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436

  
  项庄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刘邦已经顾不上关东了,那么现在我们就要全力以赴阻击韩信了,至少不能让他轻轻松松接收梁地。”
  凭心而论,项庄对梁地是真不感兴趣,不过也不能白白便宜了韩信。
  项他道:“阻击韩信可不容易,迄今为止还只有不到十万人逃入九江、衡山两郡,而派往梁地各县的太学学子却已经让齐军捕杀了好几十个!”
  武涉叹道:“韩信有赵炎的帮助,平定梁地事半功倍哪。”
  项佗也道:“是啊,梁地属齐看来是无法避免了,除非调动大军前往争夺。”
  百里贤道:“眼下,荆襄巴蜀都在全力编练府兵,而江东的老兵则已经抽调一空,新兵也在训练之中,现在唯一能够调动的就是禁军,不过禁军也补充了不少老兵,也同样需要整合训练,所以,能不出兵还是不要出兵的好。”
  项庄说道:“为了区区一个梁地,大动干戈却是不必了。”
  眼下的楚国,就像是华夏历史上刚刚完成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正处于国力爆发式增长之前的关键时期,只要熬过了这几年,等到巴蜀、荆襄以及江东新募的府兵全部练成,楚国的国力、财力及军力就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那个时候,楚国就将对汉、齐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项庄绝不会在这个时候为了梁地去跟齐国大动干戈,一来是项庄不想打断楚国的蓄力过程,二来梁地实在不值这个价,梁地虽说处于中原腹地,可是自从秦末以来,梁地久经战乱,早已经是十室九空、破败不堪了。
  然而,项庄话音方落,屈不才便神情凝重地走了进来。
  “大王,这是刚刚收到的飞鸽传书。”屈不才说着将一个小纸卷递给项庄,又道,“信鸽是从临淄发出的。”
  临淄?项庄心头微微一凛,从屈不才手中接过了密信。
  看完密信,项庄不禁蹙了蹙眉,一直关切地注视着项庄的文武重臣便纷纷心头微惊,难不成临淄又有大事发生?韩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不成?
  项庄将密信递给项他,然后环顾众人说道:“根据乌木崖提供的情报,至少十万更卒正从齐地各郡往济北郡的平原县集结,临淄仓廪里积储的粮食也在大量发往平原,看样子,韩信是打算一鼓作气将赵国也给灭了。”
  “十万更卒?”
  “要灭赵国?”
  “韩信还真敢!”
  “齐军差不多是倾巢而出了吧?”
  “是啊,这一来齐国几乎就空了!”
  “可不是,齐国总共也只有不到三百万口,更卒总数最多也就三十万,加上正卒、戎卒满打满算也就四十万人,先前淮南失利,齐国就已经折损了十几万人,现在又有十万大军驻扎在梁地五郡,再征十万更卒攻伐赵国,齐国国内还有兵吗?”
  项他、项佗、武涉、毕书、百里贤等人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地图!”项庄一挥手,晋襄早已经带着两名禁军将一扇屏风抬了上来,又以最快的速度从书架上找到河北地图,在屏风上挂好。
  项庄比了比地图上平原到邯郸的距离,脸色顿时便沉了下来。
  平原到邯郸的直线距离还不到四百里,就算是按照每天五十里的正常行军速度,齐国大军也只需八天就能进至邯郸城下,八天时间说短不短,说长却也不长,这么点时间,楚国要想有所作为几乎没有可能,这也难怪韩信敢倾巢而出!
  项他看完密集后又转递给了项佗,然后上前说道:“现在有两个问题:其一,要不要救援赵国?其二,如果要救,又该怎么救?”
  “赵国必须要救!”项庄拍了拍地图,神情坚决。
  的确,赵国跟梁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在将近二十年的楚汉相争中,整个梁地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已经毫无争夺或者救援的价值,所以,项庄并不介意韩信吞并梁国,但是赵国尤其是邯郸附近十余县,那可是人烟稠密、土地肥沃的繁华之地。
  假如让韩信灭了赵国,假如让齐国吞并了赵国,则齐国的人口数、壮丁数就将得到成倍的增长,也就是说,齐国的兵源将骤然间猛增一倍!而韩信又极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一旦韩信麾下的军队数量超过了五十万,放眼天下谁还能胜他?
  要知道,韩信具有超强的指挥能力,他的军令甚至能够直达部、曲。
  想当年,韩信从关中分兵北伐之时,麾下不过区区两万老弱病残,可在连续扫灭韩代赵燕数国之后,他麾下的兵力就急剧膨胀到了二十多万人,由此可见,韩信将兵并不需要都是精兵、老兵,哪怕是刚应征的新丁,也能展现出足够的战斗力。
  所以说,一旦让齐国灭掉赵国,一旦让韩信得到了赵国的几十万壮丁,那么齐国就将成为不输于汉国的劲敌,当年项羽、武涉、蒯彻他们曾经苦苦期盼的三国鼎立的局面,很可能就会成真,这却是项庄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韩信灭掉赵国!
  一百六十多年前,大兵家孙膑为救赵国,导演了一出围魏救赵的精彩好戏,今天,他项庄也要来个围齐救赵,彻底扼杀韩信吞并赵国的野望!
  “赵国必须要救!”顿了顿,项庄又道,“这个没什么好多说的。”
  项他点了点头,又道:“好吧,现在的问题是,该怎么救赵国?”
  项佗道:“军粮倒是不成问题,秦家的二十万石稻米已经运到秭陵了。”
  武涉道:“最大的问题是距离,平原县距离邯郸不过四五百里,而秭陵距离邯郸却足足有两千多里,就算是一天两百里的急行军,也要半个多月才能赶到,何况途中还要经过淮南国以及梁地,所以,两个月内能赶到邯郸就已经是奇迹了。”
  “我军不必去邯郸。”百里贤摇了摇羽扇,说道,“去临淄就行了。”
  项庄忍不住回头望了百里贤一眼,心忖子良却是跟他想到一块去了,围齐救赵!
  “去临淄?!”项佗闻言神情微动,说道,“军师的意思是说,趁齐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的大好机会,一举袭取临淄,灭了齐国?”
  百里贤摇了摇头,淡然道:“不,上将军过于乐观了,需知临淄不是那么好取的,要想趁机灭掉齐国则更是难上加难,我军摆开架势攻打临淄,不过是为了逼韩信回师自救,如此一来,邯郸之危就将不战而解,赵国也就保住了。”
  武涉道:“问题是临淄距离秭陵也足有一千五百多里,急行军也至少需要半个月,而且中间隔了个淮南国,自从淮南之战为齐军擒获又放回之后,英布对我大楚的态度就暧昧了许多,我大楚若出兵,保不准英布就会扯后腿截我粮道。”
  书房里霎时便安静了下来,武涉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
  现如今,淮南国跟楚国的关系的确很微妙,虽然两国还没解除盟约,可在很多时候淮南国对楚国已经不那么友好了,最近几个月以来,屡屡有淮南军窜入九江打家劫舍,九江郡守已经几次上表请求朝廷出面干预。
  项庄也的确派人去彭城抗议了,不过淮南军依然如故。
  如果楚军这时候借道淮南国攻伐齐国,淮南军十有八九会抄了楚军后路,真要是这样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
  令人窒息的寂静中,项庄忽然说道:“既然淮南军有可能断我粮道,那么这次远征,我军就不必再携带粮草了!”
  “嗯?不带粮草?!”
  “不带粮草将士们吃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只有百里贤若有所思,他隐隐猜到,大王很可能是要效仿当年楚汉相争时的梁军就地筹粮,这样一来,不仅粮草的难题迎刃而解,顺便还能给淮南国、齐国造成极大的破坏,连带的也就削弱了两国的国力。
  项庄又道:“这一次,寡人将亲领骁骑军出征!”
  项他、项佗、武涉、毕书等一众文武大臣顿时脸色大变,急欲谏言劝阻时,却被项庄一记手势给逼回了喉咙里,项庄冷厉的目光从众大臣脸上逐一扫过,然后才说道:“寡人不在秭陵之时,由太子监国,令尹、上将军、上大夫、卫将军当全力辅佐之!”
  项庄主意已定,项他、项佗、武涉、毕书再不敢多说什么,只得喏喏应下。
  当下项他、项佗、武涉和毕书便下去准备去了,大军即将出征,各人需要忙碌的事情有很多,项他要替将士们准备十天份的干粮,项佗则要召集已经封爵返乡的功勋老兵,毕书要去召集骁骑营的士兵,武涉则要发布文告。
  书房里便只剩下了项庄、百里贤、晋襄、呼延四人。
  想了想,项庄又吩咐晋襄道:“子成,你去把赢夫人叫来。”
  对于赢贞,项庄还真有些不放心,他担心自己出征在外时,赢贞会趁机出幺蛾子,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她带在身边的好。
  
  第370章
向楚国求援
  
  秭陵禁军大营,一队队的骑兵正从辕门内汹涌而出。
  项庄身披轻裘,在百里贤、呼延、晋襄、百里茂、由渊诸将的簇拥下打马登上了禁军大营右侧的小山包,站在山上居高临下往下看,盔甲森严、刀枪林立的楚军骑兵就像是一股钢铁洪流,正沿着驰道向着北方汹涌而去。
  “呼噜噜……”胯下的乌骓马打了个沉重的响鼻,以显示它的存在。
  乌骓马跟了项庄差不多也有十多年了,再加上以前跟随项羽的岁月,也算是一匹身经百战的老马了,战马的使役年限很少超过十五年,既便乌骓马神骏异常,看上去一点也不显老态,项庄却知道,这很可能就是乌骓马的最后一次出征了。
  不仅乌骓马,这一次很可能也将是他项庄的最后一次亲征。
  在项庄看来,国君身先士卒、以身犯险是很愚蠢的,如果可以选择,项庄绝不愿意亲率骁骑军远征齐国,但是没有办法,因为这次是长途奔袭,步兵行动迟缓很容易被齐军包了饺子,所以只能派骑兵去,所以项庄只能亲征。
  楚国并非没有大将,但是纯粹的骑兵统帅还真不多。
  蒙殛无疑是个优秀的骑兵统帅,作为名将蒙恬的假子,蒙殛在九原见证了大秦铁骑的辉煌和没落,更与草原胡人交战多年,拥有极其丰富的骑战经验,原本可以让他领兵出征,不过很遗憾,蒙殛正在江陵训练骑兵,实在无法分身。
  除了蒙殛,天狼将军呼延无疑也是个优秀的骑兵统帅,不过呼延毕竟是匈奴人,项庄不可能将楚国最精锐的骑兵交给一个匈奴人独自统带,所谓人心隔肚皮,别看呼延现在对他项庄忠心耿耿,可一旦独自领兵在外,焉知他就不会生出异心?
  人心是会随着环境、际遇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点史上不乏例证。
  蒙殛分不了身,呼延又不放心,项庄就只能御驾亲征了,更何况,对于精锐步兵或者骑兵的长途奔袭战术,放眼当今天下,项庄还真不作第二人想,韩信用兵固然厉害,但在骑兵的长途奔袭战术上,未必就能强过他项庄。
  唯一让项庄有些担心的是,骁骑军相比原来的骁骑营,兵力上虽然扩充了一倍,可总体上的战斗力却似乎反而下降了,这是因为,骁骑军从府兵中抽调了不少骑兵,这些骑兵虽然参加过淮南之战,可是跟骁骑营原来的老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也正因为此,才更有必要远征齐国,正好拿这次远征进行实战练兵,在血火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士兵,才是真正的老兵,才是真正的精锐,单单依靠训练,是永远训练不出真正的精锐之师的。
  漫天尘土中,项庄从楚军的滚滚铁流上收回视线,问百里贤道:“子良,渡江的船只都准备好了吗?”
  百里贤放下搭在额头上的羽扇,答道:“回禀大王,水师船队已经赶到丹徒,骁骑军随时都可以渡江。”
  ※※※
  赵国,邯郸。
  此时此刻,王宫里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