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骚(精校)第5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0/655

  张原进到王微的房间,见王微和景兰正同看一本诗集,笑道:“两位才女打扰一下——”
  王微起身施礼,笑问:“相公何事?”
  景兰施了一礼便去小姑姑澹然那边了,张原就说让王微雕两个长方形小印章,其中一个刻上“每部纹银三钱”,另一个刻上“每部纹银一两六钱”——
  王微能诗善画还会治印,当即取了刻刀和黄杨木出来,问:“怎么书价如此悬殊?”
  张原道:“《简平仪说》是单卷本,定价三钱,而《几何原本》和《泰西水法》都是六卷本,不分卷卖,要买就整部六卷,定价一两六钱算是优惠的。”
  王微问:“敢问相公书籍成本几何?”
  张原道:“售价三,利其二——修微会不会腹诽说我王微怎么嫁了个奸商啊。”
  “怎么会呢,相公是生财有道。”
  王微含笑治印,这两个印章很简单,不用半个时辰就刻好了,张原持了两枚印章和一盒朱抄印泥到外院吩咐武陵把这四千五百册书都盖上了,记住别盖混了,明日便送到灯市街翰社书局出售——
  就在五日前,张若曦托民信局寄给王微的一千八百两银子送到了,王微便去在崇文门内灯市街把来福、姚叔他们寻访多日物色好的那一处店铺买下,这处店铺其实也是一座小四合院,大约占地半亩多一些,也有门面三间,里外两进,京城房子贵,去年王微在杭州买下的那处店铺占地有一亩多,只费银四百八十两,而灯市街的这处房子只有杭州的盛美商号一半大,原房主却要纹银八百两,王微感叹这内城的房价实在惊人,张原却没觉得有多贵,北京二环的房子啊,而且拥有无限期的所有权——
  盛美商号北京分号的商铺找好了,但现在北运河已经冰冻无法航行,张若曦要把布匹、绸缎送到京中得等明年开春,张原就让王微把商铺临街的三间店面靠左的一间给翰社书局来卖书,由武陵管理,这间店铺稍微装修了一下,挂上翰社书局的牌子,雇了两个当地人做书局伙计,于十一月初一开张营业,出售书籍有《焦氏笔乘》上下卷、《喻世明言》二十卷、《警世通言》十卷、《五杂俎》上下卷,西学方面的书籍有《伊索寓言》一卷、《简平仪说》一卷、《几何原本》四卷、《泰西水法》四卷——
  十一月初五,袁朝年把《几何原本》和《泰西水法》后两卷也送来了,翰社书局的名声也逐渐传扬开来,很快就有到处购书不得的士子和官员的家仆闻风而至,仅三天时间,卖出去六百部共二千六百册书,把武陵忙得团团转、喜得合不拢嘴——
  张原很欣慰,现在的这种士绅争购西学典籍的局面可以认为他推广实用之学的策略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那些书主要是没人看,只要有人看,自然就会受影响,这样他以后的路就会更好走、志同道合者就会更多,而且这还能挣银子,实在是一石数鸟、妙不可言——
  十一月初八,沈榷、徐如珂、刘宗周和莲池大师一行抵达京城,大辩论开始了。
  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雪中的辩论(上)
  十一月十一日的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让张原的“冰河说”再次成为京中士庶的话题,上了年纪的老者都说这天气果然冷得异常,嘉靖时都不会这么冷,就是近二十年雪灾、冰冻、干旱才这么频繁,去年山东、河南灾民作乱至今尚未平息,就京城民众而言,且不说其他,单这过冬的煤炭一年年涨价就让他们很烦恼,大明朝的日子不好过啊——
  自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以来,儒臣往往把天灾当作上天对下界民众的警告,普通百姓没什么好警告的,警告的是君主,儒臣借天灾规劝皇帝要修德勤政、要改正错误的政令、要行惠政爱民,皇帝是至尊,只有借天威来使其畏惧,这当然是一种制约皇权的手段,有时皇帝也会摆摆样子听从劝告,但到了万历末年,灾害频繁,万历皇帝置身于历朝历代皇帝当中应该算得中等,没有那么残暴酷虐,何至于上天就要一再警告?党争兴起之后,天灾也经常被利用来攻击对手、用来逼迫皇帝而达成某党的私利,救国无一策,只会无休止的内斗——
  现在张原似有以“冰河说”否定“天人感应说”的用心,这让以首辅方从哲为首的一部分大臣颇为不满,当然,更多朝臣对此是持无所谓态度的,因为这与他们的利益无关。
  ……
  大雪从冬月十一日午后开始下起,紧一阵、慢一阵,直至第二天上午雪还在下,这日轮到张原入宫进讲,辰时三刻,张原冒雪入宫,在东华门边未见小内侍高起潜等候,便径自去文华殿,沿路可见小火者在扫雪,雪还在不停地下,扫雪的努力显得徒劳——
  来到文华门,却见殿门紧闭,给皇太子讲学的右春坊右庶子成基命也在门楼下等着,见礼毕,张原看着地表皑皑的积雪和天上不断落下的雪花,说道:“这大雪天,皇太子和皇长孙恐怕不会出阁听讲吧。”
  成基命道:“若要免讲,会传旨的,我们再等等。”因问张原后日辩论准备得如何了?
  张原道:“倒是读了一些书,只怕依然难与启东先生和莲池大师相辩啊。”
  成基命笑道:“翰社刊行的《几何原本》等书我也买了几部来看,惭愧,很不好懂,只有《伊索寓言》颇为有趣,类似佛家的《百喻经》。”
  张原道:“泰西之学与我们大明的学问大不相同,大明的学问虽也重视格物致知,但还是以伦理道德为主,而泰西之学近两百年来的主流是重视理性和实证,他们通过一系列实验来归纳总结,比如《几何原本》,有明确的推理顺序,按照书里提供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事物的大小、高低,《泰西水法》中对灌溉、排水中的难题都有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非常实用,这对大明的伦理之学是有补益的,在下参加此次辩论,并非要大力支持天主教士传教,也不是以西学来排挤大明的国学,只是不想让南京沈侍郎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排外,想为西学争一席之地而已,也是为我大明的艰难的时局谋一条出路。”
  成基命是叶向高的门生,叶向高与利玛窦很有交情,成基命对天主教和西学也并不排斥,点头道:“张修撰有经世致用之志,让人敬佩,十五日国子监大辩论我也会去旁听,我是詹士府指定的评判之一。”
  张原含笑道:“请成大人秉公而断。”
  成基命笑道:“那是当然,你若辩不过,我可不敢包庇你。”
  在文华门前等了小半个时辰,成基命和张原的脚都快冻麻了,才看到东宫太监韩本用来传东宫谕旨,说今日皇太子和皇长孙不出阁进讲,请两位先生自行出宫,又道:“隆冬酷寒,千岁爷年内不会再出阁讲学了,明春开讲之期届时会传旨。”
  张原心道:“既不出阁讲学,那也早点通知我们啊,这大雪天的冻得难受。”便与成基命往回走,刚走到诰敕房的高墙外,却听后面有人唤道:“张先生请稍等。”
  张原回头看时,却是小内侍高起潜快步追上来,高起潜向张原施礼道:“长哥要见张先生,在御药房那边等着呢。”
  长哥就是皇长孙,御药房就在文华殿后门与慈庆宫大门之间,张原向成基命拱拱手,便随高起潜去了,远远的就看到御药房边的雪地上立着几个人,快步走近才看清正是皇长孙朱由校、太监钟本华、魏进忠,还有乳娘客印月,张原长揖施礼——
  朱由校锦帽貂裘,手里捧着一个黄铜暖炉,这时将暖炉交给客印月,还礼道:“张先生,今日不讲课,要等到明年开春天暖后再开讲了,要有两、三个月见不到张先生,所以今日来送送张先生,知道张先生家眷已入京,我让钟师傅备了一份薄礼送给张先生的家眷。”
  张原不禁感动,皇长孙朱由校很有人情味啊,当下深深致谢。
  朱由校问:“张先生的令郎几岁了,什么名字?”
  张原答道:“七个月大,名叫张鸿渐。”
  “张鸿渐。”朱由校赞道:“好名字。”又道:“过两天张先生与人辩论,我要来看,看张先生怎么把别人驳得哑口无言的。”
  张原笑道:“这回与我辩论的是名儒和高僧,胜负难料啊。”
  朱由校对张原极有信心,说道:“张先生不要太谦,张先生一定赢的。”
  雪花纷纷,寒风凛冽,张原道:“殿下赶紧回慈庆宫去吧,多保重身体,每日读书习字不要耽误,早晚要练操健身,多听从钟公公、客嬷嬷,还有魏大伴的劝告,这些人都是对殿下忠心耿耿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