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精校)第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7/655

  来到宣武门天主堂,庞迪峨、龙华民、金尼阁几位神父闻讯出来相迎,徐光启一一为张原介绍,金尼阁是旧相识,说道:“张修撰,自去年底与张修撰同船到了京中,直至今日才与张修撰再见。”
  张原道:“金司铎,在下有一好消息相告,《伊索寓言》已由我翰社书局刊刻印行,下月应该就会寄送到京城来。”
  金尼阁苦笑道:“若禁教令下来,我等泰西国人就都要离开大明国,汉字版的《意拾寓言》我等怕是看不到了。”
  张原宽慰道:“莫要悲观,天主会赐予你们好运,利公在天之灵也会护佑你们。”
  庞迪峨、华华民等人感谢张原的祝福,由金尼阁领着张原参观教堂,这教堂的右边就是利玛窦的宅邸,乃是万历皇帝所赐,利玛窦又筹资在邸左建了天主堂,是那种哥特式建筑风格,尖塔高耸、立柱修长,门窗嵌着彩色玻璃,藻绘绚丽,工匠、玻璃、画工都是不远万里从意大利、法兰西诸国运来的,教堂中耶稣的画像高供其上,耶稣左手握浑天图,右手指着仰头看他的人,右边有圣母堂,是少女抱婴儿像,圣母神态圣洁恬静,让人一见心安——
  张原与穆真真、汪大锤三人在天主堂观看了一场弥撒,未在教堂用晚餐,匆匆赶回东四牌楼,今日是八月十四,照常宵禁,晚归犯禁可不好。
  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辩论之始
  回到东四牌楼四合院,张原连夜写了一道为西学辩护的奏疏,徐光启的自辩疏从个人信仰角度出发,历数泰西传教士在大明的历程,把天主教与佛教、道教和儒家学说对比参照,破除种种谣言,并引用李斯的《谏逐客书》,认为外国人完全可以为大明效力,天主教义能够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
  而张原的辩护疏则纯为学术辩论,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老庄孔孟;从《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到《地理指南》和万国地图;从《周髀算经》、《测圆海镜》到《几何原本》、《圆的度量》,从兵戈弓箭到西洋火器……历数西洋值得大明学习的地步,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在奏疏的最后,张原提议,从那些上疏反对天主教和西学的官员中选择五人与他还有徐光启等人进行公开辩论,凡事天爱人之说、格物穷理之论、治国平天下之术,当众辩难,由儒学之臣论定之,若他这一方辩论失败,耶稣会士可即行斥逐,他张原也甘受宣扬邪说、欺罔君上之罪——
  张原这篇奏疏引经据典、左右逢源,写得酣畅淋漓,很有激情,他深知晚明士绅中的保守势力的强大,这次南京教案风波看似是反对耶稣会士在大明传教,深层次原因是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是以沈榷为首的保守势力排斥外来文化,现在是万历四十四年,哥伦布都死了一百多年了,西方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启,大明国再固步自封、妄自尊大、不懂得拿来主义,最终是要落后挨打的,所以他要借这次南京教案掀起的波澜坚决反击沈榷诸人,让大明士绅对西学有更多的了解,这样眼界才能开阔起来,不要总盯着朋党之争,若能把党争引导到学术争论上,那岂不是善莫大焉?
  张原越想越兴奋,他完全不惧与人辩论,他需要的正是这个可供辩论的舞台,他要搅动一潭死水,不能让那些愚蠢士绅享受帝国败亡前的宁静,他应该走在潮头最前列,天灾人祸频发、辽宁鼙鼓已起,谁耐烦整日喝茶看邸报!
  张原心潮起伏,起身在室内踱步,这时才看到穆真真坐在床边小几畔,以手支颐在打瞌睡,一册《史记》放在面前,翻在“朝鲜列传”那一页,穆真真以前陪他到凌晨也不会有倦意,这一有了身孕就大不一样啊,象真真这般挺拔勤快、精神奕奕的女子也有点慵懒了——
  张原走近前用手轻轻刮了一下穆真真的鼻尖,穆真真立即睁开幽蓝的眸子,轻轻“啊”了一声,站起身道:“少爷写好了吗,婢子去端水给少爷洗漱。”
  张原道:“真真先睡,我自去后院水井提水洗脸。”
  穆真真不肯,收拾了笔砚要陪着张原去,两个人相跟着来到后院,月光遍地,清清亮亮,已经过了三更天,那轮圆月都已偏西,张原从井里提一桶水上来,月光在水里跳动,手伸进水里,冰冰凉,掬一捧月光濯面,似把灵魂里的渣滓都能洗净——
  “已经是子时,现在可以算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张原蹲在井边用笢子刷牙,一边含含糊糊地说话。
  穆真真先前已经刷过牙,这时又掬水漱了漱口,说道:“少奶奶她们今年中秋节要在船上过了,不知现在到哪里了,到南京了吗?”
  张原道:“八月初动身,现在哪里到得了南京,她们不见得会去南京,应是直接经运河从镇江过江,照我估计她们现在大约到嘉兴或者苏州了。”
  穆真真道:“那微姑呢,她不来吗?”
  张原道:“难说,不知道李蔻儿的事顺利否?”
  穆真真想起先前在天主堂看到的那些红毛绿眼的西洋人,看着好奇怪,她的眼睛只是稍微有点幽蓝、头发稍微有点黄,不象那些西洋神父,象染了色的一般,问:“少爷也要和徐老爷一般要拜那个耶稣神吗?”
  张原道:“我不拜,但别人要拜,我不反对,南京沈侍郎是佛教徒,其师就是杭州栖云寺的莲池和尚,沈侍郎不信天主,就要逼着别人也不许信,还要把这些西洋人全部赶回国,很是霸道,这些西洋人在大明也不仅仅是传教,他们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学问,我要帮助这些西洋人,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穆真真不大明白张原的意思,反正她是愚忠,少爷总是对的。
  ……
  八月十五日,张原依旧是正卯时起床,洗漱、用餐后搭乘内兄商周祚的马车去翰林院,商周祚知道张原有话要和他说,因为平日张原都是喜欢步行,遵张原的吩咐,穆真真今日没有跟着,只汪大锤和武陵二人跟随侍候。
  马车辚辚行驶,商周祚在车里看张原写的那道奏疏,六千余字,将至东长安街才看完,商周祚道:“介子,你何必把自己的前程与那些泰西人绑在一起,甘受宣扬邪说、欺罔君上之罪,这不大妥。”
  张原道:“上回刘廷元、赵兴邦弹劾我廷策冰河说,后因梃击案发生而不了了之,而这回沈榷诸人要驱逐泰西传教士,一旦得逞,那下一步肯定就要清算我的冰河说,我不能坐等他们攻击,我说的认罪是辩论失败认罪,我坚信我不会辩论失败。”
  商周祚点点头,对妹婿张原的才华和辩才他没有疑虑,却道:“这也要方阁老他们准许辩论才行,若不准,你也无能为力。”
  张原道:“我会想办法促成这次辩论,大兄一定要支持我啊。”商周祚是都察院的左佥都御史,都察院现在缺官甚多,左佥都御史辖权很大。
  商周祚沉吟了一下,说道:“我会为你争取一个公平辩论的机会,别的我帮不了你。”商周祚素来以刚正不阿、不徇私情著称。
  张原道:“我就是求个公平对待,因为方阁老对我有点意见。”
  到了翰林院门前,张原下车,商周祚自去都察院,汪大锤和武陵去李阁老胡同找来福,来福在那边监督工匠整修四合院,商澹然下月就要来京了。
  张原进了翰林院才记起庶吉士们今日休沐,明代官员休假制度规定,只有元旦、元宵、冬至才放假,平时是十日一休,而庶吉士却是五日一休,待遇比其他京官还好,张原先仔细看了昨日邸报上沈榷诸人的奏章,便去见侍读学士郭淐,将自己的奏章呈给郭淐阅览,请求郭淐支持。
  郭淐看罢奏章,劝道:“张修撰,皇长孙赞你讲课讲得好,你更要专心做好日讲官,尽心教导皇长孙,不要过多参与各种争论。”
  张原道:“郭学士,下官不辩不行啊,下官提出的冰河说就得益于泰西学人研究成果,驱逐了泰西传教士,那下一步就是对付下官,郭学士主持翰林院,应为下官主持公道才好。”
  郭淐道:“罢了,我也不劝你了,若内阁、礼部同意你与人辩论,我也不会反对。”
  郭淐就是这德性,不表态、不作为,和万历皇帝对待朝政的方式差不多,其实都是无能的表现,张原也没指望郭学士会鼎力支持他,只是知会一声而已,毕竟郭淐是翰林院掌印的堂官,这是应有的尊重。
  在翰林院用午餐时,东宫太监韩本用带了几个内侍来给郭淐、张原这两位东宫讲官送节礼,有银币、笔墨、宫饼、瓜果等等,郭淐是皇太子讲官,节礼比张原的要丰厚一些。
  周延儒自前日起“病愈”回翰林院坐堂,这时看到东宫给张原送节礼,心里的羞愤可想而知,他虽然托病辞去东宫讲官之职想保全颜面,但回到翰林院后,就觉同僚们看他的眼神有异、有些人说话也含讥带刺,周延儒当然是认为张原把他大失颜面的事都说出去了,恨张原入骨——
  其实张原并没有说什么,是周延儒自己疑神疑鬼,不过张原如今已不在乎周延儒对他是何态度,周延儒不再是他的竞争对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周延儒将把翰林院的板凳坐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7/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