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行(校对)第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58

  “轰!”留下来的一众豪杰们几曾见过如此稀罕的招兵情景,立刻大声议论了起来。“将作坊,那不是打铁么?怎么将作坊的工头,也穿上了一身那么好的铠甲?!”
  “那是官衣,当官的都有!你没看,他和徐百户穿的一模一样么?就是不知道具体算什么级别?!”
  “既然和徐百户一样,当然也是百户!”
  “那可不一定,你看他肩膀上那两块铜板。徐百户肩膀上是黄铜,他的是红铜,和王千户肩膀上的一样!”
  “其他几个,其他几个基本上也是黄铜!就他和他身边的那个人红铜的!”
  正好奇间,又听辅兵千夫长王大胖扯开嗓子宣布道,“都先别动,先让他们把各自的要求说完。然后大伙觉得自己去当什么兵,就去那报名。一个地方选不上,还可以试试下一个地方。要是哪个地方都不适合你。毅然愿意留下来吃粮的,就到我这边,从辅兵先干起。只要平素好好干活,积极参加训练,半年之后,老子亲自送你去当战兵!听明白没有?!”
  “明白了!王将军!”
  “谢谢王将军!”众豪杰立刻大声道谢,然后闭紧嘴巴,竖起耳朵倾听下一个军官的要求。
  “俺叫刘子云,是掷弹兵的千夫长!”第二个肩膀上带着两块红色铜板的军官,扯开嗓子宣告。“俺这边需要力气大,胳膊长的人。看到俺手里这个铁疙瘩没有,等会到俺这里,能把它扔二十步远的,就符合要求。入伍之后,立刻给发两吊钱的安家费,然后开始接受三个月的训练。训练期间每月给半吊军饷,训练完成后,只要合格,以后每个月就有一吊钱的军饷可拿!”
  “我这里也有一吊每月,如果你能打出都督需要的东西来,还有额外的花红!”黄老歪闻听,也赶紧大声补充。
  “有军饷?!”众豪杰们以前当喽啰时,可是只管饭,从没听闻过军饷一说。偶尔宰到一只肥羊,才会分到些许油水。但大头也被几个寨主拿走了,落到底下小喽啰们手里的数量非常可怜。此刻听说当选了战兵就有两吊安家费,今后每月还有一吊钱可以拿,立刻就激动了起来,相互推搡着向前挤去。
  “别动,都先别动。再乱挤,直接拖出来赶走!”王大胖早就准备,立刻把手臂一张,威风凛凛地挡在了大伙面前。“都给我继续听着,说不定还有更适合你的呢。都去当掷弹兵,其他人那里怎么办?”
  “我这里需要长矛手!”上午刚被提拔成百夫长周大孬清了清嗓子,第三个说出招兵条件,“个子,个子不能太低,至少不能比我低。腰要有力气,双手一矛刺出去,能刺穿,刺穿靶子身上的木板!”
  “我这里需要刀盾手。刀盾手第一要胆子大,第二要机灵,第三要听话。昨天跟阿速人作战,我们刀盾手顶在了最前排。战死了一个百夫长,三个牌子头,大伙硬是坚持着没有后退半步!”刀盾兵百夫长李九儿怕合适人选都被别人抢走,干脆直接把以往的战绩给摆了出来。
  “弓箭兵,弓箭兵要求眼神好,臂力足。能把一石半弓连续拉满五次就算合格!然后就可以去接受新兵训练!”接替徐达做弓箭兵百夫长的朱晨泽站起来,大声说道。
  “炮兵,炮兵是最新兵种。都督说了,火炮,火炮将来必然是战场之神!我这边的要求,也是力气大,眼神好。能推着装了五百斤粮食的鸡公车走一千步不停脚,就算合格!!”黄老歪之子,黄二狗也紧随其后,哑着嗓子动员大伙加入他的队伍。
  “火铳兵,火铳兵,你们以前听说过么?俺这边比任何地方都厉害,杀鞑子时,根本不让他们近身。隔着一百多步瞄准了,“嘭”地一声,就把他脑袋打开花!”连老黑干脆把他的大抬枪给举了起来,献宝一样向众人展示。“看好了,就是这东西。都督说了,他回去后,就给俺打一百支出来。以后战场上,只要有了咱们,就没弓箭手什么事情了!”
  “会骑马,有会骑马的么?会骑马的人过来报名当斥候。只要你能跳上马背,就是块顽铁,老子也把你敲出好钢来!”
  “身手好的,身手好的,我这边奉都督之命招枪棒教头。不用上阵打仗,军饷比照千夫长发。但前提是,你得有真本事,江湖花架子就算了。没本事的别瞎装,这个最后真刀真枪考较的,受了伤不是闹着玩的!”
  其他几名百夫长也扯开嗓子,大声喊出各自的招兵要求。三月底的天,已经有些热了,但是他们却全将铠甲穿的整整齐齐。特别是昨夜才临时赶制出来的肩牌,都被大伙擦得一尘不染,在阳光下闪着骄傲的光芒。”有会写字,有会写字,会画画的么?我这里,我这里招参谋!”最后一个开口说话的是伊万诺夫,只见他擦了把额头上的油汗,结结巴巴地背道:“参谋,就是专门帮都督出谋划策的那种人。当然,一开始也干不了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开始先试着画,画地图,就是舆图,摆沙盘,就是拿沙子和木棍搭战场出来。还有,还有情报分析。我也不知道情报分析是什么,这都是刚才都督说的。都督说,以后,你后他想起来,再慢慢跟大伙解释。反正,反正到了我这里,就是都督身边的参军,肯定前途,前途无量!有报名没,不来,你迟早有后悔的时候!”
  注1:布王三,红巾起义领袖,在1351年底起义,曾经攻下南阳、洛阳等重镇。1352年底被元将答失八都鲁、咬住等联手镇压。
第077章
时间紧迫
  “嗡!”被挡在王大胖身后的队伍里,又响起了一阵纷乱的议论声。蒙元帝国领土辽阔,市井中出现几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夷人不足为怪,但夷人跑来给汉人当下属的情况就比较稀罕了。况且当得还是参军之类的文职,与伊万诺夫人高马大的形象之间,落差不止一点半点!
  然而议论归议论,真正开始报名之时,却是谁也不肯往伊万诺夫身边凑。原因很简单,读书识字这一条,对于在场九成九以上的人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剩下的那寥寥几个,则觉得画地图,摆沙盘,这种琐碎复杂的事情,与自己心目中的“运筹帷幄”形象严重不符。与其日日被这些琐事所累,还不如去其他将领那边碰碰运气,弄不好脱颖而出的机会反倒更多一些。
  “唉……!”看到门外的情景,一直躲在院子中偷眼旁观朱八十一忍不住轻轻摇头。人才,不光在二十一世纪最为金贵,拿到十四世纪中叶也是一样。而现在他手里,甭说是刘伯温、李善长那种传说中的大牛,即便能识字的人,全部加在一起都凑不满二十个。
  苏先生、于常林、刘子云,还有吴二十二等原来的一部分古代城管,再加上吴良谋等刚刚由黄河沿岸各豪强坞堡送来的长线人力投资,就是他麾下的全部“知识分子”班底。而王大胖、朱晨泽、李子鱼、黄老歪、连老黑这些人,这些逐渐在战争和武器制造行当中展露出头角的“后起之秀”,居然都只认得他们自己的名字!
  更令他懊恼得几乎想撞墙的是,刚才召集麾下将领议事时,他发现被自己寄予了厚望的新任千夫长徐达,居然也是个半文盲!所认识的字据他本人亲口汇报,只有寥寥两百多个,居然还全是做了红巾军百夫长之后自学的,并且其中很多字不能保证读得对,完全是在按照偏旁部首胡猜!
  “老天爷,求求您别玩了好不好,这可是一代名帅啊!”看着满脸尴尬的千夫长徐达,朱八十一当时忍了又忍,才没把一口老血喷到桌案上。于是,干脆军议也不继续开了。直接把后世的人才招聘会给山寨了出来。然后也不管底下将领们的惊愕不惊愕,直接吩咐相关人等按照自己说的方案去执行!
  好在整个左军上下已经被他肆意蹂躏了七个多月,对自家都督嘴巴里时不时冒出来的新鲜想法,早已经见怪不怪。当即本着“理解也要执行,不理解在执行中加强理解的”原则,上前接过了令箭。然后稍微准备了一下,就小跑着来到了庄园大门口,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才招聘会”,展示在了前来投军的众位英雄好汉们面前。
  至于效果,除了朱大都督自己之外,在场的人中间,谁脑海里都没有相关参照物,当然也说不出效果的好坏来。不过从整体而言,这个新颖的募兵方案,还是比较受前来应募者欢迎的。不一会儿功夫,除了伊万诺夫、黄二狗和连老黑三个倒霉蛋之外,其他将领身后就站满了人。有些条件相对简单的,如刀盾手和长矛手那里,居然迅速就凑满了两个百人队。由辅兵千夫长王大胖带着,走进了庄园内,继续进行下一轮筛选。
  除了传统的刀盾手和长矛手比较热门之外,黄老歪负责的将作坊,也吸引了很多前来投军者的追捧。毕竟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的人,把吃苦已经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当工匠既不用冒险去打仗,还能拿到和战兵一样的军饷,这个条件,也足够诱人。
  比较冷门的,则是刚刚诞生的几个兵种。由黄家老二负责的炮兵队伍,总计只有二十来人报名。而连老黑手中那根黄灿灿的铜管子,看着就令人觉得怪异,报名使用者更是寥寥无几。当然,其中最为冷门的,还属伊万诺夫所负责的参谋部,从开始到现在,居然没有任何人问津。
  “吴佑图,你出去帮帮伊万。告诉当参谋不需要能做一手好文章,能识两千个字以上的,粗通算学的都可以过去报名试试,嗯,会打一手好算盘的也行!”见伊万诺夫身边迟迟招不到人,朱八十一只好将条件放宽,并派出吴良谋去给此人当助手。
  “诺!”被点了将的吴良谋先是愣了愣,随即脸色涨成了一片紫红。
  佑图是他的名,良谋是他的字。按照士绅间的称呼习惯,叫别人的字,是一种基本礼貌。而连姓氏一起直呼其名的话,已经等同于羞辱了。不过想想都督大人是个杀猪汉出身,他也不能过于计较。狠狠地吸了口气,转过身,小跑着出门帮忙。
  “你们几个,也别都在这里愣着。去外边看看,哪里能帮上忙就帮一把!咱们左军没那么多规矩,唯一的一条就是,谁也不能吃闲饭!”朱八十一却丝毫没察觉到自己的言行有辱斯文,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刚刚被各自家族派来“进修”的年青少爷,不耐烦地吩咐。
  “是!都督!”有吴良谋这个榜样摆在前面,其他几个豪强阔少也只好答应一声,硬着头皮往大门外走。至于出了门之后是帮忙还是扯后腿,就不得而知了。
  “人才,老子需要人才!!”望着大门外热热闹闹的人群,朱八十一继续咬牙切齿。
  并不是说他对读书人有什么特别的偏爱,也不是说读书人一定就见识长远,而是要维系一支军队的正常运转,保证每一道命令都正常下达,队伍中的读书人数量就不能太少。
  此外,想要把手中这些原始的火炮、火枪和手雷继续改进,改进到能让麾下弟兄们不凭借地形和车墙,也能与蒙元骑兵在野战中抗衡的地步,则更需要借助于知识的力量。很显然,仅凭着左军目前的知识和人才储备,已经无法突破眼下所面临的技术瓶颈了。如果不借助外力的话,就意味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火炮和火枪的射击,都要维持在平均两分钟左右一发的水平。而原始的火药引线手雷和开花弹,投射出去后能不能爆炸,炸开后能裂成几瓣儿,就要继续听天由命了!(注1)
  如果此刻怀的还是以前那种找到机会就开溜,准备去抱朱元璋大腿的心态,朱八一到现在为止所做的事情,已经足以报答芝麻李的一番厚待之恩了。然而经过七个多月的磨合,特别是上次徐州保卫战时亲眼目的了蒙元将士的残暴举动之后,他已经被命运推着,渐渐融入了这个时代,渐渐把自己当作了徐州军的一分子。再也回不到原来那个局外人状态,再也无法把自己当作两千年后的朱大鹏了。
  如此,他就必须尽一切可能保住徐州军这个整体。只有让徐州军这个整体不像历史上那样悄无声息地被时代吞没,才能保住左军,保住身边这群热心热血的兄弟,保住他朱八十一自己。
  而昨天常三石跟他商讨运河徐州段通关事宜时,却无意间让他认识到了先前始终没有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徐州军的位置,恰恰卡在大运河畔,卡在这个古代南北沟通的大动脉上!
  沿着运河向上,越往北走,所经过的各地区受蒙古人统治的时间越长。用朱八十一这七个多月来在徐州附近亲眼看到的情况推测,蒙古人对某地统治的时间越长,则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经济被摧残得越严重。
  城市外,大片的农田变成了蒙古老爷的私人牧场。城市内,几乎所有商业活动都由色目二老爷把持。而蒙元朝廷像印冥纸一样印钞票的行为,无异于对治下普通百姓敲骨吸髓。如此全方位盘剥下来,北方各地的经济应该早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运河上从南方各地输送来的新鲜养分,大都城内的那位蒙古皇帝屁股下面的椅子,坐不坐得安稳都要两说。
  所以,蒙元朝廷无论如何不会准许徐州军继续存在下去。所以,在朱大鹏生活的那个时空的历史上,芝麻李等人的消失,就几乎成了历史的必然。庞大的蒙元帝国如同一头垂危的洪荒巨兽,虽然已经气息奄奄,把体内最后的力量集中起来,依旧能踩死几只前来挑衅的幼虎。而徐州军,显然是首当其冲那一只。
  所以,朱八十一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徐州军这头乳虎长得更结实,牙齿更锋利。抢在北元朝廷以倾国之力来进攻之前,让这头乳虎生出翅膀。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也许就是明天,后天,或者下周,下个月。早晚有一天,他多迎战的将是蒙元倾国之兵!
  所以,他已经没法再谨慎,无法再等着黄老歪,连老黑这些古代工匠们一点点去摸索出改进火器的方案,没法再停下来等着整个时代跟上自己的脚步。他必须将自己知道的那些可以借鉴的手段全部拿出来,哪怕其中某些是饮鸩止渴!
  “都督此刻可有什么烦心事?!”前来辞行的常三石见朱八十一脸上始终带着浓浓的焦躁气息,壮着胆子问了一句。“如果有草民能够帮忙的地方,请都督尽管说出来,草民当尽全力!”
  “啊,没事儿,没事儿!”朱八十一这才意识到身边还有外人在场,愣了愣,讪笑着回应。“常兄已经帮了我很大的忙了,怎么好再给你添麻烦!”
  对于眼前这个船帮三当家,朱八十一心里头可是充满了敬意,且不说昨天下午已经运往徐州的那十几船粮草辎重,就凭此人今天带过来的那一百条汉子,就绝对值得他以礼相待。不同于外边正熙熙攘攘报名投军的江湖好汉,也不同于几位坞堡管家送来效力的庄丁,常三石所送来的那一百条汉子,个个都称得上是个好兵毛坯。
  首先,这群兄弟在身材和精神面貌方面,就高出其他人一大截。其次,因为在日常谋生时需要和同伴们互相配合,船帮出身的这群伙计,对命令和纪律的理解,也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在原本的基础上,稍加雕琢,几乎就能当战兵使用。
  相比之下,各坞堡送来的庄丁和门外的江湖好汉们,素质就有些参差不齐了。经过挑选之后,适合做战兵进行训练的,也许还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训练过程中,肯定还要继续淘汰掉一部分。最后能带着上战场的,恐怕连两成都没有!
  “其实也没什么麻烦的。就凭都督敢把阿速兵当驴子卖,常某也愿意为都督略尽薄绵!”正当朱八十一不知道该如何向对方解释自己先前的失态举动之时,常三石又笑了笑,非常真诚地说道。
  “是啊,是啊,都督,您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效劳的地方,请尽管提。能替都督分忧,是草民,草民等人的三生之幸!”其他几位正准备告辞离开的坞堡管家,也唯恐自己送来的礼物不能让朱八十一满意,一起走上前,大声补充。
  “这,这样不太好吧?!”朱八十一闻听,原本已经有些绝望心脏里,又重新燃起了几点火星。犹豫了片刻,讪讪地说道。
  “无妨,无妨,都督,都督尽管说!”几位管家先是被吓了一哆嗦,然后咬着牙死撑。
  送礼都送到这份上了,与其落不到好,还不如一鼓作气满足对方的胃口。反正只要红巾军不打上门,自己好歹替庄子保住了今后挣扎着重新站起来的本钱。
  正惶恐间,却听见朱八十一又叹了气,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道,“除了,除了你们几家送来的公子之外,能不能再帮我找一些读书人来。如果没有读书人,铁匠,木匠和帐房先生也凑合。我这里需要用的读书人多,只是从流民里招,恐怕很难招到!”
  注1:关于火器,这里啰嗦两句。元末明初的民族战争中,火器发展突飞猛进。朱元璋在攻入南京之前,就曾经册封一位进献火铳的工匠做将军。他麾下的胡大海与张士诚的战斗中,双方都有大规模使用火铳的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中,出现的火器居然有小将军筒、大小铁炮、大小火枪、火蒺藜、燃烧弹等十几种。而到了徐达北伐时,火炮和原始开花弹已经普及到了相当程度,至今还有文物陆续出土。
第078章
英雄不读诗书
  “哎呀,都督,不是我等不尽力,这年头,哪有几个人读得起书啊!”话音刚落,几个管家立刻大声叫起了苦来。
  “什么,读不起?!”朱八十一被弄得一愣,原本属于朱老蔫的许多记忆,一下子就涌上心头。读不起书,朱老蔫是真的读不起!父母失散,唯一的姐姐还被人抢去做了小妾,地位等同于家奴,拿不出任何钱来照顾他这个拖油瓶的弟弟。他当然不可能去读书!可那些中等人家呢?这蒙元朝治下,虽然赤地千里,每百户人家当中,总有一两户是能吃饱饭的。按照华夏人父母饿着肚子也要供孩子读书的习惯……
  “的确读不起。况且读了书,也没啥出路,所以读书人就越来越少!”常三石敏锐地看出了朱八十一的困惑,小声在一旁解释。
  知道朱八十一终日忙于军务,顿了顿,他又继续耐心地补充,“大元朝科举向来是时断时续,并且即便开了,也一直分为左右两榜。右榜考试的题目简单,考中了就能做官,但只有蒙古人和色目人才能上榜。左榜全是汉人,题目难度是右榜的几倍,考中了只是有候补的资格,要想当官,还得看背后的推荐人的份量够不够,有没有钱上下打点……”
  在他不厌其烦的解释中,朱八十一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眼下读书人如此稀少。原来这蒙元帝国是凭借弓马取天下,对书本文化向来持鄙夷态度。再加上权臣们的力量也出奇的强大,在忽必烈之后,就能左右大部分官员的任命。其所推荐出仕的子弟和幕僚,朝廷不得不优先考虑。所以,科举能起到的人才选拔作用已经微乎其微,很多情况下是开了也白开,于是干脆直接一省了之。
  直到了当今皇帝妥欢帖木儿上位,几个权臣在相互倾轧的过程中,或者身败名裂,或者元气大伤。朝廷才重新把科举从废纸堆里捡出来。但碍于蒙古人和色目人的颜面,也不能让所有考生答相同的试卷。
  对于一等蒙古老爷和二等色目财主,则题目务求简单。对于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则难度成倍增加。并且参加考试手续也复杂了许多,首先得有名人或者地方官员推荐,才能参加省一级考试。省一级别考试名列前茅者,才有参加全国会试的资格。最后会试上中了甲等,也不能像蒙古和色目考生那样直接取得官职,还要继续上下打点,托关系走后门,才能获得一个补任低级官员空缺的机会。像尚书、御史、宪司这些能经常见到皇帝的重要岗位,汉人不在底层熬上十年二十年,是想都不用想的。
  如此一来,读书参加科举,就成了既消耗时间,又见不到收益的事情。非但小门小户不愿意再让自家孩子浪费时间和金钱,即便一些中产之家,只要族中在朝廷里没有过硬的靠山,也不愿意培养出一个只能浪费粮食,其他事情都干不了的“书呆子”来。久而久之,中原大地上的读书人就越来越少,相反,浑身上下散发着戾气,以敲诈勒索为生的地痞流氓,反而成为很多孩子的人生目标。
  “就拿我们常家来说吧,我们常家从祖辈开始,就在运河上谋生,按道理吃穿是不发愁的。但上一辈儿和我这一辈的人中,男丁不过是开了蒙后,能看得懂账目就不再继续念了。既然读多了也是白读,谁还花那么大力气去背什么四书五书,朱子蔡子?!”看着朱八十一一点点冷下去的眼睛,常三石以自己家族为例,做最后的补刀。
  “这……唉!”又被古人给上了一场生动的民族主义教育课,朱八十一无奈地长叹。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恐怕说得不是血统上的变化,精神和文化的巨大倒退,才是其真正含义。
  整整七十年的野蛮破坏,恐怕花费三倍到五倍的时间,都无法恢复元气。而两百多年后,就又到了明代末年,又一个以劫掠为生的民族在白山黑水间崛起,将中国文明推进了更深的深渊。
  “都督如果要求不太苛刻的话,倒是可以派人去扬州、集庆、江宁那边去招募一些!”见朱八十一满脸失望,韩家庄的管家韩仁抬起头,小心翼翼地提醒,“那边原本就文气比较兴盛,市井间又相对富裕。肯拿出钱来供儿郎读书的人家多,一些科举无着落的读书人,也会流落在市井间以给倡优写戏词为生。即便腹中没多少才华,替都督写个文告,读读号令什么的,也应该能够胜任!”
  “扬州、集庆和杭州……?”朱八十一点点头,嘴里喃喃地重复。前后两个地名就不用说了,集庆据他所知,应该就是后世南京一带。这三个地方,后世高考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在国内排得上号。眼下估计也正如韩管家所说的那样,民间的送孩子去读书传统尚未断绝。
  可眼下徐州军的势力,向南不过才到了嵇山一带,距离扬州还有五六百里,更甭提过了江的集庆和杭州!即便现在自己就立刻提兵南下,待打到长江边上,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怎么可能救得了眼前之急?!
  “不如这样吧,都督回头写一份招募贤才的文告,找人多誊抄几份,交给草民带回去,让弟子们沿着运河两岸去偷偷散发。以都督此战竖立起来的赫赫威名,应该会有志士冒险前来投奔!”常三石想了想,给出了一个勉强过得去的方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