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校对)第2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2/2007

  停顿了下,徐锐又接着说道:“第31军、第48军在淞沪会战中几乎被打残,之后也没怎么正经整补,所以淮南战场的局面几乎是靠于学忠的第51军在支撑,蚌埠这边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张自忠将军的第59军独力支撑。”
  冷铁锋道:“也就是说,单凭淮河战场的军队,是不足以发动反攻的。”
  徐锐点头,又接着说道:“但是,只要将胡宗南的第17军团投入到淮河战场,则局面立刻就急转直下。”
  徐锐说着,就在沙盘上画了一个大圆弧。
  这个大圆弧从大别山北麓的固始、霍邱,往东直插长丰、明光,一转眼之间,这道圆弧就跟据守淮河北岸的第51军、第59军、第31军、第48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并且隐隐将淮河南岸的日军第9、第13师团囊括了进去。
  看到这条圆弧,在场的所有人便立刻兴奋起来。
  因为他们知道,第9、第13师团即将弹尽粮绝,如果胡宗南的第17军团真从大别山北麓大胆的往东穿插,就极有可能将华中日军的北上集群合围于淮河南岸,如此一来,淮河战场就将迎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的最大胜利!
  一举全歼日军两个常设师团也是有可能的!
  天赐良机,这对于国军来说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徐锐当即命令赛红拂给第180师发报,将他们的战情分析以及沙盘上的兵棋推演结果全盘告知向天虎。
  ……
  最近几天,蚌埠战场相对沉寂。
  鬼子没怎么发动攻势,第59军也没趁机反攻,自从淞沪会战开始,战场上的局面便一直是日军进攻,国军防守,这都已经成了约定俗成,既便鬼子停止进攻,国军的第一反应也往往是加固防御工事,而不是反攻。
  第180师师长向天虎倒是很想反攻,报告也打到了军长张自忠那里。
  张自忠也觉得应该给鬼子保持压力,所以也向第五战区长官部请示,是否增派援军向淮河南岸的日军发动一次积极的攻势?结果却遭到第五战区长官部的否决,因为当时第五战区长官部的注意力已经全部集中到了北线。
  在徐州战场的北线,日军第5、第10师团因为孤军深入,已经逐渐陷入国军优势兵力的包围之中,第五战区长官部正从各个战场往台儿庄、临沂方向调兵遣将,准备对孤军深入的第5、第10师团实施围歼。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战区长官部就没有理会张自忠的请战。
  第五战区长官部的考虑不能说不对,毕竟国军的实力有限,不可能在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日军反击,所以在北线反击的前提下,南线就最好采取守势,张自忠也充分领会了战区长官部的意图,所以也就打消了反击念想。
  没有张自忠的命令,向天虎就没敢擅自行动。
  这天一大早,向天虎正百无聊簌的擦拭手枪,参谋长严与辉忽然兴冲冲的走了进来。
  看到严与辉满脸都是压抑不住的喜色,向天虎忍不住打趣道:“参谋长,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样,瞧你,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上了。”
第256章
值得一打
  向天虎打趣道:“参谋长,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样,瞧你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是不是又相中哪家闺女了?”
  对于自己的参谋长,向天虎可是知之甚深。
  这个参谋长哪都好,世家出身,学历也高,作风也硬郎,军事素养也十分过硬,但唯独有一条,患有寡人之疾,基本上,仗打到哪里,姨太太就娶到哪里,参军这十多年,愣是娶了十几房姨太太,真让人担心他的这小身板是否吃得消?
  “瞧您说的,师座,我有那么好色么?”严与辉微微有些脸红。
  “你还不好色?”向天虎嘿嘿一笑,又说,“这么说不是姨太太的事?”
  “当然不是。”严与辉连心摆了摆手,说道,“不过师座,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一边说,严与辉一边拿出一张电报递了过来,向天虎接过电报一看,只见落款写着大梅山独立大队,便讶然道:“徐锐老弟发来的电报?”
  “可不。”严与辉压抑着粉奋,说道,“师座,你看内容。”
  向天虎便从头阅读电文,看到一半一对虎目便立刻睁圆了。
  “老天,徐锐老弟又在回龙沟给了小鬼子一个狠的,一家伙劫了上千吨的物资,还烧掉了小两千吨?”向天虎叫道,“我的乖乖,这下淮河战场的五万多鬼子可真歇菜了,没有军需物资补充,他们还能够拿什么发动攻势?”
  严与辉继续压抑着兴奋,又接着说道:“师座,再往下看。”
  向天虎叨叨几句,又接着往下看,然后就连嘴巴也张开了,几乎能塞一个鸭蛋。
  严与辉兴奋的道:“师座,怎么样?这算不算好消息?你说这算不算一个好消息?”
  “老天,何止是好消息!”向天虎将电报重重拍在桌子上,兴奋之色溢于言表,“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徐老弟还真是咱们180师,哦不,是咱们第59军乃至整个第五战区的福将哪,他一来就帮咱们拔掉了鬼子的突出部,这不,这才几天功夫,就又给咱们送上了这么好一个机会,这要是闹好了,重创鬼子第9、第13师团绝不在话下,甚至全歼鬼子的这两个精锐师团,也是有可能的!”
  “师座!”严与辉兴奋的道,“那就赶紧向军座请示吧!”
  “不急。”说到正题,向天虎却摆了摆手,说道,“这一仗牵扯到这么多部队,军座是拿不了主意的,这事最后肯定得战区长官部甚至委员长亲自拿主意,不过眼下战区长官部的关注意全在北线的临沂战场,只怕没过多精力关注南边。”
  “那怎么办?”严与辉急道,“就这样错失良机不成?”
  “错失良机?那怎么行!”向天虎道,“我们真要是坐失良机,不仅徐锐老弟不会放过咱们,只怕连老天爷也会流泪。”
  严与辉急道:“那怎么办?”
  向天虎从桌子上重新拿起电报,说道:“单凭这份电报,只怕是不足以打动战区长官部以及蒋委员长的,还有胡宗南,也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不让他看到一点利好,他是绝不会轻易出兵的,所以,咱们这边得先开动起来。”
  “咱们这边得先开动起来?”严与辉讶然道,“师座这话怎么说?”
  向天虎摸了摸下巴,说道:“参谋长,徐锐老弟在电报里不是说淮河战场的鬼子即将陷入临弹尽粮绝的绝境么,我向某人相信他,但别人却未必会相信他,所以,咱们还得把鬼子的窘境给打出来,让李品仙、廖磊还有胡宗南也相信这点!”
  “把鬼子的窘境打出来?”严与辉道,“师座的意思是……”
  向天虎大步走到地图前,拿起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圆圈,说道:“临淮关!”
  严与辉的眸子立刻亮了起来,沉声道:“师座您的意思是,趁机夺回临淮关?”
  “对,夺回临淮关!”向天虎道,“如果我们180师夺回临淮关,不仅可以切断鬼子沿着津浦铁路、明凤公路南逃的通道,更可以使得鬼子的疲态尽显无遗,如此一来,李品仙、廖磊还有胡宗南才会投入兵力反击。”
  严与辉道:“可是师座,要想夺取临淮关只怕没那么容易,鬼子固然困难,可咱们的处境却也好不到哪儿去,最近几天咱们可全靠着徐锐兄弟提供的日械弹药支撑着,而现在,这批日械弹药也是所余不多了。”
  向天虎道:“咱们没有,可徐锐老弟有啊,他不刚从小鬼子那里劫了一千吨物资么,他只要从手指缝里漏出一点,就足够咱们吃的了,何况咱们也不白拿他的,等打完了这仗,等歼灭了鬼子的这两个师团,老子还他整整一个旅团的日械装备!”
  “这个可以有。”严与辉兴奋的道,“师座,咱们可以先出动骑兵营,以迅速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临淮关东的板桥镇,这样就能和徐锐兄弟的大梅山独立大队汇合,顺便从他们那里补充军需,然后再合兵向西,猛击临淮关!”
  “就是这!”向天虎又一拳砸在桌上,说道,“如果徐锐兄弟说的没错,如果淮河战场的鬼子的确正面临弹尽粮绝的困境,那么他们就绝顶不住我们180师还有大梅山独立大队的倾力一击,只要拿下临淮关,战局就定了!”
  严与辉道:“我这就去发电报!”
  ……
  严与辉发出的电报很快就抄送到了徐锐面前。
  “180师要跟咱们合攻临淮关?”徐锐看完电报的前半部份,不免有些惊讶,不过等他看完全部内容之后,却立刻释然了。
  好一个向天虎,还真是从来不做亏本的买卖。
  徐锐将电报交给冷铁锋、万重山等军官传阅。
  传阅完了之后,徐锐道:“都说说,你们怎么看?”
  其实,在看到这份电报的第一时间,徐锐就已经拿定了主意,要是换成以前,徐锐直接就宣布他的决定了,但现在,徐锐却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一是为了集思广益,二是为了培养手下军官,尤其是青训队学员兵的战机捕捉能力。
  “大队长,我反对。”刚赶到的肖雁月第一个表态说,“180师想跟咱们合攻临淮关,这个可以有,但是他们想从咱们这里补充武器弹药,却是门都没有!咱们的这些弹药物资,可是大梅山根据地的老乡拿血汗运回来的,不能平白送人。”
  徐锐以手扶额,心忖早知道这样就不应该让肖雁月这么早过来接收物资。
  不过徐锐还是说道:“雁子,这可不是平白送人,向师长不是说了么,等打胜了仗,他还我们一个旅团的装备!这可是一个旅团的武器装备,雁子,不管怎么算,对咱们来说这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肖雁月没好气的说:“万一打输了呢?”
  “这仗不可能打输。”冷铁然道,“只要我们夺了临淮关,切断鬼子从津浦铁路、明凤公路南逃的通道,李品仙、廖磊还有胡宗南就一定会嗅到机会,他们一定会跟着出兵,盘踞在淮河战场的日军第9、第13师团也就在劫难逃了。”
  “你说不会输就不会输啊?”肖雁月没好气道,“对了,上次你借了我100发子弹,说是三天之内还我200发,子弹呢?还我200发子弹。”
  冷铁锋冲着不远处山道上的民夫呶了呶嘴,说:“那不是。”
  “这些都是公家缴获,怎么能算在你个人头上?”肖雁月却不认账。
  “你这不存心胡闹吗?”冷铁锋有些不下来台,转过身去不再理会。
  徐锐便赶紧打圆场道:“雁子,要不然这样,等打完这仗,我让老兵带队去趟无锡,把埋在那里的那批武器装备想办法运回来,怎么样?”
  “这还差不多。”肖雁月得意的瞥冷铁锋一眼,不再反对。
  肖雁月并不是真的反对,她只是希望自己手里的武器弹药能够更多些。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看沙盘的何书崖忽然说道:“大队长,淮河这一仗,能否如我们所愿打成一场歼灭战,关键还在于胡宗南的第17军团,第17军团是以胡宗南的第1军为基干扩编而成的,号称战力最强,可是……”
  徐锐道:“书呆子你说,可是什么?”
  何书崖道:“当年在潼关,我们第69军曾经跟胡宗南的第1军干过一仗,第1军在潼关之战中的表面,却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何书崖说的是西安事变爆发之后,何应钦急调胡宗南第1军向潼关进逼,以武力威胁张学良及杨虎城,不过当时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半,只在局部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所以何书崖对第1军战斗力的评估并不客观。
  事实上,第1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尤其是现在,第1军的装备更不可与西安事变之前同日而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2/2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