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特战兵王(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2007

  冷铁锋点点头,深以为然,当时他们赢得确实是十分惊险。
  徐锐接着说道:“现在半年过去,咱们军分区的兵力虽然是扩充了,从当初的三千余人扩充到了一万余人,如果算上新兵话,现在咱们的兵力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万五千人,但是实际战斗力并没有这么大的增幅,以咱们现在的实际战力,顶多也就勉强应付两个师团,而且还得在家门口作战。”
  徐锐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打开抽屉拿出地图,然后指着地图说:“但是现在鬼子很可能出动三个师团又一个支队的重兵集团,分别从蒲城、官县及单县三个方向同时推进,再加上现在又恰好是冬季,青牛岭、青风岭的原始森林再无法成为日军推进的阻碍,局面就立刻变得十分危险了。”
  冷铁锋点头说:“也就是说,一旦让鬼子的三个师团又一个支队同时推进到大梅山外围,则此战必败,大梅山根据地也必然失守!”
  “没错!我要说的就是这个!”徐锐用力一拍地图,又说道,“所以,只有把其中的一路或者两路日军挡在外围,然后集中兵力吃掉其中一路,我们才有机会赢得这次反扫荡,才可能守住大梅山根据地!”
  王沪生闻言立刻来了兴致,盯着地图问道:“那么,挡住哪一路或者哪两路?先吃掉其中的哪一路?”
  说完了,王沪生就把目光投向徐锐。
  冷铁锋也本能的把目光投向了徐锐。
  这种时候,冷铁锋相信徐锐的判断,更胜过相信他自己,因为以往无数次的战例已经充分证明,每当这样的时刻,徐锐的判断往往更加的靠谱!
  “我的意见!”徐锐盯着地图说,“先拖住浦口、淮南方向的来犯之敌,集中兵力吃掉肥城之敌!”
  王沪生说:“再打一次熊本师团?”
  冷铁锋说:“可从淮南来犯的鬼子很可能有一个师团加一个支队,如果算上浦口来犯之敌,那就是两个师团加一个支队,你准备分出多少兵力来迟滞这两个方向的敌人?”
  “是啊,分出多少兵力为好呢?”王沪生也说,“如果分兵少了,怕是挡不住这两个方向的来犯之敌,可要是分兵多了,就势必又会影响到对肥城来犯之敌的围歼,可怎么办?”
  徐锐从地图上收回目光,先看了冷铁锋一眼,然后盯着王沪生说:“我的意见是,不分兵!”
  “什么?不分兵?”王沪生瞠目结舌。
  冷铁锋的目光也是猛然一凝,明显有些吃惊。
  “是的,不分兵!”徐锐重重点头说,“以我们大梅山军分区现有部队的规模以及战斗力,既便在家门口单挑熊本师团尚且不敢说稳操胜券,一旦分兵就必败无疑,所以绝对不能够分兵!”
  冷铁锋说:“如果不分兵,集中我们大梅山军分区现有的全部兵力,再借助大梅山的地形,再次重创熊本师团是完全有可能的,甚至全歼熊本师团也不是没有可能,问题是……”
  王沪生抢着说道:“问题是怎么挡住另外的两路鬼子?”
  冷铁锋跟着点了点头,也说:“怎么挡住另外两路来犯之敌?”
  “民兵。”徐锐叹息一声说,“恐怕只能依靠蒲县还有官县的民兵了。”
  “民兵?”王沪生脑门上立刻浮起了三道黑线,叫道,“老徐,你确定不是在开玩笑?你是说,让蒲县、官县的民兵去拖住从淮南、浦口两个方向来犯的鬼子?”
  冷铁锋也说:“老徐,我觉得我有必要提醒你,这可不是一个大队或者一个联队的鬼子,而很可能是两个师团又一个支队的鬼子,这两路鬼子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兵力数量多达五万余人!”
  王沪生接着说:“而蒲县、官县的民兵,两县的县大队,再加上所有的区小队,加起来也不过五千余人!更加严重的是,这些县大队、区小队只装备了老套筒、汉阳造,中正式和三八大盖数量很少,轻机枪、重机枪更是一挺都没有,这仗怎么打?”
  冷铁锋说道:“这仗根本就没法打!”
  王沪生说道:“你这就是异想天开!”
  冷铁锋说道:“老徐,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不靠谱了?”
  王沪生说道:“不行,这次我无论如何都得否决你,我必须得动用身为政委的否决权,我绝不能由着你胡来!”
  看着王沪生和冷铁锋在那里一唱一和,徐锐不禁摇头苦笑。
  徐锐苦笑说:“我说老王,还有老兵,你们能不能先不要这么激动,能不能够先听我把话说完再批?”
  “你说,你说。”王沪生激动地说道,“我倒要看看,你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徐锐点点头说:“在你们来这里之前,我就已经反复考虑过了,凭借蒲县以及官县的民兵,要想长时间拖住淮南、浦口方向的来犯之敌,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拖住十天到半个月,却是完全有可能的。”
  “十天?半个月?”王沪生闻言愣了下,问冷铁锋说,“老兵,这个有没有可能?”
  “绝对不可能!”冷铁锋却断然摇头说,“不要说十天半个月,就连三天都不可能办到!蒲县和官县的民兵一旦对上小鬼子的野战师团,其结果只能是一战即溃!”
第770章
争取时间
  “听见没有,听见没有,三天都不行!”王沪生激动的对徐锐说,“老徐你听到没有,绝对不行!不得行!”
  徐锐沉声说:“如果加上狼牙战队呢?”
  冷铁锋说道:“就算再加上狼牙战队,最多也只能拖住三天!”
  “听见没有?”王沪生大声附和说,“加上狼牙也就能拖住三天。”
  “如果再加上地道战呢?”徐锐说,“老兵,你认为能拖住几天?”
  “地道战?”冷铁锋闻言皱了下眉头,说道,“那得看是什么样的地道了,如果能有梅河平原这样的地道网络,由于民兵熟悉地形,再加上狼牙的助战,拖住从淮南及浦口方向来犯之敌十天,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但是……”王沪生说,“蒲城还有官县并没有这样完整的地道!”
  “没有地道,难道就不能挖么?”徐锐说道,“挖地道难道很难么?”
  冷铁锋说道:“挖地道当然是不难,但是需要时间,时间从哪里来?”
  “没错,时间从哪里来?”王沪生跟着说道,“浦口、肥城及淮南的小鬼子都已经在囤积物资了,想来出兵时间也不会太远了,没准再过几天就会出兵了,小鬼子出兵在即,我们哪有时间挖地道?”
  徐锐却说道:“没有时间,那就争取时间!”
  “争取时间?”王沪生茫然说,“怎么争取?”
  徐锐沉声说:“鬼子要想出兵,就必须首先囤积足够的军需物资,譬如粮食,譬如军火,又譬如骡马卡车什么的,在这些物资没有到位前,他们是无法出兵的,这毕竟是七八万将近十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每天的消耗都是个天文数字。”
  冷铁锋说道:“你是说,通过摧毁鬼子的战备物资,来拖延时间?”
  “对,通过摧毁鬼子的战备物资来拖延时间。”徐锐点了点头,然后又把目光转向王沪生说,“老王,如果现在让你紧急动员民夫在蒲县、官县境内,挖出像梅河盆地这样的地道网络,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倒是王沪生的本职工作。
  王沪生在心里算了算,说道:“差不多一个月!”
  “一个月?”徐锐闻言,一对浓眉立刻蹙起来。
  王沪生又连忙说:“当然,如果将梅县还有单县的壮劳力全调过去,时间应该还能缩短十天!我想,有个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应该就差不多了。”
  “就给你争取二十天时间,你把地道给挖好!”徐锐说完,又对冷铁锋说道,“老兵,这次狼牙战队恐怕得分头行动了,编成三个作战分队,你、我还有豹子,各率领一个分队,分别前往南京、肥城还有淮南搞破坏行动,尽可能多摧毁鬼子的战备物资,尽可能久的推迟小鬼子的出兵时间!”
  冷铁锋皱眉说:“我身为狼牙队长,由我带队那是责无旁贷,老徐,你就不必亲自带队前往了吧?让豹子和老虎带队也是一样可以的。”
  “不行。”徐锐却断然摇头说,“这次破袭的重点是南京,因为鬼子从国内转运过来的物资一定得从南京中转,但是南京毕竟是鬼子华中派谴军司令部所在地,而且,说不定还会有小鹿原大队的掣肘,所以必须得我亲自率队前往才能放心。”
  冷铁锋便不再吭声了,还能说什么呢?
  狼牙战队五十八号人,包括他这个队长在内,所有人的特战技能全都是徐锐一手教出来的,他们可没底气说,老徐你不行,你就留下来看家吧,我们去执行任就行。
  王沪生也没多说什么,因为他们两个早就有过分工,军事上的事情全都是徐锐说了算,其余的事情才归他这个政委管。
  徐锐又说道:“老王,地道的事就拜托你了,如果人手不足,驻扎在蒲县及官县的主力团及直属营也可以征用!反正现在他们闲得很。”
  王沪生说道:“老徐你放心,地道的事就交给我了,我保证在二十天之内在蒲县及官县挖出一个地下长城!”
  徐锐又扭头对冷铁锋说道:“老兵,回家准备准备,今晚就出发。”
  冷铁锋说道:“我们家雁子没问题,所以不用准备,倒是老徐你,嘿嘿嘿。”
  说完了,冷铁锋还若有深意的看了徐锐一眼,冷铁锋知道,这次去南京,徐锐是肯定不会带上赛红拂的,所以有得受了。
  “嘿嘿嘿什么?”徐锐立刻猜到了冷铁锋心中想法,说,“你以为我就不敢带小白去南京?这你却是错了。”
  冷铁锋哂然说:“难道你就真敢?”
  “有什么不敢?”徐锐轻哼一声,却明显有些心虚。
  当下两人各自回家,不过徐锐并没有马上回自己家,而是先来到了隔壁的韩锋家里。
  最近几天,狼牙战队难得放了假,韩锋正在院子里劈柴,眼看就要入冬了,可家里用来备冬的柴禾却没准备多少,韩锋自然得趁着还有时间,赶紧给家里备足了柴禾。
  韩锋在院里劈柴,二丫坐在屋檐下晒太阳,一边做手工,二丫绣的是一顶虎头帽,这是为肚子里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的,二丫的肚子现在已经翘天一般高,眼看着就快生了。
  “锋子,干活呢?”徐锐进了门,笑问道。
  “团长,你咋来了?”韩锋赶紧放下手中斧子,忙着给徐锐搬椅子,正在绣着虎头帽的二丫也要挣扎起身去给徐锐倒水。
  徐锐赶紧上前制止,连声说:“二丫你坐,我不喝水,说几句就走。”
  二丫的脸上便立刻流露出一股哀戚之色来,小声问道:“团长,这么快又要出任务?”
  生产在即,二丫自然希望男人能留在身边。
  韩锋却训斥二丫说:“怎么跟团长说话呢?”
  二丫便立刻转开了脸,开始无声的抽泣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20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