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明(精校)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359

  一支冷兵器军队对于后勤地依赖相对较轻。尤其是像蒙古骑兵、建奴这样靠掳掠为主的军队,几乎就没有后勤辎重的拖累。他们随时可以就地抢粮,以战养战。但是一支火器军队对于后勤地依赖就很大了。
  火器军队的弹药消耗是惊人的。一场会战就有可能消耗数十万发子弹,数万颗龙王炮以及数千发炮弹!为了行军需要,单兵携带的弹药非常少,主要依靠辎重队的辎重车辆来运输。辎重车辆笨重,行动缓慢,再加上行动更迟缓的炮营,这就对火器军队的后勤保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行军路线的选择,宿营地的选择,河流、桥梁等等都会影响到后勤。军官大学设置的后勤科目就是教军官生们如何保障一支军队的后勤供给,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战略战术则完全视个人天赋而定。军官大学唯一能做的就是甄选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做成集,供军官生观摩学习。至于军官生们能从这些经典战例中学到什么,则全在他们个人了。靠死记硬背和填鸭式教育是教不出来的。
  步炮协同就目前来说还完全是摆设。以目前世界的火力水平,基本上是炮击完了才可能进行步兵冲锋,根本不需要炮火压制,也就无所谓步炮协同了。王朴也把步炮协同设定为选修科目,并没有强迫军官生们去学。
  这期即将毕业的学员并非正式的军官生,而是速成班的两百名将领。这两百名将领大多数是从中央军里选拔出来的,还有一些是从各省的卫所军中选送来的。李成栋、高进库、李本深等七镇江北总兵霍然在列。
  还有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郑成功,福建海防总兵郑芝龙的长子。
  不过此时的郑成功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福建海防总兵郑芝龙为了讨好五省总督王朴,才把郑成功送来南京就读陆军军官大学,这里面其实很有些拿郑成功当人质的意思。郑成功是郑芝龙和日本女人田川氏所生,虽然是长子却不讨郑芝龙喜欢。
  题外话:郑成功不但是中国的民族英雄,还是小日本的民族英雄。
  这期速成班只培训了四个月,时间非常仓促,好在除了像郑成功等极少数人以外,其余的不是身经百战的总兵官就是中央陆军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本身就拥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从军经验,设置的科目也不是太复杂,四个月的时间也勉强可以毕业了。
  王朴抢在九月份让官军速成班毕业,有两个原因。
  一是抽调绝大部份速成班的军官去充实中央陆军。二是挑选毕生学员中理论水平高的留校任教。因为九月份军官大学招收的第一批学员就将正式入学。
  南京陆军军官大学的大礼堂内,两百名即将毕业的军官生已经到齐,一个个腰杆挺得笔直,两手扶着膝盖,目不斜视地凝注着正前方。不是他们愿意这样,而是因为军官大学的宪兵就在旁边盯着呢。
  “校长到!”
  站在礼堂入口的宪兵一声长号,礼堂内的学员们同时站起身来,两百双目光齐刷刷地转向大门。
  军靴叩击地面的壳壳声中,王朴在十几名教官地陪同下昂然进了礼堂。
  “敬礼!”
  肃立主席台前的宪兵队长一声令下,礼堂内的宪兵还有两百名宪兵“叭”地右腿蹬地,然后齐刷刷地举起右手置于帽沿,向王朴敬了记标准的军礼。
  王朴视若无睹,昂然直上主席台。
  全体宪兵和两百名学员的眼神跟着王朴的身影而转动。绝大多数学员望着王朴的眸子是灼热的,在他们心目中,王朴就是个神话,是个传说!这一半是因为王朴身上的确有许多英雄事迹,另一半是因为军校教育中始终带着有意无意的个人崇拜。
  就说战略战术课程中搜集的经典战例,就有好几个王朴指挥的战役。譬如松山之战强调王朴出奇制胜的“决定性作用”,奇袭盛京强调王朴用兵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转战朝鲜又体现了王朴的“英明决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千万不要小看个人崇拜的威力,这玩意绝对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被剥削说成为国家做贡献,把被愚弄说成是“崇高的觉悟”,还有一种“为领袖奉献精神”能让人心甘情愿被愚弄,譬如后世北高丽棒子领袖金胖子。
  当然,王朴绝不愿意当金胖子那样的邪恶领袖,只是现在他需要中央军的绝对效忠,要想中央军绝对效忠自己,首先就必须让中央军的军官效忠自己,所以王朴得让南京陆军军官大学成为培养亲信的摇篮。
  在数百双眼神的注视下,王朴气定神闲走到了演讲台前,冲学员们挥了挥手。
  “礼毕,坐下!”
  肃立主席台前的宪兵队长一声令下,两百名学员齐刷刷地放下了右手,又齐刷刷地坐了下来。还是那种坐姿,腰杆挺得笔直,两手抚着膝盖。
  王朴目光灼灼地扫视全场一周,开始了他的演讲。
  “你们……今天就要从南京陆军军官大学毕业了,可身为军官大学的校长,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注在了王朴身上,大礼堂内落针可闻。
  “我不问你们在军官大学里学到了什么?也不问你们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是想留校任教还是想去中央陆军带兵?我只想问你们,什么……是军官!”
  王朴话音方落,李成栋就长身而起,昂然道:“校长,军官就是带兵的官长,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说的好,坐下!”王朴欣然道,“军官就是带兵的官长,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一支军队能不能打仗,有没有斗志,只要看他们的官长就知道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支军队的长官要是个贪生怕死、胆小懦弱之徒,那么整支军队就只能是一支临阵脱逃、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一支军队的长官如果是个无所畏惧的强悍之辈,那么他手下的军队就必定是一支敢打敢拼的部队!”
  “中央军是一支英勇的部队,是一支精锐的部队,我不希望我的部队里出现贪生怕死的兵,更不能容忍我的部队里出现胆小懦弱的军官。你们是军官大学的第一批毕业学员,我虽然是军官大学的校长,可我更是中央军的最高统帅,我只能以最严格的要求来考核你们。”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新编中央陆军第十营缺乏大量的军官,尤其缺乏中队长以下的带兵军官。但我还要告诉你们,就在十天前,十几万蒙古骑兵已经进关,要不了半个月,建奴就将大举南下。”
  “这将是一场关乎大明帝国国运的决战。新编第十营将作为主力参加这场决战,如果你们进了第十营,不必讳言,你们中的很多人将会战死在战场上,你们选择进入参谋部或者留校任教,这不丢人,到了战场上临阵脱逃才丢人,更加害人!”
  “现在,愿意到中央陆军新编第十营的请起立!”
  “我去!”
  王朴话音方落,李成栋就长身而起。
  “我也去!”
  年仅二十的郑成功也长身而起,白净的俊脸上充满了激动之情。他望着王朴的眼神是灼热的,就像有两团火在里面燃烧!对于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要是能追随王朴麾下征战沙场,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剩下的学员全体起立:“还有我们!”
第二百六十七章
作战计划
  北京,紫禁城。
  多尔衮正在乾清宫宴请刚刚赶到北京的十几位蒙古亲王。这次多尔衮对蒙古骑兵的动员程度是空前的。当时的蒙古各部总人口大约一百多万,带甲骑兵大约还有三十万骑,多尔衮一次就征召了十八万骑兵!
  其中与建奴关系良好的科尔沁部更是出动了全部十万骑兵。
  多尔衮很清楚,这一战对建奴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战要是败了,蒙古将肯定自立,甚至连科尔沁部也会毫不犹豫地背叛建奴。蒙古各部对建奴的忠诚是建立在建奴八旗强大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建奴八旗不再强大,他们肯定不会再臣服于建奴了。
  所以这一仗要是战败,那就是建奴最后一次奴役蒙古人了,当然得往死里用。打赢了固然是好事,还能接着奴役蒙古人,要是打输了,蒙古人差不多也元气大伤了,今后就算他们倒向大明,也不可能再对建奴构成什么威胁了。
  在建奴骨子里,蒙古人其实也是奴才,这一点史有明证。历史上建奴刚刚征服蒙古的时候,蒙古还有人口近两百万,带甲骑兵近四十万。可当建奴入主中原之后,四十万蒙古骑兵已经只剩不到十万骑了。
  另外,多尔衮再次征召了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旗丁,留下驻守盛京。原本驻守盛京的五千正白旗精兵则星夜赶赴北京,建奴八旗的总兵力重新恢复到了六万!再加上十八万蒙古骑兵,那就是二十四万骑兵大军。
  多尔衮举起酒盅,大声道:“诸位巴图鲁亲王,这次我们粮草充足,北京城内储存的粮食足够二十余万大军吃上一年有余!马匹的草料也不用担心,广茅的中原大地就是蒙古勇士们最丰沃的草场!”
  “前次聊城之战,我们出兵仓促,后方又有姜镶、王承胤、唐通等前明降将虎视眈眈。可这次不同,这次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且后方稳固,再没有姜镶、王承胤、唐通之流来拖我们的后腿了!”
  “诸位,王朴的中央军虽然厉害,却并非没有弱点!明军的弱点就是机动性太差,炮队的移动速度尤其缓慢。而且火枪队、炮队对后勤依赖很大,一旦弹药耗尽,就会变成待宰的羔羊,不堪一击!”
  “我军拥有二十多万骑兵,机动力远胜明军、因此,这一战的关键是要发挥我军骑兵的机动优势,先截断明军的运河航道,然后将明军围而歼之!”
  达尔汗巴图鲁亲王满朱习礼问道:“主子。明军有水师。运河航道不好截啊。”
  其余的蒙古王爷纷纷点头。年初那一仗的情景依稀还在眼前,当时运河河面甚至已经结冰了,可建奴不但没能截断航道,甚至还赔上了四万汉军八旗和朝鲜八旗。另外还有五千名建奴弓箭手也全成了明军火枪队的活靶子!
  “不然。”多尔衮摆了摆手,朗声说道,“上次要不是姜镶他们拖了后腿,运河航道肯定已经被我们截断了。明军的伎俩只可能用一次,不可能再用第二次。总之朕已经有了万全之策,这次明军要是敢来,准教他们一个也别想活着回去!”
  “来!”多尔衮长身而起,高举酒盅朗声道,“诸位,为即将到来的大胜,为了大清国的隆兴喝了这盅酒,喝!”
  “喝!”
  “喝!”
  “喝!”
  十几位蒙古亲王纷纷跟着起身,面向多尔衮遥举酒盅,然后一饮而尽。
  南京,总督行辕。
  王朴已经参加完了新编中央陆军第十火枪营的阅兵式。南京陆军军官大学的两百名毕业生也已经全部充实到了第十营和第二营当见习中队长,还有十几名毕业学员被王朴强行留在了统帅部充当参谋,年仅二十岁的郑成功也在其中。
  中央陆军编制未变,最高建制仍然是营。步兵营、骑兵营、长枪营、辎重营编制都是五千人,下辖五个哨。每哨下辖五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辖五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五个小队,每个小队连同小队长共八人。
  炮兵营的编制有所更改。人数从五百增加到了一千,配备的红夷大炮从二十门增加到了五十门,速射佛郎机炮也从四十门增加到了一百门。单以火力而论,现在的一个炮兵营比原来的两个炮兵营都强。
  此时的中央军共有兵力十六万,其中三万驻守在武昌,五千驻守在济宁,其余十二万五千人总共二十五个营全部驻扎在燕子矶大营内。这二十五个营里面只有两个火枪营,另有十个辎重营以及十三个长枪营,外加一个炮营。
  火枪营如此少,完全是因为兵工厂的生产速度太慢。要是枪支管够,长枪营、辎重营的士兵都能随时换装成为火枪营。平时训练的时候,长枪营和辎重营平时可都是以火枪营的标准来训练的,平时的射击训练全都是实弹射击。
  在总督行辕内,王朴专门辟了一间房子当成作战室,紧挨作战室就是参谋部。
  偌大的作战室里,王仆和郑成功等十几名参谋围着长条桌子而站。长条桌子上铺着一张巨幅的军事地形图,这幅地图涵盖了北直、山东、河南、山西、南直五省的山川河流,小到县城都能从地图上找到。
  不过王朴根本还来不及对祖国河山进行仔细的勘测,因此这幅地图只能是个粗略的轮廓,比例严重失真,山川河流的位置也不尽准确,要是认真按图作业的话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也许会相差数百里!
  “报告!”
  一道窈窕的身影忽然出现在作战室外,却是身穿军装、英姿飒爽的柳如是。
  “进来!”
  王朴回头望着柳如是,向郑成功等十几名参谋介绍道,“这位就是你们的参谋长!”
  “啪!”
  郑成功等十几名参谋同时右腿蹬地,向柳如是敬礼。
  柳如是也毫不含糊地回了一记军礼。这妮子也刚刚在军营里训练了好几个月,看上去完全像个正规军人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35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