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7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1/973

  这也导致,白水河以北数十里,都变成了渺无人烟的无人区,或是秦廷强迁,或是百姓主动流亡,避开战争,十里村社空空如也,近来甚至连狗彘都看不到一只了,只有地里与杂草混生的粟稻头越垂越低,快到收获之日了。
  “近日来粮食吃紧,真想抽空将这些粟割了。”
  到了吃饭的时间,他们在一处空空如也的里闾旁嚼干粮,一个骑将看着田亩舔着嘴唇,一边将自己都舍不得吃的一袋豆子喂给马儿。
  老五则骂道:“不等你动手割粟,北军的斥候便会冲杀过来,将汝等射杀于田中。”
  南北两军虽对峙良久,各自广积粮秣,好似要打持久战,但双方的骑从斥候交火却十分剧烈,为了争夺更大范围的侦察空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战斗。
  但几次交手下来,老五不得不承认,北伐军的斥候骑从,压根就不是关西精骑的对手。
  且不说骑射和对马匹的熟悉,南人完全赶不上北人,就算只看马匹,也是北伐军完败,他们所骑的南方马儿,个头完全被敌军碾压,交锋时一点优势占不到。
  但即便是这批战马,还是北伐军五月份渡过白水河,袭击蔡阳县唐子乡的厩苑才获得的。那里是古唐国,盛产骕骦马,那些马儿的后代,善于吃苦和攀登山岭,是南方难得一见的好马。
  但骕骦马的后代遇上塞北、河西马,依然不够看。
  “若那些北军的骑从没有马鞍、蹬,吾等肯定能打得过,武忠侯当年不将这些马具做出来就好了。”
  有个骑将嘟囔着说道。
  老五再度骂出了声:“你在想什么?你可知道,当年打匈奴,因为有了这些利器,少死了多少人?再者,八年后的事,八年前哪能想得到?”
  在他看来,这些时日遇见的同行们,已经手下留情了,根本没有当年与匈奴作战时,那股不死不休的狠劲,大多时候都默契地避开,甚至会一起躲个雨,分享食物。
  毕竟几个月前,大伙还都是秦军。
  但从俘虏口中得知,来的多是上郡兵,鲜少北地兵,老五只觉得可惜,若北伐军中有武忠侯当年一手打造的北地良骑,他们就不必只在沿河一线偷偷摸摸地侦察了。
  正因为这种下层吏卒间能不打就不打的默契,所以北线才很安静,安静到让人忘了,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
  直到七月十五这天,这份安静,被打破了!
  一天的巡视完毕,老五回到了白水河南岸,陆续受到了甲乙丙三个骑队的汇报,说北军的斥候出动较往常更加频繁。
  老五感觉有异,但西边的两个骑队,却迟迟无人还报,直到几匹空马惊恐地跑回河边,他才笃定,自己的部下出事了!
  北军的斥候骑从横越白水河北岸,耀武扬威,全无平日的默契,更糟糕的是,哨塔上,斥候还瞧见,北方天际,烟尘高扬,遮天蔽地!
  王贲在宛、叶的大军,终于出动了!
  老五面色大变,将嘴里的炒米吐掉:“速速派人,去禀报武忠侯!”
  ……
  黑夫人在鄢县(湖北宜城)。
  “收成不错,鄢地这边的数万大军,靠本地粮食,也可以自足了。”
  七月中,南方稻熟前夕,黑夫正在鄢县近郊的田间地头视察。
  这里楚国的早期都城,称之为“鄢郢”,它能被选为都邑,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这里北靠荆山,有山林之饶,东面则地形广袤,田土膏腴,几百年来一直是楚国重要的产粮地。
  黑夫特地调了衷来,带人屯田,以确保当地收成,除了说好的五一之租,当地多出的粮,统一由北伐军搜粟都尉平价收购,充作为前线军粮。
  夺取鄢城后,黑夫并没有将宝押在这,毕竟此城历史虽然重要,却也有漏洞,那就是建城在洼地上,很容易积水,历史上就曾被武安君白起筑长渠灌城,楚人死伤惨重。
  为了不重蹈覆辙,黑夫在此屯驻大军之余,又令共尉继续向北移动,在汉水之南建立了一个前哨城塞,一来与鄢城互为唇齿,而来,也能就近知晓南阳王贲军的风吹草动!
  这份未雨绸缪是正确的,一个时辰内,他连续收到了几处告急:
  “山都、樊城、蔡阳、白水乡、上唐乡……都发现了敌军踪迹,烟尘高扬,遮天蔽地,看来北军真的开始大肆南调了。”
  黑夫看完老五送回来的急报,看着即将熟透的稻穗,笑道:
  “非要挑着南方收谷子的紧要关头,来逼吾等打仗,通武侯是精明人啊,一点都不想给我安然坐收边角的机会啊,不过……”
  “这场战争,在边角打的是先发制人,但在这腹里中央,打的确是后发制人,老将军,你等不下去了么?”
  ……
  虽然秦廷大军不断南调,但通武侯王贲本人,并未离开宛城。
  但经过数月蓄力,他已在汉中、南阳、陈郡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同时建立了完备的后勤粮道。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卒,各部队犹如臂指,奉命抵达了预定的战场,随时可以向黑夫的防线发动进攻。
  但王贲的目光,却没有放在鄢城、冥厄、随县这几处,反倒对汉水以南,一座新筑的城极感兴趣。
  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樊子城以南,一条汉水相隔的小邑。
  “这便是黑夫派人新筑的城?”
  长史立刻道:“是,黑贼占据鄢城后,便驱使兵卒,全力修筑此邑,如今还派了共尉,统兵一万驻守。”
  王贲颔首:“此邑虽新,却以汉水为池,因岘山为塞,一下就扼住了江汉险要,真是好地方啊,黑夫眼光毒辣。”
  这座新邑,恰恰是这次秋季攻势的重中之重,谁得到它,谁就将掌握战场主动!
  想到这,王贲又问:“此邑,何名?”
  “禀通武侯,黑贼亲自命名:襄阳!”
  ……
第0798章
铁打的襄阳
  襄阳对岸,是北军庞大军营,以樊城为中心,连绵十余里,时值朝食,炊烟袅袅,在樊城上空汇聚成了一片乌云。
  “数清楚了么?”
  襄阳城头,共尉踹了负责观望敌军多寡的视日一脚,让他快点。
  视日连忙道:“共都尉,我看得差不多了,敌营里在造饭时,起码有五千灶一起冒烟!”
  “一个灶,十个人吃饭,那就是五万。”
  “这还只是主营,据白水河那边的骑兵司马老五来报,大营西边、东边,后方还有三个小营,各驻万人。”
  “也就是说,敌军安排了八万人的规模,前来进攻襄阳。”
  旁边的几名军吏飞快算出了敌军粗略人数,看向共尉:“共都尉,怎么办?”
  要知道,襄阳守军,只有一万啊。
  “怕个鸟!”
  作为黑夫旧部子弟里的佼佼者,曾在武昌、江陵两战立下大功劳的共尉嘴上没毛,却自有几分蛮横之气。
  他指着对岸的八万敌军,仿佛视其为无物:“隔着宽两三百丈的汉水江面,更有我军舟师阻挠,他们还能插翅飞过来不成?七八天过去了,还不是望汉兴叹,一筹莫展?”
  话音刚落,对岸数百丈的北军大营,却爆发了一阵剧烈的喧嚣,声浪直冲云霄!
  襄阳城墙上,也正造饭食用的士兵们几乎在听到大呼的同时,一个激灵起身,拿起身边的武器,警惕地看着汉江北岸。
  敌军并没有渡江的企图,他们只是单纯的欢呼,为一个人的到来而高歌!
  八万人扯着嗓子齐呼,那声浪,即便隔着数百丈,依然清晰地传到了北伐军每个人耳中。
  “通武侯至!”
  “通武侯至!”
  敌军的军营之中也竖起了一杆黑色大纛,除了代表君侯地位的交龙之旗外,大纛上面绣着一个巨大的“王”字!
  众人面面相觑,新兵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以舒缓自己的情绪,难掩眼中的畏惧。哪怕是经历过无数次厮杀老卒,也使劲的压抑着胸口的压力。
  但他们每个人都清楚,那位数十年来,攻无不克,战无不克的大将军,终于来了,且立刻提升了北军的士气!
  但偏偏,有头初生牛犊不怕虎。
  共尉表现一如往常,谈笑依旧,将士卒们从敬畏的恐惧里拉了出来:
  “大元帅说过,襄阳,是铁打的,我定要让王贲在此地,尝到初败!”
  ……
  樊城远比新筑的襄阳古老,据说这是周朝仲山甫的别邑,因仲山甫被封为樊伯,故这座小邑亦被称作樊城,但正因为小,城只高丈余,比起襄阳,真是纸糊的。
  刚抵达此地,白发苍苍的老将军便登上樊城,对岸情形一览无遗。
  襄阳城不大,因为只作军事要塞用途,没有任何官署、居民区域。
  但襄阳那高三丈的北城墙,距汉水只有十余丈远,这意味着,就算过了江,也没有广阔的纵深来展开攻城部队,反而会被敌军布置的弓弩射得透心凉。
  其他三面也有城墙,且引汉水绕城而过,护城河宽达五六十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1/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