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3/358

  这年头,对大多数武将世家来说,用兵、练兵和养兵的办法,都是不传之秘。连女婿都不肯给看,更何况是外人?而淮安军却把自家的练兵秘籍随便卖,万一被其他诸侯或者蒙元那边买了去,岂不是授利器与敌?
  “他们,读了也只能学到皮毛!!”那亲卫又笑了笑,带着几分自豪摇头。不光是练兵操典,凡是咱们淮扬有的,从火炮、手雷再到外边的水车,什么东西不被外人惦记?你就看这徐州城里往来做买卖的,每天恐怕都有上千人。有谁能分得清楚,他们不是为了偷师而来?但咱们大总管弄出来的东西,岂是随便一个人看上几眼就能学走的?”
  “那倒是!”伯颜讪笑着摇头。要说偷师,恐怕蒙元朝廷偷得最用心。非但工部、兵部没完没了地往淮扬派遣细作,在妥欢帖木儿和奇皇后二人的支持下,军械局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只为了早日仿造出合格的火器和水力器械,追赶彼此之间在武器质量方面的巨大差距。
  而据他所知,直到现在,军械局那边除了在火炮和火枪方面有所建树之外,其他的成就都非常有限。即便勉强能照着葫芦画个瓢,那瓢的造价和质量,也无法跟“南货”相比。一些有钱的王公贵胄,甚至还专门以使用“南货”为荣。丝毫不管妥欢帖木儿再三强调,国难当头,大伙应厉行节俭。
  “你就说这步兵操典吧!”正感概间,却又听见那亲卫笑呵呵地补充,“的确很容易买到,但别人家的军队中,有这么多识字的人么?同样的东西,武夫自己读懂了教导士卒,和文官先背下来,再要求底下人照着做,结果肯定不同。您说,是不是这样?!”
  “没错!”伯颜佩服的点头。丝毫不觉得身为曾经的副万户,被一名普通亲卫给教训了,有什么好丢人的。
  对方的话也着实在理儿,眼下包括蒙元在内的其他诸侯与淮扬的差距,可不只是表面上这一样两样。经过朱屠户看似胡闹的长时间打磨,淮扬大总管府治下的各行各业,比起以往都是脱胎换骨。别人拿到了练兵操典,首先得想办法自己看懂,然后再去想办法让各级军官接受。而到了百夫长这一级,蒙元那边几乎就很少有人再识字了。让他们拿着一本自己根本看不懂的“天书”去训练士卒,结果肯定是邯郸学步。
  至于打造火器,更不是拆开了仿制那么简单。当年李汉卿在脱脱的支持下,把国库花了个精光,打造出来的火炮却是又笨又重,还非常容易炸膛,跟淮安军守中两名壮汉推了就能走的四斤炮,根本就不是一种东西。最近这两年,六指郭恕倒是把四斤炮铸得有模有样了,可那造价也同样是高得惊人。军械局造一门的开销,与从其他诸侯手里辗转走私一门已经相差无几,甚至比对方倒了好几手来的更高。
  二人谈谈说说,在人流中穿行了两里余,终于来到了张松指定的请客地点。只见有一座足足有五丈高酒楼,在徐州城的正中央热闹位置,拔地而起。金色的琉璃瓦,红漆的柱子、暗青色的砖墙,还有楼顶上高高挑起的飞檐,无不显示着此地的雄浑大气。而从二楼起,每面窗子上镶嵌的彩色玻璃,更是给酒楼平添了几分奢华神秘之感,让人觉得即便不在里边吃什么山珍海味,就是走上二楼在靠窗位置喝一碗冷水,也足以不虚此生了。
  “是伯颜长官么,张大人在四楼燕山厅等您,请跟我上楼!”几名身穿便装的高大汉子早已在楼下恭候多时,看到伯颜的身影,立刻上前抱拳行礼。
  “折杀了折杀了!伯颜何德何能,敢劳张大人等候?”伯颜闻听,立刻飞身滚下马背。以世俗之礼,向大伙抱拳。
  他们这几个人个个高大魁梧,站在一起,极其容易吸引别人的目光。可正在进出酒楼的散客们仿佛都见惯了一般,非但没有丝毫惧怕,甚至连多看几眼的兴趣都没有。只是匆匆一瞥,就扭头继续各行各路,谁也没功夫过问几个壮汉是什么来头。
  “这,这个临风楼,恐怕在整个淮扬也排得上号吧?!劳张大人破费,真是折杀了,折杀了!”伯颜对周围人的反应觉得好奇,绕着弯子跟大伙探听。
  “在整个淮扬位居第二,扬州城里,还有一座比这还高的。整整五层,高二十五大尺!站在顶楼窗口,能看清楚远处的扬子江!”众负责接待的亲卫笑了笑,满脸自豪地介绍。
  “这么高,那,那徐州府的官衙怎么办?”伯颜所想的却与众人完全不同。皱了下眉头,本能地询问。
  大元朝虽然马背上立国,但立国后,许多规矩却是由文人制定。特别讲究等级秩序,以及官与民之间的不同。在大都城内,非但任何亭台楼阁都不能比皇宫高,甚至连老百姓家用什么颜色漆,什么颜色砖瓦,门口的台阶有几层,大门上可以有几颗钉子,都规定的清清楚楚。你要是没有一官半职,家里再有钱,也不能将房子弄得比官衙还漂亮。否则,衙门里的差役,立刻会找上门来。
  很显然,淮扬这边的规矩,与大都完全不同。那些亲卫们被伯颜问得一愣,想了好半天,才苦笑着说道:“别人为了赚钱修了座酒楼,关知府衙门什么事情?他们管得再宽,也不能不让大伙的钱怎么花吧?况且这酒楼也是淮扬商号开的,赚的钱知府衙门也有份儿?他们脑袋被驴踢过,才把送上门的财路往外踢!”
  “那倒是!”伯颜再度佩服地点头。如此高雅华贵的酒楼,里边卖的饭菜酒水,自然也都是天价。而徐州城乃是南北货物的中转之地,腰缠万贯者每天往来无数。他们吃喝高兴了,一顿饭丢下十几贯都未必心疼。而官府损失的不过是些许面子,却除了税收之外又拿到一大笔分红,真的何乐而不为?
  说话间,他已经来到四楼。脚步刚刚进入燕山厅,就看见一张起源于淮扬的巨大圆桌。正围坐于圆桌旁的人见客人已至,纷纷站起来,向他微笑致意。
  伯颜初来乍到,哪敢托大?慌忙举起右手至额头,朝着看似主坐位置上的那名古铜脸壮汉敬了一个军礼,“属下伯颜,见过张主事!路上耽搁有点儿久,还请大人勿怪!”
  “张主事?”古铜脸汉子微微一愣,旋即笑着对左右嗔怪,“你们这些家伙怎么没告诉他实情?不早说过了么,不用对自己人保密。徐州城这么多弟兄,跟人家实话实说,能有什么风险?”
第650章
渡河(上)
  说罢,又迅速将头转向伯颜,非常谦和地说道:“伯颜将军勿怪。原本是张主事要设宴给你接风,但朱某听说你是刚刚从大都城内载誉而归的,所以就想顺便跟你打听一下大都城内的情况。却没想到,他们根本没告诉你,我也会到场。”
  “伯颜将军勿怪!”紧跟着,站在圆桌附近靠窗位置,也有一个五十岁上下,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官员笑着向他拱手,“是张某的错,没有跟去请你的弟兄交代清楚。在下便是张松,今天特地于此摆了酒宴,给将军接风洗尘!这位,是咱们的主公。他老人家……”
  “伯颜何德何能,敢,敢劳大总管如此,如此,厚,厚待!伯颜,伯颜纵使,纵使粉身……”伯颜先前已经隐约感觉到了自己认错了人,听到此刻,不觉额头冒汗,两眼发红,叉手弓腰,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是好!
  朱重九是谁?虽然在大都那边,文武百官提起此人来,平素都是一口一个朱屠户,满脸鄙夷。唯恐说出来的话不够尖刻,进而被怀疑跟淮扬有所勾搭。但私下里,谁人提起淮扬大总管,不偷偷挑一下大拇指!那是凭着一把杀猪刀,愣生生砍出一个半行省的英雄豪杰。那是令无数诸侯俯首,丞相脱脱无奈而还的了得人物。你可以骂他胆大包天,也可以骂他欺师灭祖。但无论如何,你都否定不了,他所创立的庞大基业。否定不了,他带领淮扬众文武,走上了一条前人想都没想过的道路。更否定不了,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他就令淮扬从官府到民间,一道富甲天下!
  “伯颜将军不必多礼,这是私宴,你尽管放松一些!”朱重九如今,倒是早已习惯了各种突如其来的尴尬。笑了笑,拱手还了个传统的平辈之揖。“原本该等你跟张主事见了面之后,朱某再找你叙话。可眼瞅着天气就开始变暖,黄河解冻在即。所以朱某就干脆直接过来了!打扰之处,还请伯颜将军勿怪才好!”
  “不敢,不敢!折杀了,真的是折杀了!”伯颜闻听,一直紧绷着的心脏多少放松了些,但眼睛和鼻子中的暖流,却始终缠绕不去。
  无论是蹭别人的酒宴,还是有正事需要借机询问。他伯颜踏上淮扬的第一场酒,也为朱重九亲自把盏。什么为国士之礼?这如果不是国士之礼,国士之礼还能隆重到何等地步?古代信陵君待侯嬴、朱亥,也不过如此罢了!而伯颜乃区区降将,寸功未曾立过,还一心想着解甲归田……
  正激动得几乎无法自已之时,耳畔却又传来了朱重九那敦厚的声音,“坐吧,大伙都坐吧。不认识的,酒桌上慢慢认识也就是了。伯颜将军,你也赶紧请坐。你是客人,你不落座的话,他们就只好都陪着一起罚站了!”
  “这,这,伯颜恭敬不如从命!”伯颜四下拱了拱手,迅速落座。趁着没人盯着自己看的时候,将已经淌到了眼角的泪水,悄悄吸回了鼻子里。
  只有经历过人生起伏的人,才知道这份相待之情的可贵。如果换做三年多以前,伯颜还是脱脱的养子,而他的养父脱脱还没罢相的时候,他怎么可能在乎这点而礼遇?平素想请他赴宴,借以搭上脱脱关系的,估计从紫荆关一直能排到皇城根儿!多大的场面他没见过,多丰盛的酒席他没吃过,又岂会轻易被人的几句尊敬的话语给打动?
  而经历了脱脱罢相,朝廷牵连无辜,昔日的上司同僚争相打压,昔日的至交好友纷纷割席绝交之后,他才明白,以往那些尊敬,不是给他的,而是给脱脱的。离开了养父脱脱的权势,他在别人眼里连屁都算不上。而今天,那种久违的尊敬,却又回到了他眼前。那份久违的热情,也再度将他给团团包围。不是凭着别人的权势和余荫,而是凭着他自己,凭着他自己为淮扬立下的那些功劳:凭着他自己在暴露之后,依旧宁死没有出卖同伴的担当!
  在场之中,无论张松、陈基还是刘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看伯颜发红的眼睛,便知道此人肯定处于心神激荡状态,神不守舍。所以也不过多客套,纷纷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位置坐下。然后拉动桌子角上的铃铛,提醒小二和店家上酒上菜。
  那临风楼能做到淮扬数一数二的排场,自然有一套过人的本事。须臾间,有十几位二八年华的少女鱼贯而入。每个人手中都拖着一个精致的朱漆托盘,托盘之上,则是大厨刚刚烹制好的菜肴和刚下了蒸锅的热酒,团团冒着白汽,将浓香瞬间送进了在座每个人的鼻孔。
  “女人居然也可以做跑堂?这临风楼难道是烟花场所?这,朱总管,朱总管不会如此胡闹吧!”此时此刻,伯颜却顾不上欣赏酒菜香味。望着少女们鱼贯而出的背影,眉头瞬间锁的紧紧。
  “伯颜将军在北方,恐怕没见过女人做跑堂吧?!”身为军情处主事,张松不忍看自家下属过多露怯。清了清嗓子,笑着解释道:“咱们这边事情多,男人总不够用。所以女人如果愿意,也可以出来找事情做。非但酒楼里边有,各行各业,只要不是需要出大体力的,都准许录用女人。眼下也就是运河上结了冰,不利于行船。否则,在徐州城停留几天,你连指挥一支舰队女提督都能看到!”
  “是,是吴将军么?伯颜对她的大名,也早有耳闻!”伯颜瞬间回过神,讪笑着拱手。
  “其实将女人关在家里,本来就不是一件好事。孩子都随娘,一个没见识,没骨气,一天到晚就想着跟小妾争宠女人,怎么可能教出一个心胸宽广的孩子?!”坐在东侧靠墙位置的朱重九,笑着接过了话头。“这点儿,他们蒙古人的先辈,做得比咱们汉人的某些先贤强。把本事和心思全放在外边,而不是围着女人的小脚和裙子做文章!”
  “呵呵呵……”众人闻听,立刻摇头大笑。嘴角唇边,依稀还带着几分尴尬。
  朱重九说得虽然是句大实话,但无意间,却把读书人曾经的半个祖师爷朱熹给绕了进去。而南宋一朝,虽然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对女人道德的要求,却是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变态。所以说当时的汉人先辈,在某些方面远不如当时的蒙古人祖先成铁木真,也是秉公之言,丝毫没有偏颇。
  同样的话听在伯颜耳朵里,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滋味。虽然已经投奔了淮扬,但是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蒙古人,他却依旧以自家祖先而骄傲。虽然眼下大元朝行将就木,从皇帝到地方官员一个比一个昏庸糊涂,可那是他们这些子孙后代不争气,与祖先们无关。
  而朱重九当着这么多淮扬高官的面儿,推崇蒙古人的祖先。将来他得了天下,就不会对蒙古人太差,更不会赶尽杀绝。否则,从现在起他就直接将全天下的蒙古人直接骂做茹毛饮血的蛮族罢了,何必还提醒别人记得对方祖辈曾经的辉煌?
  “不说这些!”正心神激荡间,耳畔再度传来朱重九特有的浑厚声音。“祖先们筚路蓝缕,开辟基业都不容易。争不争气,还是要看我们这些后世子孙。而蒙古人也好,汉人也好,其实现在彼此之间还有多大差别?就像两家中各自养了都养了七八个孩子,都有混蛋的,也有争气的。而咱们将来要干的事情,就是让混蛋的该坐牢地去坐牢,该回家地回家,再也没有机会横行霸道!让各族的英雄豪杰皆有机会一展所长!皆可以坐在一起喝一杯酒,互相拍拍肩膀称一声兄弟。而不是总惦记着彼此的家产,总把刀柄握在手里,始终不敢松开!”
  “正是此理!”阿斯兰、俞廷玉两人用力点头。他们虽然投效大总管府较早,但内心深处,却依旧偶尔会想起自己的血统,然后暗自神伤。好在值得庆幸的是,自家主公真的像他平素声言的一样,眼里根本没多少族群的差异。说是平等相待就是平等相待,对所有文武都能做到一视同仁。
  “这,这……”伯颜低着头,嘴唇不停地颤抖。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对方的话,是不是刻意针对于他。但“让各族的英雄豪杰皆有机会一展所长!皆可以坐在一起喝一杯酒,互相拍拍肩膀称一声兄弟。而不是总惦记着彼此的家产,总把刀柄握在手里,始终不敢松开!”这句话,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脏,让他根本无法冷静下来,更无法像自己先前准备的那样,主动提出解甲归田,从此彻底置身事外。
  “不说这些!”朱重九是个爽利汉子,两句话交代过后,立刻举起酒盏,大声相邀,“来,大伙先以此盏,给伯颜将军一洗旅尘!饮胜!”
  “饮胜!”
  “欢迎伯颜将军载誉归来!”
  “饮胜,愿与伯颜将军痛饮!”
  ……
  众淮扬豪杰纷纷举盏相随,看向伯颜的目光中充满了友善。
  “大总管,大总管,各位,各位大,大人……”仿佛煎熬了整整一个世纪,又仿佛只是匆匆瞬间。伯颜最终下定了决心,颤抖站了起来,颤抖着手,举起酒盏,仿佛举着的是一个千斤巨鼎。“多谢!伯颜不会说话。伯颜,伯颜从今日起,愿意。愿意供大总管驱策!若,若不尽心,愿,愿天打雷劈!”
  两行忍了好久的热泪,终于夺眶而出。一滴滴掉进酒盏里,引起串串涟漪!
第651章
渡河(中)
  这一顿,宾主尽欢。
  酒宴过后,伯颜自然被人领下去休息。待其熟悉了淮安军的基本情况后,再根据其本人意愿和能力,调往军中相关部门任职。对此,大总管府在以往的招纳新血过程中,早已摸索出了一整套规矩,只要按步就班去做,便能顺利完成,无须朱重九再花费任何心神。
  朱重九需要花些时间和心思来消化的,是伯颜在感动之余,主动汇报的一些情况。如禁军的士气,武器装备,李思齐部的保义军构成,以及大都城内官吏百姓对淮安军的态度等。有些东西他在军情处的报告上曾经读到过,但经过别人加工整理过的东西,虽然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却远不如由伯颜这个禁军副万户亲口汇报,来得更为详实。有些细节方面,却是军情处以往也没关注过的,通过与伯颜的交谈,朱重九正好将其吸纳进来,弥补自己所掌握信息在细节方面的不足。
  整体来看,局势正在朝对淮扬最有利的方向发展。妥欢帖木儿的父子相残,非但对蒙元朝廷的军事实力带来了巨大打击,这个朝廷中的一些顶级重臣,也不再看好黄金家族的前途,准备各自寻找后路。而与此同时,一些野心勃勃的家伙,如李汉卿、龚伯遂、韩镛之类,也开始准备浑水摸鱼。他们各自所掌握的力量眼下虽然弱小,却胜在隐蔽分散,令人不得不防。
  “恭喜主公又收得一员良将!”陈基喝得有点儿多,带着几分酒意,向朱重九表示祝贺。
  当年他与罗本等人去淮扬应试,可谓顶了全天下读书人的骂声。凡是自觉“心存忠义”者,无不认为他们这些人乃是以身侍贼,目光短浅。一些昔日的文友,甚至公开写了文章,宣布与他们割席断交。而谁当初都没想到,只是在短短几年后,淮扬大总管府便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大元朝却眼瞅着便要日薄西山。那些昔日骂他们几个目光短浅者,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来。昔日的文友们,也找各种理由,逐渐恢复了书信往来。
  可以预见,如果此番北伐成功,他、罗本、叶德新等人,有可能便会名标凌烟。而届时排着队上门投效,希望被他们举荐的“末学晚辈”当中,也不会缺了某些昔日割席断交的聪明人。这种扬眉吐气的快意,每次想起来就令人心醉。哪怕是一滴酒都不沾,言谈间也会带出几分熏然!
  “良将未必,有我长江讲武堂在,主公哪里还需要从外边另寻良将?!”张松的心态,却远比陈基安稳。见对方说得高兴,笑了笑,低声凑趣,“依张某陋见,主公乃千斤市马骨尔!如此善待了一个伯颜,将来就难免有什么宝音、不花、蛤蝲,主动来投。如此,我军北伐路上,又可以减少许多阻碍!”
  “嗯?!张主事见识高远,陈某佩服!”陈基虽然不喜欢张松当众扫自己的面子,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所言更有道理。
  “不敢,不敢,张某也是随便猜测而已。”带着几分喜悦,张松笑着摆手。
  二人相视而笑,心中都有些志得意满。就在此时,却听见枢密院副知事刘伯温轻轻敲了敲桌案,低声提醒道:“主公,据伯颜刚才所说,大都城今年冬天粮价远低于去年。城里的人工和铺面租金,却在稳步上涨!”
  “此事咱们回衙门里商量!”朱重九迅速从沉思中回转心神,低声吩咐。“把军情处相关信息都收集一下,不光限于大都。然后再计算一下,如果真的行此险招,咱们这边将要承受多大损失?以及民间会有什么反应?最后,再谨慎决定!”
  “是!微臣这就去安排谋划!”刘伯温沉声答应,郑重施礼。
  刘伯温又再故弄什么虚玄?非但陈基和张松觉得有些不满,徐达、俞廷玉等武将也暗自皱眉。大军北伐,此刻真的已经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当口了。这个时候,对于武将们来说,枢密院能不再画蛇添足,还是别画蛇添足才好。
  带着满肚子的狐疑,大伙下了酒楼,坐着马车返回城内的临时大总管行辕。先由行辕内的枢密院实习参谋们招呼着,喝了几盏清茶,坐在通风处醒了一会儿酒。随即,由被刘基派专人请进了议事厅。
  议事厅内,于常林、李慕白、蔡亮和黄老歪等一干没跟着朱重九一道去酒楼用饭的文职高官,也都纷纷到场。大伙操算盘的操算盘,拿纸笔的拿纸笔,围着一张巨大的椭圆形桌子忙碌个不停。桌案上,则铺开了一张巨大桑皮纸。纸上则画着一个非常复杂的账目表格。每当于常林等人带着各自的下属算出一个新数字,便会有枢密院的专门参谋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循环往复,片刻不停。
  “这又算什么账?不是说年底的分红和奖惩数额,早就提前算好了么?”张松看到,心里就悄悄打了个哆嗦。去年的年终做总结报告的时候,他为了更换职位,可是没少于常林和李慕白上眼药。这回对方万一存心报复,未必不能从他所负责的工作中,硬挑出几根碎骨头来!
  “好像是在计算蒙元那边的战争承受能力!”这一回,陈基却比张松看得更清楚,压低嗓音,悄悄地提醒。“早在很久之前,主公就吩咐淮扬商号,刻意压价向北方输送粮食。宁可少赚甚至赔钱,也不能让大都周围各地粮价过分浮动。眼下……”
  “眼下到了向脱欢帖木儿讨还利息的时候了!”张松是何等的聪明,顿时眼睛里就射出
了两道幽光。
  蒙院朝廷的黄河以北各地,粮食供给和消耗原本就不太平衡。特别是大都城,因为集中了太多的世袭贵胄和文武官员的缘故,每年都必须借助运河从南方输送大批的稻米,才能满足日常消耗。而这些年淮安军虽然控制了运河上最为关键的一段,却从没禁止过商贩向北方贩运米粮。哪怕当年跟脱脱打得那般惨烈,当元军稍一北撤,淮杨这边就立刻以怜惜北方百姓生存艰难为名,主动开放了运河水道……
  如此一来,朱重九固然更坐实了个“佛子”之名,蒙元那边,恐怕没几个人会认为,淮安军哪天将主动下手切绝他们的粮食供应。再加上淮扬商号在前一段时间的长期刻意误导,想方设法让粮食价格长期维持稳定于低位。变相鼓励哈麻王公贵胄们一道出手兴办工坊、圈地种草,养羊剪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3/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