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358

  实力此消彼长之下,原本从颍州红巾发往东路红巾的命令,就愈发的不灵光了。非但朱重九一个人对颍州这边的命令置若罔闻,依附于其周围的毛贵、郭子敬、张士诚、朱重八等,也有样学样,根本不拿豆包当作干粮。
  所以,从颍州红巾的整体利益出发,跟淮安红巾争夺对天下英雄的领导权,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否则,也许用不了多久,朱重九就将成为第二个徐寿辉,悍然自立,与汴梁这边分庭抗礼。
  然而想法归想法,具体操作起来,吃相不能如此难看。至少,红巾大元帅刘福通,此刻头脑还保持着绝对的清醒,不肯立刻采纳大伙的提议。
  “诸位兄弟莫急,拥立少主登位之事,我等自然责无旁贷!”将手臂向周围用力压了压,他大声打断周围的喧嚣,“然少主毕竟刚刚回来,名头不甚响亮。而我明教如今的情况,又远不及当年!”
  “右丞相这是什么话?我明教怎地就不及当年了?”话音刚落,参知政事罗文素冷起了脸,大声抗议。
  他与杜遵道、盛文郁三人,最初的地位本与刘福通并列。但最近这几年,刘福通却凭着对兵权的掌控,在整个颍州红巾内部说一不二。而杜遵道这个左丞相和他这个参知政事,则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压,几乎成了空头牌位,存在不存在都没什么影响。
  所以韩林儿归来,非但对颍州红巾整体是个机会,对他罗文素和杜遵道两个,同样也是个机会。毕竟韩林儿母子初来乍到,不会对颍州红巾内部的情况了解得十分详细。而一旦韩林儿登位,刘福通的上头,就有了一个最终裁决者。杜遵道和他的话,不会向先前那样毫无份量。
  “丞相此言过谦了。我颍州红巾如今坐拥一府一路膏腴之地,带甲之士近四十万,怎么还就不如明教当年了?!”
  “可不是么?当年无兵无将,我等还能拥立明王登位。如今怎么兵马越多,胆子反倒小了起来!”
  ……
  在座“聪明人”,肯定不止罗文素一个。很快,李武、崔德等平素不太被刘福通看中的将领,也纷纷开口,认定刘福通的说法过于离奇。
  左丞相杜遵道虽然没有直接下场,但两只小眼睛,却悄悄地眯缝成了一条线。在他看来,以往不能掌握兵权,并非是因为自己能力和威望都不如刘福通,而是最初不该顾全大局,被刘福通占得了先机。而今天,显然风水有了轮流转的倾向,得到李武、崔德等人的全力支持,再多去延福宫内探望几趟,让杨氏知道自己与刘福通的观点有何不同。相信,用不了太长时间,刘福通独断专行的局面将被彻底改观。
  只是刘福通对危险的警惕性,却远比杜遵道想象的敏锐。发觉几个平素议事时都没什么存在感的人,今天纷纷跳了出来,立刻韩林儿的回归,恐怕对自己不见得完全是福。于是摇头笑了笑,再度大声说道:“罗参政先不要太心急,诸位兄弟,也别先忙着下结论。且给刘某个机会,把话说完整。毕竟,这里是刘某的丞相府,不是外边的东西两市!”
  “这……”罗文素、李武、崔德猛然觉得心头一寒,本能地闭上了嘴巴。有道是,听话听音儿。在小明王韩林儿没出来亲政之前,刘福通依旧手握生杀大权。如果他们逼得太急,恐怕下场绝对不会太好。
  ‘就这点儿鼠胆,还好意思来逼宫!’看到几个反对者噤若寒蝉模样,刘福通心中暗暗腹诽。“少主虽然是明王殿下的独苗,但少主这三年来,却流落在外。既未曾上阵杀过一贼,也未曾中军献过一策。刚一亮出身份,我等就拥立其为天下红巾的共主。仓促之间,恐怕会有许多人心中不服!”
  “谁敢……”白不信露胳膊挽袖子,低声咆哮。却被刘福通一个白眼,瞪得低下头去,直憋得大喘粗气。
  “此外!”凛冽的目光扫过全场,刘福通继续大声补充,“当年我明教虽然没有掌控这么大的地盘和兵马,但是万众一心。教主号令一下,千万弟子无不遵从。然而现在,诸位请看,明教上下可是还如当年一样齐心?且不说远处,紧邻着汝宁的徐寿辉,他肯听到少主回归,就立刻主动放弃僭号么?他若是不肯,我等岂不是自取其辱?兴兵伐之,则被蒙元朝廷耻笑。继续忍气吞声,那少主等不登基,又有什么分别?!”
  “这……”即便肚子里对刘福通再不服气,罗文素等人,也不得不承认,后者的话绝对有道理。天子是挟给天下诸侯看的,如果天下诸侯都对天子视而不见。那就等同于关上了大门,沐猴而冠。除了落一堆笑话之外,没任何好处!
  “那右丞相,不知有何高见?何不说出来,也给大伙吃个定心丸?”发现自己如果再沉默下去,刘福通就又重新控制住局面了。左丞相杜遵道忽然睁开了眼睛,满脸堆笑地请教。
  ‘对啊?’罗文素等人立刻又精神了起来,纷纷将目光看向刘福通。‘这不行,那不行,你倒是拿出个行的方案来啊?难道因为有许多顾忌,就当韩林儿没回来过么?’
  谁料刘福通根本没把他们的逼视当一回事儿,笑着朝杜遵道拱了下手,朗声说道,“多谢左丞相提醒!本相这里,的确想到了一个办法。少主回归,令我红巾军心大振。所以本相以为,我等先不急着拥立少主登帝位,而是先将其回归的消息,诏告天下。随即,借着少主的福荫,挥师西进。跟张良弼那贼算一算总账!一来收复洛阳和南阳等地之后,我颍州红巾必将声威大震。二来,少主之功,也能落在天下豪杰眼里。将来我等再提拥立之事,便顺理成章!”
第431章
千头万绪(中)
  “善!”另外一个参知政事盛文郁,立刻抚掌喝彩。“丞相此计甚善,那张良弼前一段时间狗仗人势,四处横行无忌。我颍州红巾早就该打上门去,将其挫骨扬灰。一则能将南阳、河南、汴梁、汝宁三府一路彻底融为一体,二来,也能替北锁红巾报了当年的血海深仇!”
  这几句话,接得可是太经典了。非但进一步阐明了刘福通的意图,并且将其形象也竖立得无比高大无私。两相比较,杜遵道和罗文素等人,只是一群蝇营狗苟的鼠辈尔!
  颍州红巾内部,刘福通的支持者远比杜遵道要多。见盛文郁带了头,无论真的明白了刘福通的意图,还是听得懵懵懂懂,都纷纷大声附和,“善,丞相看得长远,我等望尘莫及!”
  “丞相此计甚妙!少主寸功未立,贸然登位,甭说朱屠户和徐贩子两个未必肯服气,末将心里也觉得不他娘的太爽利。毕竟前两年我等跟鞑子真刀真枪的拼命的时候,少主始终不见踪影。如今脱脱被朱屠户给逼死了,察罕和李思齐两个也去了黄河以北。少主却突然就从山里走了出来,哼哼,很多话好说不好听!”
  “末将愿为先锋,在洛阳城下,等待少主的旌旗!”
  “打出去,打出去。少主的位子,要靠我等替他去争,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
  ……
  一片纷乱的叫喊声中,杜遵道的脸色渐渐开始发黑。很显然,周围这帮粗俗的兵痞们,眼里只有刘福通,没有他这个满腹经纶的左丞相。
  然而,他又无法指责刘福通的话没道理,毕竟韩林儿出现的时间,非常地不恰当。哪怕早露头两三个月,赶在朱重九跟脱脱两方没分出胜负的时候,好歹也算跟大伙福祸与共过。如今,朝廷的大军被逼退了,他却大模大样跳出来要继承亡父意志,如此清楚的摘桃子行为,让人怎么可能心服?!
  “刘丞相此言,令杜某茅塞顿开!”但是毕竟在蒙元官场上打过滚儿,杜遵道即便再不甘心,也不会在明知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再继续咬牙跟刘伯温死磕。拱了拱手,退而求其次,“我军若能打出少主旗号,横扫南阳和洛阳,然后再谈拥立之事,当然会比现在更有底气!不过……”
  微微顿了顿,他非常谦虚地向四周拱手,“不过少主毕竟已经回来了,我等将如何置之?总得有个说法。否则,肯定会让军中的明教老兄弟无法心安,万一外边的人问起来,咱们颍州红巾也不好给人家答复!”
  “然也!”罗文素如影随形,非常卖力地补充,“少主登基的事情可以放缓,但少主毕竟是明王的唯一骨血,我等总得给天下英雄一个交代!”
  “要我说,何必管那么多。直接让少主登基,然后谁不服,打到他服气便是!”
  “人不能忘本,当初明王如何待我等,诸位摸摸胸口,自然能想得清楚!”
  ……
  李武、崔德等几个平素不受重视的武将,彻底准备跟杜遵道共同进退了,也先后乱哄哄的开口。
  说一千,道一万。他们这伙人的底线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可以先不做皇帝,但刘福通必须将颍州红军的大权,交还一部分出来给小明王。否则,刘福通就是忘了已故明王韩林儿的大恩,也是背叛明教教义的千古罪人。
  当然,等刘福通将这部分权力分出来交还给小明王之后,小明王再将其转交给谁。大伙就不好意思直说了。但是很肯定的结果是,刘福通今后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一言九鼎!
  ‘早知如此,老子又何必这么着急去接小明王!’看着杜遵道等人卖力的表演,刘福通心里一阵阵发凉。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明教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今后恐怕也不会是。但以前杜遵道和罗文素两个带着党羽跟他争,至少还有几分顾忌。而今天,随着小明王的归来,所有顾忌居然瞬间被消弱到了极点。仿佛一张被雨水打湿了的窗户纸,随便捅几天,便是四处漏风。
  杜遵道自己肯定没这么大胆子,以往二人争斗的经验,已经清晰地告诉了刘福通,对手到底有几斤几两。此人今天之所以有了公然叫阵的勇气,肯定是得到了外力的支持。而这股外力究竟来自何处,刘福通根本不用仔细去想,就能确定其源头。
  作为母亲,延福宫里的那个女人很聪明。但作为王后或者皇后,那个女人绝对不够格。她不该替小明王去争权,至少,她不该这么早,就开始争。
  刘福通既然肯派人将他们母子接回汴梁,并且千方百计帮他们母子证实身份,就意味着早晚会将手中权柄交还给小明王。根本不需要杨氏在于外边寻找其他支持者,更不需要她们母子玩什么拙劣的平衡之术!
  ……
  然而事到如今,刘福通想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见招拆招。“嗯,尔等说得也有道理。少主既然回来了,咱们当然不能把他再藏起来!”意味深长地看了左丞相杜遵道一眼,他微笑着做出决断,“罗大人先前不是说要诏告天下么?下去之后,尽管草拟出一份诏书便是。以明教尊者的身份,告诉全天下的子弟,小明王不日正位。接替已经亡故的主公,担任教主之职。”
  “只是接任教主之职?”终于逼迫刘福通做出了巨大让步,杜遵道非但没有见好就收,反而试图得寸进尺。
  “那当然不够!”既然已经准备退让,刘福通就不在乎退得更多一些。因此没等罗文素等人帮腔,就迅速接过杜遵道的话头,“主公生前曾言,他乃大宋徽宗陛下的八世嫡孙。当年为了避祸,才改姓为韩。如今少主回归,我军又雄踞汴梁,刚好应了大宋复兴之兆头。所以依刘某之见,不如让少主暂且称王,立国号为宋。先看看天下群雄的反应,待日后有了威望,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杜像,罗大人,还有在座诸位以为如何?”
  “宋王?”没想到刘福通一下子退出了如此之远,杜遵道感觉自己仿佛一拳打在了空气上,肚子里头说不出的难受。
  如果说先前的明教教主,只是个虚职,对颍州红巾影响力未必太大的话,现在这个宋王,肯定比前者强了十倍。只要韩林儿一将王爷的蟒袍穿上身,刘福通就不再是颍州红巾的最高权力拥有者。所有文武官员的座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可能要重新来一次定位。到那时,杜某人日这个左丞相就不再是一个摆设,甚至与右丞相刘伯温分庭抗礼都极有可能!
  但是,刘福通为什么要退让这么多?他什么时候变得脾气如此好了,还是他在其中另有图谋?
  正因为胜利来得太快,太容易,所以给人的感觉非常不真实。仓促之间,不光杜遵道一个人无法适应,罗文素和其他几名同派系的武将,也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好。有心大声响应吧,又怕刘福通设了圈套给自己钻。而想去出言反对,偏偏又担心刘福通再度顺水推舟收回提议。让他们全都空欢喜一场。
  “如果诸位不反对的话,这件事就定下来。”将几个政治对手的表现看在眼里,刘福通冷笑着下令,“杜相,你文彩远在众人之上,就由你来修书给天下红巾首领,请他们三个月后派人前来观礼。罗参政,你来选个六月份的黄道吉日,然后上报给杜相。还有崔、李两位将军,延福宫被和尚挪用多年,作为宋王的宫邸,许多地方都得修茸。就烦劳二位来做一次监工,尽量将其弄得符合少主的身份一些。若需钱款,尽管找盛参政去批就是!”
  “是!”没等杜遵道做出反应,崔德、李武和罗文素三个,已经躬身领命。根本不仔细考虑,这一躬之下,将失去了多少先机。
  “怎么,杜相还要再客气一番么?”刘福通迅速将目光转过头,看着杜遵道的眼睛催促。
  “不敢,杜某愿替少主捉刀!”杜遵道被刀子般的目光逼得心里头发寒,后退半步,轻轻拱手。
  “有劳杜相!”刘福通坦然受了他的一拜,轻轻点头,“按理说,起草诏令,可是你的份内之事。以前少主未归,王位空置,你这个左相也没太多事情做。今后,可是有的忙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是身经百战的义军统帅,笑声里,自然有一股寻常人无法企及的慷慨豪迈。直震得议事堂的窗户纸,嗡嗡作响。外边房檐下角,也有簌簌土落。而杜遵道和罗文素等人听在耳朵里,心中立刻就涌起一股说不清的滋味。仿佛陈年老醋里边泡了茱萸、八角、豆蔻、和姜粉、茴香等物,让人既咽不下去,吐又舍不得。
  “眼下脱脱刚死,蒙元朝廷那边人心惶惶,李思齐和察罕两条野狗暂时找不到新主人,粮草辎重无处可筹。”又四下看了一眼,刘福通大手一挥,果断发布新的命令,“是以,本相决定,亲自带兵去讨伐张良弼。除了关铎率领禁军留守汴梁,保卫少主之外,其他诸将,只要眼下手头没有其他任务,全都要跟本相同行。本相要在少主正式登上王位之前,把洛阳从元军手中替他夺回来!”
第432章
千头万绪(下)
  一连串命令连珠箭般发布下来,根本没跟任何人商量,也没给任何人商量的机会。待杜遵道和罗文素等人终于感觉到情况有些不太对劲儿的时候,众将领已经纷纷从刘福通手里接了令箭,转身下去厉兵秣马。
  “刘某出征在外期间,少主那边,还请杜相多多看顾一二!”刘福通冲着杜遵道笑了笑,声音里隐隐带着几分快意。
  你不是想借少主母子的势跟老夫争么?那老夫就成全你,给你创造更多的机会。看没老夫的手谕,你能否动得了颍州红巾的一兵一卒?
  “那是自然。此乃杜某份内之事!”杜遵道的脸,就像被人来回抽了二十几个大耳光般,红里透紫。
  刘福通是借着实际行动向他和韩林儿母子示威,这一点,杜遵道看得非常清楚。但是他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反制对方。甚至心中隐隐涌起了一股莫名其妙的畏惧之意。告诉他自己,千万别把刘福通给逼急了,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杜相就先回去做些准备吧,老夫事情很多,就不留杜相了!”刘福通轻轻打了个哈欠,挥手送客。
  “杜某告辞!”杜遵道又恨又怕,咬着牙拱手。然后转过身,与罗文素、崔德等人一道,灰溜溜离去。
  此番所受打击颇为沉重,直到返回了他的左丞相府,关闭了大门,四下里都布置了心腹卫士。众人心里才终于找到了一丝安全感,咬牙切齿,破口大骂,“天杀的老贼,居然背叛教义,辜负教主当年知遇扶持之恩。我等跟他不共戴天!”
  “这笔账,早晚得跟他算个清楚!让教中兄弟,认清老贼的丑陋面孔!”
  “杜相,咱们不能就这么忍了。再忍下去,老贼肯定要得寸进尺,少主也会对我等彻底失望!”
  “杜相,你下个令吧。纵使粉身碎骨,我等也认了!”
  “杜相,杜相,您倒是说句话啊。杜相……”
  “住口!”杜遵道听得心头火起,厉声断喝。“没用的话,都少说几句。我等手中所有兵马加起来,也凑不足万人。盔甲兵器缺口甚大,火炮更是没有一门。想替少主铲除奸佞,拿什么去铲?能不被姓刘的倒打一耙,都算是烧高香了!”
  一番话,句句都说在了关键处。听得众人脸色发白,眼神飘忽不定。的确,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座诸人手中根本没有跟刘福通抗衡的实力。而韩林儿母子的支持,也只是道义上的,并且丝毫不能落于明处。万一刘福通被逼急了,连韩林儿这个少主都不认,等待着大伙的,就是死路一条!
  “那,那我等,我等就这么算了?少主,少主跟王后那边,该如何去交待?”足足沉默了一刻钟之久,参知政事罗文素才终于又鼓起勇气,喃喃地询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