逼入绝境。
  可犹豫了再三,张子安还是不敢把这话告诉隆武帝。这老阉货活了这把年纪了,岂能不了解隆武帝现在的心情?十六岁啊,正是人这一生当中最有表现欲望的时候,这位初为人君的隆武爷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表现他的“英明神武”了。
  张子安如果在这时候给隆武帝当头泼一盆冷水,那就是找他的麻烦。谁也不能找万岁爷的麻烦,谁要是敢找万岁爷麻烦,那麻烦就会找上他。有个人也许例外,那个人就是靖南侯王朴。可满天下又有几个王朴呢?和张子安抱同样看法的还有钱谦益和吕大器这两位内阁次辅。刚刚退朝,这两位就根本不避嫌,驱轿来到了靖南侯府。
  见了面,叙过礼,钱谦益埋怨道:“侯爷,你太草率了。”
  吕大器也击节叹息道:“是啊,要不然孙阁老也不会气得当殿昏厥!”
  钱谦益又道:“更不该把孙阁老留在宫里。侯爷,你是孙阁老的义子,你真应该把孙阁老接回府上才是,唉。”
  “为什么?”王朴淡然道,“万岁爷把老头子留在宫里,那是无上的恩宠啊。”
  “侯爷哪侯爷,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钱谦益跺脚说道,“门下听说散朝之后高弘图既没有回户部处理公务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后宫见驾。高弘图可不是个官场新丁,他一定会借孙阁老当殿昏厥之事大做文章!”
  王朴佯装不知道:“这事能有什么文章可做?”
  吕大器叹息道:“侯爷,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大了去了!”
  钱谦益也叹道:“高弘图和万岁爷只要让太医一口咬死孙阁老病体沉重、不堪政务,就能逼得孙阁老告病还乡!至不济也能逼得孙阁老在家休养一段时日,有了这个空隙,高弘图、史可法还有马士英就能从容入阁了。”
  吕大器道:“一旦高弘图三人入了阁,又没有孙阁老出面主事,门下和牧老就很难办了,内阁的事就再不是侯爷你说了算了。”
  “所以说侯爷你欠考虑了呀,你完全没必要自个提出修改大明律啊。”钱谦益最后哀叹道,“换个人提出来,局面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其实就算万岁爷亲了政,内阁的蓝批改了万岁爷的朱批,内阁也还是有权力封还万岁爷的旨意的。只要孙阁老还是首辅,门下和吕阁老跟侯爷又是一条心,这朝政就仍在侯爷您的掌握之中啊。”
  “哈哈哈……”
  出乎钱谦益和吕大器的预料,王朴听了两人一席掏心窝子的话之后非但没有露出懊丧之色,反而仰天长笑起来。钱谦益和吕大器被王朴笑得一愣一愣的,心忖不是我们疯了,就是这货傻了,都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
  其实也难怪钱谦益和吕大器会急成这样。两人都是老观念,脑子里还认为内阁是大明朝的最高权力机构,内阁连皇帝的圣旨都能封还,谁掌握了内阁谁就掌握了朝政,要是失去了内阁这块阵地,立刻就会从天上摔到地下。
  东林党数起数落的惨痛经历留给钱谦益和吕大器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
  “钱阁老,吕阁老。”王朴的笑容突然一顿,肃然道,“就算老头子不再当内阁首辅,就算高弘图他们都入了阁,这天……塌不下来!不过,两位阁老今天说的这一席话,本侯听了却甚感欣慰。”
  钱谦益和吕大器听了心里直嘀咕,心忖敢情王朴直到现在才把他们当成自己人。
  事实上,钱谦益和吕大器早已经把王朴当成自己人了。就算王朴手里没有捏着他们的把柄,他们现在也心甘情愿地听凭王朴驱策。原因很简单,自从跟王朴合作之后,东林党已经成了大明朝野最大的势力,朝中的御史言官十之七八出自东林门下,新朝外放的知县、知州、知府清一色全是东林党人!
  这是何等的权势?
  就算是高攀龙、左光斗、杨涟等人主理朝政时,东林党人也没有这么威风过啊,不抱王朴的大腿还抱谁的大腿去?
  王朴肃然道:“两位阁老应该了解本侯为人,本侯像是这么不知轻重的人吗?”
  “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