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358

  “多谢徐将军!”傅友德客客气气地还了个礼,大声答允。
  都是军中男儿,倒也没那么多讲究。徐洪三冲门外打了个招呼,很快,便有人将傅友德的铠甲也送进了船舱。但是,当二人伸手掀开托盘上的遮盖时,却立刻被眼前的事物给吓了一跳。愣了愣,手掌瞬间就僵在了半空当中。
  金丝甲,传说中的金丝软甲!完全由一根一根棉线般粗细的金属丝编织而成,胸口和小腹等处,还单独覆盖了几片精钢护板,将要害部位遮得密不透风。更难得的是,无论是编织铠甲的金丝,还是保护要害的精钢护板,居然全都呈乌云般颜色。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穿在身上,都不会有星点儿反光。一旦混入人群,就很难被敌军的神箭手分辨出来。
  拜淮扬工坊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所赐,如今全身板甲在东路红巾当中已经不算太新鲜。像傅友德和丁德兴这种曾经身居显赫位置的勇将,几乎每人都曾装备过一套。但传闻中西域那边能工巧匠所制,兼具防护力和灵活性的金丝软甲,却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谁也无法估量它的价值。
  “是咱们淮扬大匠院刚刚开发出来的,全军上下目前只有十套。大总管说你们两个都是初来乍到,怕战场上有闪失。就命末将专门送了两套过来!”唯恐傅友德和丁德兴二人不够激动,徐洪三笑了笑,不动声色地补充。
  “这,这,丁某何德何能,敢,敢蒙大总管如此厚爱!”当即,丁德兴就觉得心里发烫,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起来。
  无论眼前的软甲是用乌金所编也好,顽铁所织也罢。编织这样一套全身甲,恐怕至少要数十丈细线。而将一块块铁锭打造成线,得花多少人工?多少时日?说是铁杵磨针也不为过!所以传说中的金丝甲,几乎每一件都价值连城。马上就要将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穿在身上,让丁某人的肩膀和心脏,如何不觉得沉重?
  “请转告朱总管,傅某今晚定穿着此甲,追随左右!”傅友德早就横下心来将性命都卖给朱重九了,因此表现就比丁德兴镇定了许多。先捧起铠甲,深深朝徐洪三躬了下身子。然后迅速直起腰来,三下两下将自己原来的武将袍服剥落于地。
  正是秋暑未褪时节,每个人穿得都非常单薄。因此脱掉常服之后,傅友德立刻露出一身虬结的腱子肉。徐洪三羡慕地扫了两眼,笑呵呵地上前帮忙,“这套软甲分为三层,除了最外边的一层乌钢软丝外,里边还依次衬了一层鲁绸,一层棉布。即便不套里衣,也能直接穿戴。并且还能透气,远比板甲凉爽!”
  一边骄傲地做着说明,他一边飞快地上下移动手指。片刻功夫,就将傅友德给打扮了起来。正所谓人的衣服马的鞍,新铠甲一穿在身上,傅有德立刻好像脱胎换骨。整个人从内到外透着英气,令旁观者为之好生目眩。
  “还有头盔、战靴和战刀!”徐洪三又从近卫们手里接过一个托盘,将其放在傅友德脚下。“大小都是根据傅将军以前留在我们大总管那里的尺寸配的,应该刚刚好!”
  上次从朱重九那边领铠甲,还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当时傅友德奉赵君用之命,带着五千兵马来协助淮安军南下。自恃有功,觉得无论从朱重九手里拿什么东西,都理直气壮,所以根本没将那一套板甲当作什么贵重之物。却万万没想到,时隔一年多,朱大总管手里,居然还留着自己当时所选之物的尺寸,每一件,都分毫不差!
  “刚好,傅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了。今晚有了这套盔甲,正好去为大总管斩将夺旗!”有些话,心里知道就行了,根本不用说在明处。傅友德干脆利落地戴上头盔,更换战靴,随时准备提刀出战。
  “丁某今夜,愿与傅将军结伴而行!”丁德兴也迅速吸了几下鼻子,在其他几名侍卫的服侍下,迅速脱掉宿州军的常服,换上淮安军的软甲。
  与以前拥有过的板甲相比,金丝软甲在份量上,至少轻了七成。并且手肘、膝盖,腰肢等处皆可以轻松以任何角度弯折,对灵活性的影响微乎其微,正适合他这种武艺娴熟的猛将。穿在身上,简直是如虎添翼。
  “徐某本领低微,今夜我家大总管的安全,还要多多拜托两位。”见傅友德和丁德兴二人都换上了淮安军的装扮,徐洪三也不客气,拱拱手,低声请求。
  “徐将军放心,除非我们两个都战死了,否则,绝不会让人伤到大总管一根汗毛!”傅、丁二人郑重点头,回答得异口同声。
  到了此时,他二人所想的,已经不是今夜的跨海奇袭能不能得手了。而是无论遇到任何情况,都不辜负徐洪三的请托,不辜负朱总管这番国士之礼。毕竟全天下找不到第二支淮安军,也找不到第二个,匆匆见过几面,就敢把性命交给自己的英雄。
  “那徐某就不多废话了!”徐洪三上上下下打量了二人一番,笑着点头。“今天船开得有点儿快,差不多再有半个时辰左右,咱们就能进入胶州海湾。届时,十五艘战舰会一道抢滩,请二位将军务必做好准备!”
  说罢,又将右手举到额头边,冲傅、丁二人行了个怪模怪样的礼。然后转过身,带领着一众近卫快步离去。只留下地上的旧衣服和旧靴子,东一件,西一件,凌乱的摆在二人眼前,好像二人先前的心情。
  “这身金丝软甲,穿起来很舒服。”傅友德沉默了片刻,弯腰将自己的旧衣服和旧靴子一件件拾起来,仔仔细细摆在了徐洪三留下的木托盘中。无论过去在徐州军中有多少遗憾和辉煌,今后都像这些旧衣服和靴子般,跟他傅友德彻底无关了。他现在不是宿州军的弃将,而是淮扬大总管帐下一卒,只要大总管旌旗所指,就会奋勇向前,百死而不旋踵。
  “这刀也不错!丁某使着正顺手。”丁德兴笑了笑,顺手抄起徐洪三留下来的秋水雁翎刀,于灯光下慢慢擦拭。(注1)
  刀也是全新的,用的是淮扬工坊特有的冷锻技术。刀身长四尺,柄长七分,二分宽窄的刀体呈均匀的三角型,正反开刃,上面还锻压出了四条血槽。一看,就是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
  在刀身下部靠近椭圆形刀镡位置,则清晰地铭刻着四个银钩铁画的汉字,“还我河山!”
  注1: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军器监开始新造一种刀类兵器,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为“雁翎刀”。刀长在90cm上下,宽4cm,从刀身三分之二处向上弯曲。正面全刃,反面从首部向下开刃十五cm左右。有两至四道血槽不等。为军中利器,民间禁止制造销售。
第342章
登陆
  这四个字据说来自杭州的岳王庙,乃岳武穆当年亲笔手书。几乎是个读书人,都能知道其典故。然而,岳王庙从建立起来到现在至少已经过了一百三十余年了,汉家儿郎甭说完成武穆遗愿,连江南半壁都未能保住,最后都落入了异族之手。
  猛然间,就有一股凛冽的寒意,从刀柄上传过来,一直传入傅友德和丁德兴两个人的心底。他们此行的方向是北方,他们就要踏上黄河以北的华夏故土。而自岳武穆被冤杀后,除了淮安军之外,还没有其他任何一支打着汉人旗号的军队,曾经渡过黄河半步。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忽然变得极为漫长。
  早就不是战场上雏儿的两人,几乎都在竖着耳朵等待。等待从甲板上层传来的集合号令,等待朱重九对自己的召唤。然而,他们等来的,却只有海浪拍打船舷的声音,“哗哗,哗哗,哗哗……”,没完没了,无止无休。
  不会真的迷失了航向吧?
  那几个蒙古人真的对大总管没二心么?
  万一战船触了礁怎么办?
  万一目的地有埋伏怎么办?
  朱总管会不会亲自冲在最前方,就像传说中唐太宗李世民那样?
  他把金丝甲都造成了黑色,是不是意味着他想打造一直玄甲军?
  ……
  千头万绪,如海浪般从心底涌起,令人越想越着急,越想,越紧张得胸闷气短,几欲窒息。
  就在二将急得快发疯的时候,脚下的战舰忽然减速,令人差点向前栽倒。紧跟着,一个低低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短促而清晰,“近卫团,以都为单位,甲板上集合。跟着水手的灯笼走,到了指定位置后,立刻坐下待命!”
  “是!”低低的回应声从船舱内不同的位置响起,随即,船身伴着忙碌的脚步声开始微微震颤。
  下一刻,卧舱门被人从外边轻轻拉开,徐洪三探进半个头,以极低的声音吩咐,“二位将军请带上兵器,随我上甲板。咱们走后侧的绳梯,把正式楼梯留给弟兄们!”
  “给徐将军添麻烦了!”傅有德和丁德兴两人鱼跃而起,快步跟在了徐洪三身后。三人借助大舱内的微弱灯光,避开一串串忙忙碌碌的人影,快步来到通往顶层甲板的绳梯下。然后攀援着绳梯鱼贯而上,几个呼吸间,就抵达了战舰的顶层。
  顶层甲板上,已经站了许多近卫团将士。每个人嘴里都叼着根短木棒,避免发出太大的嘈杂声。因为要保持战舰平衡的缘故,他们没有完全集中于一处。而是在水手的指引下,按照上来的顺序,三十个人一簇,三十人一簇,均匀地分布在各个位置。
  在甲板中央靠近主桅杆附近,则有一座临时搭建起来的指挥台。朱重九正站在上面,一只手扶着栏杆,另外一只手冲着海面指指点点。
  他周围的幕僚们显然受过严格训练,每听完一句话,就迅速用几只特制的传令灯,冲着主桅杆顶部的瞭望台位置,打出数种不同颜色的组合。
  瞭望台上,立刻有人用更大号的传令灯,将一连串五颜六色的信号打向后面的船只。很快,整个舰队上方,灯火就打成了串,好像夜空里闪耀的星星。
  “船帆怎么降下来了?!”傅友德忽然观察到了一个微妙的细节,瞪圆了眼睛,在自己心里悄悄嘀咕。
  四下除了指挥台外,都是一片静谧,他不敢找人询问。只能扭动头颅,自己努力寻找答案。
  很快,他就清楚地发掘出了答案所在。船舷外除了海浪声,依稀还有另外一种声音。非常整齐,却非常低微,“刷刷,刷刷,刷刷,刷刷……”每响动一次,就将脚下的战舰朝左前方推动数尺。
  ‘是有人在划桨,怪不得落了风帆之后,船依旧在沿着同样的方向移动。’傅友德轻轻吐了口气,缓解心中的紧张。弃帆用桨,说明登陆点已经非常近了。所以需要更准确的把握战舰的速度。但灯光呢?这个时候还用灯光传递命令,不怕岸上的敌军发现么?还是朱总管有绝对的把握,附近没有任何敌军?
  海面上很黑,除了挂于自家舰队桅杆上的灯火在不停地闪烁之外,根本看不到其他任何光亮。而天空中,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布满了彤云,将月亮和星星全部遮盖了起来,一个也不见。如果以前做响马的时候,这绝对是个攻打地主堡寨的好时机。趁着黑夜的掩护,可以将弟兄们悄无声息地拉到堡寨之外。然后派十几名身手灵活的弟兄,用绑着绳子的飞抓搭住墙头,攀援而上。抢在里边的庄丁做出反应之前,迅速打开大门……
  “傅将军,傅将军,请跟我上指挥台。大总管请您跟丁将军一块儿上去!”有人轻轻拉了一下他的绊甲丝绦。
  “啊!”傅友德愣了愣,讪讪地点头,赶紧从夜空中将纷乱的思绪收回来。
  “请跟我上指挥台。大总管请您跟丁将军两个一块儿上去!”俞通海低声重复了一遍,打了个手势,示意二人跟自己走。
  傅友德这才发现徐洪三已经不见了,替自己领路的换成了另外一个人。将狐疑地目光转向丁德兴,正欲偷偷地询问一声。却见到后者将头转向了船舷,悄悄地冲自己使了个眼色。
  徐将军去了那边?傅友德迅速扭头,顺着丁德兴的目光观望。只见一个非常像徐洪三的背影,正迅速从船舷上翻下。而其身后,则跟着整整一个都的弟兄。每人都脱光了膀子,嘴上叼着一把短刃,身后则背着,一个方方整整的包裹。
  就在此时,斜前方的黑暗中,忽然跳起一串幽绿色的火焰。像夏夜里的鬼火般,迅速滚动了几圈,然后迅速熄灭。
  紧跟着,则又是幽绿色的一长串。闪起和消失同样的迅捷。
  “咯咯咯,咯咯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几声高亢的鸟鸣,忽然从鬼火熄灭处响起。穿过嘈杂的海浪声,令人毛骨悚然。
  那是夜猫子的叫声,配上这忽明忽灭的鬼火,足以让走夜路者吓得魂飞魄散。但是,凭着以前多年做响马的经验,傅友德却清楚地意识到,那不是真正的鬼火。真正的鬼火没有这么亮,并且熄灭的速度要缓慢许多。
  那是一种从腐烂动物尸骨里头,专门熬制出来的油膏。只要小小的一盒,就能制造出大片的鬼火。江湖上有一种骗子,专门通过这种伎俩,来敲诈不明真相的富户,让后者出钱请他们驱鬼。而傅友德当年占山为王时,麾下正有几个喽啰擅长此道。
  “咯咯咯,咯咯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夜猫子的叫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陪合着人工制造出来的鬼火,为战舰指引正确的航向。
  战舰的速度一点点加快,将自家与鬼火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但是更快的,是海面上忽然涌起的数点星光。一样是幽绿色,与岸上的鬼火一样吓人。但所有星光都迅速向鬼火附近汇聚,就像几百年来散落在海上的孤魂,正在奔向他们梦里的故乡。
  “是徐洪三他们,他们正架着小船为大军探路!”傅友德立刻明白,那些星光是何人所为了。
  每一艘战舰上,都会配备数条小舟。几个月前,朱重九营救他们时,就曾经从战舰上放下小舟,然后由弟兄们划桨登陆,建立滩头阵地。今夜,不过是重复了上次的战术。只是登陆将士的数量,比上次多了数倍。整个舰队规模,也比上一次大了数倍而已。
  他忽然感觉到一阵轻松,心中所有的紧张与压抑,瞬间一扫而空。而俞通海的声音恰恰从耳边传过来,提醒他不要再走神,“傅将军,注意脚下。脚下是台阶,您小心些。不要绊在上面!”
  “多谢俞兄弟!”傅友德客气地回应了一声,迈动双腿,快步走向朱重九。
  指挥台上还有给他和丁德兴两人专门留出来的位置,站在那里,他们两个能看得更清晰战场全貌,也能更容易地接受大总管的调遣。
  手中的战刀已经饥渴很久了,他能感觉到刀刃上传来的饮血欲望。
  “站在这里,跟我一起给弟兄们助威!”然而,朱重九却抢先一步,掐灭了二人冲锋陷阵的可能。“我答应过大伙,不上岸去给他们添乱。”
  每人手里塞进两只鼓槌,朱重九继续笑着吩咐。“等岸上的火头点起来,就跟我一块擂鼓。半夜偷袭,吴良谋比咱们三个在行!”
  “是!”傅友德和丁德兴两个干脆利落地答应,仿佛早已经在朱重九帐下效力多年般,没有丝毫迟疑。
  轻轻地放下战刀,举起鼓槌,他们将目光再度投向鬼火闪烁的位置。
  夜猫子的叫声已经消失,从海面上汇聚过去的星光,马上就要与岸上的鬼火融合在一处。而在两三里外远的位置,则有两行火把在快速向这边靠近。随之相伴的,还有一连串软弱无力的画角声,“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驻守在这一带的元军终于察觉到了异常,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做出了反应。
  只可惜,他们的反应太慢了。
  “咚!”一个巨大的五色炮,忽然从鬼火汇集处跳起来,于夜空中迅速炸开。(注1)
  “咚!”“咚!”“咚!”“咚!”,一个又一个五色炮,接连跳上夜空,陆续绽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