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太行侧/岳维汉抗日笔记(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461

  如果时间允许,彭壁生师长当然不想把他的士兵留在这里当个孤魂野鬼。
  然而,军情紧急,彭壁生师长现在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带着部队抢在日军第55师团回援之前拿下曼德勒,这可关系到远征军七八万人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这200官兵的遗体,他委实是顾不上了。
  ※※※
  孟拱,远征军司令部。
  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岳维汉却丝毫睡意都没有。
  距离第六军从孟拱出征已经过去将近70个小时了,算算时间,第六军差不多也该赶到曼德勒了,虽说缅甸气候酷热、丛林密布,而且蛇蚁横行,可从孟拱到曼德勒并没有大江大河或者大山阻隔,行军几乎可以走直线,难度并不是太大!
  岳维汉精神很好,坐在旁边的罗卓英却早已经昏昏欲睡了。
  罗卓英一个磕睡还没有打醒,第五军参谋长罗友伦突然冲进了作战室,兴奋不已地大叫道:“总座,第六军急电,曼德勒已经拿下了!”
  “好!”岳维汉顿步回头,沉声道,“传我命令,200师、新22师以及第五军所有直属单位,随司令部连夜开拔,目标——曼德勒!”
  “是。”罗友伦啪地立正,旋即又匆匆回到了电讯室。
  在向各单位传达完命令之后,罗友伦又向重庆报了捷。
  ※※※
  中国,四川省。
  早上六点刚过,蒋委长就在蒋夫人、何上将、陈上将、白上将等党国高级将领的陪同下登上了剑阁天险,此时的缅甸还是酷热难当,可川北却已经是数九寒冬了,蒋委员长虽然披着纯羊毛的呢大衣,鼻子还是冻得通红。
  这大清早的,蒋委员长就带人爬上剑客,当然不是为了看日出。
  蒋委员长是为了看39集团军,确切点说,是为了看高树勋的新39师!
  39集团军所属的宝山师、181师、新6师还有新9师早已经走出了蜀道,宝山师更是已经过了重庆了,蒋委员长也远远地见了,宝山师的军容军貌让他着实感慨无比,宝山师,这是虎狼之将带出的虎狼之师啊!
  高树勋的新39师还没到,缅甸的捷报却先到了。
  落在后边的何上将忽然追了上来,兴奋不已地道:“委座,好消息,远征军在缅甸连战连捷,继新38师夺取密支那,第五军击溃日军第33、第18师团之后,第六军也长驱七百里夺回了缅中重镇曼德勒,缅甸的战局已经彻底逆转了!”
  白上将等随行将领闻言顿时振奋不已,蒋委员长却显得意兴萧索。
  眼看着远征军又要被岳维汉打造成另一支虎狼之师了,可蒋委员长心里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远征军在被岳维汉改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岳维汉的烙印,从此之后,这支军队就再不是他蒋某人的嫡系部队了。
第416章
缅甸华侨
  可有件事蒋委员长却怎么也想不通。
  同样是中国远征军,为什么杜聿明指挥的十万精锐会兵败缅甸,而岳维汉指挥的六七万残兵败将却能在逆境中反败为胜呢?甚至,杜聿明面对的仅仅只是先期入缅的两个日军野战师团,而岳维汉面对的却是足足四个野战师!
  岳维汉和杜聿明之间,境界相差就如此之大?
  良久良久,蒋委员长才幽幽叹了口气,问身边的何上将道:“敬之,杜光亭也算是员身经百战的猛将了,可他在缅甸的表现跟岳维汉怎么相差如此之大呢?同样的军队,同样的对手,所取得的结果却是迥然不同哪。”
  “委座,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何上将低声劝慰道,“杜光亭当然是员猛将,其军事造诣和战术指挥能力绝不在岳维汉和薛伯陵之下,他指挥的十万精锐之所会兵败缅甸,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就是英国人的消极姿态,他们不但不配合,反而对我诸多肘掣。”
  蒋委员长默然不语,也不知道心里是否认同了何上将的观点,脸色却好看了些。
  旁边的白上将却是心中不屑,杜聿明之所以兵败缅甸,在他看来其实就只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蒋某人的遥控指挥,而岳维汉之所以能够在绝境中反败为胜,就是因为摆脱了蒋某人的遥控指挥。
  当然,这种话是绝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的。
  何上将和陈上将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们绝不会把这些真话说出来,更不会当着蒋委员长的面去说,自从大权独揽之后,蒋委员长就已经不大听得进批评的声音了。
  就在这时候,一支军容齐整的国军队伍已经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剑阁天险。
  开上剑阁的队伍当然就是隶属于39集团军的新39师,新39师由于是新编师,而且兵员都来自冀南地区,相比不远万里去缅甸参战,他们更愿意留在家门口打鬼子,宣传处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才终于把他们给动员起来的,不过行程上就比主力推迟了好几天。
  蒋委员长当即带着蒋夫人以及何上将等人走下剑阁城楼,等在了关外的天井边。
  高树勋走完最后一级台阶,来不及回头看看来路的风景,就看到了站在天井旁边的蒋委员长,蒋夫人,还有一大群金灿灿的将星,高树勋顿时心头一颤,当下急步上前,旋即啪地立正,敬礼道:“国民革命军39集团军新编39师师长高树勋,参见委座!”
  “健候哪,辛苦你了。”蒋委员长摆了摆手,微笑着上前与高树勋握手。
  高树勋赶紧垂下右手,又匆忙脱去手上戴的白手套,旋即双手同时伸出,紧紧握住了蒋委员长的右手,不管蒋委员长在军事指挥上有多弱智,可他的政治手腕和个人魅力却的确是无可挑剔,至少此时高树勋的心里就充满了感激。
  最高领袖亲临剑阁,而且还大清早的等着见你,这是什么待遇?
  就这份诚心和礼遇,古时候刘备的三顾茅庐想来也不过如此,可他高树勋又岂能与隆中定三分的诸葛亮相提并论?高树勋不是黄埔出身,也非中央军嫡系,受到蒋委员长如此礼遇尤其罕见,当然了,也让高树勋感到格外的荣耀。
  “健候,我们屋里说话。”蒋委员长微笑着,拉着高树勋径直进了关门。
  不过,新39师的行军队列却并没有停下来,与心情激动的高树勋相比,新39师的官兵们却要淡定得多,蒋“光头”和大群金灿灿的党国高级将领的突然出现,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太大震惊,更没有因此多停留哪怕一秒钟的时间。
  ※※※
  延安,瓦窑堡。
  半个多月前,南洋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刚刚访问了延安,并特意给毛主席捎去了两箱五粮液好酒,这会,毛主席已经打开了其中的一瓶五粮液,正和周公、朱老总围着坑上的矮桌,就着大把的卤水花生喝酒呢。
  “主席呀,缅甸的局面算是打开了。”朱老总一边剥着花生米,一边向毛主席说道,“接下来就看岳维汉能不能站稳脚跟了,只要岳维汉能在缅甸站稳脚跟,我军就又多了块稳固的根据地了,这可是块不一样的根据地呀,呵呵。”
  共产党八路军开展敌后工作,有一套著名的三步走战略。
  举个例子,37年底,聂老总带着115师教导团等3000余人深入敌后,在五台地区打击日寇,惩治汉奸伪军,在当地百姓心中初步树立了威信,这叫打开局面;接下来日伪军肯定要扫荡,八路军自然要反扫荡,反扫荡一旦胜了,根据地就算稳固了,这就叫站稳脚跟。
  站稳脚跟之后,接下来就是徐图发展了,八路军的各大根据地,都是这么发展来的。
  “我对岳维汉有信心。”毛主席大手一挥,朗声说道,“岳维汉不仅能在缅甸迅速站稳脚跟,更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入反攻!老总,恩来,你们没有听错,不是徐图发展,而是反攻,缅甸战场很可能要成为世界反西斯战争中,第一个转入反攻的盟军战场!”
  “这个我相信,岳维汉这小子的确很会打仗。”朱老总点了点头,深以为然道,“同样的军队,同样的战场,同样的对手,杜聿明兵败缅甸,而岳维汉却能在绝境中反败为胜,两下一比,高下立判哪。”
  “老总啊,杜聿明其实也是员虎将。”周公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衡阳会战,第五军就打得很英勇,是役,杜聿明的战术指挥能力也可谓是展现得淋漓尽致,此人的军事造诣纵然不如岳维汉,相差也绝不会太远。”
  说此一顿,周公又道:“杜聿明之所以兵败缅甸,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毫无底线、毫无原则地盲从了蒋委员长的遥控指挥,杜聿明身为战区指挥官,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战术主张,这仗怎么可能打赢呢?”
  “不,这只是表面现象。”毛主席却摆了摆手,说道,“其实,杜聿明兵败缅甸,根本原因并不是蒋委员长的遥控指挥。”
  说此一顿,毛主席又道:“事实上,蒋委员长的指导思想是绝对正确的,替中国抗战保存中国远征军这支有生力量有什么错?只是杜聿明在具体执行时,战术上却出现了致命的偏差,总之,杜聿明兵败缅甸,是因为他在军事观念上落后了。”
  见朱老总和周公还是有些不明白,毛主席又接着解释道:“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戴安澜的200师,杜聿明指挥的同古之战就打得很艰苦,而岳维汉指挥的孟拱会战却是势如破竹,连续击溃了日军第33、第18师团,原因何在呢?”
  “主席,你的意思是说,关键因素是飞虎队?”周公似乎有些明白了。
  “对,就是飞虎队!不过现在是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了。”毛主席不无感慨地道,“现在的战争,已经不只是地面部队的较量了,空军正越来越成为战场的决定性力量!真希望咱们八路军能够尽快拥有自己的空军力量呀。”
  周公闻言也有些意动,沉吟着说道:“以太行兵工厂现在的技术能力,要生产飞机恐怕不太现实,不过岳维汉在缅甸站稳脚跟之后,却可以试着引进美国的飞机生产线,或者过不了多久,我党就真的可以拥有自己的空军力量了。”
  “嗯。”毛主席重重点头道,“这事必须抓紧落实,而且不能只靠岳维汉,统战部要尽快与南洋华侨总会取得实质性的联系,尤其是陈嘉庚先生,有了陈嘉庚先生和南洋华桥总会的帮助,岳维汉与我党才能更快地在缅甸以及东南亚站稳脚跟!”
  “明白了。”周公点头道,“回头我就责成统战部尽快联络南侨总会。”
  ※※※
  云南,南桥总会办事处。
  陈嘉庚先生正与几个私交不错的华侨领袖聚会。
  自从日军席卷东南亚之后,南侨总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总会的办事处也转移到了云南昆明,同时,大量的华人华侨被迫背井离乡,逃难到了祖国的大西南,这些华人华侨主要都聚集在云南境内,尤其以定居昆明的居多。
  “……在延安,我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政党,以及绝对清廉的边区政府。”陈嘉庚先生向与会的庄西言、李清泉、李秋莲等华侨领袖介绍了他延安之行的所见所闻,最终还掷地有声地说道,“总而言之,我认为中国抗战的希望在延安!”
  庄西言点了点头,旋即又叹息道:“国军将士都是好样的,为了祖国抗战,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都是中华男儿的典范,可国民政府的确是太腐败了,而且是从根上烂了!这几年我们省吃俭用、勒紧裤带捐的几十亿战争款,大多却成了四大家族的私人存款。”
  “早知道,当初就应该把这些捐款交给延安的边区政府啊。”李清泉叹息着道。
  “现在也还不晚。”李秋莲女士道,“刚刚得到消息,远征军已经攻占了曼德勒,相信不久之后就能攻占缅甸全境了,我们缅甸华桥很快就能夺回被日寇强占的产业了,到时候,我们再把所有的捐款交给延安的边区政府!”
  李秋莲女士是缅甸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主席。
  在日军进攻缅甸之前,缅甸华侨总数大约为30余万人,这点人口与当时缅甸的总人口数相比虽然微不足道,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30万人所控制的财富却不是小数目,对缅甸实施殖民统治的虽然是英国人,可衣、食、住、行以及日杂百货等获利不丰,而且相当艰苦的基础行业,几乎都掌握在华人手中。
  整个东南亚的情形也大多如此,华人凭借辛勤劳动,迅速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不过,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体系中,华人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的,他们的地位甚至连东南亚当地的土著都不如,这样的情形甚至一直持续到了后世,在二十世纪末,东南亚土著时不时还会爆出排华反华的浪潮,以变相掠夺华人华侨的巨额财富。
  不过,在日军席卷东南亚之后,华侨的财富和产业几乎被掳掠一空。
  缅甸华侨也没能幸免,远征军兵败缅北之后,缅甸的华人侨侨就开始大量流亡,在跟随远征军撤回云南途中,大量缅甸华侨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长达千余公里的滇缅公路上,几乎铺满了缅甸华侨的累累尸骨。
  不过现在,缅甸华侨却终于看到了重回家园的希望!
  “曼德勒的战事我也听说了,远征军打得漂亮。”陈嘉庚先生不无振奋地说道,“岳维汉将军真可谓是战神转世,自从淞沪战场横空出世以来,将军几乎未尝一败,此次孤身远征缅甸,更是率领远征军数万残部反败为胜,了不起呀。”
  “嘉庚先生,我就要回缅甸了。”李秋莲女士道,“待会就动身。”
  “秋莲女士,我和你一道去。”陈嘉庚先生激动地道,“除了组织缅甸华侨返乡,更要见见岳维汉这位传奇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4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