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校对)第17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5/2007

  警卫员取了两个杯子,将酒斟满,王沪生喝了一小口,脸一下变得通红,赶紧吃了几口菜,这才缓过一口气来,口中说道:“看来,我是真不适合饮酒啊。”
  徐锐笑了笑,一口气喝了一大杯,这才意犹未尽的说:“你这四斤酒我先喝一半儿,剩下的等老兵训练完狼牙回来咱们一起痛饮!”
  “好啊!”王沪生笑了起来,喝了酒,王沪生的脸有些红润,不由诗情大发,豪迈之情顿生,当即作了首《沁园春·忆长白》,随后叫来警卫员,亲自挥毫沷墨,将词写在了纸上。
  “老王,我这可是第一次看你作词啊,不错嘛。”徐锐说。
  “前几年总写词,这几年因为战事紧张,也没有功夫写,就生疏了。”王沪生说。
  “你的字好像是学的草圣张旭,刚劲有力,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真不错,这词也不错啊!有气吞山河,一揽八荒之意,好气魄啊!”徐锐连连赞叹。
  酒足饭饱,王沪生与徐锐的心情都很不错,王沪生就问:“老徐,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现在我们没有能力打破鬼子的封锁,所以,只能暂时积蓄实力,不动则已,一动则给鬼子狠狠的一击,当然,我们同时也要注意一下国内外的动向,尤其苏联卫国战争的形势然后再做新的打算,我担心苏联快撑不住了。”
  “行。”王沪生闻言点了点头。
  ……
  五家山大捷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台传到了八路军总部,首先是八路军的喉舌《八路军日报》用了整整两个版面报道了五家山大捷的消息,《八路军日报》热烈赞扬了五家山大捷的作用与意义,同时指出,正是有了八路军的领导,抗联新一团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屡屡以弱胜强。
  相信有了八路军的英明领导,再加上前线指战员的英勇奋战,抗联新一团一定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八路军最终也一定会把鬼子赶出中国去!
  与《八路军日报》的热烈赞扬不同,这一次,国统区的报纸却很是安静,包括《中央日报》在内的几家国民政府官方媒体一致保持了沉默。
  只有《大公报》在报纸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刊发了一个豆腐块儿大小的文章,报道和肯定了五家山大捷的重要意义。
  重庆,蒋委员长官邸。
  蒋委员长身穿灰布长袍,手中拿着一张《八路军日报》,坐在椅子上不断翻看着。
  半晌,蒋委员长叹了口气,口中说道:“徐锐这人,真是旷世难求的将才啊,为什么他非要跑到八路军那边,真是可惜、可惜、可惜……”
  蒋委员长连说了三个可惜,可见对于徐锐还是非常看重的。
  “此事不能大肆宣扬,那是给八路军增加声势,各大报纸不许发表五家山大捷相关内容,对于私自刊发消息的《大公报》,要给予停刊,限期整顿!”蒋委员长身旁有着文胆之称的布雷先生说。
  “委员长,五家山大捷的消息是无法封锁住的,八路军也是隶属于军委会的部队,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您看,我们是不是要有所表示……”布雷先生说。
  蒋委员长叹了口气,他知道布雷先生说的是事实,说:“那就按老办法,给八路军总部和新一团各去一封电报,祝贺五家山大捷,望其再接再厉,为国家再立新功。”
  “好。”布雷先生点了点头,转身去拟电文。
  蒋委员长再次拿起了《八路军日报》,一脸的懊丧,心中暗暗想着,为什么这一仗不是国军打的呢?为什么又让徐锐和八路军出了这么大的风头呢……
  与国统区的报纸遮遮掩掩,不敢报道不同,西方各国媒体对五家山大捷却进行了大肆报道。
第2253章
国际剧变
  与国统区的报纸遮遮掩掩,不敢报道不同,西方各国媒体对五家山大捷却进行了大肆报道。
  美国的《华盛顿邮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一团五家山大捷的报道,该报道内容大部分转发自《八路军日报》,虽然对五千人消灭七万人的战果表示怀疑,但是《华盛顿邮报》还是对五家山大捷和新一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新一团能以一团孤军喋血东北,对日军给予重创,充分证明了八路军强大的战斗力,同时也证明,中国人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走侵略者,维护领土的完整与安全。
  与此同时,苏联党内机关报纸《真理报》则在其第三版的显要位置上报道了五家山大捷的消息,同时配上了一篇具有丰富情感的社评。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包括火药、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在内的众多发明创造,可以说,中国改变了世界,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然而,随着英国引领的工业革命不断的进行,中国开始从繁荣到落后,一点点被西方列强拉开了距离,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屈辱,在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主权丧失殆尽。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近邻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发展成为了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最终,双方爆发了全面的战争,战争爆发以后,各界对中国都不看好,相比较而言,日本在工业上对中国有着碾压性的优势,所以在开战之初就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中国已到了亡国灭种的最后关头,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并没有屈服与妥协,而是勇敢的与之战斗,用劣势的装备与武器先进的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至今,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已经浴血奋战了三年。
  然而并没有人认为中国会赢得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直到一个叫徐锐的青年军官的出现,一切都改变了。
  这是一个拥有着非凡智慧与勇气的青年,他往往在绝境中杀出生路,从不可能中寻找可能,在无锡,他带领着几百残兵杀死了日本人的亲王。
  在大梅山,他带领几千人粉碎了日军数次扫荡,歼敌数万,在上海,他开创了城市游击战,消灭了数倍于几的敌人。
  在河套,他几乎收复了整个绥远,在东北,他收复了奉天,在长白山,他歼灭了十倍于己的敌人,他甚至远赴东京,刺杀日本天皇!让整个日本心惊胆颤,他的事迹近乎于神迹,他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为现实。
  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有了他,中国必不会亡!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人民……”
  《真理报》用了很长饱含丰富情感的文字介绍了徐锐的战绩,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后,《真理报》的这篇社评被各国报纸大量采用,包括英国的《泰晤士时报》、瑞士的《日内瓦日报》,加拿大的《多伦多明晚报》等纷纷转载,一时之间,徐锐的名字随着报纸传遍整个世界。
  当然,日本国内与以往一样对五家山大捷进行了新闻过封锁,与此同时,德国、意大利的媒体也同时噤声,反倒是伪满洲国的《盛京时报》对五家山一役进行了简略的报道。
  五家山大捷的消息传遍了国内外,一时之间,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五家山大捷的胜利给华人的心中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使他们本已日渐沮丧的情绪一下子点燃了起来,各国华侨纷纷踊跃捐款捐物,支持国内的抗战。
  ……
  马来半岛某地,一个六十岁的老大娘带着孙子来到了募捐处,将自己辛苦攒了大半辈子的钱都交给了工作人员,与此同时,老大娘六岁的孙子将自己攒了几年的压岁钱也都捐了出来,这一幕,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深深感动。
  美国,旧金山。
  两个青年在听到五家山大捷的消息后连夜买好船票,准备回国参军。
  他们找到了中国驻美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那工作人员看了两个青年一眼后,告诉两个青年说,你们的身体太瘦弱了,一定经不起国内高强度的作战,还是回去吧。
  两个青年苦苦的哀求着,但那领事馆的工作人员只是摇头。
  两个青年一咬牙,来到了一幢高楼上,他们认为不能回国参军是自己的耻辱,竟然从楼上跳了下去。
  这两个青年的行为一时之间引起轰动,在他们的激励下,很多华人华侨踏上了回国的归途,准备为抗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五家山大捷的鼓舞下,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又掀起了一个抗日报国的新高潮。
  五家山战役结束了,整个长白山地区再一次恢复了平静,在整个中国战场上,中日双方也陷入了僵持,中国无力反攻,而随着鬼子战线的拉长,国内经济负担加重,各种物资奇缺,已到了崩溃的边缘,无力再对长白山根据地采取大规模的攻势。
  为了能够持久作战,鬼子内下南进的方案占了上风,他们一方面恢复东北的工业,积蓄物资,一方面准备进攻物资相对较充足的东南亚地区,掠夺东南亚的物资。
  而现在的东南亚地区都在英美等国的掌握之中,鬼子南下夺取东南亚,必然与英美之间发生冲突。
  此时世界局势风云突变,在欧洲战场上,苏德战争已进行了四个月之久,苏联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列宁格勒失守,随后,北路德军长驱直入,直取苏联首都莫斯科,莫斯科陷入到了德军的包围之中。
  德军步步紧逼,斯大林调集了所有能调集的部队增援莫斯科,然而,德军的攻势异常凶猛,整个苏联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斯摩棱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必经之路,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外围布置了大量的兵力,然而,在德军将领古德里安的率领下,德国装甲部队发动了猛烈冲击,短短的十二小时内,苏军外围防线就彻底垮掉,德军先锋部队进入了斯摩棱斯克。
  ……
  斯摩棱斯克市一幢废弃的小楼,屋顶阁楼内的阴影中,扎伊采夫手中拿着莫辛纳干步枪不断寻找着猎物。
  随着正面防线被突破,瓦西里带领着特种兵进入了市区,准备与德国人进行巷战。
  通过瞄准镜,瓦西里看到,不远处,一队德国士兵在一辆虎式坦克的掩护下沿着道路向前行进。
  终于来了!
  瓦西里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瞄准了走在队伍中间的那个德国少尉,随后扣动了扳机。
  “啪!”
  一枪爆头!
  子弹打穿了德军少尉头上的钢盔,那少尉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瓦西里看到德军的队伍一片慌乱,不断大叫着,前面的那辆坦克也停了下来,炮塔转来转去。
  “啪!啪!”
  瓦西里又连开了两枪,打死了两个德军。
  不过莫辛纳干射击时出现的枪口焰很快被德军发现,瓦西里发现,自己的位置被锁定,德军的机枪立即架起,对瓦西里所在进行火力压制,与此同时,那辆虎式坦克将炮塔对准了自己所在的方位。
  瓦西里心知不妙,立即转移到了另一处狙击阵地。
  瓦西里看到那辆虎式坦克的坦克炮响起,将阁楼炸塌,随后,几十个德军聒噪着向自己原来所在的小楼冲来,此时的瓦西里深吸一口气,啪的一枪,将冲在后面的一个德军上尉一枪爆头。
  激烈的巷战全面展开,瓦西里带着特种兵给了德军以沉重的打击,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
  与此同时,莫斯科,苏军最高统帅部。
  斯大林如以往一样,背靠着椅子,嘴里叼着一支烟斗,脸上面无表情,朱可夫与崔可夫两位将军站在他的面前,正在汇报着军情。
  “斯大林同志,德军即将攻占基辅,西南方面军的覆没再所难免,德国人已开始了‘台风’行动,第2装甲集群在布良斯克方向,第3、第4装甲集群在维亚济马方向已发动了全面进攻,我军虽然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德国第2集团军还是突破了我军50集团军的防线,夺取了布良斯克和奥廖尔。”崔可夫说。
  “崔可夫同志,你的消息已经过时了,根据最新得到的情报,就在刚刚,德国人已攻占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方面军大部被歼,我军只有大约八万五千人成功突围。”斯大林表面凝重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5/2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