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鼎(精校)第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36

  “那么……”刘邦又道,“袭取敖仓的又会是谁?”
  “是呀,袭取敖仓的又会是谁呢?”陈平也低声附和道,“敖仓令陈豨可是吕泽大人举荐的,此人在魏地也颇有名声,应该不是个平庸之辈,而且敖仓天险,又有荥阳、广武、成皋、京邑、索邑为其护城,急切图之,又谈何容易?”
  “是呀,袭取敖仓的又会是谁呢?”刘邦连连点头道。
  “大王,是谁袭了敖仓现在已经不重要了。”张良却叹了口气,又幽幽地说道,“敖仓一失,我军粮道就被人截了,此消息一旦传开,各路联军必定会军心震动,再加上淮泗又是连日阴雨,各国将士全都军心思归……”
  陈平神情微动,接着说道:“更糟糕的是,砀郡不稳,梁王彭越又岂会坐视不顾?不出意外的话,彭越只怕也已经得到消息,这会应该已经往大王这里来辞行了!”
  “彭越要来辞行?他要引兵回梁国?”刘邦一下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张良点了点头,默然不语,这个突发情况,一下子就把汉王的全盘计划给扰乱了,一旦梁王彭越引军回救梁地,其余各路诸侯势必也会纷纷效仿,到时候刘邦又拿什么阻止?一旦这些诸侯王都回了封地,汉王再想把他调出来,可就难如登天了!
  “子房,彭越果真来辞行,我该怎么办?”刘邦急道,“放他回去?”
  “那怎么行?”张良断然摇头道,“大王,这时候放任彭越独自回师梁地,可就是纵虎归山了,今后再想收他的兵权,可就难了。”
  “那么……”刘邦咬了咬牙,沉声道,“现在就夺了他的兵权?”
  刘邦市井无赖出身,行事一向也是极为狠辣,他相信,只要韩信站在他这边,既便强行夺权,各路诸侯也绝对不敢闹事,至于韩信,刘邦对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至少目前,韩信绝对是他刘邦麾下最忠实的一条走狗!
  张良沉吟片刻,说道:“现在夺权,有利也有弊,如何取舍,就凭大王了。”
  说罢,张良又仔细分析道:“如果现在就强行夺权,大王有齐王鼎力支持,各路诸侯既便心有怨愤,也绝对不敢闹事,可在各路诸侯返回封地之后,必定会招兵买马,如果大王能够迅速扑灭各地的楚军余孽,各路诸侯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
  刘邦皱了皱眉,又道:“如果不能迅速扑灭楚军余孽呢?”
  张良叹了口气,答道:“如果不能迅速扑灭楚军余孽,则各诸侯王必定会群起反叛,甚至还可能跟楚军结成同盟,联手攻伐大王!”
  刘邦又道:“那么子房以为,各地的楚军余孽能否迅速扑灭?”
  “这个……臣也是不敢断言。”张良如实回答道,“必须到了梁地,探清楚军虚实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臣若妄言决断,那就是误导大王了。”张良虽然没有明说,但言下之意就是迅速扑灭楚军余孽的把握不大。
  刘邦想了想,忽然目露凶光,狞声道:“要不,干脆把他们都杀了?”
  张良骤然打了个冷颤,急道:“大王不可,大王真要是杀了各路诸侯,只怕连齐王都要背弃大王了!”
  刘邦摊了摊手,苦笑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该怎么办?”
  张良沉吟片刻,提议道:“为今之计,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大王不妨留下周殷、靳歙、李左车主持淮泗大局,继续围困项庄残部,大王则以大义名份动员各路诸侯同赴梁地,协同梁军一起讨伐楚军余孽,待到了梁地之后,再徐图后计。”
  刘邦皱了皱眉,说道:“把周殷留在九江郡,这能行吗?”
  周殷叛楚归汉,原本就很勉强,真要是把他留下来,将来再叛汉怎么办?
  张良叹息道:“大王,九江郡是周殷根基所在,这时候如果派别人留守九江,而把周殷的大军调往梁地,他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是啊。”陈平也道,“这么做还能显得大王仁义。”
  “关键是周殷容易对付,又有靳歙、李左车擎肘,他成不了什么气候。”张良又道,“可如果让淮南王英布留在九江,则要不了半年,九江郡只怕就要成为独立王国了,大王再想调出淮南大军,那就难如登天了。”
  张良这话才是真正的关键,论能力以及威望,周殷可比英布差远了。
  “看来,也只能这样了。”刘邦点头,又道,“如果各路诸侯不愿去,又怎么办?”
  张良道:“各路诸侯以齐王兵力最多,功劳也最大,大王最好去一趟齐王大营,只要齐王表态支持,其余各路诸侯谅也不敢反对。”
  刘邦点点头,当即扭头喝道:“夏侯婴,快去准备马车!”
  话音未落,夏侯婴便进来禀报道:“大王,梁王彭越来访!”
  “得,来得还挺快。”刘邦没好气道,“那就叫他跟我一起去。”
  
  第69章
魏地豪强
  
  最近几天,一个个石破天惊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魏地!
  西楚霸王项羽亲率五十万大军攻入魏地,数日前已经袭取敖仓,尽有敖仓之粟!
  西楚大将龙且,项声,项佗,项缠,军师范增,各引五万精兵,已经分别攻占了敖仓周围的荥阳、广武、成皋、京邑、索邑等城,而今,楚军正整顿兵马,伺机攻伐周边砀郡、陈郡、东郡、颖川郡以及三川郡,整个魏地很快就要属楚了!
  西楚上将军项庄已经迎娶已故大魏王魏咎嫡女,魏悦无央!
  西楚霸王已册封项庄为大魏国监国,大魏已经正式复国了!
  西楚霸王昭告魏地,即将打开敖仓,以敖仓无尽之粟赈济魏地饥民!
  这些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魏地的豪强、世族以及饥民顿时闻风而动,尤其是各郡各县的饥民,更是潮水般地涌向了敖仓,这年头,抢口吃的真不容易呀,敖仓之粟虽多,可要是去晚了,只怕就吃不上了……
  ※※※
  砀郡,陈留县。
  天色刚刚放亮,一骑快马突然从西门外飞驰而过,守在城头上的哨卒急起身察看时,只见一道寒光已经向着城头疾掠而来,哨卒本能地低头闪避,一枝羽箭几乎是贴着他的头皮疾射而过,又笃的一声钉入了身后箭楼的廊柱上。
  “贼兵来袭!贼兵来袭!”哨卒吓得屎尿齐流,顿时大叫起来。
  不到片刻功夫,数十名梁军便已经蜂拥而上,领头的却是一条气宇轩昂的大汉,身高足有九尺,仪表堂堂,倒提着一口双刃大剑,那大汉只两步便跨到了哨卒跟前,又将他劈胸揪了起来,厉声喝道:“贼兵在哪里?”
  哨卒脸色发白,伸手指了指箭楼廊柱。
  大汉定睛看去,果然看到廊柱上钉着一枝狼牙箭,上面还穿着卷帛书,当即上前拔下狼牙箭,一边又骂道:“没用的东西,一封信就把你吓成这样!”说着,那大汉便已打开了那卷帛书,一看之下却霎时脸色大变。
  这时候,其余数十名梁军士卒也纷纷围了上来。
  有个上了年纪的老军对大汉说道:“庞钰,给大伙念念,上面写了啥?”
  其余的梁军士卒也纷纷附和,要求庞钰给念念,庞钰却不过只好展开帛书念道:“西楚霸王项羽暨大魏监国上将军项庄,昭告陈留县父老:今大魏已经复国,将以敖仓之粟尽施魏地饥民,不论男女,无分老幼,皆可就食……”
  庞钰刚刚念了没几句,一声大吼忽然隔空传来:“庞钰,住口!”
  庞钰以及数十名梁军士卒急回头看时,只见陈留县令已经在县丞、县尉、功曹等一众属官以及数十名衙役的簇拥上疾步上了城头,陈留县令一边走一边喝道:“庞钰,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妖言惑众、扰乱军心?!”
  庞钰皱了皱眉,冷然应道:“在下没有!”
  “还敢抵赖?!”陈留县令大步走到庞钰跟前,又劈手夺过那卷帛书,怒问道,“这贼兵的文告你又是从哪来的?”
  庞钰道:“是贼兵射上城来的。”
  话音方落,其余数十名梁军士卒也纷纷上前作证。
  刚才那个老军更是出面说道:“大人,庞队率本不想念,只是小人等再三请他念,他却不过情面才念的,大人若要治罪,不如就治罪我等吧?”
  “住口!”陈留县令勃然大怒道,“你们想包庇庞钰吗?”
  庞钰冠玉般的俊脸上立刻浮起了一丝毫不掩饰的愠色,沉声道:“大人,这文告的确是贼兵射上城头的!”
  “还要狡辩!”陈留县尉喝道,“来人,把他抓起来!”
  两名衙役顿时虎狼般扑了上来,一下就将庞钰摁倒在地,庞钰的俊脸已经胀得通红,梗着脖子抗声道:“侯嬴,你这是公报私仇!”
  陈留县尉侯嬴狞笑道:“本官就公报私仇了,你能怎么的?”
  庞钰再按捺不住,一下就挣脱了两名衙役的控制,又拔剑来砍侯嬴,侯嬴惊叫一声急伸手格挡,只听噗的一声,一条右臂便已经齐肘被砍断,侯嬴顿时杀猪般惨叫起来,庞钰却毫不手软,照着侯嬴的心口只一剑,便将他刺了个对穿。
  待县令、县丞、功曹等官员反应过来时,侯嬴早已经倒在了血泊中。
  庞钰已经杀了陈留县尉,一不做二不休,提着剑又来杀陈留县令,说起来,庞钰也是名门之后,乃是魏国名将庞涓的五世孙,而且从小饱读兵书,弓马娴熟,前来投奔梁军后,原以为能得到重用,不想却被彭越打发到陈留当了个队率!
  更让庞钰气愤的是,到了陈留后,还屡屡受到陈留县令跟县尉的欺辱,半个月前,甚至连庞钰相中的小娘都让县尉侯嬴强抢了去,庞钰心里早已经憋了一肚子气,今天再被侯赢跟陈留县令无端污陷,终于暴发了!
  “反了,反了!”庞钰一边追杀陈留县令,一边厉声喝道,“梁地本属大魏,今大魏已经复国,本公子决定兴义兵,助大魏王师共击梁贼,愿意跟本公子走的,抄家伙,跟本公子杀了狗县令,不愿意造反的,最好不要乱动,以免误伤!”
  庞钰在陈留守军中间素有威信,数十梁兵便纷纷拔剑前来助战。
  陈留县令及随从很快就被斩杀殆尽,庞钰又命令士卒上街巡逻安抚百姓,一边又派出快马前来敖仓与楚军联络,另外还派出得力人手,前往各乡各亭招募壮勇之士,又命人整顿军备,筹备粮草,一时间,整个陈留城都变成了热闹的大军营。
  ※※※
  东郡,酸枣县。
  城东一处庄园里,一名身姿雄健的少年正在后院托举石磨,差不多有四五百斤重的石磨到了他手里却跟玩具似的,单手举起又轻松放下,一连举了十几个才猛然收手,巨大的石磨便膨的一声砸在了地上,顿时砸出了一个大凹坑。
  “我儿膂力又见长了,呵呵。”少年堪堪收手,一条壮汉便从茅屋里大步而出。
  “父亲!”少年赶紧抢前两步,来到壮汉跟前,又道,“这石磨只五百斤,已经有些轻了,改天儿子再让人凿一扇八百斤的!”
  壮汉摇了摇头,不以为然道:“我儿,力气再大也不过是十人敌,最多百人敌,只有读好兵书,谙熟韬略,才能成为万人敌!”
  少年挠头苦道:“父亲,儿子不喜兵法。”
  “唉,你这不懂事的孩子,想当年,你太爷爷身为大魏国第一名将,林下一战,天下畏服,强秦竟十年不敢引兵东顾,这是何等威风?”壮汉说完又叹了口气,再劝道,“可你若不学习兵法,又怎么可能重振你太爷爷的威风?”
  少年扬起钵大的拳头,朗声道:“儿子凭这一对拳头,照样能使天下畏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3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