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358

  “崔太监勾结伽璘真,以妖术谋逆。请陛下传旨斩杀奸僧,清理后宫,以正国运!”事到如今,定柱等文武重臣已经无路可走。也纷纷转过身,齐齐地在妥欢帖木儿面前站成一整排。
  “你,你,你们……”妥欢帖木儿的脸色,瞬间变得比春末山沟里的残雪还要破败。举起右手食指,哆哆嗦嗦地指向众人,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这辈子防完了伯颜防脱脱,防完了脱脱防哈麻,防完了哈麻又警惕定柱,提心掉胆了数十年,就是为了避免臣子图谋不轨。而到头来,他还是没能防住,自己变成了别人手中的一具傀儡。
  “请陛下传旨斩杀奸僧,清理后宫,以正国运!”众文武不敢抬起眼睛来与他的眼神接触,回应的声音却愈发地整齐。
  崔太监被李思齐给打死在了!众怯薛对他的尸体视而不见。众文武异口同声咬定了先前从东暖阁传出去的求救声,是皇帝陛下发病后的胡言乱语。如果自己再坚持传位给太子,妥欢帖木儿不敢想象众文武还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情来。
  硬顶不过就暂做退让,然后重新寻找翻本的机会。这辈子,妥欢帖木儿积攒了足够的跟臣子斗争经验,咬了下自己的舌尖,迅速做出决定,“众卿不必如此!朕,朕刚才也是听闻淮贼来势汹汹,一时情急,所以才想让太子回来替朕分担些麻烦。既然众位卿家都以为此刻不宜征召太子回大都,朕就带着尔等努力与淮贼周旋便是!唉,算了,今天的事情,朕的确是急晕了头,考虑欠佳。崔承绶这厮,这厮也是,居然还想着浑水摸鱼!唉,算了,念在他伺候了朕小半辈子的份上,朕,朕就替他求个人情,众位卿家高抬贵手,别牵连他的家人了!”
  一番话,说得条理清晰,有情有义。并且包含着如假包换的真诚。然而,定柱等人却不肯见好就收,互相看了看,再度齐声重复,“请陛下传旨斩杀奸僧,清理后宫,以正国运!”
  崔承绶的事情好解决,他一个死掉的太监,哪怕是颠倒黑白,说他为了护驾而死,赐予他身后哀荣,都可以商量。但后宫里藏着的那一大堆喇嘛,却哪个都留不得。就是因为那些人,以“演蝶儿”这种淫术相授,大元皇帝妥欢帖木儿才会越来越昏庸糊涂。就是因为那些人在后宫当中,与皇帝一道日日淫乐,才令大元朝在民间有识之士眼里,彻底变成了无可救药腐尸。所以,妥欢帖木儿今天必须与过去一刀两断,必须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不会再想着偷懒传位,否则,大伙绝不会跟他做任何妥协。
  “诸,诸位卿家……”妥欢帖木儿冷得发抖,牙齿不断上下相撞。演蝶儿秘法,是唯一可以令他暂时忘记国事家事,寻求片刻宁静的手段。演蝶儿秘法,也是唯一可以令他品尝到作为一个男人的滋味,而不是连敦伦都想着外戚会不会借机扰乱朝纲的秘方。如今,群臣居然逼着他痛改前非,杀掉一统修炼的同伴,从此清心寡欲,那,那他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请陛下传旨斩杀奸僧,清理后宫,以正国运!”见妥欢帖木儿迟迟不肯点头,李思齐弯下腰,再度捡起染血的金瓜。
  除了重复众文武先前说过的请求,他没再多增加一个字。但是他的动作,却令妥欢帖木儿迅速恢复了理智。“准,准奏!”这位可怜的大元天子,一瞬间就又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被燕帖木儿与皇太后两个联手囚禁在深宫里的时光,惨白着脸,非常配合地答应。“朕,朕都准了。你们刚才说的,朕都准了!定柱,贺唯一,你们两个立刻带领怯薛搜索皇宫。凡,凡是秽乱后宫的妖僧,还有跟妖僧有牵连者,无论他们此时身在何处,一并交给丞相府处置!”
  “谢陛下!”定柱与贺唯一等人互相看了看,大声答应。
  原来重病就得下猛药!不约而同,众人心里如释重负。令大元朝声名扫地,令满朝文武颜面无光的淫僧麻烦,就这样快刀乱麻的解决了,根本不可能引起任何风浪。而在此之前,曾经有无数人因为直谏同样的问题,被妥欢帖木儿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夺去官职,发配万里!
  原来皇帝就是这种鸟玩意儿,欺软怕硬,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出卖任何人!与其他众文武大员的感觉不同,此时此刻,李思齐心里头,却充满了失望与不屑。
  他曾经是赵君用的得力部将,不看好自家主公的前程,又贪图荣华富贵,才挟裹着赵君用花费重金打造的炮军投奔了蒙元。初来乍到时,他也曾在心里默默发过誓,要做一个忠臣良将,彻底洗脱以前“从贼”的污名。而随着见识和阅历的逐步增多,他却越来越怀疑,当初自己所做的,到底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今天妥欢帖木儿的表现,让他彻底找到了最终答案。狗屁个天地君亲师,狗屁个天之骄子,这种既没有担当,又没有胆气的家伙,怎么配做皇帝。这么混乱恶心,黑白不分的朝廷,怎么配掌管万里河山?
  但红巾军那边,他却再也回不了头了。赵君用不值得他回头,朱屠户那边又待豪杰过于苛刻。所以,他李思齐今后,也只剩下了一个选择。
  大唐皇帝姓李,西夏党项天子也姓李。这一刻,李思齐发现自己与那把椅子近在咫尺。
  注1:贺唯一,汉人,其父亲为贺胜,卷入政治纷争被冤杀。蒙元泰定帝即位后,给他父亲平反,并且厚赐之。贺唯一长大后,学业有成,做事干练,被赐姓孛儿只斤,改为蒙古籍,名太平。其子贺均,蒙古名也先都乎。正史中,贺唯一被太子爱猷识理达腊逼得自杀,也先都乎被杖毙。
第661章
奇谋(上)
  那把椅子坐上去之后,便如同坐在了全天下人头顶,出口成宪,莫敢不从。
  那把椅子坐上去之后,便可以追封三代,让死去的亲人和活着的亲人都风光无两,满脸欢欣。让所有仇家和曾经白眼相看的人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
  那把椅子坐上去之后,便富有四海,全天下的女人都争相投怀送抱。后宫里头哪怕已经有佳丽三千,还会有第三千零一个女人哭着喊着想进来,哭着喊着想要争床……
  那把椅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大都直到永昌,这一刻,不光李思齐一个人心动。
  汴梁,延福宫,宋王韩林儿倒背着手站在屋子的北墙下,对着一张巨大的舆图沉吟不已。
  舆图上,南北各有一条粗大的红线,耀眼夺目。
  自打杜遵道葬身火海之后,他就再也没过问过大宋国的任何军务和政务。也很少外出走动,给留守汴梁的文武官员增添麻烦。然而,这并不妨碍外边的各种消息,通过明里暗里的途径,快速传进延福宫里来。并且被他非常仔细地汇总、归纳,分门别类,或书写于纸张,或标记于地图。
  对此,刘福通似乎也不打算多加干涉。在他眼里,无论如何韩林儿都是老搭档韩山童的唯一儿子,无论如何都是大家伙名义上的共主。先前虽然曾经在杜遵道的怂恿下,做过一些错事。但毕竟其年纪尚幼,尚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他肯静下心来,仔细琢磨世间风云变幻,而不是不懂装懂胡乱发号施令的话,也并非一件坏事。至少,将来万一真的需要他出来充充场面,他不至于太茫然无措。
  于是乎,韩林儿的两脚不出门,亦能了解关心天下大事。知道外边正在,和已经发生了什么。并且心里每每会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他不时地会乖巧地拿出一部分来,写成书信,汇报给远在秭归指挥作战的刘福通看。就像晚辈向长辈虚心求教一般,恳请刘福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给与指点。有些想法,他却非常仔细地藏在了内心深处,如同睡莲种子一般,让他们在黑暗中偷偷地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他今天准备跟提笔刘福通探讨的,是开春之后的时局。因为从没有任何一年,外边的变化会如此之快,如此之令人目不暇给。
  天气转暖之后,非但朱重九一家在黄河北岸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打得沿途蒙元兵马溃不成军。与此同时,被困在藩篱中多年的朱重八也终于一飞冲霄,借着答矢八都鲁父子图谋割据四川,无暇分身的当口,猛地来了一个大掉头,挥师横插湖广。如今,湖广行省中最为富庶的湖南道,半数州县已经落入其手,广西两江道各地,也有无数地方豪强举起义旗,与其遥相呼应。
  再加上此人去年拿下的龙、瑞、元、吉数州,即便按照出兵前的承诺,分出一部分土地给赵普胜做酬劳,韩林儿经过计算之后也可以得知,如今朱重八在江南的地盘,已经远远超过了江北。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淮安军打到大都之前,朱重八将彻底拿下了湖南和广西两江。而到那时,他就彻底在江南站稳的脚跟。哪怕把留在江北的老巢尽数丢给淮杨或者汴梁,也照旧能跟另外两家鼎足而三。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历了幼年时的东躲西藏,又亲眼目睹了杜遵道如何被图谋刘福通,如何被后者辣手血洗的韩林儿,才不会天真地认为朱屠户和朱乞丐两个,会将各自舍命才打下来的地盘拱手送给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共主。那是白日做梦,而他韩林儿在夜里睡觉时,也早已习惯始终睁着一只眼。
  在他始终睁着的那一只眼睛里,韩林儿已经看到了,天下即将一分为三。朱重九早在很久之前,就被刘福通以他韩林儿的名义,越俎代庖加封为吴王。朱重八席卷湖南之后,少不得就会图谋西蜀。剩下的那一只鼎足,当就是还打着正朔旗号的大宋。
  除了国号与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对不上之外,其他,基本没太多差别,一样是天子被囚禁于深宫,一样是丞相独揽大权,百官平素只需要听从丞相命令,眼里根本看不到天子正在蒙受耻辱和苦难!
  “不对,还有实力和地盘!”猛然间咧了一下嘴,韩林儿的笑容好生酣畅。历史上奸相曹操,所掌控的实力始终高出刘备和孙权一大截。所以蜀国和吴国联合起来,也只能保证不被曹操荡平,却没什么实力打着“解救天子”旗号,向曹贼发起进攻。而这个时代,情况却略有不同。淮扬的实力,远在汴梁之上。朱重八的本钱,也与刘福通那老贼难分伯仲!甚至,还力压此人一头。
  眼下舆图上标记,已经清晰地证明了这一切。与淮安军、和州军两家的辉煌战绩相比,刘福通老贼所掌控的汴梁军,最近的表现就非常乏善可陈。开春后,除了他刘福通自己又率部拿下了归州和巴东,小有斩获之外,其他各路大军,居然都没能建立尺寸之功。
  特别是当初被老贼寄予厚望的安西军,总计超过十万余精锐士卒,还携带着上百门火炮,顺利拿下了天险潼关,却在距离长安近在咫尺的渭南陷入“泥沼”,寸步难行。张良弼、李贴木儿、拜贴木儿,还有许多以前大伙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蒙元将领,一个个都变得忠勇无比,如同发了疯的野狗般,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围着关铎和沙刘二两人统帅的安西军猛扑狠咬。
  据眼下汴梁城内暗中传播的消息,就在正月初十到正月底这短短二十天内,安西军就斩杀了敌军三万四千余人。被击溃、打伤的敌军,还要两倍于这个数字。而敌军却依旧舍生忘死地冲过来,仿佛要拿人血,将安西军活活吞没。古语云,杀敌三千自损八百……
  安西军所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惨重。出征时的十万大军,如今已经不足九万。因为长期频繁使用,而又没有足够的工匠在阵前维护,火炮也损失了上百门。此外,弹药、粮草、羽箭、各类兵器的消耗,更是如同一座大山般,压在汴梁城那原本就不十分充裕的国库上。令留守汴梁,负责替各路大军督办粮草辎重的盛文郁,几乎一夜白头。
第662章
奇谋(中)
  “活该!”想到盛文郁那满头白发,韩林儿心中就涌起一股难以掩饰的快意。当年若不是此人与刘福通威逼利诱,勾结赵君用、罗文素等人害死了左相杜遵道。自己这个宋王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种孤家寡人的地步。
  当然,那杜遵道也未必是社么好鸟,当初打的也跟刘福通一样的主意,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杜遵道毕竟是个文官,想要让武夫们都听从命令,就离不开自己这个宋主的支持。而只要双方能讨价还价,韩林儿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可以按照娘亲当初所教的,在朝堂上慢慢扶植起一批真正忠义之士,一步步将权柄收回自己手中。
  可惜杜遵道却功亏一篑。可恨那刘福通老奸巨猾,居然假装被洪水挡住去路,将兵营扎在了百里之外,暗地里却偷偷率领大军杀回了汴梁!
  为了不激起兵变,韩林儿只好捏着鼻子承认了刘福通等人是奉旨锄奸,将杜遵道及其若干死党杀了个血流成河。从那之后,他发现自己这个宋王也成了延福宫中的囚徒,政令再也难出宫墙半步。除了吃穿用度比杀人重犯稍好一点之外,活动范围稍大一些之外,其他没什么两样!
  “不,孤绝不让你们如意。你们让孤不开心,孤就让你们所有人都不开心!大不了,大伙一起完蛋!”想到刘福通那句“外边的事情你不要管,只管好好读书!”,韩林儿忍不住再度诅咒出声。
  帝王是龙。把一条真龙囚禁在雕梁画栋构筑的牢狱里,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至少,后者不会让他感到耻辱。为了洗刷这种耻辱,韩林儿几乎每天都在绞尽脑汁。但是,他却每每悲哀的发现,自己破笼而出的希望非常渺茫。
  汴梁红巾军中,几乎都是刘福通一手提拔起来的部将。皇宫内外,也到处都是刘某人的心腹和眼线。有时候韩林儿甚至绝望地发现,刘福通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毒死自己,恐怕就是因为顾忌到朱屠户的反应。否则,自己和娘亲恐怕早已化作了两堆黄土。
  在杜遵道被诛杀的那几天,他听从娘亲韩氏的建议,趁着汴梁城内一片混乱的当口,果断派人去加封了朱屠户为吴王,并且逼着刘福通捏着鼻子将此事给认了下来。虽然有消息说,朱屠户根本就对吴王这个封号不感兴趣,三次全都将诏书封还。但有他在旁边虎视眈眈,刘福通就很难大逆不道地做出杀君之举。否则,那朱屠户打着给宋王报仇的旗号振臂一呼,刘某人肯定死无葬身之地之地。
  全天下的凡是长者眼睛的人都知道,除了资历不如刘福通之外,朱屠户在其他各方面都比刘某人强出太多。眼下淮安军和汴梁军各自在战场上的建树,便是明证!双方如果真的兵戎相见,恐怕不出三个月,刘某人的脑袋就得挂在城门口儿。那将是何等令人快意的场景~不用亲眼去看,在心里想一想,都会令人兴奋得浑身颤抖。
  “孤一定会看到那一天。孤一定!”颤抖着身躯,脸孔对着巨大的舆图,韩林儿悄悄地握紧拳头,热泪盈眶。
  龙有逆鳞,触之则流血千里。他自己如今的模样岂止是被揭了逆鳞,说是被剥皮抽筋都不为过!
  “我儿又在跟谁生气呢?!”忽然,一声温柔的询问从背后传来,吓得他激灵灵打了个冷战,差点儿没当场晕倒。
  带着几分羞怒回头,入眼的,却是自家娘亲杨氏那慈爱的笑脸。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瘦削,眉梢鬓角间,也多了许多雍容华贵之气。只是那略显凌厉的眼神,却时刻提醒着别人,她绝对不是一个普通女子。
  “娘,您怎么来了?”对着自己的亲生母亲,韩林当然发作不得。咬了咬牙,带着几分嗔怪询问。“这天气忽冷忽热的,您看您,非要跑这么老远。万一被风吹到,让孩儿该如何才能心安!”
  “你这孩子,心眼子居然用到我身上了!”杨氏伸出一根手指,爱怜地点了一下韩林儿的额头。“不用担心为娘,当年躲在黄河边上的时候,冬天连件皮袍子都不敢穿,你娘我也没冻出病来。如今又是水炉子,又是锦衣貂裘,怎么可能就病了?”
  “孩儿,孩儿这,这不是关心娘么?”韩林儿一边躲闪,一边用目光朝自家娘亲身后扫视。
  他的身体还没发育完全,因此花费了许多力气,才勉强令自己的目光不被母亲的肩膀挡死。透过碎花玻璃窗,他看见殿门口堵着一群粗手大脚的女人。而刘福通给自己四处搜罗来的太监和宫女,此刻却不知道跑去了何处,连一头小鱼小虾都看不见。
  “不用找了,都被为娘打发掉了。他们这些人,没你想得那般难对付!”见到自家儿子这幅草木皆兵的模样,杨氏忍不住又低声叹气。“要么是活不下去才净身入宫的苦命男人,要么是无家可归的孤女,对谁都不可能太忠心。你平素多给他们一些赏赐,他们自然就会给你行个方便。而别人,怎么也不能天天都睁着眼睛盯着延福宫这边!”
  姜,终究还是老的辣。韩林儿闻听此言,顿时心绪大定。抬起手,讪笑着搔自家头皮,“那是,那是,娘亲教训的是,今后孩儿肯定会对他们好一些。这延福宫里头什么都缺,就是不怎么缺钱!”
  “是他们不想做得太绝!毕竟,有你在,他们才好应付别人。”又轻轻叹了一口气,杨氏缓缓补充,“而万一咱们娘俩不在了,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好事儿!”
  “孩儿明白!”韩林儿非常认真地回应。刚才,他也想清楚了这一点。只要自己活着,凡是红巾出身的诸侯,就谁也不好意思率先称帝。刘福通就可以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如果哪天自己死了,诸侯们就会纷纷面南背北,光凭着汴梁红军的实力,刘福通根本无法压制住任何人。
  “所以,我儿要把握尺度,有些事情其实不是不能做,只是不要做在明处。”杨氏欣慰地笑了笑,压低了声音补充。“你别以为刘福通看不出来你恨他。那是明摆着的事情,他不用看也知道咱们娘俩早已恨之入骨。你表面上再示弱,再装不通事务,他也不会放弃对你的提防。而只要你不明着对付他,不让任何把柄落在他手里,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他也都不能对你太差。否则,等于授人以柄。我儿,这里边的道理和分寸,你可能弄得明白?”
  注:有点儿,提不起精神。今天先更到这儿,明天继续努力。
第663章
奇谋(下)
  “娘亲说得极是!孩儿以后肯定记在心里头!”韩林儿的眉头以别人难以察觉的幅度跳了跳,笑嘻嘻地回应。
  正是逆反心理最强的年纪,他自视甚高,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提议,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娘。
  况且什么事情说得都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眼下要人没人,要权没权,甚至连外出踏青,都得提前好几天跟盛文郁去请求。这种情况下您叫我把握尺度做事,除了每天对着舆图发呆之外,我还能把握住些什么?
  “我儿,别把事情想得那么复杂,也别想得过于简单!”正所谓知子莫如母,杨氏不用细看,就猜到韩林儿在敷衍自己。摇摇头,带着几分溺爱补充,“眼下咱们母子手中虽然无兵无将,可毕竟红巾军是你阿爷一手拉起来的。这首义之功,谁也抢不走。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终究要有天子可挟。莫说这汴梁城里的人离不开你,更远的地方那些人,也巴不得将你抢到手。你甚至都不需要什么衣带诏,只给出一些明显的暗示就好!”
  “暗示,给谁?”韩林儿被关在深宫中百无聊赖,平素没少看市面上流传的各类话本。而根据《三国志》创作的一系列故事,留给他的印象尤其深刻。因此听见杨氏开了个衣带诏的头,眼神瞬间就开始闪闪发亮。(注1)
  “娘亲听说,朱总管素有仁义之名!”杨氏迅速四下看了看,用极低的声音提醒。“他在最近这半年多来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论实力还是地盘,早就压过刘丞相不止一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