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校对)第1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7/2007

  “上帝。”海伦立刻惊呼道,“这可是典型的伤寒症状。”
  “没错。”徐锐点点头说道,“这还只是中山医院一家,事实上,其余十几家医院也收治了数量不等的病人,保守估计,现在感染伤寒病的病人就已经超过了千人,这还仅仅只是大规模爆发的第一天,接下来病症扩散的势头将会更加恐怖!”
  听到徐锐这话,在场的不少外交使节人员立刻就相信了。
  像史蒂芬这样的外交使节,可没有平民百姓那么的好骗,他们对于西方各国政府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的伎俩不要太清楚,不少外交使节甚至知道本国政府也在暗中研究化学武器或细菌病毒武器,只是从不会对别人说而已。
  所以,这些外交使节几乎是立刻就相信了徐锐所说的话。
  但是,相信是一回事,嘴上说不说却又是另外的一回事。
  当下史蒂芬说:“徐团长,我公务繁忙,就不跟你去看了。”
  其余各国的外交使节也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表示不会去中山医院,但是像海伦这样的媒体记者却还是选择了去中山医院,因为他们想要亲眼看一看伤寒病人,确定一下是徐锐在危言耸听,还是说日军真的对上海发动了细菌战。
  如果日军真的发动了细菌战,他们就会动用舆论进行批判。
  中山医院距离百乐门并不远,一行人很快就到了中山医院。
  当然,在此之前,徐锐还是尽可能给每一位媒体记者都发放了防毒面具。
  等徐锐带着上百个西方媒体记者来到中山医院时,却发现,医院大门外的街道上都已经躺满了等待确诊的病人,不断有身穿白大褂、头戴防毒面具的医务人员出来,将一个个已经无法行动的病人抬进去,但是抬进去一个人,便立刻又会有当兵的送来两个。
  平心而论,徐锐的反应已经算是很快了,在刚刚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他就立刻对整个上海市区及周边诸县实施了全天候的戒严,但还是稍嫌晚了些,在这之前,伤寒病菌就已经籍由那二十多个昆山老乡迅速的扩散开来。
  伤寒病菌的传染性非常之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二十多个昆山老乡离开百老汇大厦之后,到某个路边摊吃了顿早饭,然后这个路边摊的餐具就被污染掉了,然后再来这个路边摊吃早餐的老乡,就会把病菌传染给别的人。
  这样的传染,几乎是几何级数往上倍增!
  你可以想象,三天时间后会感染多少人?
  由于伤寒病菌的潜伏期不等,短的三天,长的甚至十多天,所以说,现在甚至还根本没到伤寒病大规模集中爆发的时候,再过几天,发病的人数将会更加的多,届时送来医院隔离的病人就不是以百人为计数单位,而是要以为万为计数单位了。
  但既便是以百人为计数单位,也已经把这些西方媒体记者给吓坏了。
  美联社战地记者海伦看到病人的惨状后,竟然是潸然泪下,回去之后就写了一篇色调极其沉痛的通讯稿,将此事报告给了美国国内。
  ……
  海伦的通讯稿传到华盛顿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刚准备下班。
  看完秘书递过来的通讯稿后,罗斯福对刚好走进来的国务卿赫尔说道:“赫尔,你来得正好,快看这篇通讯稿,日本人又出洋相了。”
  能够听出来,罗斯福对日本人发动细菌战并没有谴责之意。
  事实上,在政治人物的眼里,从来就只有利益,所谓的国际道义根本就不存在,当然话又说回来了,他绝对不可能把真实的态度公诸于众,在表面上,当着美国公民的面,罗斯福肯定会不遗余力的谴责日军在上海的暴行的。
  赫尔匆匆看完通讯稿后说道:“总统先生,我也正要向您汇报这件事情,这是美国驻沪公使馆刚刚发来的急电,威尔逊上校说伤寒病已经大规模爆发,旅居上海的三千多美国侨民正处于危险之中,请求紧急撤离。”
  “喔特?”罗斯福讶然说道,“以当今的医疗技术手段而言,伤寒病已经完全不足以威胁到生命安全了,上海乃是远东最大的国际大都会,租界各家医院的技术也是极先进,难道还治不好伤寒病?应该不至于吧?”
  赫尔苦笑说:“伤寒病如果仅只是小规模爆发,当然没什么,但现在是集中爆发,仅仅只是第一天便有多达上千人染病,再接下来的几天,染病的人数将会呈几何级数增加,这种情形下,要想控制疫情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斯福说道:“为什么要控制疫情,建个隔离区不就可以了?”
  罗斯福的言下之意,就算伤寒病在上海大规模的爆发,死的也只是中国人,美国人因为有良好的医疗体系保障,绝不会有性命之忧,而且伤寒病爆发快,消失得也快,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疫情就会过去,到时上海的秩序就可以恢复如初了。
  赫尔再次苦笑,说:“总统先生,你有所不知,公共租界的所有医疗资源,都已经被徐锐的淞沪独立团管制了,不仅是药品,甚至就连各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也被强制征用,现在旅居上海的美国侨民的医疗保障,跟中国人并无区别,甚至还不如。”
  “哦,泻特!”罗斯福立刻怒了,咆哮道,“徐锐怎么可以这么做?”
  罗斯福或许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但是白人至上的思想却已经刻入了他的骨子里。
  当下罗斯福怒吼道:“你立刻给国民政府发照会,勒令他们保障美国侨民的安全,若不然由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国民政府负全责!”
  赫尔却苦笑摇头说:“总统先生,国民政府恐怕很难左右得了徐锐的淞沪独立团,所以我建议您,还是跟延安的中国共产党接触一下。”
第1458章
洋人要出逃!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事务,在美国政府内部就存在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以美国驻华大使詹森为首,认为国民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所以美国政府理应与国民党合作,但以史迪威上校为代表的另一种声音认为,美国政府应该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接触、甚至接纳中国共产党。
  不过,史迪威的地位显然没法跟詹森相比。
  既便史迪威不久前晋升为陆军准将,与詹森之间的地位仍然相差悬殊。
  所以罗斯福根本就不会考虑史迪威的意见,而是更加相信詹森的判断,而事实上,美国政府也是到了史迪威当上中国战区的总参谋长,有了足够的话语权之后才终于跟中共有了接触的意愿,这才促成了迪克西使团的延安之行。
  但是,现在,罗斯福却根本不会考虑跟中共有任何接触,一来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还没有彻底的展现出来,二来中共的力量还非常弱小,至少表面上远不如国民党,所以,罗斯福绝不会冒着得罪国民党的风险去接触中国共产党。
  当下罗斯福摇头说:“接触中共的事就算了,不过,既然是国民政府影响不了徐锐的淞沪独立团,那就按威尔逊上校说的那样,赶紧将旅居上海的三千多美国侨民紧急撤离,记得要跟日本政府做好沟通,以免发生误会。”
  “好的。”赫尔点点头,转身去了。
  ……
  与此同时,在上海。
  徐锐风风火火的走进团部,问杨瑞道:“情况有多糟?”
  “情况简直糟透了!”杨瑞阴沉着脸说,“从今天凌晨开始,杨树浦、虹口、闸北、租界中区、租界西区及龙华,甚至浦东,就陆续出现伤寒病例,其中尤以闸北的人数最多,截止现在,患病人数已经超过了两千人!”
  “两千人?”徐锐闻言顿时心头一沉。
  他原本以为第一天的病例数量会破千,可是现在看来,他的估计还是过于保守了,今天一天,上海的伤寒病例数量就有可能破万!
  杨瑞又接着说道:“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部队并未遭到波及,还有周边嘉定、青浦以及松江三县也没有爆发疫情。”
  “不可掉以轻心。”徐锐沉声说,“一定要继续强化戒严,严防人流往来!”
  杨瑞重重的点头,说:“团长放心,我已经将所有的民兵队全部动员起来,在各个路口设立了哨卡,并且派出一千多支巡逻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间断的上街巡逻,没有团部签发的通行证,所有人等,一律禁止上街!”
  说话间,地瓜领着中山医院的院长走了进来。
  徐锐便赶紧站起身,上前向老院长立正敬礼。
  “吴老!”敬过礼,徐锐沉声问道,“隔离已经完成了,我们已经在各个街区建立了十几处隔离区域,一旦发现疑似病人,便立刻强制接入隔离区,还有最近这段时间,所有人等一律禁止上街,禁止病原继续传播。”
  老院长叹息说道:“此时戒严略显有些迟了,但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徐锐又接着问道:“吴老,这方面您是专家,再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接下来就是全力收治患病人群,伤寒病来得快,但是去得也快,只要撑过半个月,就基本无事了。”老院长又叹息了一声,黯然说道,“但是老朽在这说句不中听的,从目前的情形看,伤寒病菌已经大规模传播开来,最终患病人数极有可能超过百万人之巨,目前储备的药品恐怕是不敷使用。”
  旁边的杨瑞等人听了后不寒而栗,一百万人?那得多少药?
  徐锐说:“吴老不用担心,我们会通过各个渠道调运药材。”
  “那也没有用,面对这么庞大的患者数量,从各地调运药材只能是杯水车薪。”老院长摇头叹息道,“现在,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刚送走中山医院的老院长,一营长石长庆又火急火燎的来到了团部。
  “团长,团长!”石长庆一进团部就开始大吼大叫,“团长呢?团长他人在哪?”
  徐锐黑着脸从洗手间出来,没好气的道:“什么事?就连拉个屎都不让人安生。”
  石长庆便赶紧挺身立正,先向徐锐敬礼,然后说道:“团长,好多洋人想出逃。”
  石长庆的一营负责的是整个公共租界的全天候戒严,所以最先发现洋人出逃的也是一营官兵,由于洋人没有团部签发的特别通行证,一营官兵自然是不肯放行,但问题是,到了后来要出逃的洋人竟然越来越多,情势眼看着就要失控了。
  石长庆闻讯之后,便赶紧亲自跑来团部向徐锐报告。
  “洋人要出逃?”徐锐皱眉道,“都有哪些国家的?”
  “基本全都有。”石长庆回答道,“英国的、美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比利时的,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国家,都有,不过最多的就英国人还有美国人,拖家带口的,那阵仗老吓人了,我担心会出大事,要不团长你亲自过去看一下吧?”
  徐锐也是不敢怠慢,当下带着卫队直奔公共租界而来。
  刚一进入公共租界,徐锐便立刻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只见大街上小巷里,全都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洋人,这些个洋人大多都显得神情惶然,显然,已经大规模爆发的伤寒病带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想要逃离这座沦陷之都。
  事实上,想要逃离上海的不止美国人,还有几乎所有的洋人。
  面对这么多的洋人,负责戒严的一营官兵也是很紧张,毕竟,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始,洋人在上海作威作福的时间已经将近百年,这么漫长的岁月,足以将洋人高高在上的印象,铭刻进好几代中国人的骨子里。
  尽管徐锐出现之后,将民族自尊和自信带回给了他们,但是要想根除这种恶劣影响,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事实上,既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全面崛起后,仍有许多中国人习惯性的跪舔西方。
  徐锐来的正是时候。
  一名英国侨民因为情绪激动,反手掏出左轮手枪试图威胁戒严的一营官兵,看到这,其余的各国侨民有样学样,全都掏出了各自的佩枪,戒严的官兵便立刻紧张起来,纷纷拉开枪栓推弹上膛,将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持枪的洋人。
  这时候,徐锐也难免有些紧张,枪杀个把洋人他不怕,因为他完全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将事情圆过去,西方各国政府也断然不至于为了个把人的性命而跟中国交恶甚至开战,但是如果一家伙杀掉几百甚至上千个洋人,那后果就十分严重了。
  这样一起严重的流血冲突事件,足可以改变国际局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7/2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