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娱乐指南(精校)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400

  周宣说:“我们斗茶之期还早,不如先来个小赌。就以我这只虫子来赌。你猜它是什么颜色地虫?猜对了,我让你一路跟着我们。没猜对,我也让你跟着我们,只是你得闭嘴,再说一句就输我一两银子,两句话就二两,以此类推。”
  对周宣来说,无时不可赌,无物不可赌。
  四痴斜着眼问:“你输了就没一点损失?”
  周宣说:“不是说你赢了就让你跟着吗,那样我就得忍受你地聒噪,心情会很不愉快,这不是巨大的损失吗?”
  四痴怒道:“你这样太不公平,哪有这样赌的,我赢了,你也不许说话。”
  周宣说:“赌注由我定,参赌自愿,没人逼你赌。”骑着马“得得”向前。
  四痴气得没办法,赌赢了他什么也没得到,输了却要闭嘴不能说话,真是岂有此理!他料想周宣木盒里就是那只赢了“名将张郃”的怪虫“摸不得”,那天他没有参赌,没见过“摸不得”是什么样子,但在酒楼茶肆到处都能听到对那次虫战的议论,知道“摸不得”是一只黑背虫。
  黑背虫能赢青背虫,四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一个虫痴,那是非要看看究竟的,咬咬牙,催骡赶上说:“我赌。”
  周宣一笑,他知道四痴一定会赌的,问:“那你说我这盒子里地虫子是红色的还是黄色的?”
  四痴盯着周宣的眼睛,见他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心想:“难道不是那只黑背‘摸不得’?不可能,周宣最是狡猾,用最易猜到的事和我赌,想让我误入歧途,把简单地事想复杂,哼,盒子里就是黑背‘摸不得’!”
  周宣还来了一句:“黑背?你确定?”
  四痴大声道:“别故弄玄虚了,快打开盒子让我看看。”
  周宣跳下马背,解下木盒,放在路边一块石头上,笑嘻嘻从盒子里捧出一个黑陶罐。
  四痴赶紧探去看,黑陶罐空空如也。
  周宣不紧不慢地又从盒子里取出一管五寸长的竹筒,往黑陶罐里一倒,一只暗红色的蟋蟀就在陶罐里快速游走。
  四痴目瞪口呆。
  周宣说了声:“你输了。”收起蟋蟀,放回木盒,重新系在马鞍上。
  四痴呆了半晌,忽然叫道:“这是只三尾雌蟋蟀,是给‘摸不得’交尾的是不是?”
  周宣应道:“是呀,一两银子。”
  四痴一听,这就开始给他算一句话十两银子了!高声问道:“这么说‘摸不得’也在木盒里?”
  周宣点头说:“对,二两银子,快掏钱。”
  “我掏什么钱!”四痴气愤道:“你这是耍赖,无耻!”
  周宣教训他说:“既然要赌,就要考虑周全,你应该问清楚我这盒子里有几只虫子?其实根本不用问,早该想到‘摸不得’这样的猛虫,精力充沛,怎能离得开雌虫,所以说你的失败并非偶然,全是你自己的错,怪你自己心不细,浮躁,估计围棋水平应该和你三师兄相差很远。”
  这时三痴开口说:“四弟,你还是回雁宕山去吧。”
  四痴气得脑袋发晕,问:“三哥,你是认为我斗茶也会输给他吗?”
  三痴不答。
  来福在一边说:“你已经说了四句话了,四两银子。”
  四痴暴跳如雷,从骡背革囊中摸出一锭黄灿灿的金锭,朝周宣丢去:“这是二十两金子,够我一天说到晚了,我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周宣敏捷地接过小金锭,让来福收好,笑道:“很好很好,尽管说,二十两金子可以说二千句话,你可别说少了,不然亏大了。”
  四痴张着嘴,气得说不出话来。
  周宣好不得意,一出江州就赢二十两金子,真是好彩头,看来此次出游真是大吉大利。
  在路上三日,越过马回岭,过德安、永修,来到号称唐国西南第一大城的洪州。
  
  第023章
绝美小家妓
  
  九月初四巳时,周宣一行四人来到豫章水北岸,豫章水即赣江,对岸就是洪州大城。
  周宣骑在大马上,心情有些激动,故地重游却在千年前,看豫章水两岸,江面宽阔,水流浩大,两岸都是平畴旷野,找不到半点相识的痕迹。
  四人沿江东行,想觅渡船过江,遥见对岸耸起一座孤楼,翘角飞檐,碧瓦回廊,沥粉贴翠,金碧辉煌。
  “滕王阁!这是不是滕王阁?”周宣大叫起来。
  来福没来过洪州,一脸茫然,四痴扭头不理,三痴应道:“主人,这便是滕王阁。”
  远望滕王阁,周宣甚感亲切,叫道:“过江去,我要登楼赋诗。”
  三痴显然来过这里,领着周宣往下游行了三里,就见一座长长的浮桥连接两岸,大缆维舟,两端各用八只大铁牛固定,每只铁牛都重达五、六万斤,没有这样的重量也维持不住这样长的浮桥。
  浮桥宽达一丈有余,小型马车可以交错而过,两边还有围栏,骑马过桥时稍微有点晃悠,马蹄踏在厚厚的木板上“咚咚”直响,象擂鼓一般。
  还没到滕王阁,就听到阁上传来丝竹管弦之声,似乎正在举行盛宴歌舞。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是李渊的儿子李玄婴任洪州都督时建造的,到南唐李煜这时已经有三百多年了,也不知是不是后来重建的。楼高十丈,明三层暗六层,看上去雄伟高峻、华丽堂皇。
  滕王阁下广场上有艺人在表演杂技百戏,山车旱船、走索戴竿、吞刀吐火、鱼龙曼衍,热闹非凡,一问才知是重阳节快到了,镇南都护府和洪州刺史下令全城欢庆。这些艺人从中秋到重阳每天都要献戏。
  周宣牵着马兴味盎然地看了一会,有两个走索地女艺人青巾束发、一身红装。腰肢勒得极细,在离地两丈的一根绷得如弓弦般的绳子上往来倏忽、翻滚跳跃,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两个人面对面时只是稍一侧身,就已经交错而过,灵巧敏捷让人叹为观止。
  周宣让来福看住马匹,他和三痴准备登上滕王阁纵目赏玩一番。
  这时有两个青年书生从周宣身边走过。一个说:“陈公子今日举行赏菊诗会,不知会不会邀请魏公子?”
  另一个说:“他们两位是死对头,恐怕不会请吧。”
  先前那个说:“虽然不睦,但毕竟一个是都护之子,一个是刺史之子,这些表面礼节还是要的,请肯定要请,就不知道魏公子会不会来?”
  周寒一听“赏菊诗会”。精神一振,感觉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拱手道:“两位兄台留步,在下也想参加这次诗会,不知可肯代为引荐一下?”
  两个青年书生打量一下周宣,见他面生。应该不是洪州名士,便问:“兄台贵姓?仙乡何处?”
  周宣说:“在下姓周,刚从江州来,平日也好吟诗填词,适逢滕王阁上盛会……”
  “哈哈,一个路过的江州人也附庸风雅要吟诗,真让人笑掉了大牙!”
  身后传来一个放肆的声音,打断了周宣文绉绉的客套话。
  就听先前那青年书生低声说:“魏公子果然来了!”
  周宣慢慢转过身,只见一个身材高瘦、神态轻俘地锦袍公子在几名清客的簇拥下洋洋得意地走过来,不正眼瞧周宣。斜着眼打量。嘲笑道:“我们洪州七岁小儿也会吟诗,而江州人吟吟散句还可以。要想成篇,难!”
  锦袍公子身边那几个清客都附和地讥笑起来。
  论文风,洪州一向比江州盛,洪州也地确出才子,这从每年的科举取士就看得出来,人数远超江州,说到繁华富庶,洪州也凌驾江州之上,所以洪州人总觉得自己比江州人高那么一等,看不起江州人,只不过一般人不会象这锦袍公子说得这么直接、这么露骨而已。
  周宣微微一笑,说道:“我们江州能诗擅词者固然是少之又少,但在下恰恰就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个;洪州固然精通诗词者多,但再多也轮不到阁下。”
  锦袍公子一听,气得脸色发青,没想到一个江州人词锋这么锐利,还敢顶撞他,一时还不知道如何应对了!
  他身边的清客帮闲挺身而出,纷纷叫道:“江州人,可敢与我们一较词章?”
  周宣道:“有何不敢!”
  滕王阁里走出一位优雅俊秀的青年男子,二十六、七岁的样子,快步迎过来,笑容满面地说:“魏兄,你来迟了,要罚诗三首。”
  这锦袍公子就是镇南节度使之子魏觉,迎出来的俊雅男子姓陈名济,是洪州刺史之子,这两位可称是洪州清流雅士地两大领袖,只不过魏觉是仗着权势附庸风雅,而陈济的确是有才学的,受洪州文人士子景仰,这让魏觉很嫉妒,常想找机会灭陈济的威风,没想到先在滕王阁下先人被羞辱了,还是个鄙陋的江州人!
  魏觉没理睬陈济,指着周宣喝道:“你,给我上楼,你这个江州人今天不给我吟几首象样的诗出来,我决不饶你!”
  陈济已从那两个青年书生口里得知周宣与魏觉冲突之因,对周宣那句妙语极为欣赏,笑道:“魏兄,这是风雅聚会,不要搞得士人议论魏兄仗势欺人,来,这位周公子既然也会诗,那就请参加这一年一度的赏菊诗会。”
  魏觉好充斯文,不想给人恶少的形象。强压怒气,点着头说:“好,好,今天倒要看看江州人吟诗,看吟地是什么歪诗!”
  周宣朝陈济拱拱手,带着三痴上楼,四痴紧紧跟随。
  盘旋直上六楼。这是最高层,中间一个大厅。东西各有一个侧厅,环绕楼阁的回廊摆了各色菊花,争奇斗妍,表露芬芳,大厅上一群文人士子有的在高歌、有的在痛饮、有的正打腹准备吟诗、有的正调戏助酒地官妓,名士风流,百态俱现。
  西南角上一个歌妓抱着琵琶。自弹自唱,唱地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一起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这是周宣半个月前抄录给蕊初的十首小令之一《蝶恋花》。没想到就传唱到这里了!
  周宣走过去问那歌妓:“姑娘唱地好词曲,不知是何人所作?”
  那歌妓说:“据说是江州一位绰号‘周七叉’的大才子填写的,传唱极广,有水井处就有唱周词的,青楼姐妹都以不能唱周词为耻,贱妾若是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周七叉周公子。那真是死亦甘心。”
  周宣吃了一小惊,心道:“有这么夸张吗?看来我还是不要表露身份为妙,不然会出人命!”
  魏觉一直盯着周宣,见他和一个歌妓有说有笑,便走过来说:“江州人,不是说要登阁吟诗吗,不是说要和我比试比试吗?今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以赏菊为题,赋诗一首,看到底谁高谁下?”
  周宣笑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说你诗写得差,可你身后那伙帮闲偏狂夸你好。这怎么说?”
  魏觉大怒:“就让在场诸位都来评,我已有了一首七言诗,我先吟……”
  周宣心想:“你这么急着吟诗干什么,比我还急!要么你是有腹稿,要么是你身后那几个清客帮你写好的,你要吟,我偏不让你吟!”说道:“且慢,抛砖引玉不用急,菊都还没赏呢,吟什么诗!也不一定要以菊为题,登高望远也可入题,不要让人误会为宿构才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40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