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973

  “陈生,十余年未见,你依然如故啊。”
  赵歇是代王嘉庶子,赵嘉北奔代郡建国时,赵歇未能跟去,藏匿于赵地,辗转投奔了鲁勾践,如今他早不是一副落魄公子形象,穿上了新做的王服,头戴冠冕,神采奕奕。
  “陈馀早就知道,大王必能复国!”
  陈馀坠泪而拜,心中暗道:“看来这位赵王还是有点实权的,不似楚国的王,只是傀儡。”
  赵歇下阶将陈馀扶起来,为他一一介绍堂内众人。
  “歇能够复国,多亏了大将军之力!”
  鲁勾践是陈馀熟人,虎头燕额,浓须已花白,穿戴着将军甲胄,但精神有些不振,他在举义时受了伤,如今已不能上马了,有些郁郁不乐。
  作为“赵国”的缔造者,鲁勾践现在被封为“曲梁君”,领大将军印。
  “这是赵之国尉,广武君,李左车。”
  李左车三十余岁年纪,他相貌的特点是,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有些奇怪,且因长居代北,头上总习惯性戴着胡缨之冠,他待陈馀倒是彬彬有礼。
  陈馀对其长作揖:“陈馀虽非赵人,但在大梁时,便已仰慕武安君(李牧)之名,入赵后,更常听闻武安君破匈奴,败秦军之事迹,若赵迁不听信谗言,赵国也不至于覆亡……”
  李左车笑道:“赵迁乃是娼妓之子,悼襄王废黜太子,而立赵迁,如今大王作为嫡孙复位,也算让赵国社稷,归了正轨,能告尉大父在天之灵了。”
  一圈介绍下来,别看这赵国只是个草台班子,封君却有好几个,基本上带着千余人来投奔,立有小功的,都封了君。
  陈胜坐在殿尾,听在耳中,心里酸酸的。
  “早知道在赵国封君这么容易,我当时真眼瞎了,为何要去投项籍?”
  陈馀则心中了然,这新兴的赵国,鲁勾践看上去时日无多,赵歇有一定的权力,但兵权则控制在李左车手中,他必将是鲁勾践的继任者。
  不过奇怪的是,赵国至今未立丞相,陈馀的心思,一时间活络了起来。
  就在这时,旁边又响起一个尖锐的声音。
  “陈先生此来赵地,为己乎?为楚乎?”
  陈馀所想被人看穿,不由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却是一位穿着黑衣,颔下留着三角须的中年文士……
  “这位先生是?”
  “这是蒯彻先生,赵国的上卿。”
  赵歇看上去十分喜欢蒯彻,笑道:
  “陈馀,你恐怕还不知道罢?”
  “秦始皇三十六年,天生异象,先有荧惑守心,后有流星坠于东郡,于是天下谣言四起。蒯彻先生便乘机鼓动方术士卢敖,进入咸阳见秦始皇,散布‘亡秦者黑’的预言,使得秦始皇与南征军黑夫反目!”
  陈馀愕然:“竟是蒯先生所为?”
  “正是!这之后扶苏之出奔,南方之叛秦,归根结底,皆蒯彻先生手笔也!”
  赵歇大概是在草莽中呆久了,说话做事还没有“王者”的高高在上,反而亲自吹捧起蒯彻来:
  “不止如此,蒯先生还在秋初时,鼓动大野泽彭越起兵,立田氏之后为王,今天已据有薛郡、济北。秋末时,他说动彭越,派赵人丁复带兵入巨鹿支援,助我大赵复国。”
  “上个月,蒯先生更不顾凶险,亲至范阳,以巧言劝得范阳令降赵,我用先生之计,黄盖朱轮的车子迎接范阳县令,封君侯,让他在燕、赵边界驰骋炫耀,于是赵地诸县皆言:‘范阳令先降而得富贵’,不战而下者三十馀城。”
  对这个结果,赵歇感觉跟做梦似的,这便是他倚重蒯彻的原因。
  “故蒯生一出,始皇帝废长立幼,秦裂为南北,天下豪杰四起。蒯生一使,复齐、兴赵,更传檄而千里定。蒯先生真有张仪、苏秦之能也!”
  蒯彻一笑:“雕虫小技,何足道哉?若非大王之望,若非曲梁君、广武君用兵如神,光靠我的唇舌,岂能破上万秦兵于邯郸?”
  “先生过谦了。”赵歇道:
  “我欲拜蒯先生为丞相,奈何先生坚辞不受。”
  蒯彻道:“我的长处不在于治国安邦,再者,若做了赵相,又如何替大王奔走天下,纵横捭阖呢?”
  二人双簧总算唱完了,蒯彻目光瞥向陈馀:“陈先生,如此说来,你我倒是同行了,你此来,也是为楚国做说客,想让赵国臣服于楚么?”
  陈馀只能硬着头皮道:“我来邯郸,既不为自己,也不为楚国。”
  “我是为了赵国,为了天下人,能早日诛灭暴秦!”
  接下来,他便将楚国希望帮诸侯复国,最终合力西向,破函谷关,诛灭暴秦的计划吐露。
  “六国分则弱,合则强,昔日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皆曾组织诸侯合纵抗秦,常能大败秦师,收复失地,甚至一度攻入函谷关。”
  “今楚、齐、赵、魏、韩皆已复国,但暴秦亡我之心不死,五国当再度合一,以实力最强的楚国为纵长,西向伐秦!”
  蒯彻大笑道:“陈先生说得没错,既已复国,楚、齐、赵、魏、韩当相互协作,结盟合力抗秦,收复故土,不可再重蹈旧日六国争相事秦,最终失去强援,相继沦亡的覆辙。”
  “今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杰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zá)鹓(yuān),熛至风起,人人皆言,忧在亡秦而已。”
  众人颔首,复国的诸侯虽各有打算,但灭亡暴秦,为六王复仇,却是他们一致的初衷。
  蒯彻却道:“但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转过身,朝赵歇长拜:
  “大王,秦不可卒除,为赵、楚计,相比于逞一时之愤,合力西向亡秦,让秦廷衰而不灭,保有关中,南北均势,关东则有六国。如此,天下呈鼎足三分之势,对吾等更加有利!”
  ……
  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淮阴侯列传》蒯彻言。
第0825章
今天下三分
  “当今天下,已有三分之雏形。”
  因为荒废太久,丛台殿堂上的石缝里,蒿草尚未清除干净,但蒯彻并不嫌弃,踱步侃侃而谈。
  他不需要地图,天下形势,似都包藏胸中!
  “第一分为秦廷,且称之为北秦,尽管这半年来,丢了许多郡县,但关中根基尚在。关中北有朔方、云中、雁门、代郡,得胡马之饶。东有太原、河东、上党、河内、三川、南阳为屏障,南有汉中,十五郡完好无损。”
  “而颍川、东郡、临淄、常山、广阳、渔阳、上谷、右北平、辽东、辽西等地,虽多有豪杰举事,但仍有长吏尊二世之令,保于郡府,与之相抗。”
  “故天下泰半,仍在北秦手中,幅员万里,兵数十万,车五千乘,骑数万匹,只是有些分散,但亦足以维系帝业。”
  说完所谓的“北秦”,蒯彻又谈起了另一大势力。
  “第二分为黑夫之北伐军,他虽举兵叛秦,号称要北伐靖难,却仍以秦吏自居,既立足南郡,吾等且称之为……南秦!”
  “南秦南有岭南四郡,征越卒为兵;东有江东两郡,楼船千帆横绝大江;西取巴蜀,得粮秣百万;中据有荆州五郡,黑夫颇得当地人拥戴;千里之外,更有胶东陈平、曹参亦遥相响应。”
  “迄今为止,南秦已夺十四郡也,地方五千馀里,户百万,卒二十万,车千乘,骑万匹,此霸王之资也。再加上黑夫之威名,其下韩信等能征善战,天下莫能当也!”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纵观全局的能力,陈胜听着蒯彻对黑夫的势力赞誉有加,一时间竟有些后悔当初与吴广分道扬镳。
  “第三分为复辟的六国。”
  这时候,蒯彻走到陈馀跟前,拱手笑道:
  “楚上柱国项籍起淮南,转斗逐北,至于彭城,乘利席卷,取淮阳,击砀郡,威震中原。然观其所属,不过九江、东海、泗水、陈郡,砀郡与琅琊之半,虽楚人效命,但卒不过十万,陈先生,我说的没错罢?”
  这是事实,但蒯彻消息如此灵通,让陈馀心中骇然,此人在楚国那边,恐有内应暗中提供情报啊。
  “山东之建国莫强於楚,除楚国外,赵国实力次之,赵已取巨鹿、邯郸;齐国实力与赵相当,彭越方占薛郡、济北,欲攻临淄;韩魏更次之,韩复立于许县(河南许昌),张良与韩成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北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魏立国于临济,我料想,张耳恐怕是想北上取东郡吧?”
  “至于燕国那边,燕公子王孙皆为秦所诛,虽有韩广起兵上谷,臧荼起于渔阳,但广阳郡负隅顽抗,尚未能复燕……”
  燕地的事,陈馀倒是首次听闻。
  “总之,六国加一起,可算一分。”
  蒯彻一番概述,竟将错综复杂的天下形势,说得清晰无比!
  他复对陈馀拱手:“陈先生以为,这三分之中,谁为最强?”
  不用说,六国才刚复国,肯定是垫底的,陈馀沉吟道:“应是北秦最强,蒯先生方才也说了,北秦尚有二十余郡,人口兵员众多,且有关中,据四塞之国,被山带渭,有百二之险……”
  正因为对秦廷势力的畏惧,各地反秦豪杰,才纷纷叫嚷着要“诛暴秦”,否则他们一天都睡不踏实。
  但蒯彻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光看郡县、户口、兵员,的确是北众于南,但要我说,在襄阳之战后,北方颓态已现,南方则占尽了优势!”
  “北秦才遭内斗,大将凋零,唯有一王贲将二三十万大军,在关东苦苦支撑。”
  “王贲为了集中兵力对付南秦,坐视东方诸郡叛秦不救,猛攻襄阳汉水数月,却无尺寸之功,反被南秦奇兵烧了粮道,元气大伤,我听说,蜀郡也已叛北投南,冯劫被困巴郡,恐已全军覆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