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575

  “主公不必担忧。”郭嘉略一沉思,旋即淡然道,“袁术麾下兵力虽多,奈何缺乏统兵大将,只靠陈兰、雷薄、张勋、桥蕤之流是不足以对我军构成威胁的!而且,算算时间,子扬(刘晔表字)先生现在差不多也该到寿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术这三路大军不日便会退去。”
  曹操目露垂涎之色,颇有些神往地说道:“若本相能尽得扬州之地、袁术之兵,又何愁天下不定、汉室不兴?”
  郭嘉微笑道:“如果不出意外,到了明年扬州就将归主公所有了。”
  ……
  扬州寿春,大司马府。
  袁术高踞案兵,傲然掠了刘晔一眼,淡然问道:“先生因何而来啊?”
  刘晔环顾左右,不语。
  袁术会意,挥手屏退左右,这才问道:“刘晔先生,现在可以说了吧?”
  刘晔这才抱拳道:“奉丞相之命,来献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袁术霍然起身,大声问道,“玉玺何在?”
  刘晔郑重地从怀里摸出一只布包置于案上,袁术迫不及待地层层解开,最后赫然露出一方玉玺来。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秦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自先秦、前汉以来,此玺既为皇权神授之象征,得之既为受命于天,失之则为气数已尽,可谓国之重器!
  望着案上的传国玉玺,袁术的眼睛都直了!
  刘晔趋前一步,凑着袁术耳根说道:“丞相说了,前后两汉凡四百余年,刘家气数已尽,袁家四世三公、望归海内,理当取而代之。丞相自洛阳枯井中得此玉玺,不敢私纳,遂命在下携玉玺献于大司马。”
  袁术冷然道:“孟德欲害本大司马乎?”
  刘晔脸色一变,急道:“丞相一番好意,大司马何出此言?”
  袁术道:“孟德与本大司马交恶,能有如此好心?”
  刘晔释然道:“丞相说了,个人恩怨乃是小事,唯天下大器为重!”
  袁术将玉玺包好,小心地收起,这才向刘晔道:“子扬先生,回去告诉孟德,这玉玺本大司马就留下了,不过称帝之事却是免谈!我袁家世受皇恩,素来忠君体国,岂能败坏伦纪纲常,做那不忠不孝之举。”
  刘晔深深一揖,恭声道:“是,在下定将大司马所言转告丞相。”
  说罢,刘晔向袁术长长一揖,转身扬长而去。
  刘晔的身影刚刚离去,袁术的心腹谋士金尚便从屏风后面转了出来,袁术的目光落在金尚身上,问道:“元休,这事你怎么看?”
  金尚一正脸色,肃容道:“常言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曹阿瞒主动将传国玉玺交给主公也是迫不得已啊,毕竟经过函谷关之败,曹军已经挫动了锐气,眼下雷薄、陈兰、张勋三位大军十八万大军压境,曹操已经顶不住了,他这是在向主公示弱求和啊。”
  “嗯。”袁术得意地点了点头,问道,“元休以为,本大司马是否应该与曹操言和呢?”
  金尚想了想,答道:“天下诸候虽多,有实力争霸天下却不过主公、马屠夫、袁大将军、公孙瓒、陶谦、刘表以及曹操等七人,这七人中以曹操实力最弱,马屠夫对主公的威胁最大,在下以为,有曹操守住兖州替主公抵挡马屠夫的兵锋,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明白了。”袁术点点头,凝声道,“立即传令给张勋、雷薄、陈兰,大军就地休整,再不可往前推进。”
  金尚恭声道:“主公英明。”
  ……
  徐州,官道。
  吕布策马缓缓而行,神色落寞。
  身后跟着张辽、宋宪、成廉三将以及仅剩的百余亲兵,抬头看看暗沉沉的天色,吕布浩然叹息一声,只觉前途就像这天色一样,一片茫然。
  这次军阀混战,吕布的损失也极为惨重,而且损失的还是两千忠心耿耿的并州旧部!现在回想起来,吕布更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听从陈宫之言!好好的下沛城不呆,非要参加什么联军,当真是何苦来哉。
  “主公这是何苦?”成廉跟在吕布身后,有一搭没一搭地埋怨道,“当初就不该听那陈宫之言,要知道陈宫以前可是曹操的谋士,他能真心替主公考虑?这次陈宫一去不回,依末将看八成是跑了。”
  “成廉将军这话怕是有些不妥吧?”张辽出言反驳道,“陈宫先生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能改变徐州士族对主公的态度,这下沛我们是呆不长的!虽说这次大战我军损失惨了点,可如果能改变徐州士族对主公的看法,末将以为还是值得的。”
  “改变徐州士族的看法?”宋宪冷然道,“文远想的未免有些一厢情愿了吧。”
  “行了,都别争了!”吕布心头烦恶,忍不住厉声喝斥道,“都什么时候了,还争!”
  “主公!”吕布话音方落,忽有亲兵大叫起来,“前面好像有人来了。”
  “嗯?”
  吕布勒马回头,手搭凉篷往前望去,果然看到一大群人正从前方官道上逶迤而来,当先十数名文士策马而行,待距离近了,吕布才霍然发现,竟然是陈宫率领下沛城中的士族豪绅出城迎接来了。
  张辽欣然道:“主公,是军师前来迎接来了。”
  “咦?”成廉也惊咦失声道,“陈宫这家伙真的说服了城中的士族豪绅?”
  张辽喟然道:“两千并州旧部总算没有白白损失,徐州士族终究还是接纳了主公啊。”
  远处,陈宫翻身下马,疾步迎上前来,向吕布抱拳作揖道:“主公,在下幸不辱命。”
  ……
  邺城,大将军府。
  袁绍收起圣旨,面带微笑向黑山军大头领张燕道:“平北将军张燕还不领旨谢恩?”
  张燕目露感激之色,铿然跪地道:“末将多谢大将军提携之恩!”
  “平北将军快快请起,呵呵。”
  袁绍见张燕只谢自己而不谢朝廷,不由心花怒放,上前两步将张燕扶起,微笑道:“如今将军也是朝廷的大将了,再不可效那山贼做派打家劫舍啊。”
  张燕闻言俊脸一红,向袁绍道:“请大将军放心,末将返回任丘大营之后一定严加约束军纪,如若再发生劫掠百姓的事情,不用大将军下令,末将自己就会将脑袋砍下来,令人送呈大将军案前谢罪。”
  “嗳。”袁绍摇手道,“平北将军言重了,言重了,约束军纪是必须的,黑山军现在已经是朝廷的正规军了,当然再不能像山贼那般胡作非为、无法无天了,不过,立军令状就大可不必了,本大将军相信平北将军定能带好自己的人马。”
  张燕感激涕零道:“多谢大将军信任。”
  袁绍拍了拍张燕的肩膀,和声道:“十万黑山军所需之军辎粮秣,本大将军已经令人拔付河间郡,将军谴人去取了便是。还有,将军返回任丘驻地之后,定需严加监视幽州公孙瓒的动向,幽州兵但有任何风吹草动,就立即快马来报。”
  “请大将军放心。”张燕抱拳道,“如此,末将就告辞了。”
  袁绍挥了挥手,张燕转身扬长而去。
  直到张燕的身影消失在厅外,田丰、审配、逢纪、荀谌等人才鱼贯而入,对于袁绍和田丰的安排,审配显得颇有些不以为然,说道:“张燕不过是一介武夫,主公如此厚待于他未免有些过了。”
  袁绍看了田丰一言,不语。
  田丰道:“正南(审配表字)先生有所不知,张燕此人颇讲义气,非如此恐难令其心服!其心若伏则必忠心耿耿,从此再无二心,如此一来,十万黑山军便可成为主公的股肱之师,有此雄师又何愁北方不定?”
  审配不以为然道:“万一张燕拥兵自重,恐成尾大不掉之势啊。”
  田丰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审配再欲分辩时,袁绍一摆手阻止了他,淡然道:“张燕之事就不必再争了,倒是与漠北裴元绍部交易马匹之事,进展如何?”
  审配忙道:“回主公,裴元绍部马多人少,就缺钱粮,并不反对交易,只是要征得马屠夫的同意才行,说是过了正月再给答复。”
  “哦?”袁绍掠了田丰一眼,问道,“元皓,依你之见马屠夫会答应交易吗?”
  田丰凝思片刻之后说道:“主公,丰以为马屠夫会答应。”
  “田丰先生想问题过于简单了吧?”审配冷笑道,“去年夏天主公灭了马屠夫几万军队不说,还差点端了马屠夫的河套老巢!现在不与我军作对就已经是托天之幸了,又怎可能反过来与我军交易马匹?”
  “那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不是吗?”田丰淡淡一笑,说道,“更何况现在马屠夫最痛恨的人应该是公孙瓒,而不是主公!不管是为了杀鸡儆猴震慑西域小国,还是给自己的部曲一个交待,马屠夫都必须拿公孙瓒开刀!而且~~开春就可能动手!”
  “哦?”袁绍闻言两眼一亮,欣然道,“这么说,本大将军还能和马屠夫联手喽?”
  ……
  建安六年(193年)正月,马跃返回河套,随同马跃一起回到河套的还有贾诩、沮授、傅燮、甘宁、徐晃等一众心腹,只有高顺因为要镇守函谷关,法真也要镇守关中、凉州,所以未能随同前来。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马屠夫刚刚踏入大门,便听到了一阵朗朗的读书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瘦弱小男孩左手背负身后,右手执住书简正在天井里有模有样地走着八字步,一边走还一边摇头晃脑地嘴里念个不停。
  马屠夫的心里顿时便咯顿了一下。
  “噗嗵!”
  “咯咯咯……”
  正在摇头晃脑学走八字步的小破孩突然脚下一拌摔了个跟头,不远处的草垛后面忽然转出又一个小破孩来,这小破孩最多五六岁,却长得虎头虎脑,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贼溜溜的很是讨人喜欢。
  “哦,大哥又被二哥捉弄喽,大哥又被二哥捉弄喽~~”
  稚嫩的哄笑声中,又有两个三四岁的小破孩从草垛后面摇摇晃晃地跑了出来,拍着小手在那里咯咯笑,这俩小破孩身后还跟着一丫头,扎着两丫角辫,长的是粉妆玉啄,就跟玉雕出似的,别提有多可爱了。
  “二弟,你又在顽皮了。”摔倒的小破孩慢条斯理地爬起身来,虽然额头也摔肿了,鼻子也擦破了,可脸上却浑无一丝生气的表情,向那五六岁的小破孩苦笑道,“莫非你忘了先生平时是怎么教诲我们的吗?稳重,为人一定要稳重~~”
  这小孩虽然只有七八岁年纪,可表情语气俨然已经一副大人模样,马屠夫见了,只觉眼前一阵阵地发黑,他娘的,这就是管宁教出来的“敏而好学”的得意门生?沮授还把他夸到了天上去,说他小小年纪就学识过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