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358

  “对,工业革命,那是昨晚主公说的!”宋克点点头,正色回应。
  “愚兄原来不明白,今天之后,却清楚了。所谓革命二字,不是革某个人,恐怕革得是全天下士绅。包括你我这样的也算在内!”章溢苦笑着摇头,继续低声补充。自己对付自己,这滋味可不好受。怪不得刘基要第一个跳起来阻止,此人不光是眼界窄,而是既窄且毒。凭着外面的表象,就看出了淮扬两地所作所为的实质。
  “那又如何?”宋克也摇了摇头,满脸不在乎,“宋某为了造反,已经把家破了,革无可革。况且主公也不是一味的用狠,那些入股淮扬商号的士绅,不是个个都赚得眉开眼笑么?虽然不能随意处置奴婢了。但自己人欺负自己人这种事情,有什么瘾头?真的欺负出个陈胜,吴广来,谁还能独善其身不成?”
  “愚兄也是这么以为。过几天,就让家里卖些地产,筹钱来买淮扬商号的股票。趁着眼下股票价格还不算太高,好歹抢个先手!”
  “那你可得抓紧。我今天在商号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在排队抢购!”
  “抢不到,就让家里子侄过来,学着开工坊。买了机器去,只要操弄得当,也好过地里头刨食!”章溢笑了笑,很自信的给出备用解决方案。“不过……”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天底下,恐怕不止一个刘基。愚兄我总觉得,他们不会让咱们安安心心地去造枪造炮,安安心心地积蓄力量。他们劝说不成,定会斥诸武力。今后这仗,恐怕有的打!”
  “打就打,谁还怕了他!”宋克用力挥舞了下手臂,毫无惧色。
  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外,响起了一串龙吟般的号角声,“呜呜,呜呜,呜呜……”低沉悠长,一直透进人的心底。
  “大总管聚将!”一名亲兵站在门外,扯开嗓子大喊,“大人,大总管聚将,请速前去应卯。属下负责沿途保护大人!”
  “大总管聚将!”“大总管聚将!”章溢和宋克两人急匆匆冲出门外,看见无数和自己差不多装束的身影,从各自的小楼里跑出来,大步流星冲向不远处的大总管行辕。
  行辕内,无数灯球火把点起,将头顶上的夜空照得如白昼般明亮。
  注1:伏波,定远。是指伏波将军马援,定远侯班超,他们都曾经御敌于国门之外,因此成为后世敬仰的目标。击楫中流,则是南晋的祖逖,他曾经自募部曲北伐,试图光复中原。
第297章
睢阳乱
  二人刚入朱重九幕府就遇到大事,心情难免紧张。偏偏周围全是陌生面孔,连个可以讨教的人都找不到。只好也随着人流,急匆匆地朝大总管行辕赶去。待来到议事堂内,只见里边已经挤满了人,有个浑身是泥土年青将领站在大堂中间,两眼盯着地面,满脸惭愧。
  “赵君用是怎么搞的,整天就忙着睡女人么?居然连个响动没有,就把睢阳给丢了?”有人不依不饶,冲着年青将领大声质问。
  “还归德大总管呢,丢了睢阳,扯什么归德?”(注1)
  还有人话语里,则明显带着幸灾乐祸味道,“小李子,你家总管上回不是在信上说,有他在,黄河一线就固若金汤么?这怎么蒙古人还没等走到聊城,他就先把睢阳拱手让给了人家?!”
  “就是,咱家都督好心提醒你们,你们却不领情!这回好了,知道疼了吧!”
  “傅友德呢,他从我家都督这里学了那么多本事去,怎么连个睢阳都抢不回来!”
  ……
  一时间,群情汹涌,将整个议事堂吵得像个菜场般混乱。
  “睢阳丢了?蒙古人用了什么手段,居然让这边一点儿动静都没听到?”章溢和宋克二人四目互视,心中也是惊诧莫名。在朱重九南下高邮之前,任何一座城池被攻破,至少都是花上十天半月的事情。而蒙古人这次,居然丝毫不比淮安军来得慢,连消息都没传开,就轻松破了睢阳。
  更令人紧张的是,睢阳城乃为归德府的治所,西邻着刘福通部所控制的睢州,南接芝麻李所控制的宿州。蒙元朝廷的兵马重新控制了此城,就等同于在三家红巾势力之间打进了一条楔子。非但赵君用的头顶上被悬起了一把铡刀,临近的刘福通、芝麻李两个,也是难受万分。
  正惊愕间,却听见朱重九清清嗓子,沉声断喝,“都别瞎嚷嚷,打仗自然就有输有赢!丢了睢阳,再派兵抢回来便是。李大哥、赵总管,哪个用兵不比咱们强?都给我坐回各自的位子上去,准备点卯!”
  “是!”众人闻听,赶紧放弃对年青将领的质问,纷纷寻找自己应在的位置就坐。
  朱重九抬头在屋子里扫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到章溢和宋克两个身上,“三益,请坐我身后第三排,这边是参谋本部的位置,你以后来了都坐这边。仲温,你先去学局那边,挨着禄主事身后坐。等科考的事情操持完了,再去第五军报到!”
  “遵命!”章溢和宋克拱手施礼,然后快步走向指定的座位。
  朱重九则再度将头抬起来,心中默默点名。看该到的人都已经在场了,便笑了笑,大声介绍,“这位是徐州的李喜喜将军,去年跟咱们一起并肩作战过。大伙应该都认识他。来人,给李将军也搬把椅子来,顺便拿壶清水来,让他先缓口气!”
  “是!”徐洪三等人闻听,大声答应着,替报信的年青将领李喜喜拿来椅子和水壶。后者却不敢多耽搁时间,屁股刚沾到了椅子边上,就立刻拱起手,急切地说道:“谢大总管赐座!我家主公在末将临来之前,特地叮嘱过,只要大总管这边肯发兵相救,粮草辎重,都交给他来负责。收复睢阳之后,他愿意睢水为界,重新划分贵我两方的辖区!”
  “嘶——!”话音刚落,众人又齐齐倒吸冷气。睢水与黄河的交汇处,位于睢宁、宿迁一带。赵君用此举,相当于把上次淮安军赠送的领土,又全都还了回来。并且还加上了一倍的利息。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形势危急到了如此地步么?光是丢失了睢阳,不至于把他逼到如此狼狈吧?还是其中隐藏着别的原因,他想把淮安军拉过去,跟他一道承担风险?
  “兵我肯定会出!”还没等众人想清楚其中猫腻,朱重八已经大声承诺,“重新划分辖区的话,请李将军休要再提。咱们徐宿淮三地,原本就是同气连枝。断然没有徐州有难,我淮安军按兵不动的道理!”
  “多谢大总管!”李喜喜立刻站起来,纳头便拜。朱重九上前抢先一步搀扶住了他的胳膊,继续大声说道,“你且莫道谢。你仔细说说,赵总管到底遇上什么麻烦了?怎么偌大的睢阳城,不声不响就归了别人?”
  “是,是我家主公误,误信了歹人!”李喜喜没朱重九力气大,拜不下去,红着脸解释,“大总管有所不知,我家主公,为了经营归德,这两年来广撒英雄贴,招募天下豪杰。黄河两岸的英雄纷纷前来投靠。这其中,难免就有些良莠不齐。”
  “这我知道,你尽量简单些说!”朱重九点点头,笑着打断。赵君用喜欢招募绿林人物入伍的事情,不算什么秘闻。当年在黄河北岸被他气走的那些水贼山匪,到西边兜了个大圈子之后,就又投奔到了赵君用帐下。这其中不乏一些有本事的人物,如太叔堂、孔胜等。但大多数,都属于窝里横的角色,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李喜喜和傅友德两个,在被赵君用收归帐下之前,也是绿林豪杰。所以对自家同行的印象,并未如朱重九所想得一样不堪。换了口气,继续低声汇报,“大总管不要嫌末将啰嗦,这其中缘由,必须从头说起。前来投奔的人中,有来自汝宁的兄弟两个。一个叫李思齐,一个叫李思顺,乃是汉军将门之后。他们两个武艺不在傅有德之下,谋略也非常厉害,每次带兵出战,都赢得干净利索。所以赵总管对他们兄弟甚为依仗,让一个做了亲兵万户,一个做了睢阳同知!”
  “嘿——!”朱重九低声喟叹。剩下的事情,他已经可以猜到了。李思齐和李思顺兄弟,一个掌兵,一个主政,当然很轻松就把持了睢阳城的控制权。而一旦赵君用有所疏忽,这兄弟二人就能联手造反,兵不血刃拿下一座军事重镇。
  “半个月前,李思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个女人,说是他的表妹。献给我家主公为妾。我家主公不愿拂了他的意,就收了那个人女人入后宫。然后那个女人又装作非常贤惠的样子,劝我家主公带他回徐州拜见大夫人。结果赵总管三天前刚刚离开睢阳,李思齐和李思顺兄弟两个,立刻将睢阳献给了蒙古人!”李喜喜又是羞愧,又是愤恨,咬牙切齿地补充。
  “呸,什么东西!居然用如此下作手段!”
  “王八蛋,那李思齐就是忘恩负义的王八蛋。赵君用也是瞎了眼睛,居然用这种人做亲兵万户!”
  “哼哼,还得感谢姓李的有良心。否则,直接在他身边发难,赵总管恐怕连睢阳城都出不去!”
  ……
  下一个瞬间,议事堂里又乱成了一锅粥。众淮扬文武,特别是原本跟赵君用有过数面之缘的,纷纷开口唾骂。恨李思齐之无耻,恨赵君用之好色荒唐。
  “嗯哼!”朱重九无奈,只好大声咳嗽。
  众人这才慢慢停住了骂声,齐齐将目光转向他,准备听他调兵遣将。
  谁料朱重九并没有立刻发兵,而是沉吟了片刻,谨慎地询问,“你来之时,赵总管已经调兵去夺睢阳了么?”
  “我家主公听闻两个狗贼叛乱,当晚就回师相击。谁料那李思齐准备极为充分,居然在半路上设下了埋伏,还勾结了北岸的一伙探马赤军。他手中的亲兵万人队,原本就是我们那边装备最精良的。结果两家打得正难解难分之时,探马赤军突然从侧面杀了出来……”李喜喜叹了口气,头垂得更低,“结果一场恶战下来,我们打输了。傅友德也受了重伤,昔日在赵总管麾下的那些所谓的豪杰,见势不妙,要么倒戈去了李思齐那边,要么悄悄地拉着队伍逃走了。真正肯留下跟我家主公患难与共的,全部加起来都凑不齐一巴掌!”
  “无耻!”
  “没良心!”议事堂里,又响起了低低的喝骂声。苏先生、黄老歪等人纷纷目光转向朱重九,心中一阵阵后怕。
  如果当初,朱重九在黄河北岸,也不分青红皂白的接纳了那些英雄豪杰。恐怕现在灰溜溜四处求援的,就是他们了。而他们几个,当初还曾经为自家主公将送上门来的兵马推给别人,而闷闷不乐了好长一段时间。
  “行了,骂又骂不死他们!大伙何必费这个力气!”朱重九将手向下压了压,大声吩咐。整个事件脉络已经非常清楚,赵君用误信李氏兄弟在先,又中美人计于后,这跟头栽得一点儿都不冤。而淮安与徐州互为唇齿,赵君用那边有难,这边无论如何,都必须发兵相救。
  但眼下为难的是,淮安军在上个月,才刚刚完成了新一轮扩编。队伍里的新兵人数高达老兵的三倍,战斗力不增反降。而李思齐那边,如果李喜喜刚才所说没有夸张的话,则是赵君用精心打造出来的王牌。非但铠甲兵器与淮安军差多少,恐怕火炮的数量,也是一个令人无比心疼的数字。
  “李思齐所部的亲兵万人队,是满编么?兵种如何配制,火炮呢,赵总管给他们配备了多少门?!”想到这儿,朱重九再度将目光转向李喜喜,低声询问。
  “是满编的!”李喜喜红着脸,低声回应,“他在赵总管眼里,比傅友德还吃香。所以有了什么好东西,都先紧他先拿。我们那边和这边不一样,亲兵万人队,里头全都是战兵。辅兵要单算。那个万人队里边,有持矛甲兵五千、重甲兵两千、掷弹兵和弓箭兵各一千,还有一千人,则是炮队。总计装备了四十门火炮,如果把睢阳城头上的拆下来,则不下六十门!”
  “嘶!”黄老歪等人再度低声吸气。因为同出于一脉的缘故,淮安军这边,卖给芝麻李和赵君用两人的火炮,几乎都是按照成本价给的。所以赵君用手中此刻火炮极多,总加起来恐怕已经超过了两百门。而李思齐这一造反,等同于把其中一半儿的火炮,白白送给了蒙元朝廷。
  然而一件坏事发生,就总会向最坏方向发展。没等众人把一口冷气吸完,李喜喜忽然抬起头,大声补充,“不光是火炮,那支从北岸杀过来的探马赤军,也相当厉害。里边至少有三千多骑兵,六七千战兵,加上辅兵的话,总兵力恐怕超过了两万人。如今就驻扎在宁陵,跟李思齐互为犄角!”
  “啊?”众人闻听,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一个李思齐,已经够令人觉得麻烦了,居然还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探马赤军?这一仗,恐怕不会太容易拿下。
  “那个探马赤军的头目叫什么名字?以往的战绩如何?”逯鲁曾看了大伙一眼,低声替朱重九发问。
  “好像,好像叫什么察罕帖木尔,中过举人,文武双全。是李思齐还是乡党,去年在罗丘造刘福通的反,被打得落荒而逃。随后就跑到了黄河北岸,在月阔察儿的支持下,纠集了几支探马赤军的残部,又许下免税的好处,招募了许多堡主、寨主的庄丁入伍。眼下被鞑子朝廷委任了一个达鲁花赤的职位,专门跟红巾军做对,前一阵子,布王三好像就在此人手里吃过大亏。”
  “察罕贴木儿,是不是姓王,这个人我听说过,是个很有本事的蒙古贵胄!”朱重九想了想,郑重点头。他不光听说过布王三在此人手里吃亏,还隐约知道,此人是王保保的父亲,另一个时空中张无忌的便宜老丈人。当然,此人是不是有个女儿叫赵敏,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他不相信自己有张无忌那种魅力,挠几下脚心就让一个女人连爹娘都不要了,生死相随。
  “不是蒙古人,是个畏兀尔!”李喜喜偷偷看了朱重九一眼,小声纠正,“他姓李,是北庭那边的畏兀尔,世居颍州。算起来,跟李思齐还算远亲。他有个外甥,倒是姓王的,叫王保保,极为骁勇。蒙古名字好像叫做扩廓帖木儿什么的,反正他们北庭人,名字都是一长串,极为绕嘴!”
  注1:元代睢阳和徐州,同属归德府。睢阳为府城,地位高于徐州。赵君用为归德大总管,丢了睢阳之后,等同于丢了自己的首都。
第298章
毒计(上)
  “王保保也来了?怪不得。你家总管这仗,能打赢了才是奇迹!”朱重九心中一凛,苦笑着说道。
  倒不是瞧不起赵君用的本领,而是王保保这个人,在他记忆中印象实在是过于深刻。蒙古郡主赵敏的亲哥哥,铲除六大武林门派的主要执行者。《明英烈》里头文武双全的第一帅才,谋略水平超过三国时的周瑜,勇猛又不亚于虎牢关前的吕布,曾经单人独扛傅友德等十员大将的围攻,丝毫不落下风……(注1,注2)
  “不过是个二世祖罢了,大总管何必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第五军指挥使吴良谋未曾像朱重九这样听说过王保保的传奇,见自家都督如此推崇此人,忍不住心生较量之意。“末将愿领麾下弟兄,先行赶赴徐州。去会一会这个什么宝宝!”
  “第四军的人马已经满编了,虽然训练的时间稍短,但新兵未见血,永远是新兵!”第四军指挥使吴永淳也感到很不服气,站起身,站在吴良谋背后向朱重九请缨。
  “也对,养兵千日,用兵一日。趁着脱脱还没赶到,咱们刚好拿这个王保保来练手!”耿再成虽然沉稳,但前段时间一连串胜仗打下来,心中也积聚了许多骄傲之气,根本不觉得两万探马赤军有什么了不起。
  “可不是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三千骑兵,还比得上当年的阿速军?”
  “当年阿速军怎么样?还不是被都督带着咱们给打了个落花流水!”
  “好久没打仗,老子正嫌手痒痒呢。总算有人送上门来了!”
  “骑兵好,骑兵好。余主事前几天还抱怨呢,咱们缴获的马匹早就不够用了。来了三千骑兵,等于有五千匹好马送上门来!”
  ……
  在座的其他武将虽然不像他们三人这般敢说,却也擦拳磨掌,跃跃欲试。李思齐是谁,王保保又算个头?连孛罗不花、帖木儿不花叔侄跟淮安军对阵都是一触即溃,
李、王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还能逆了天不成?
  “诸位稍安勿噪,何时出兵,怎样出兵,想必都督心中自有定夺!”徐达为人最是老成,听众人越说越不离谱,站起身,大声打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