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精校)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655

  张萼瞪眼道:“你这差役是不是青浦人,没看到这些华亭恶奴欺负青浦人吗!”
  邓班头知道这个张公子有来头,不敢得罪,陪笑道:“张公子,得饶人处且饶人,董氏的人都已经是遍体鳞伤了,张公子何必让小人们为难。”
  张萼道:“我张燕客做事就爱做绝,你们五个衙役,我每人给你们一两银子,算是给你们的为难钱,你们就装没看见。”
  行贿哪有这样赤裸裸的,没等邓班头再多说两句,能柱、冯虎二人已经冲过来揪住那卜世程按趴在地,掀开衣袍,剥下裤子,裸出瘦臀,张萼从一名陆氏奴仆手里接过一根齐眉棍,亲自行刑,一边打那卜世程,一边说道:“你以为投靠董其昌就能作威作福了?你以为你有顶方巾就没人敢揍你了?”
  使劲打了十几棍,突然一股奇臭弥漫开来,却原来卜世程屎滚尿流了,张萼将齐眉棍往黄浦江一丢,掩鼻疾退,笑骂道:“这家伙是黄鼠狼成精啊,还有这功夫,罢了,我们走。”扬长而去。
  一个衙役对邓班头道:“这张公子还没给银子哪。”话音未落,能柱转回来了,将五两银子交给邓班头,说道:“我家少爷言而有信的。”
  几个衙役都是大喜,喝命董氏的人赶紧架起卜世程上船,速速离开青浦。
  ……
  张原、陆韬与青浦诸生回到陆府,却不见了张萼,陆大有道:“燕客公子去城南码头了,说有事,带了十几个人去。”
  张原与张岱对视一眼,都是忍不住笑,他二人知道张萼的脾性,去年在山阴张萼就带了一群健仆去追打董祖常,却没赶上,张萼气愤难平,这回定然是赶去打那个董氏清客卜世程了,其实先前就痛打过,只是因为公堂上卜世程没受杖责,张萼气不过,定要赶去补打——
  陆韬进内宅向父亲陆兆珅禀报今日之事,偏瘫的陆兆珅右手拍着圈椅扶手连声道:“打得好,打得好。”
  一旁的柳氏担心道:“这些人回去会不会殴打养芳报复啊。”
  陆韬道:“二弟是在松江府大牢里,又不是董氏拘押的,而且有我陆府的人在那边打点,二弟不至于受苦。”
  柳氏点头道:“为娘最是担心你弟弟,你要尽快想办法救他出来才好,花费银子是小事,保住人是第一。”
  陆韬道:“母亲放心,儿子理会得。”
  陆韬回到前厅,张萼回来了,说起码头上的一幕,众人狂笑,皆赞张萼有侠气。
  张萼道:“那邓班头说什么得饶人处且饶人,我却是一个都不放过,绝不饶恕。”
  华亭的两个生员翁元升和蒋士翘道:“今日真是大快人心,看来就是要联合诸生向官府施压才行。”
  张萼道:“这才惩治了几个董氏家奴,算得什么大快人心,哪日要把董祖常打得屎尿齐流才解气。”
  这时已经是薄暮黄昏,二十余位青浦诸生都留在陆府晚宴,酒过三巡,柳敬亭道:“诸位相公,在下已将董宦恶行录编成说书,先说给诸位相公听听。”
  众人便安静下来,听柳敬亭说书,从杭州来青浦的途中五日,柳敬亭时常独自对着张原写的那篇“董宦恶行录”凝神思索,今日终于完成了改编,全部默记在心,这时疾徐轻重、吞吐挣扬地说出来,董氏父子和家奴的凶蛮奸恶、受害民众的冤屈悲愤,入情入理,入筋入骨,让人听得怒气勃发——
  张萼拍案大骂董其昌,华亭诸生翁元升和蒋士翘义愤填膺,二人向张原道:“介子兄,我二人明日先回华亭,联络诸生,待你们到华亭后一起向知府联名控告董氏,要求惩治董祖源、董祖常和一帮董氏恶奴——”
  张萼问:“怎么不提惩治董其昌?”
  翁元升道:“董其昌是致仕的翰林,难以治他的罪,能惩治他这两个儿子和一帮恶奴就很不错了。”
  蒋士翘道:“董其昌年已六旬,活不了几年了,就让老天爷来收他吧。”
  张原心道:“史载董其昌活了八十二岁,现在才六十岁,还有二十多年好活呢。”对柳敬亭道:“敬亭兄,你这说书无须直言董其昌父子的名字,可以隐其姓名,托言异世,这样可以省些不必要的麻烦。”
  张岱点头道:“介子说得是,反正具体的事一说出来,听众就都知道是董氏父子的丑事,无须明言姓氏。”
  柳敬亭知道张原、张岱这是为了保护他,张原他们有生员功名,而他柳敬亭只是一个流落江湖的说书人,若董其昌告他诬蔑士绅那他是要吃苦头的,但柳敬亭却并不畏惧,大不了再次隐姓埋名、远走他方而已——
  张萼却觉得说书时不直指董其昌父子的名字不解气,张原向他解释:“这就好比《金瓶梅》托言宋朝,其实风土人情、世态百相无一不指向嘉靖后的大明。”
  张萼最爱《金瓶梅》,喜道:“原来如此,妙!”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我有妙计值万金
  五月十六日上午,金琅之、翁元升、蒋士翘主仆十人乘舟离开青浦回华亭,张原、陆韬等人到码头相送,张原道:“金兄,你们三人回华亭联络诸生还得小心隐蔽为上,暂时不要与董氏起正面冲突,避免遭受董氏打击。”
  金琅之道:“我等理会得,介子兄何时来华亭?”
  张原道:“七日内必至。”
  金琅之道:“好,我必扫榻相迎。”
  送走了金琅之三人,陆韬领着张岱、张原、张萼去佘山察看陆氏桑林和棉田,这是张原提出要去看看的,张若曦也一起跟去,张若曦准备帮着夫君陆韬管理陆氏家族的桑田蚕织——
  佘山在青浦县城以南十五里,那里的六百亩桑林是陆氏主要的产桑地,还有五百亩的棉田,陆氏在佘山北麓有棉户七十户、蚕户八十户、织户两百二十户,有花机、腰机、绫机、绸机这些织机共二百六十张,织机数居青浦第一,每年卖出棉布、绸缎上万匹,陆氏出品的绸缎中有三分之一是采用了提花技术的精品丝绸,这种提花丝绸一匹能卖二、三两银子,陆氏蚕织业一年获纯利不下万两白银——
  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华亭董氏的家奴和打手不断来佘山陆氏庄园骚扰,陆氏庄园的蚕户、棉农也组织了青壮防卫,但这些打行青手多多少少有些武艺,又且心狠手辣,看到人多就跑,人少的就赶来厮打,庄园里的蚕户、棉农又不齐心,遇事不敢上前,致使陆氏去年的秋蚕和今年的春蚕饲养大受影响,现在都没有足够的蚕丝供应织机了——
  这佘山东南边就是华亭县地界,华亭董氏雇佣的打行光棍随时可能来行凶作恶,庄园里棉农、蚕户的女人、小孩连出庄园大门都胆战心惊,已经有蚕户准备离开陆氏投奔青浦的其他家族了,这也正是董氏的居心所在,董氏就是要搅得陆氏庄园不得安宁,逼迫陆氏让出这六百亩桑林——
  张原、陆韬一行来到佘山北麓的陆氏庄园,张若曦与几个仆妇、婢女进园去吩咐棉农准备午饭,陆韬引导张原等人在庄园周围参观,陆氏有良田两千多亩,一大半用于植桑种棉,养蚕种棉比单纯种稻麦更能获利,松江府是大明朝的棉都,号称“衣被天下”,高收益的农作物种植非常普及,这也是江南虽然富庶但遇到灾荒就会粮食供应不足的重要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