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2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436

  项他道:“这个倒是不难,只需派人进入梁地散布消息就行了,梁地百姓现在差不多就已经断顿了,只要能有吃的,他们肯定愿意来。”
  “行,那这事就交给你了。”项庄欣然点头。
  待众人散去,项庄又将屈不才唤出,叮嘱道:“老屈,让你的人盯紧咸阳、洛阳,不管有没有发生大事,必须每天向寡人禀报。”
  “喏!”屈不才躬身作揖,领命去了。
  ※※※
  当项庄算计着从梁地掠夺人口时,韩信大军已经到了乘丘,乘丘距离定陶足足还有百余里,赵炎却早已经带着申屠嘉等候在大路边了。
  “赵炎,寡人听说过你。”韩信翻身下马,将赵炎扶起。
  “惭愧。”赵炎神情讪然,他现在的身份毕竟还是梁臣。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气氛,韩信身后的娄敬笑道:“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梁王暴虐,诚非明主,足下弃梁归齐,可谓明智。”
  韩信微笑道:“子矜,自即日起,你便是寡人的军师。”
  赵炎赧然道:“还望齐王能够善待梁地百姓,则在下幸甚。”
  韩信执住赵炎右手,边走边说道:“即日起,梁地百姓便是我大齐百姓,便是寡人之子民,寡人自当善待。”说罢,韩信的目光又从赵炎身后肃立的申屠嘉脸上掠过,问道,“这位想必便是勇冠三军的申屠将军了吧?”
  申屠嘉赶紧拱手作揖,恭声道:“末将申屠嘉,参见齐王。”
  “好,很好。”见申屠嘉身姿雄壮,神情从容,韩信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又道,“卿仍为大齐护军校尉,专事护卫军师安全。”
  话音方落,又有亲兵捧着一卷地图上前,赵炎接过地图,又在申屠嘉的帮助下展开,然后对着韩信说:“大王,这是梁地五郡七十二县的地图。”
  韩信双手接过地图,心绪不禁有些激荡,先秦三十六郡,他韩信已得济北、临淄、胶东、琅邪、薛、陈、东、砀、颖川、南阳十郡,天下三分有其一了!只需再灭了赵国、燕国还有韩国,便可再得十五郡,天下几在掌握矣。
  赵炎叹了口气,道:“大王,梁地的情形不容乐观哪。”
  赵炎非常清楚,韩信现在正在兴头之上,跟他说这些的确有些败兴,可梁地的情形的确是不容乐观,而且赵炎也想看看,韩信心里是否真的装着百姓,假如韩信也是跟彭越一样的暴君,根本不顾及百姓死活,那不如去休。
  “哦?”韩信微微蹙眉,道,“跟寡人说说。”
  赵炎点了点头,神情凝重地道:“梁地在彭越治下,瑶役、田赋极重,百姓原本就很困苦,这次征伐荆襄,十万大军更是将梁地给祸害了个遍,近半百姓已经没了隔夜之粮,如果不想办法给以接济,梁地肯定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韩信的神情也变得严肃起来,问道:“子矜,依你估计,需要多少粮食?”
  赵炎道:“梁地五郡七十二县,有口一百八十余万,至少有八十万人缺粮,要想帮助这些难民熬到秋粮打下,少说也要五十万石粮食!”五十万石粮食养活八十万人,就是只熬稀粥,也只能撑三个月,这已经是最少了。
  韩信霎时便蹙紧了眉头,临淄太仓倒是还有五十万石粮食,不过那是军粮,是绝对不能擅自动用的,太仓存粮不能动,那么,从齐地百姓的手中征粮?显然也是不行,王陵、娄敬他们绝对不会答应,韩信自己也不愿意。
  那么,又该上哪去筹措这五十万石粮食呢?
  旁边娄敬忽然轻轻地扯了扯韩信衣角,道:“大王,赵国有粮。”
  韩信如梦方醒,当下对赵炎说道:“子矜,粮食的事交给寡人,不过寡人筹措粮食也需要时间,少则十日,多则半月,第一批粮食就能够运到,这段时间,却要麻烦你替寡人操持一二了,至少不能让梁地的局势失控。”
  赵炎拱手作揖,肃然道:“臣当竭尽所能。”
  ※※※
  秭陵,令尹府。
  两百多名太学学子已经被召集起来,项他正给他们训话。
  现如今,楚国的国考已经正规化,确定为每三年一次,考试科目依然是八科,八科全部合格者即授予最低阶的公士爵位,然后进入太学继续深造,一般在太学学习三年,就会外放到郡县担任佐官,表现优异则加官晋爵。
  大厅里摆了张屏风,屏风上悬挂了一幅梁国地图。
  项他指着地图说道:“根据乌木崖提供的情报,梁国大约有口一百八十余万,至少有八十万人遭到了梁军洗劫,你们游说的对象就是这八十万人,你们将分成二十小队,分别前往受灾最严重的郡县,游说那里的百姓南逃归楚!”
  顿了顿,项他又道:“本令尹也不指望你们能够将受灾的全部八十万人带回来,但你们至少要给本令尹带回三十万人,尤其是妇孺跟壮丁,越多越好,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两百多学子轰然应喏。
  项庄道:“行了,那就各自准备去吧。”
  ※※※
  在彭城,还有个人也在算计着从梁国捞些好处,这个人就是淮南国国相蒯彻。
  蒯彻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周边局势的关注,自从梁王彭越兴兵,淮南国的奸细就不断地将最新消息传回彭城,得知彭越兵败绿野泽,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蒯彻也是吃了一惊,不过吃惊之余,他也知道,淮南国染指梁地的机会到了。
  不过,接下来局势的发展却再次出乎了蒯彻的预料。
  项庄一纸封王令,竟然将周勃的二十万大军逼回了宛城,这一来,蒯彻的如意盘算便落了空,他原本还指着汉军会跟齐军在梁地恶战一番,等汉齐两军两败俱伤,淮南军再去收拾残局,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梁地五郡!
  可现在,汉军缩回宛城,齐军独得梁地已成定局了。
  土地夺不到,蒯彻就想着是不是从梁地掠夺些人口?
  不过,淮南王英布对于掠夺梁地人口似乎没什么兴趣。
  “大王,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人口啊!”蒯彻耐心地解释道,“人口多,则田赋多,壮丁多,则兵源多,大王如果想要争霸天下,就需要更多的钱粮,更多的军队,也就需要更多的人口,眼下正是掠夺梁地人口的好机会,万万不可错过哪。”
  英布摇了摇头,不以为然道:“这个还是算了吧,眼下还不宜跟齐国交恶。”
  蒯彻闻言哑然,心下也不免有些泄气,英布自从上次被韩信所擒又放回之后,就不怎么信任蒯彻了,其实蒯彻还算是好的,上将军召震想趁英布被擒之机会扶太子上位,直接就被英布随便找了个借口给杀了,甚至连太子也被废了。
  出得王宫,蒯彻不禁仰天长叹,如今淮南王心性大变,每日沉迷酒色,而且只信任佞臣小人,淮南国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再想想如今齐国的情形,蒯彻不禁越发的黯然神伤,记得当年刘邦、项羽相争时,蒯彻就曾劝过韩信,让他拥兵自重,与楚汉呈三足鼎立之势,那个时候,韩信拒绝了蒯彻,悍然出兵三十万,帮助刘邦在垓下打败了项羽。
  然而,时移势易,当年蒯彻所期盼的局面,今日却成了真。
  韩信在夺得梁地五郡之后,与关中刘邦、江东项庄隐隐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且,楚国现在正忙于消化吸收荆襄巴蜀,刘邦这会也忙于清理内部的隐患,韩信正好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河北的赵国、燕国以及韩国,只等韩信灭了韩赵燕,天下就真成鼎足之势了。
  
  第363章
陈平献计
  
  刘邦已经回到了咸阳,集结在南阳的二十万汉军也是散兵归野,刘邦虽然不甘心就此让出梁地、放弃荆襄,然而韩信大军都已经进了定陶城了,再想从韩信手里夺取梁地不啻于虎口夺食,至于荆襄,雨季仍未过去,现在也不到用兵的时候。
  九原郡守卢绾、北地郡守郦商也回了咸阳,心里更把项庄骂了个半死,他们两个倒是有心称王,可问题是,他们有称王的本钱么?手里没兵也没有将,今日称王,明日刘邦就能让他们两个死无葬身之地,这不存心害人么?
  这会儿,卢绾、郦商正战战兢兢地跪在刘邦跟前,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卢绾虽说是刘邦心腹中的心腹、亲信中的亲信,可这些年情形也有了些变化,刘邦渐渐的老了,疑心病也渐渐的重了,尤其对于分封之事,格外敏感,这些年,也有不少大臣提出要分封,结果却无一例外全都让刘邦给杀了。
  卢绾、郦商很担心,他们会步这些人的后尘,虽说封王令是项庄颁下的,名不正也言不顺,可谁知道汉王心里会怎么想?再加上坊间的谣言,万一汉王真的误会他们有了称王的野心,那他们可就必死无疑了。
  “起来吧,别跪着了。”好半晌后,刘邦从鼻孔里闷哼了一声。
  “谢我王。”卢绾、郦商撅着屁股叩首谢恩,却不敢真的站起身来。
  自从未央宫建成之后,萧何便引入了一整套的儒家礼仪,其中一项便是跪拜之礼,大臣在觐见国君时,需要行三跪九叩之礼,记得刘邦当初第一次接受群臣跪拜时,虚荣心可是得到了极大满足,心里直叹息,这他娘的才像个国君哪。
  卢绾、郦商都不敢起身,却以眼神一个劲地瞟向坐在旁边的张良、陈平二人,希望两人能够在刘邦面前替他们求情。
  刘邦见了便有些心烦,挥手道:“行了,你们都下去吧。”
  卢绾、郦商这才确信事情真的是过去了,这才放心离去。
  目送卢绾、郦商两人的身影远去,刘邦却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卢绾、郦商的事情容易解决,周勃也不是问题,可吕氏父子却是个巨大的麻烦啊,尤其是吕泽,不仅功勋卓著,而且部曲故旧遍布军中,他若要称王,刘邦根本就阻止不了。
  陈平忽然说道:“大王,臣有三策,可解眼下之困局。”
  刘邦霍然回头,急声说道:“陈平你快说,哪三策?”
  陈平伸出右手食指,说道:“加封吕泽为太尉,掌全国兵马,趁其来咸阳赴任之时,将吕氏势力一网打尽,永绝后患,此为下策。”
  坐在另一侧的张良、白墨面面相觑,这也太狠了吧?不管怎么说,吕泽都是大王妻兄,而且大王起兵至今,吕泽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昔日大王兵败彭城,若不是吕泽在关键时刻举兵驰援,只怕大王早就殁于乱军之中了。
  而且,此举必定会让汉国元气大伤,别的不说,只是骠骑将军吕台,军中就无人能够替代,将吕氏集团一网打尽,后患是除了,可汉军从此也别想逐鹿中原了,从今往后,刘邦也就困守关中当个关中王了。
  刘邦也有些心惊肉跳,当下又道:“中策呢?”
  陈平又伸出右手中指,接着说道:“仍然加封吕泽为太尉,掌全国兵马,以安其心,是为中策。”这个就是拖延了,所以只能是权宜之计,因为刘氏跟吕氏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此而消失,将来终究还是要爆发的。
  刘邦摇了摇头,满怀希冀地道:“上策呢?”
  陈平最后伸出右手大拇指,道:“上策就是禅让,将王位让给吕泽!”
  “啥,禅让?”刘邦闻言愕然,将王位让给吕泽?!这馊主意也叫上策?
  张良、白墨闻言却是眼前一亮,这个就是以退为进,所谓禅让当然是假的,真实用意是让刘邦通过此举来向吕泽表明心变:你吕泽的功劳是大,可我刘邦已经封无可封了,如果你想要的话,那就把寡人的王位拿去吧。
  刘邦转头望向张良,问道:“子房,此策可行?”
  “可行。”张良毫不犹豫地道,“只是需要辛苦大王走一趟洛阳了。”
  “也罢。”刘邦这才下定了决心,沉声道,“寡人明天便动身去洛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