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1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9/436

  
  吴中,王宫后花园。
  项庄左手抱着项政,右手抱着项治,正在荷塘边溜湾,炎炎夏日,屋子里热得跟个蒸笼似的,项庄实在呆不住,便索性抱着儿子来荷塘边纳凉了,此时,距离九江之战结束、楚国跟淮南国缔结同盟已经半个多月了。
  项政、项治也已经六个月大了,长得胖乎乎、粉嘟嘟的,甚是可爱。
  项庄并没有跟这个时代的古人那样,刻意地跟自己的儿子保持距离,棍棒出孝子的古训项庄自然是知道的,可不管怎么说,两个小家伙都还只有六个月大,甚至连阿爸、阿母都还不会叫唤呢,项庄又何必装什么严父?
  两个小家伙长相差不多,性格却是迥然不同。
  项政安安静静地依偎在项庄怀里,只是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把项庄瞧个不停,而且半天都瞧不够,也不知道小家伙在观察啥,项治的注意力却完全不在项庄身上,只是挥舞着莲藕般的小手,拼命想去招惹路边的杨柳。
  项庄身后,则跟着魏悦、虞姬还有十几个宫女。
  望着项庄怀抱爱子的背影,魏悦的俏脸上尽是幸福满足之色,作为一个女人,她拥有着夫君的宠爱,现在又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人生如此,又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现在,魏悦只希望两个儿子能够快快乐乐地长大。
  当然,项治名义上已经是先王的子嗣了。
  虞姬的俏脸上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慈爱之色,不过跟魏悦不同,虞姬的目光更多地落在了项治身上,自从项治过继给项羽之后,无论刮风下雨,甚至是落冰雹,虞姬都会坚持前来魏悦的寝宫,跟项治相处玩耍半个时辰。
  不远处,赢贞正站在阁楼上默默远眺。
  站在阁楼护栏后,正好可以看到荷塘对面的幽径,望着项庄怀抱项政、项治而且满脸开心幸福的模样,赢贞不禁幽幽叹了口气,项政、项治都已经六个多月大了,如果她赢贞再生不出儿子,就永远别想当上楚国王后了。
  可有什么办法呢?这一年多来,项庄在她赢贞房里留宿的日子远多于在魏悦房里,既便是魏悦产后身体恢复,项庄更多的时候也仍会选择留宿在赢贞房里,然而既便是这样,她赢贞的肚子却仍旧不见动静,一直都没有动静。
  赢贞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她必须另想办法。
  倏忽之间,身后传来了轻盈的脚步声,赢贞闻声回头,百里伊水的倩影已经袅袅婷婷地上了阁楼,又向着赢贞福了一福,道:“伊水见过夫人。”
  “小妹你来了。”赢贞当下上前亲热地拉住了百里伊水的小手。
  百里伊水如今可是吴中城里的名嫒了,长兄百里贤深得楚王信任,二兄百里茂也是军中有名的悍将,哪家子弟要是能够娶了百里伊水,可就立刻攀上高枝了,更重要的是,百里伊水本人也是长得人比花娇、美艳无双。
  这半年多来,百里府的门槛都快被络绎不绝的媒婆给踏平了。
  不过,前来提亲的世家豪族全都吃了闭门羹,其中甚至还有叔孙贯的嫡孙,谁也不知道百里氏想选个什么样的金龟婿,只有赢贞隐隐知道百里伊水的心思,换作以前,赢贞绝对不会主动去促成百里伊水的好事,不过现在,情势又自不同了。
  寒暄过后,当赢贞再回头看时,只见荷塘对面的小径上已经只剩下魏悦、虞姬跟十几个宫女了,项庄却是不见了,望着明艳动人的魏悦,赢贞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挣扎之色,不过当她的目光落在魏悦怀里的项政身上时,神情立刻就变得坚定了起来。
  ※※※
  项庄匆匆走进偏殿时,项他早已等候多时了。
  “子翼,编户齐民的统计有结果了?”项庄刚进门,就急不可待地问道。
  所谓编户齐民,指的是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佃农等等,毫不夸张地说,编户齐民就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军队的兵源来自编户齐民,国家的税赋更来自于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数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
  历史上,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北击匈奴,靠的就是基数庞大的编户齐民,正因为拥有取之不尽的税赋,正因为拥有用之不竭的兵源,大汉帝国才能够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对匈奴用兵,最终打得匈奴溃不成军、仓皇西遁。
  还有,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合、一统天下,除了耕战体系这个利器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秦国拥的编户齐民数量要远远超过关东任何一个国家,甚至比关东六国加起来的总和都要多。
  秦始皇一统天下前,华夏族的总人口大约在三千多万,其中秦国的人口约为一千万,可这一千万绝大部份都是自耕农、佣工、佃农等等编户齐民,当时关东六国的总人口约为两千万,可这两千万中,编户齐民的数量却不足一半!
  有人会问,另外一半人口哪去了?事实上,另外一半人口全成了世家豪族的家奴、仆役或者是佃农了,譬如齐国田文,也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光食客就有三千人,要养活这么多食客,得有多少产业,多少佃农?
  而世家豪族的家奴、仆役、佃农是不计入编户齐民之中的,这些家奴、仆役、佃农只需对主家负责,国家抽调壮丁时,他们不必应征,国家征收人头税时,他们不必纳税,甚至国家征收田赋时,世家豪族的佃农也不必纳赋。
  正因为此,秦国一统天下才是大势所趋。
  由此可见,编户齐民的数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早在当初刚刚继承王位之时,项庄就已经授意项他开始清查江东的编户齐民了,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七路联军打退了,九江平定了,跟淮南国间的盟约也签了,编户齐民的清查工作差不多也该有结果了吧?
  然而,项他的情绪却似乎有些低落,朝项庄见礼之后,又从衣袖里取出了一本小册子递给了项庄,如今江东的造纸业已经相当发达,所有流通的书藉都已经是纸质的了,官府衙门的行文书册布告等等,也都采用了纸张。
  项庄接过小册子,心情一时间竟有些忐忑。
  等到打开小册子之后,项庄才终于知道项他为什么会情绪不高了,小册子第一页记录的是吴郡吴中县编户齐民的清查结果,吴中县是江东首屈一指的大县,在项庄想来,吴中县的编户少说也有两万户,齐民数少说也该有十万,可结果却让项庄大跌眼睛。
  堂堂一个吴中县,楚国王城所在地,竟然只有五千多编户,不足三万齐民!
  “子翼,这不对吧?!”项庄抖了抖小册子,吃惊地道,“吴中这么一座雄城大邑,闲时都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怎么可能只有五千多编户,还不到三万人口?!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子翼,一定是你的清查出什么纰漏了。”
  项他摇了摇头,解释道:“大王,吴中的编户的确只有五千多户,齐民口数也的确不足三万,这是没错的,吴中城内之所以闲时都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却是因为聚集在这里的世家豪族太多了,再加上他们的家奴、仆役,数量就更是庞大了。”
  项庄闻言顿时一拍额头,苦笑道:“寡人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当下项庄又接着往下翻,可时越翻却越是心惊,尤其是翻到会稽郡时,各个县的编户数量竟然都只有一两千户甚至是几百户,齐民口数也只有五六千口甚至是千余口,这他娘的哪里还是县,分明就是个稍大点的集镇了!
  翻到最后,这次大清查的最终数字赫然在目。
  楚国治下三郡四十余县,编户数量竟然只有二十一万零九百六十七户,齐民口数则为八十九万七千九百二十七口,这个数字跟项庄预期中的数字可是差太远了,项庄原以为江东的编户齐民少说也有两百万,甚至更多,不想竟然只有八十多万,一百万都不到!
  放下户藉册,项庄神情凝重地道:“子翼,这个最终数字可信么?有没有出入?”
  项他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大王,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对的,吴郡十三县的编户齐民数大抵不会差,可丹阳郡、会稽郡治下三十余县的编户齐民数却绝然不可信,尤其是会稽郡治下的十五县,实际编户数量肯定远远不止户藉册上的数字。”
  项庄沉声说道:“你是说,会稽郡治下各县的县令谎报了编户齐民的数量?”
  项他点了点头,又道:“臣曾经暗中到过会稽郡治下的山阴县,发现山阴县治下的各姓宗族对编户齐民的清查极为排斥,山阴县的县令又是当地的宗族子弟,对郡守下发的公文也是爱搭不理,县尉倒是想查来着,结果几天后就被人发现暴死在家中,有此先例,后来去的县尉也就不敢再认真清查了。”
  “岂有此理!”项庄勃然大怒道,“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项他再叹了一口气,苦笑着道:“大王可能不知道,在山阴县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谣,说三大族老就是山阴的王,他们说的话就是法呀!”
  
  第253章
山阴县尉
  
  “三大族老就是山阴的王,他们说的话就是法?”项庄闷哼一声,杀气腾腾地道,“看来,不杀几颗人头还真不行了。”
  项他道:“大王的意思,严惩几家宗族,杀鸡儆猴?”
  “杀鸡儆猴?”项庄摇了摇头,沉声道,“不,这一次,寡人要彻底解决江东各郡的宗族势力,将那些胆敢挑战王权的宗族连根拔起,绝不姑息!”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项庄权势地位的巩固,项庄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推行变革了,不过,今时楚国的局势与昔日秦国又有所不同,昔日秦国变法,第一刀砍在了老世族身上,而楚国变法,项庄的第一刀准备砍在宗族身上。
  原本,项庄就已经张罗着要推行变法,并且打算拿宗族开刀了。
  现在,江东的宗族势力又自己把脖子凑了上来,项庄哪里还会客气?需知现在可不是当初,当初项庄为了尽快稳定江东局面,不得已才向宗族势力妥协,现在,项庄已经完全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再不可能也没必要妥协了。
  当下项庄吩咐晋襄去把百里贤、项佗请了来。
  楚国的变法,项庄决定由百里贤主持,所有的法令也由百里贤起草拟定,这是因为百里贤对秦法很熟悉,当然,项庄并不打算全盘照抄秦法,别的不说,秦法中的割鼻、剜目、断足等酷刑就很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用充军发配等刑罚来替代。
  道理是明摆着的,割鼻、剜目、断足相比充军发配,对罪犯的震慑力不会相差太多,可肉刑除了毁人就再没有别的作用了,而充军发配却能替国家提供大量的免费兵源,而且,这些兵源的素质通常要比一般壮丁更高。
  当然,对于一些十恶不赦之徒,还是要处以斩刑的。
  至于项他、项佗,项庄打算委任他们为左右护法使。
  项庄之所以要求项他、项佗护法,完全是因为两人一文一武,是楚国的柱国重臣,变法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是断然不行的,当然还有个原因就是,项他、项佗都是顾大局识大体的人,项庄相信他们一定会全力支持变法。
  很快,项佗、百里贤就先后来到了王宫偏殿。
  君臣见了礼,项庄又肃手请项佗、百里贤入席,然后问百里贤道:“子良,寡人拜托你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百里贤手持羽扇拱了拱手,答道:“回禀大王,臣参照先秦法度,已经草拟了《编户齐民律》十二卷,合共一百四十六细则,只是还有几条细则还有待斟酌,不过最迟明天,就能交给大王过目了。”
  编户齐民律?!
  项他、项佗闻言先是一愣,遂即心头凛然,大王这是要推行变法了?
  果然,项庄接下来就说道:“子翼、子严,楚国如今的局面你们也很清楚,国库没有多余的钱物,仓廪也没有多余的米粮,甚至连官员世勋的傣禄都快支应不过来了,因为仓廪中米粮不足,寡人甚至只能裁减军队,长此以往,国将何存?”
  项他、项佗默默点头,楚国现在的情形的确不容乐观,尤其是连续两次大战之后,国库仓廪更是窘迫,前次出兵九江的钱粮还是项他向吴中各大老世族借来的,今夏的粮赋虽然已经收上来了,却也是入不敷出,这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呢。
  顿了顿,项庄又道:“所以,寡人决定推行《编户齐民律》!”
  项他、项佗交换了一记眼神,同时拱手作揖道:“大王英明!”
  抛开项氏宗族的身份不论,项他、项佗也认为楚国要想摆脱目前的困窘局面,要想富国强兵、有所作为,就只能变法,当然,项庄如果只想窝在江东当个安乐王,那就没有变法的必要,目前财政上的困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别的不说,只要项庄下诏将田赋、口赋(人头税)再增加一倍,就足够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了,说起来,江东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战火摧残,百姓还算安居乐业,田赋、口赋既便增加两倍,也未必就会激起民变。
  不过,项庄如果想当天下共主,这么做就不合适了。
  与民争食绝非良策,更非长久之计,楚国要想强大,还得从根本上想辙,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什么?根本就是编户齐民,也就是说,楚国要想强大,就必须尽可能地壮大编户齐民这个群体,编户齐民的群体大了,钱粮税赋自然就充足了。
  对于楚国来说,要想使编户齐民的群体变大,办法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将大量的宗族私户转变为正式编户,再一个就是减赋减税,吸引各国移民。
  第二个方法是长久之计,见效却慢,第一个方法只适用于江东,不过就结果来说却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以项他、项佗的眼力,如何看不出项庄即将推行的《编户齐民律》,分明就是冲着江东各郡各县的宗族势力去的。
  项他、项佗的表态让项庄很是满意,这两人一文一武,还真是他项庄的左臂右膀啊,当下项庄又道:“子翼、子严,但凡变革,必定会遭到各种阻碍,严重者甚至还会危及国家安全,我们大楚也不可能例外,所以,还需要你们两个鼎力支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9/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