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精校)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55

  张原恭恭敬敬道:“张分守教训得是,学生谨记。”
  张其廉笑道:“不是教训,善意提醒,好了,你要出城是吧,那赶紧去,不然城门要关闭了,希望鹿鸣宴上能见到你。”轿帷放下,起轿离去。
  张原回到甬金门外画舫,已经是亥时三刻,少年老成的祁彪佳不知怎么竟喝醉了,箕坐在舱室地上胡言乱语,两个祁氏仆人服侍不迭,王炳麟半醉,在高声背诵八股文,张原细听片刻,却原来背的是王老师的制艺,想必从小就背诵的——
  张岱坐在矮杌上烹茶,张原走过去蹲在一边向大兄说了王微在盛美商号分店的事,张岱道:“王微甚好,介子真有艳福,还得内助,商弟妇更好,贤惠。”说着,摇了摇头,想必是想起他那个古板道学的妻子了,无趣啊。
  城门已闭,今夜就在湖上过了,此时楼船箫鼓已缈,岸上游人闲客已散,先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这时静悄悄无声,曲终人散,知己显现,浓妆艳抹西子湖将铅华洗净,淡妆素颜,丽质天成,展现在真正喜爱西湖者的眼前,那圆月如铜镜新磨,那山整装静穆,那湖平静幽沉,岛、塔、亭、树,各有风致,这时才是幽赏的良辰啊。
  画舫渡湖再往断桥,那些懂得幽赏者这时现身了,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断桥石磴上铺席而坐着数十人,管弦征歌,在唱“锦帆开,澄湖万顷”,张岱大喜,拉着侍婢素芝,与周墨农、倪元璐一起上岸去,张岱与素芝清唱《牡丹亭》,引来喝彩声一片——
  月轮转西,秋天孤肃,湖城如睡,周墨农立在桥头吹箫,箫声一缕,哀涩清绵,顿时把那些管弦声都比下去了,倪元璐高坐石磴上,声出如丝,串度抑扬,一字一刻,裂石穿云,听者不敢击节,惟有点头——
  张原和黄尊素坐在船头一边饮茶一边听断桥上倪元璐唱曲,张原赞道:“没想到倪汝玉还有这么一副好嗓子,可惜了。”
  黄尊素奇道:“可惜什么?”
  张原笑,岔开话题说千古兴亡,黄尊素最喜与张原论史,张原的史观新颖独到,借古讽今,常能让人茅塞顿开,这是黄尊素最佩服张原的地方——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断桥人散,张原一行十数人也回到运河船上,也不洗漱,倒头便睡,汩汩流水声中,清梦甚惬——
  河岸上,枫叶如火,桂花芬芳,东边天际,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
  明代乡试放榜之期规定在八月底之前,多用寅、辰日支,辰属龙、寅属虎,故乡榜又称龙虎榜,万历四十三年的八月十六是庚寅日,八月十八壬辰日,想赶在八月十八放榜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八月二十八壬寅日将是放榜之期。
  八月二十二日午后,副主考王编收到《春秋》房官杨涟送来的七十二宗荐卷,习《春秋》经的考生有七百二十多人,房官按惯例十荐一,杨涟荐上来的这七十二宗朱卷三场齐全,圈点、批语一丝不苟——
  王编赞道:“若历科考官都能如杨县令这般认真负责,那就不会屈抑了天下英才。”先前他还疑惑杨涟怎么还不先荐一些卷子上来,其他十四房考官都是一边阅卷一边就陆续荐卷。
  杨涟拱手道:“王学道过奖,这都是下官份内的事,想那学子寒窗苦读十年乃至数十年,岂能因我一时疏忽误他三年光阴,所以自当兢兢业业将三场考卷细读斟酌,把优秀考卷荐上来。”
  ——明代科举制度其实是相当完善的,首场七篇是看考生如何阐发圣贤的微言大义,观考生的心术;次场的判词、诏、表是检验考生的才干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三场的策论考察考生通古今之变的史识,如果科考都能综合三场来选拔人才,那就不存在死读八股程文就能高中的弊端——
  王编对杨涟所言表示赞赏,看着那厚厚一叠《春秋》房朱卷,问:“杨县令可有冠房头卷推荐?”
  杨涟道:“有。”即把首艺破题“更徵君子之所畏由天命而兼及之也”的朱卷取出来:“这是《春秋》房阅卷官一致公推的头名卷,请王大人审阅。”
  白发萧然的王编兴致勃勃道:“好,我就先阅这一卷。”
  浙江提学道王编对《春秋》房卷最为关注,王编本经也是《春秋》,而且他最看重的学生张原也在这一房,且看杨涟荐上的头名卷写的是什么?
  当下王提学将这头名卷三场近万字通读一过,心里略略有些遗憾,此文纯正博雅、莹洁通畅,固然是绝佳的制艺,但似乎不是出自张原之手,去年王提学主持绍兴道试时看张原的四书和《春秋》八股,张原的制艺考据精详、圆润苍劲,很合他的品味,但现在看杨涟荐上来的这宗头名卷似与张原学术文风有些差异,当然,这些心思不能说出来,点头赞许道:“果然好文章。”当即取青色笔在这朱卷上写一“取”字,放到一边,对杨涟道:“待我将《春秋》房荐卷全部审阅后一起送钱总裁。”
  房官荐至副主考这里的考卷将会被黜落一大半,三选一送往主考官最后定夺——
  其他十四房的头两场荐卷王提学基本阅过,对这种分场荐卷,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同一编号的考生第一场考卷没荐上来,第二场或者第三场又荐上来了,所以还要回头将其第一场考卷找出来,再行斟酌,或补荐、或黜落,杨涟这样三场一齐荐上来的给副主考省了很多精力,王提学当即专门审阅《春秋》房这七十一份荐卷,直至二十四日午前才看完,取了二十四份考卷,亲自送到主考阅卷之所交给钱谦益——
  钱谦益眼有红丝,略显憔悴,显然当主考官压力不小,说道:“王学道,今日都二十四了,离二十七日下午拆号写榜只有三天时间,可那些房官阅卷还没结束,这如何来得及,总不能拖到八月三十吧。”
  房官又不能直接向主考荐卷,王提学心知钱谦益是在埋怨他荐卷迟缓,说道:“钱总裁,这是《春秋》房的全部荐卷,钱总裁先审阅,其他经房的零散荐卷会在明日午前全部送到。”
  钱谦益道:“那就好,待我阅毕全部荐卷,请王学道与我一起再斟酌取舍,毕竟浙江举人名额只有一百二十人。”
  八月二十六日午前,钱谦益阅卷完毕,暂时取中者有一百八十人,还得再从中黜落六十人,将最终所取卷确定下来,可就在阅卷结束之际,钱谦益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午后,钱谦益把副主考王编和十五房房官召集到主考阅卷所,开口便道:“本次乡试之前出现的‘一朝平步上青天’的谣言诸位都听说过吧?”
  虽说考场内外帘隔绝,但谣言如风,无孔不入,众考官听了也只是一笑置之而已,没想到写榜前日钱总裁会郑重提出这件事,都是面面相觑,作声不得,不知出了何事?
  副主考王编道:“每科乡试都有谣言,不予理会,自然消散。”
  钱谦益让书吏将七份考卷呈到众考官面前,说道:“请诸位看看这些卷子的最后一字。”
  王提学与众房官一一翻看,这七份都是首场考卷,每份七篇,每篇文末分别是“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众考官大惊失色,阅卷房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科场舞弊非同不可,轻则免职,重则流放充军——
  王提学皱眉道:“看来还是有不少考生受谣言蛊惑,把谣言当真,而有的考生则是宁信其有以策万全,看这些卷子,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并非因为暗通关节才荐上来。”
  众房官纷纷称是,都说阅卷时根本没注意到这些,独有杨涟说道:“搜索各房考卷,看看到底有多少暗嵌字眼的卷子,又是哪些阅卷官荐上来的。”
  王提学老成稳健,不想把事情闹大,含笑道:“杨县令,这七份考卷中就有一份是春秋房荐上来的——”
  杨涟顿时面红耳赤,就听王提学转圜道:“杨县令外察举廉吏第一,风骨凛然为世所重,所以说这荐上来的考卷非因字眼关节,而是制艺本身出色,这事没什么好追究的。”
  众考官皆附和王提学,若依杨涟要一房一房去查,繁琐不说,天知道还会出什么纰漏——
  钱谦益静听众考官议论了一阵,这才说道:“王学道说得在理,但这七份考卷必须黜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