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36

  不过遗憾的是,大宋王朝自宋太祖开始,便奉行以文制武的国策,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杜绝了武人干政、武装割据的危害,却也从根本上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想想看,让个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的读书人去领兵打仗,那能行吗?
  最后,史上最富裕的汉人王朝,却亡在了蒙古人的铁蹄之下!
  项庄现在就想效仿大宋王朝,也给大楚弄这样一个强劲的内需拉动引擎,借以拉动整个楚国的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个内需拉动引擎就是聚集在秭陵城内的贵族们,准确点说,就是这些贵族手中所掌握的庞大财力。
  从目前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尤其是楚军得胜回国之后,国家是穷了,十年积攒的家当一下就去了半数,原本太仓里堆积如山的金帛、丝绸、棉布,几乎搬空了,不过,勋戚贵族们却是一夜暴富,尤其是远征巴蜀的楚军将士以及他们的家属,腰包一下就鼓了!
  秭陵的商人们迎来了一段空前的黄金时期!
  ※※※
  秭陵大街上,秦夫人、唐通等几十个巴蜀豪强正在漫步。
  楚军远征巴蜀,得到了数以百计的巴蜀豪强的鼎力支持,不过其中出力最大的却是以秦家、唐家为首的几十家豪强,楚军回师江东,这几十家巴蜀豪强也被邀请同行,项庄希望他们能去感受一下秭陵的商业氛围。
  项庄很清楚,楚国要想消化巴蜀,离不开这些巴蜀豪强的鼎力支持。
  而要想得到巴蜀豪强的鼎力支持,就必须加强江东与巴蜀之间的商业联系,那么,以秦夫人、唐家为首的这几十家巴蜀豪强,就将是江东与巴蜀之间的桥梁。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贩夫走卒的喧嚣叫卖,仰望着街边鳞次栉比的酒庐、棋舍、饭馆甚至是妓寨,唐通等十几个巴蜀豪强直觉得自己是进了天堂,两只眼睛都不太够瞧了,没得说,这秭陵城真的是太繁华、太热闹了。
  不过,身材高挑、风姿绰约的秦夫人也很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经过一家酒庐时,正在里面喝酒的十几个大头兵忽然间眉飞色舞,对着窗外经过的秦夫人一行吹起了口哨,几个大胆的嘴里甚至还说些风言风语,秦夫人却不着恼,甚至还向着十几个大头兵抛了记俏媚眼,顿时惹来一片起哄声。
  有个大头兵借着酒意竟然真的追出了酒庐,想上前来摸秦夫人的俏脸,却被秦夫人一脚踹了个大马趴,酒庐里的大头兵和大街上的行人顿时便哄堂大笑起来,秦夫人拍拍小手,媚声说道:“想打老娘的主意,小子你还不够硬哟。”
  大头兵臊得满脸通红,低着头一溜烟似地跑了。
  一场风波过去,秦夫人一行继续往前闲诳,走了不到两条街,便接连有好几拨喝醉了酒的楚兵,秦夫人、唐通的商业嗅觉最为敏锐,两人已经从中嗅到了浓烈的商机,当下唐通扭头对秦夫人说道:“夫人,你发现了吗?”
  “发现了。”秦夫人点了点头,说道,“楚军将士在打了胜仗后,干得最多的一件事便是喝酒,疯狂地喝酒!他们领的赏金,倒有一大半都进了酒庐,听人说,秭陵城内的白酒早已卖光,就是新酿的水酒都快供不应求了。”
  说到这里,秦夫人的美目忽然间亮了起来,她想到了一条绝佳的生财之道,那就是在巴蜀办酿酒作坊,大量酿造白酒,然后运到秭陵来卖!白酒售价不菲,一坛十斤装的白酒在秭陵就能卖到两个金币,而巴蜀是大粮仓,粮食便宜!
  酿造白酒的工艺是个问题,不过这难不到秦夫人,她打算今晚就进宫向楚王讨旨,特许她在巴蜀酝造白酒,这点自信秦夫人还是有的,当初楚军兵不血刃通过夷陵道时,楚王就答应过她的,现在是时候让楚王兑现承喏了。
  不过,唐通发现的却是另一个商机,那就是棉布的畅销!
  刚刚在大街上闲诳,唐通至少发现几十个大头兵腋下都挟着一匹或者几匹棉布,甚至还有小校专门雇车来购买棉布的,显然,这些大头兵买了棉布都是送给妻妾的,或者干脆就是打算拿棉布做聘礼去娶亲纳妾的。
  棉花自十几年前引入江东后,便迅速流行了开来,因为棉布有着比麻布、丝绸更好的保暧性能,而且价格也要比丝绸便宜得多,到了现在,棉布早已经取代葛、麻,成了江东小市民家庭以及小农家庭的置衣首选了。
  唐通第一次在铺子里看到棉布时,简直傻了,棉布的柔滑细腻仅次于丝绸,却远要比丝绸更保暧,而棉布的价格却只有丝绸的一半不到,葛布、麻布跟棉布比简直就是渣,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布?上半辈子的衣服真是白穿了。
  唐通已经了解过了,种棉花的最大条件就是光照充足!
  在唐通的巴西老家,各大坝子别的好处没有,就是一年四季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植棉花,他已经想好了,回头先买几车棉籽回去试种,一旦试种成功就大量种植,只需几年,他们唐家就该成为整个巴郡甚至整个川中的巨富了。
  其余的几十个巴蜀豪强也是各有发现,甚至有人打起了妓寨的主意。
  这一刻,几乎所有的巴蜀豪强都在庆幸,庆幸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如果巴蜀仍旧处在汉国的统治下,他们又哪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第344章
汉军之复仇
  
  秭陵,楚王宫尚书房。
  项庄正召集令尹项他、上将军项佗、卫将军毕书、军师百里贤、上大夫武涉等五位文武大臣召开御前会议。
  项庄首先问项他道:“子翼,有功将士的赏金都发放了吗?”
  这次楚国大动干戈,出动了二十万府军、三万禁军跟汉军、齐军大打出手,付出的代价不能说不惨重,光是淮南战场就伤亡了五万多人,但收获也是颇丰,占领了巴蜀这个大粮仓不说,回师江东途中更一举吞并了临江国!
  现在,楚国的国土面积已经增加了四倍多,人口也从五百多万激增到了将近七百万,壮丁数量也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反观汉国,由于失去了巴蜀二郡,不仅国土面积缩水不少,人口也从七百万锐减到了五百多万。
  既便是淮南战场,楚军也并非毫无收获。
  面对“兵家之仙”韩信的四十万大军,楚军能够不败就已经是胜利了!
  可以这样说,这一战,楚国基本上实现了战前制订的战略意图,所以在论功行赏、发放赏金的时候,项庄也是格外大方,嘱意项他按照最高规格来发放!至于说有功将士的爵位赏赐以及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却得严格按照规定来办。
  项他拱了拱手,有些肉痛地道:“回禀大王,已经全部发放了。”
  项他能不肉痛?按照项庄的上谕,远征巴蜀五万大军,北征淮南十六万大军,以及留守梅山淮水的五万大军全都记功劳一等,也就是说,每一名出征的将士赏金币十枚,有杀敌记录的将士,战功另行裁定,赏金再行追加!
  核算下来,参战的二十六万大军,竟发放了五百六十多万金币!
  还有阵亡将士的抚恤,两万多人每人一百金,又是两百多万金!
  好家伙,项他十年积攒,整个国库里也不过积蓄了两千多万金,现在一家伙就去了将近一半了,项他能不心痛?大王他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哪,他攒这点家当容易吗?可大王他倒好,金口一开,这金币就跟流水似的流出去了。
  项庄当然知道项他心里在想什么,当下拍了拍项他的肩膀,说道:“子翼,你不能只看到国库里少了一千万金币,你要知道,这一千万金币发放给有功将士之后,它们是不会凭空消失的,最终,它们还是会流入国库的。”
  作为一个古人,项他对于商业流通并不熟知。
  项庄同样不懂经济学和金融学,但他在穿越前看过一篇经典的辩论。
  在项庄穿越前,华夏国刚刚举办了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且投资高达四千亿元,对于政府花这么多钱办如此奢华的一场体育盛会,民间批评颇多,这些批评者中间,一小部份人是唯恐华夏不乱的别有用心者,其他的则是人云亦云,似乎不骂就不是华夏人。
  事实上,政府投入四千亿办一届奥运会,带动的基建、建材、服务等产业所产生的直接产值至少超过四万亿,所创造的就业岗位至少超过四万个,最后,这四千亿中的绝大部份都会变成利润、工资或者通过服务交换流入华夏人的腰包里。
  换句话说,政府投入的四千亿将通过利润、工资、服务交换等方式流入老百姓的腰包,在这中间,还产生了十倍乃至上百倍的产值,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还留下了一个漂亮的城市以及大量的体育场馆,这个绝对不是浪费。
  套用当时的一句术语,这个就叫奥运经济刺激计划。
  别的国家举办奥运会之所以花钱不多,不是他们不想效仿北京,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实力效仿,既便是GDP冠绝世界的美国,也同样做不到,这个是体制的差别,或者说是体制的差距,华夏国的体制就是能够集中财力、人力办大事。
  所以说,国库一下发放上千万金,项庄是一点也不担心,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这一千万金币发放给有功将士或者阵亡将士家属之后,将会极大地带动江东的工商业发展,尤其是江东的酿酒、纺织、建筑行业,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你想,有功将士领到赏金之后,肯定要尽情享乐、大肆庆贺,呼朋引伴、找几个相好的老友下馆子饮酒狂欢那是必须的!然后,将士们肯定会给自己盖一幢大宅子,再给妻儿老小置办几身像样的行头,贵族就该有贵族的样,对吧?
  酿酒、纺织、建筑行业的繁荣,又将带动棉粮种植以及土木行业的兴盛,最重要的是,所有这些行业的发展都将带动运输业的发展,届时,大大小小的车行、船行将会兴起,光是这些车行、船行,每年都将向国库提供可观的厘金!
  也就是说,国库支出一千万金,将产生至少一万万金的产值,整个江东乃至整个楚国的经济规模将得到极大的扩充,届时,只是每年新增加的厘金税赋,就将远远超过田赋,这样的结果比将一千万金放在国库里发霉可要好得多。
  项他自然不懂这些,只是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
  项庄也没有多做解释,又问项佗道:“子严,禁军的选拔考核完成了吗?”
  这次大战,禁军三大营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禁军三大营,那么无论是巴蜀之战还是淮南之战,结果都将完全不同,而且随着楚国国力的增长,以及国土面积的激增,禁军的扩编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禁军将扩充为虎贲、天狼、骁骑三军,每军辖左右两营,每个营的兵力维持不变,仍是一万人骑,这样一来,禁军就从三万人骑扩充到了六万人骑,就需要从府兵当中选拔将近四万名老兵,好在参加过巴蜀或者淮南之战的老兵数量足够多。
  此外,天狼左营将常驻金牛关,虎贲右营将常驻江陵,这两地全都并入楚国不久,如果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之师坐镇,显然是不行的。
  项佗道:“回禀大王,四万名老兵已经选拔好。”
  “嗯,好。”项庄欣然点头,又回头对毕书说道,“学剑,巴蜀之战以及淮南之战死了不少将士,禁军扩编又挑走了四万老兵,各郡府兵的缺额就大了,你要督促各郡各县,尽快补足府兵的缺额,还有临江四郡以及巴蜀二郡,府兵也要尽快编练。”
  毕书答道:“大王放心,臣已委派子车师、西乞烈两位将军前往临江、巴蜀,负责编练府兵事宜,至于江东四郡的府兵缺额,半个月内必能补足,不过,临时补充进来的府兵由于缺乏训练,所以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
  项庄默然点头,不禁府兵如此,只怕禁军的战斗力也会下降,不过这不是什么问题,一支军队,只要有相当数量的老兵在,其战斗力很快就能得到恢复,甚至还会增强,所以,项庄一点也不担心禁军以及江东府兵的战斗力。
  倒是临江四郡、巴蜀二郡的府兵,能不能募集到足够的兵源先不说,既便这六郡的府兵能够很快编练成形,可在三年之内只怕也很难形成战斗力,也就是说,至少三年内,楚国必须持续不断地从江东调兵前往临江以及巴蜀。
  一旦汉军有所异动,楚国更需发动大军前往临江或者巴蜀。
  沉吟片刻,项庄忽然问百里贤道:“子良,你说刘邦会善罢甘休吗?”
  “恐怕不会。”百里贤摇了摇羽扇,答道,“不出意外的话,刘邦肯定会反扑。”
  项庄点了点头,又缓步走到了悬挂着地图的屏风前,项他、项佗、武涉、毕书、百里贤等文武大臣也纷纷跟着站到了项庄身后,望着地图沉思了半晌,项庄沉声道:“如果汉军想要复仇,他们会从哪个方向下手?”
  ※※※
  几乎是同时,刘邦也正在未央宫召开御前会议。
  汉军是在半个多月前退回关中的,楚国大将高初强征汉中数万民夫,在金牛道口筑起了一座要塞,号称“金牛关”,刘邦亲率大军猛攻了月余,损兵折将无数,却始终无法攻陷金牛关,迫不得已,刘邦只能退兵回了关中。
  会议的气氛有些凝重,刘邦固然是神情阴郁,萧何、陈平、白墨、周勃等文武重臣的脸色也不好看,这次大汉国可是吃了大亏了,倾举国之兵力北征,虽说夺回了九原郡,却也让楚军趁虚袭取了巴、蜀二郡,怎么算都亏大了。
  不久前又得到消息,楚军竟又在回师途中灭了临江国!
  楚国在吞并了巴蜀二郡、临江四郡之后,国土面积扩展了整整数倍,总人口和壮丁数量也是骤增不少,相比大汉国,也是只多不少了!
  只有张良神情自若,道:“大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刘邦皱了皱眉,不悦道:“子房,丢了巴蜀,还能是福?”
  “那要看大王怎么想了,单从事情本身来看,我大汉国失了巴蜀二郡,不仅国土面积缩水了一半多,人口也锐减了将近两百万,这的确不是什么好事。”说此一顿,张良又道,“不过话说回来,楚国在占了临江、巴蜀后,也将战略主动权拱手相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