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575

  马跃又道:“皇甫坚、阎温、李据、郭皓等人可有消息?”
  贾诩道:“牧马荒原战败之后,皇甫坚、阎温、李据等人已经逃回了各自治地,正在大肆招兵买马,准备顽抗到底。种种迹象表明,陇西兵败、董璜被擒以及徐荣兵败身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地、安定、金城三郡。”
  马跃沉声道:“董璜被擒、徐荣战死的消息迟早是要传到金城、北地、安定各郡的,所以,击破西域胡骑的计划一定要抓紧。”
  “主公放心吧,我们急,王渊比我们还急。”贾诩奸笑道,“因为西域联军的军粮已经告急了,如果西域各国的军队不想因为缺粮而杀马充饥,王渊就必须上这个当。”
  ……
  王渊中军大帐。
  眼看军粮将要告尽,西域长史王渊正召集各路将领商议如何筹集粮草时,帐外忽然响起沉重的脚步声,尔后人影一闪,率军前去掳掠粮草的车师国大将穆萨汗已经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向王渊道:“长史大人,附近的汉人百姓都躲到城里去了,根本就弄不到粮食。”
  善鄯国相阿里布无奈地摊手道:“对面的汉军主将非常狡猾,居然将分布城外的汉人百姓和所有的粮食、牲畜都转移进了城里,我们现在弄不到粮食,如果不想饿死,就只能杀马充饥了。”
  “不能杀马。”穆萨汗急道,“没有了战马,勇士们如何作战,又如何穿越沙漠返回西域?”
  “对,不能杀马。”王渊道,“粮食的事,再想想办法!”
  “报~~”王渊话音方落,忽有小校疾步入帐,大声道,“大人,陇西太守董璜大人营外求见。”
  “陇西太守董璜?”王渊闻言大喜道,“好,太好了,快快有请。”
  片刻后,陇西太守董璜便在小校的引领下昂然入帐,抱拳作揖道:“王长史。”
  论大汉官衔,王渊这个西域长史还要矮陇西太守一级,便慌忙抱拳回礼道:“下官见过太守大人。”
  董璜也不客气,大大咧咧地走到王渊的位置上一屁股坐了下来,眉宇间流露出一副富家公子哥颐指气使的嘴脸,傲然问道:“不知王长史带了多少西域骑兵前来凉州?”
  王渊道:“回大人,下官带来了五万骑兵。”
  董璜道:“说好了一月之内赶到凉州,为何比原定的时间晚到了半个月?”
  王渊忙道:“大人有所不知,西域各国散居各地,骤然间要想集结很是不易,还要调度粮草辎重所以担误了一些时间,还请大人恕罪。”
  “罢了。”董璜大咧咧地挥了挥手,傲然道,“反正本官也没有把打败马屠夫的希望寄托在西域骑兵身上,王渊大人手下的这支骑兵只不过是用来牵制马屠夫的偏师。现在马屠夫的一半军队已经集结到了武威,已经算是不错了。”
  “是是是。”王渊谦虚道,“大人说的是,西域骑兵虽然兵力不少,却互不统属、很难形成合力,果然不堪大用。”
  “是这样。”董璜呼地站起身来,以手中的马鞭轻轻敲击着王渊肩头的吞甲兽,慢条斯理地说道,“本官麾下的三万凉州精兵已经将马屠夫的八千主力铁骑围在了临洮、襄武城内,再过十天半个月,马屠夫的八千铁骑就会因为粮尽而溃。所以,王渊大人的西域骑兵一定要设法将威武郡的马跃军牵制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驰援陇西。”
  “对面的马跃军只有一万余人众,以西域五万骑兵要想牵制住,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不过~~”王渊说此一顿,颇为为难道,“不过眼下军中粮草将尽,各国将士无以果腹,军心有瓦解之忧哪。”
  “军粮不是问题。”董璜大手一挥,大喇喇地说道,“西域胡人喜欢肉食,本官可以命金城太守阎温在十天之内运送一批肉干前来武威,到时候长史大人派兵前去接应便是,千万不要被马屠夫截了军粮。”
  王渊大喜道:“下官感激不尽。”
  “即如此,本官就告辞了。”
  说罢,也不等王渊答话,转身扬长而去,王渊在身后抱了抱拳,喊道:“大人好走,下官恕不远送。”
  董璜刚刚离去,车师国大将穆萨汗怒道:“这位太守大人可真是气焰嚣张。”
  王渊淡淡一笑,说道:“董璜是董太师唯一的侄子,出身显贵,且年纪青青就身居太守高位,有些趾高气扬也是难免的。不过,军粮问题总算是解决了,各国勇士也不必宰杀战马充饥了,这总是好消息。”
  ……
  洛阳城效,关东军大营。
  袁绍中军大帐,山阳太守袁遗、扬州刺史袁术、上党太守张杨、南阳太守孙坚等四路军阀齐集一堂,正在高谈阔论各自的勤王功绩,并纷纷猜测明日朝议之时,会得到朝廷什么样的封赏。
  众人一致认为盟主袁绍居功至伟,朝廷应该封他为大将军!
  正说得起劲时,谯郡太守曹操忽然出现在帐外,作色道:“诸公这是做什么?如今董卓虽死,乱军未灭,十数万凉州乱军正在肆虐京畿各地,诸公不思追击清剿,却反而在这里谈论各自的功绩大小,岂不可笑?”
  “孟德多虑了。”袁绍不以为然道,“董卓既死,十数万凉州军已成乌合之众,不久必将分崩离析,何足为惧?”
  “袁绍大人所言极是。”上党太守张杨附和道,“既然董卓已经伏诛,而且天子毫发无损,讨董勤王之战的目的已经达成,这仗也就不必再打下去了。而且为了讨董勤王,下官及各位大人都是出了力的,朝廷理当论功行赏,此事有何可笑?”
  “竖子不足与谋,某自当率军追击。”
  言讫,曹操再不理会帐中各路诸侯、拂袖而去。
  袁绍摇了摇头,望着曹操的背影有感而发道:“经历了这么多事,没想到孟德还是像当初一样刚烈(言下之意就是莽撞)啊。”
  ……
  深夜,司徒府。
  司空刘弘、侍中蔡邕、尚书卢毓等人正聚集在司徒府偏厅,与王允商议如何封赏十八路关东诸侯。
  王允捋了捋颔下日见稀疏的柳须,说道:“太后懿旨,十八路关东诸侯讨伐国贼、勤王护驾有功,不可不封,但也不可封赏太过。尤其有一条,这十八路诸侯必须率部返回治地,绝不可逗留在洛阳。”
  刘弘面北抱拳道:“太后明鉴,如果让某路诸侯留滞洛阳,难免成为董卓第二。”
  “可这事有点难办哪。”王允蹙眉道,“别的诸侯都好办,该封侯的封侯,该加官的就加官,唯独袁绍此人有些难办。论声望,袁家四世三公,袁逢、袁隗都是先帝朝柱国重臣,可谓一门显赫,论才能,袁绍又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这样的家世背景和人才,就是封为大将军也不为过,可太后的懿旨~~唉,还真是难办啊。”
  蔡邕忽然道:“司徒大人,下官倒有一计。”
  “哦?”王允欣然道,“计将安出?”
  蔡邕道:“大人何不先令十八路诸侯互相评定各自的功绩?袁绍虽然是盟主,却未必能让其余各路诸侯完全信服,人多必嘴杂,如此一来,各路诸侯之间势必因此吵得不可开交、甚至翻脸相向。”
  “妙,此计甚妙!”尚书卢毓击节赞叹道,“如果事情果能如此,我等便可以从中取势,利用各路诸侯互相忌惮、又互不相让的复杂心理找出各路诸侯中实力最弱者留守洛阳,这样一来,其余各路诸侯也就无话可说,只能率部返回治地了。”
  “实力最弱者?”司空刘弘不以为然道,“让这样的人留守洛阳只怕难以服众啊。”
  “倒也未必,眼下就有这么个极佳的人选。”王允忽然间神一动,捋须微笑道,“诸位大人,本官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
  洛阳城效,曹操中军大帐。
  曹操目光灼灼地掠过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诸将以及荀彧、荀攸、郭嘉等人,沉声道:“本官决意起兵追击凉州乱军,诸位以为如何?”
  “当然要追。”夏侯惇恶狠狠地挥舞了一下拳头,厉声喝道,“好不容易赶上了,岂能一仗不打就返回谯郡?”
  “可如果追击的话,只有主公一路兵马未免有些势单力孤啊。”荀攸分析道,“郭汜、李催、杨奉、樊稠、赵岑等各部凉州乱军原有十余万,兼之挟裹京畿精壮,此时只怕已经集聚起了不下二十万乱军,而主公仅有万余精兵,兵力不及乱军二十分之一,悬殊太大。”
  “兵多有什么用?”曹仁不以为然道,“现在董卓已经死了,各部凉州乱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很容易各个击破。”
  “子孝将军过于乐观了。”荀彧摇头道,“因为有十八路关东军这个强大敌人的存在,各部凉州乱军势必会同仇敌忾,若以内讧之计瓦解凉州乱军只怕是很难奏效。至少在十八路联军解散之前,凉州乱军是不会先乱阵脚的。”
  曹操的目光最后落在郭嘉身上,凝声问道:“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淡然道:“主公若追,则必败无疑。”
  “什么!?”
  “嗯?”
  “可恶!”
  “竟敢小看我曹洪训练出来的精兵,真是不可饶恕。”
  郭嘉话音方落,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已经纷绝色变。
  曹洪更是勃然大怒,正欲挥拳把郭嘉痛打一顿时,郭嘉却又不慌不忙地说道:“不过嘉以为,主公应该追击!”
  “嗯?”
  “咦?”
  这下轮到荀彧和荀攸困惑了,曹操眸子里却是忽然掠过一丝激赏,击节叹道:“某得奉孝襄助,大事谐矣。”
  荀彧、荀攸略一思忖,旋即恍然大悟。
  郭嘉明知此战必败还依然主张曹操率军追击,是因为曹操若率军追击凉州乱军而招致大败,其实就是大胜!与滞留洛阳,要挟朝廷论功行赏的共余十七路诸侯相比,曹操独自率军追击凉州乱军就显得格外悲壮。
  就算最终大败而归,也势必会在朝廷和天下豪杰心目中描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操深吸一口气,小眼睛里流露灼灼精芒,疾声道:“元让何在?”
  夏侯惇踏前一步,抱拳铿然道:“末将在。”
  曹操道:“率三千轻骑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大军的前进扫清道路!”
  夏侯惇轰然应道:“末将领命。”
  曹操又道:“其余诸将各率本部随本官兵发函谷关,誓死剿灭凉州乱军。”
  “遵命!”
  诸将轰然应诺,铿锵之音在大帐里激荡回响、久久不竭。
  ……
  黎明时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