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校对)第4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575

  以马超、高顺为首的凉州将领认为上党、壶关的战略位置过于险要,绝不能让其落入袁绍的掌控之中,最稳妥的对策是出奇兵拿下张扬,然后谴精兵猛将守住上党、壶关,上党郡因为与河东郡相邻,能够获得退守河东的并州军的支援,所以守住上党是完全可能的。
  将来曹操败亡、袁绍入主中原之后,凉州军如果还能够控制住壶关,将对袁绍治下的冀州腹地构成严重的威胁!从壶关出兵向东只需三百里,凉州军的兵锋就能直接杀到袁绍老巢邺城城下!
  这将使凉军处于绝对的战略主动。
  但贾毒士却认为,现在出奇兵袭占上党郡和壶关,相当于把锋利的尖刀插到袁绍的心腹要害,只能提前和袁绍集团决裂,甚至没等袁绍和曹操动手,凉州军团就必须先和河北军团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
  这是凉州军团断然不愿意面对的结果。
  马屠夫最后拍板,坚定不移地支持贾毒士,关于上党郡和壶关的抉择,凉州军团两头巨头的意见竟是惊人的一致。
  ……
  时间在战争的阴云中悄然流逝,转眼间就来到了建安九年(196年)的春天。
  经过了整整一个冬天的准备,袁绍总共调集了十八万大军,兵分两路向并州大举进攻。南路大军以淳于琼为主将,逢纪为军师,许攸为监军,领军三万进攻壶关,袁绍则亲率十五万大军为北路,以田丰为军师,猛将张郃为先锋,审配为粮草接应使,大军从中山国誓师出征,大举攻入并州雁门、新兴郡。
  张济部将,雁门太守张先,新兴太守雷叙同时谴使向晋阳告急。
  张济接报大为吃惊,料并州军抵敌不住,便急忙以八百里加急向采桑津的凉州大军求援,同时又命人怀揣密信星夜赶往安邑,令侄子张绣火速前往采桑津,以臣属之礼面见马跃,请求马跃发兵救援。
  张绣赶到采桑津的时候,许昌小朝廷派来的天使也刚刚赶到。
  朝廷天使是来宣读天子诏书的,诏书中对马屠夫攘定蛮夷的功绩大加赞扬,还敕封马跃为征北将军、凉侯、假节钺。世事就是这般无常,年前马屠夫还和曹阿瞒打得死去活来,皆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可转眼间曹阿瞒就谴使对马屠夫加官进爵,极尽讨好之能事。
  不过,马屠夫当然不会天真地认为以曹阿瞒此举怀有什么好意,事实正好相反,曹操此举是别有险恶用心。大汉征北将军治邺城,节制幽、并、冀、青四州军事,曹阿瞒此举显然是想要挑起马屠夫与袁绍之间的纷争!
  这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先天优势了,在古代,名的地位是相当之高的,军阀与军阀之间的混战,也非常讲究师出有名!如果师出无名,那就是不义之师,不义之师是很难获得士族门阀襄助的。
  ……
  采桑津,马跃军帐。
  许昌小朝廷派来的天使刚刚下去,马跃便抬头朗声道:“典韦何在?”
  典韦铁塔似的身影出现在帐外,按剑厉声应道:“末将在此。”
  马跃将圣旨包好,然后连同天子御赐的征北将军印玺一并递与典韦,说道:“派人将这道圣旨连同印玺送往并州,交与袁绍大将军帐前。”
  “遵命!”
  典韦抱拳一揖,接过印玺、圣旨转身离去。
  贾诩捋须说道:“主公此乃明智之举。”
  马跃道:“凉侯的爵位和食邑孤就笑纳了(没查出什么爵位以上可以称孤,马跃虽然只是县侯,还不是公、王,但演义中以侯称孤的例子也不少。),至于征北将军节么,那就敬谢不敏了,曹阿瞒机关算尽,想挑起孤与袁绍之间的纷争,孤偏不如他所愿,偏要他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报~~”马跃话音方落,忽有亲卫入帐跪地禀道,“主公,河东太守张绣求见。”
  “张绣?”贾诩与马跃交换了一记眼神,奸笑道,“张济终于沉不住气了。”
  马跃大手一挥,朗声道:“有请。”
  亲兵长身而起,大步走到帐外高喊道:“凉侯有令,有请河东太守张绣大人进见~~”
  旋即有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帐外人影一闪,气宇轩昂的张绣已经疾步入内,单膝跪地朗声唱道:“末将张绣,参见凉侯。”
  “张绣将军快快请起。”
  马跃肃手虚虚一托,张绣便顺势起身,躬身退立一侧。
  说起来,马跃和张绣已经是老相识、老交情了,马屠夫率领八百流寇席卷洛阳、京畿时,就已经和张济、王匡、杨奉这三路勤王大军干过一仗了,当时的张绣还仅仅只是十八岁的锋锐少年!
  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有余,张绣也早已经从当年锋芒毕露的少年成长为沉稳内敛的大将之才了。
  “世事无常啊。”马跃阴阴一笑,向张绣道,“遥想当年,将军追随令叔围攻八百流寇之时,可曾想过会有今日?”
  张绣显然没想到马屠夫会突然来这么一句,看这架势倒是大有秋后算帐的意思,不由得心中忐忑,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应道:“这都是陈年往事了,而且当时兵寇有别,凉侯大人有大量,谅不致于记仇。”
  马跃脸上阴霾之色忽然隐去,上前抚住张绣肩背朗声大笑道:“哈哈哈,孤不过与将军开个玩笑罢了,将军千万别往心里去。”
  张绣被马屠夫的前倨后恭弄得既惊又怕,只觉背脊一片寒凉。
  拱了拱手,张绣正欲言归正传时,马屠夫却伸手把住张绣的肩膀,亲热地说道:“来来来,今日孤与将军只叙私谊,不谈正事。”
  ……
第296章
逼袁绍求和
  “凉侯!”张绣大急,仆地跪倒在地,神情激动地说道,“袁绍五十万大军(实际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大举来袭,并州危在旦夕呀!还望凉侯看在并州军同属凉州一脉的份上发兵相救啊,迟恐晚矣。”
  马跃默然不语,目露为难之色。
  张绣又道:“且并州乃是河套门户,唇亡则齿寒,袁绍狼子野心,如果吞并了并州势必会把目光投向河套,如此一来,凉侯的河套老营恐将永远宁日了,并州存亡事关河套安危呀,凉侯三思哪!”
  “唉~~”马跃长长地叹了口气,上前扶起张绣道,“并非孤不愿发兵相救,可眼下孤实在是无兵可派呀。”
  张绣道:“凉侯治下河套、关中、凉州各地驻军累加不下十余万,采桑津驻扎的两万大军更是百战精锐之师,凉侯若能率这支精锐之师北上晋阳,再令周仓、裴元绍两位万户率十万漠北铁骑南下,南北夹击,袁绍军又焉能不败?”
  “将军有所不知呀。”马跃摇头叹道,“孤治下的河套、关中、凉州各地驻军累加确有十余万人,奈何粮草匮乏、军资不整,总不能让孤的军队饿着肚子、空着两手去和袁绍的虎狼之师拼命吧?”
  “漠北的三部万户的确拥有几万骑兵,却要应付北方的丁零人,东方的夫余人和鲜卑人,最近漠北又闹起了马贼,几十股马贼在大草原上横行肆虐,三部万户已经被骚扰得焦头烂额了,又哪里还抽调得出骑兵南下?”
  “驻扎在采桑津的两万凉军倒是随时可以北上晋阳,可是将军想想,这才两万人马,就算加上令叔的三万并州军,总共也不过五万人马,兵力才只袁绍军的十分之一啊!就这点兵力,连给人家塞牙缝都不够啊。”
  张济、张绣叔侄一直在关注河套、漠北、关中、凉州一带的动向,所以张绣知道马屠夫倒也不是在编瞎话!自从二十三路联军讨马之战后,凉州军团的确是元气大伤,眼下正是休养生息的关键阶段,这时候如果中断休养生息的计划强行出兵,那就意味着三年多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漠北三部万户闹马贼的事,张绣也是知道的,并州军的奸细和探马同样遍布在漠北草原的各个角落。
  正因为知道马跃没有编瞎话,张绣听了这话才显得格外泄气,颇有些无奈地问道:“这么说凉侯是打算袖手旁观了吗?”
  “倒也未必。”马跃道,“如果贤叔侄能听孤一言,孤倒是有办法帮助并州军躲过此劫!”
  张绣急道:“愿闻。”
  马跃道:“四个字,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张绣略一思忖旋即明白了马跃的言外之意,失声道,“凉侯的意思是~~让并州军退守河东郡?”
  ……
  晋阳,并州刺史张济官邸。
  在采桑津面见马跃之后,张绣急率三千精骑火速北上晋阳,等张绣赶到晋阳时,雁门郡、新兴郡已经先后失守,张先、雷叙各率残兵退守太原郡北部军事重镇阳曲、广牧,袁绍大军已经进抵孟县,距离阳曲仅有五十里之遥。
  张绣刚刚走进偏厅,张济便急切地问道:“元锦(张绣表字,杜撰),凉侯可曾答应出兵相救?”
  “唉。”张绣轻轻叹息了一声,反问道,“叔父可曾见到凉军随小侄同来晋阳?”
  “啊?”张济失色道,“马屠夫不愿发兵相救,此番大事休矣。”
  张绣道:“凉侯虽未发兵却给叔父指出了一条生路。”
  “哦,元锦快快道来。”
  “退守河东。”
  “这~~”张济为难道,“退守河东?”
  张绣道:“叔父,常言道留得青山柴,不怕没柴烧,只要叔父麾下的军队还在,失去的并州难道还怕夺不回来吗?”
  “凉侯也说了,一旦袁绍吞并了并州,其野心势必会进一步膨胀,接下来就该向南越过黄河进攻兖州了,兖州可是曹操的地盘,曹操可不是个好惹的家伙,袁绍若和曹操开战,势必会是一场惊天的恶战,这一仗若打起来袁绍就无暇顾及并州的防御了,那时候,叔父就可以趁机反攻并州了。”
  张济道:“可河东郡地贫民少,只怕难以养活三万并州将士啊。”
  张绣道:“河东郡人口不足五万,的确无法养活三万大军,不过我军到了河东可以效仿凉军进行屯田,而且凉侯也答应不时会接济一些军粮,日子也许会过得艰苦些,但熬下去应该没什么问题。”
  “可为叔担心受制于马屠夫呀。”张济不无忧虑地说道,“如果真的退守河东,一旦马屠夫趁机要挟,到时候北有袁绍,南有曹操,东有张扬,西有马屠夫,我军就会陷入四面楚歌的绝境呀。”
  张绣黯然道:“可眼下还有更好的办法吗?你我叔侄毕竟是凉州旧部,如果投降了袁绍、曹操等关东军阀则难免受人排挤,最后落个惨淡收场,凉侯虽然残忍嗜杀、凶名昭著,可对部下却还是不错的。”
  张济不以为然道:“元锦难道忘了武都太守段煨?”
  “段煨他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凉侯!”张绣道,“小侄也想劝叔父一句,如果决定投效凉侯的话,从此之后最好就别再有什么异心,从此死心塌地追随凉侯共谋霸业,或许还能光耀门庭,如若不然,恐招来灭族之祸。”
  张济黯然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张绣反问道:“叔父以为,仅凭三万并州军足以抵挡五十万河北军吗?”
  张济凝思片刻,咬牙道:“罢了,速令全军向河东转进!”
  ……
  采桑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