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精校)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655

  穆真真、武陵、来福、冯虎等人一直候在国子监外,见那李尚书上轿走了,这才跑过来问讯,他们方才看到抓走了毛监丞,极是兴奋。
  正说话间,张岱领了“出恭入敬牌”出来了,张岱还不知道方才彝伦堂上的一幕,出来是想看看张原在哪里,问明已有焦太史、李尚书出面,张原的麻烦已解,自是大喜,于是兄弟三人随焦润生一起去澹园。
  第二百七十八章
桃叶渡
  在澹园,张原向焦老师禀报了彝伦堂上的经过,说到监丞毛两峰与宋司业一个攀扯一个撇清那种丑态百出的模样,焦竑捻须哂之,说了一句:“谗夫毁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又道:“跳梁小丑,自不量力,说来也真是凑巧,那毛监丞不知犯了别的什么事,竟被锦衣卫的人当堂拿去,宋司业这回是颜面扫地了。”
  焦润生望着张原微笑,没说什么,他心里清楚,那锦衣卫百户适时出现肯定与张原有关——
  焦竑对张氏兄弟道:“你们或许不清楚,这宋司业谋国子监祭酒之位非止一日了,顾太初入主国子监,宋司业甚是怅恨。”
  张萼道:“就凭他,哪里配。”
  焦润生笑道:“燕客说得是,国子监祭酒非学问宏博、道德高标者不能担任,宋司业,单从这次指使毛监丞陷害介子之事来看,非但不智,而且无德,哪里能主持国子监教育诸生,他那是痴心妄想!”
  焦润生摆手道:“好了,莫要背后议人短长。”看看窗外天色,大约是酉初时间,对张原兄弟三人道:“你们兄弟三个就在这里用晚饭吧。”
  张萼急着去幽兰馆,忙道:“焦太史,介子他今日受惊吓过度,晚辈想去附近酒家置一桌酒席为他压惊。”
  焦竑笑道:“何至于此,张原这么胆小吗。”
  张原笑,不说话。
  焦润生向父亲道:“张宗子兄弟三人自入国子监,就没有在一起欢聚过,爹爹让他们随意些吧,少年人嘛。”
  焦竑点头道:“也罢,你们去吧,少年人莫要贪杯——张原,你这几日既不去国子监,日间就来这里帮老夫整理《国朝献征录》。”
  张原应道:“是。”
  张氏三兄弟在澹园外与焦润生道别,与穆真真、武陵、来福、冯虎、能柱、茗烟、福儿一共十人径往通济桥而来,天暮欲雨,一时没雇到船,干脆步行前往钞库街,也就两里多路,兄弟三人边走边说国子监之事,张萼道:“毛监丞已经是屁滚尿流了,那瘟官少不了会犯些不法之事,锦衣卫的人会追查出来的,其实若真要查,咱们大明朝的官吏真正清白的应该并不多,——”
  张岱喝道:“三弟,莫胡言乱语。”
  张萼撇撇嘴,说道:“抓个毛瘟官还不解气,罪魁祸首是那宋时勉,宋瘟官更不能放过,介子你得想想办法。”
  张原道:“司业大人是在任的五品官,弟一介监生哪敢捋其虎须。”
  张萼笑道:“介子你莫装无所谓,你早已是怀恨在心,想必——”
  张原知道这个三兄说话不中听,忙岔开话题道:“三兄,族叔祖写给宗子大兄的信呢,给大兄吧。”
  张萼道:“信在听禅居没带来,大兄的信我拆看了,里面有两封信,一封是大父的,一封是大伯父的,没什么正事,都是些教训我们的话。”
  张岱直翻白眼:“三弟,你怎可乱拆我的信!”
  张萼道:“这有什么,君子坦荡荡嘛,你要看的话,大父还有我母亲写给我的信你也尽管看。”
  张岱无奈,看着身后诸仆,吩咐道:“以后有我的信来,必得亲自交到我手上。”
  诸仆齐声答应。
  穆真真抿着嘴,眼睛眯眯的瞅自家少爷,少爷冲她笑了笑。
  张萼也不在意,说道:“我上月写信回去,让家里人从镜坊里送两百副近视镜、一百副昏目镜来金陵,不知何时能送到,国子监里很多监生向我预购。”
  张原笑道:“三兄善能推销,好极!我们年底回乡,那镜坊也应扩大规模。”
  张萼喜道:“对,那镜坊也该有个名,就叫翰社镜坊如何?”
  张原道:“那也行,反正都是做的读书人的生意,既有翰社书局,有翰社镜坊也不稀奇。”心想:“离开青浦也快三个月了,姐姐、姐夫的‘盛美号’布行和杨石香组建的翰社书局也不知怎么样了?上回我和宗翼善编选的时文集子也应该要面市了吧?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写了几卷了?”
  说说笑笑,行至桃叶渡口,雨又淅淅沥沥下起来,桃叶渡乃是金陵名胜,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常在这里迎头其小妾桃叶,后来就叫桃叶渡,张原不大明白那桃叶为什么要在秦淮河上来来往往,莫非美人桃叶原先是秦淮歌妓?
  渡船尚在对岸,张原就让来福高声唤“船来”,他们先去渡口那座亭子避雨,这亭就叫“桃叶渡亭”,亭有楹联云:“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
  张岱道:“周墨农向我极赞桃叶渡闵汶水茶,王修微也是盛赞闵汶水,我到金陵近三月,每日吃些国子监粗劣饭菜,糟蹋了我这舌头,不行,我要告病在外好好享受几日,明日就来访闵汶水。”
  张萼笑道:“大兄,原先你还担心我在监里耐不住,现在看看,谁耐不住啊?”
  张岱哂道:“你三天两头出来,谁管你。”
  武陵叫道:“少爷,渡船来了。”
  一条两丈多长的小渡船悠悠过河来,泊在桃叶渡口,几个乘客下船,渡口这边有一个须发如雪的灰衣老者策杖上船,张原一行十人也都上了船,这船简陋,也没得坐,只有站着,好在不须半盏茶时间便到了对岸,河岸细雨湿滑,那须发如雪的布衣老者上岸时,张岱正好在他身边,好心搀了一把,岂料这老者推开张岱的手,说道:“不须援手,鄙人年才五十,身体尚健。”说着,曳杖快步往南。
  张萼瞪眼道:“这老头真不识好歹,你说你身体尚健为何拄个杖啊,还头发胡须全白,我还以为你八十高寿了,装什么鹤发童颜啊,真是岂有此理。”
  张岱、张原皆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