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校对)第5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3/575

  鲁肃、蒯越拱手再揖,神色一片肃然。
  马跃又向贾诩道:“文和,即刻传令各军,悉遵子敬、异度号令,不得有误。”
  贾诩拱手应道:“遵命。”
  ……
  寿春城,吴公府。
  “好,太好了!”孙权拍案而起,大声道,“凉军猛攻寿春半月终不得寸进,今攻城梯奇计亦为公谨所破,马屠夫技止于此,可不足为虑,孤所虑者,唯余高顺之左路偏师,却不知道黄盖老将军是否能将之挡在合肥以南?”
  周瑜儒衫飘飘、羽扇轻摇,施施然说道:“主公不必忧虑,对于高顺这一路偏师,瑜已有安排,黄老将只需依计而行,当可立于不败之地,纵不能击破高顺军,然在逍遥津坚守数月却是绰绰有余。”
  孙权欣然道:“如此,孤可高枕无忧矣。”
  “吴公。”两人正说间,忽有小吏疾步上前禀道,“酒筵已然备妥。”
  “呵呵,好。”孙权向周瑜肃手道,“公谨,请吧。”
  周瑜亦微笑道:“主公请。”
  ……
  合肥北效,逍遥津。
  一队队小船、木筏顺着淝水穿行如梭,将木材、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往江中,江心岛上旌旗飘扬、杀气冲天,一座气势恢弘的水军大寨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黄盖、黄柄父子在数十名亲兵的簇拥下肃立淝水河畔。
  黄柄不解地问黄盖道:“合肥城池坚固,足以御敌,父亲为何只留轻兵守城,而集结重兵于逍遥津?”
  黄盖道:“柄儿有所不知,此乃大都督之计。”
  黄柄道:“大都督之计?”
  “不错。”黄盖点了点头,手指淝水浩渺的江面向黄柄道,“柄儿你看,这淝水源自将军岭,至逍遥津则一分为二,北去两百里出寿春而入淮河,南去百余里入巢湖,几乎将庐江与淮南生生隔开,我军守住逍遥津,就相当于是扼住了高顺大军北去寿春的咽喉!”
  黄柄道:“原来如此。”
  黄盖道:“而且逍遥津与合肥相去不过数里,凉军若进攻合肥,逍遥津水军大寨的守军可从水路随时支援,凉军若是进攻逍遥津么,嘿嘿……”
  黄柄点头道:“凉军没有水军,跨江进攻逍遥津则无异是自己找死。”
  ……
  次日清晨,周瑜大帐。
  周瑜正于帐前空地舞剑,忽见吕蒙、陆逊、徐庶、太史慈等人联袂而至,徐庶招手道:“大都督,不好了。”
  周瑜收剑调息,淡然问道:“元直,何事?”
  徐庶道:“凉军又有动静了!”
  “哦?”周瑜道,“什么动静?”
  徐庶道:“在下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大都督还是自己去城头看看吧。”
  “唔。”周瑜目光一闪,朗声道,“好,诸位可随本督上城一观,本督倒要看看马屠夫又想出了什么妙招?”
  言讫,周瑜将宝剑递与亲兵,又在侍从的帮助下披挂整齐,然后带着徐庶、吕蒙、陆逊等人匆匆登上北门,站在敌楼上往外望去,只见原本空旷的城效空地上已经被凉军挖出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土坑。
  太史慈困惑地说道:“真不明白马屠夫要干什么,难道是挖掘地道吗?”
  “地道?”吕蒙摇头道,“地道哪有挖这样大坑的?而且凉军如果真要挖掘地道攻城的话,应该隐秘行事才对,又岂有大张旗鼓的道理?地道攻城之策一旦被识破,我军只需抢先掘穿地道,然后引入倒灌,钻进地道的凉军就该喂了水中鱼虾了。”
  太史慈摇了摇头,反问道:“那依子明看,马屠夫这是在干什么?”
  吕蒙沉吟片刻后答道:“依末将看,凉军可能是要在城外修筑高台,然后在高台上布列弓箭手反制我军。”
  “修筑高台,布列弓箭手?”太史慈不以为然道,“不太可能吧,凉军倾倒泥土的小土山距离寿春城头足有一百多丈,弓箭可射不了这么远。”
  吕蒙挠头道:“这也正是末将困惑之处。”
  众人皆无语,正蹙眉的凝思的周瑜忽然脸色大变,高声大叫道:“啊呀,不好!”
  众人急问道:“大都督何故如此?”
  “凉军这是要取土填城啊!”周瑜的脸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沉声说道,“子敬,此计必是子敬所设,唉,没想到子敬还是投靠了马屠夫哇!”
  “取土填城?”徐庶、吕蒙、陆逊三人相顾骇然,“取土填城!”
  太史慈问道:“大都督,子敬是谁?”
  周瑜喟然长叹道:“子敬姓鲁名肃,乃是本督少年挚友,于八年前被马屠夫掳往关中,不想已在马屠夫帐前效力了。”
  太史慈道:“此人很厉害吗?”
  周瑜叹道:“此人大智若愚,大巧似拙,才能不在本督之下啊。”
  “啊?此人能力竟然堪比大都督!?”太史慈失声道,“这么说来,这取土填城之术想必也极是厉害了,这取土末将是看到了,却实在不明白怎么个填城法?难道凉军挖出来的泥土还会自己长翅膀飞过来填平护城河?”
  “唉。”徐庶叹息道,“太史将军还没有看出来吗?凉州军可不仅仅要填平护城河,还要在寿春城前填起一条足以让漠北骑兵直接杀上城头的坦途啊!”
  “什么?这怎么可能!”太史慈不信道,“要填起这样一条坦途,得花多长时间?”
  吕蒙道:“凉州大军人多势众啊,只要一人背几筐土就足够了!”
  太史慈道:“凉州军人再多,难道还真能在三个月内填起坦途?”
  周瑜沉声道:“记得年少时,本督曾与子敬有过一场争论,就是采用取土填城之术需花多长时间才能破城,最终估算的结果是根本不需要太长时间,最多只需要三、五十日,就能在地面与五丈高的城墙之间筑起一条坦途!”
  “啊?只要三、五十日?”太史慈失声道,“大都督,不如让末将率骑兵出城偷袭,至少可以拖延一下凉军的进展。”
  “太史将军没看见两翼的骑兵吗?”周瑜冷然道,“只怕你的骑兵才刚刚出城,还没来得及列好阵形,就已经被这两队骑兵给围歼了!”
  “那怎么办?”太史慈道,“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回营。”周瑜蹙眉道,“改日再议。”
  说罢,周瑜即转身扬长而去,只留下太史慈、吕蒙众将面面相觑,半晌才各自散去。
第344章
周瑜可能会狗急跳墙
  二十天之后,高顺十万大军终于逼近合肥。
  逍遥津。
  甘宁、高顺率领数十名锦帆水贼乘一叶轻舟顺流而下,察看淝水两岸的地形,甘宁手指前方烟雨中若隐若现的江心岛向高顺道:“将军,前面就是逍遥津了。”
  “唔。”高顺颔首道,“这便是逍遥津?”
  甘宁道:“逍遥津上原来是有浮桥的,不过现在没了。”
  高顺道:“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东吴的优势是水军,而我军的优势是骑兵,吴军当然会拆掉浮桥,逼迫我军与其进行并不擅长的水战。”
  甘宁道:“周瑜这家伙还真是阴险。”
  高顺忽然面露微笑,淡淡地说道:“水军固然是吴军的优势,不过却也是相对的!”
  甘宁道:“将军的意思是……”
  高顺道:“东吴水军固然强大,然其主力不在寿春就是在淮阴与陈虎、张豹的江夏贼纠缠,扼守逍遥津的东吴水军绝不会超过两千人!从兵力上看,与兴霸你的锦帆水军不相上下,不过从士兵素质上看,东吴水军可比你的锦帆水军差远了。”
  “可是。”甘宁挠头道,“末将的水军没有战船哪。”
  “喏。”高顺向逍遥津呶了呶嘴,说道,“逍遥津的水军大寨里,不是停泊着许多战船么?”
  “嗯。”甘宁点头道,“得想个办法把这些战船抢过来。”
  高顺朗声道:“兴霸,要抢夺这批战船并不困难。”
  甘宁道:“将军快跟末将说说,怎么个抢夺法?”
  高顺道:“吴军分兵扼守合肥、逍遥津,两处吴军互为犄角之势,我军若攻打合肥甚急,则逍遥津的吴军必从水路来救,兴霸可率两千水鬼事先潜伏于江边芦苇丛中,待吴军泊船上岸只留少数士卒看守船只时,乘虚杀出,必可杀吴军个措手不及。”
  ……
  是夜,合肥城头。
  黄盖、黄柄父子正在十数名亲兵的簇拥下巡视城头,忽听北门外杀声大起,急回头看时,只见原本漆黑一片的旷野上已经燃起星星点点的火光,惠顾向着合肥汹涌而来。
  看那浩大的声势,怎么也得有好几万人。
  有亲兵大叫起来:“将军,敌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3/57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