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8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7/973

  向去疾诉苦的二人,讲述了这一路的艰辛。
  深秋大冷天里,想顺利游过宽阔的大河,可不是容易的事,除了找好下水地点外,绕开魏人的巡逻队外,还需要更多技巧。
  比如他们将彘尼泡充气绑在身上,提供点浮力,还得在下水前喝上一大碗煮好的姜汤,虽然辛辣无比,但能驱寒,不至于在途中被冻死。男人在水里游,女人和孩子则坐在临时坐的竹筏上,闭目祈求河伯保佑。
  即便如此,冒着性命危险偷渡的人,也有十之二三未能成功。
  “魏人为了阻止吾等,加派人手盯着河防,可以当场放箭,不少邻里死在滩涂和岸边。”
  几人擦着眼泪,结束了叙述,他们希望能被转移到干燥的后方。
  “一共有多少人?”去疾询问吴广。
  “四千,往后可能更多。”
  吴广对去疾道:
  “我不知这其中,是否有魏国探子,故不敢轻易放走,但留着他们,又空耗军粮,并非长法。”
  “这些人交给我罢。”
  去疾叹道:“我知道,武忠侯为何要任我为河东守了,想必是要我为往后进军河东做准备,虽无地可守,但至少,有民可治了。”
  这些河东人,可以将老弱妇孺安置到关中,男丁则作为向导、先锋,入伍训练,想来他们为了还乡,应会积极作战,还能为北伐军前导。
  是夜,吴广设宴招待去疾,食物并不丰盛,吴广让人上酒,却为去疾所拒。
  “武忠侯让少府加酒、糖、丝帛、铁、漆之税,更严禁民间私自酿酒,吾等就不要带头违令了罢。”
  吴广只好讪讪作罢,吃了口后问道:
  “辛君,既然魏贼在河东如此不得人心,眼下秋收已毕,武忠侯何不攻之?定当如石击卵!”
  吴广在北伐军中资历不算老,但看着东门豹、韩信等人封侯,不眼热的是不可能的。
  “君侯有君侯的考虑。”
  去疾才从朝中来,清楚原因。
  “匈奴虽退出河南地,但仍占据北假,秋冬时节随时可能南侵,君侯不得不安排章、韩二卿在北地、上郡御敌。”
  “关中人饱经徭役之苦,需要休憩。”
  “赏赐士卒后,府库已空,需要积蓄,不然君侯也不会加奢靡之物的税。”
  去疾放低了声音:“最紧要的是,新政尚未完成,咸阳朝堂上下,质疑的声音可不少,君侯需要先安内,方能攘外!”
  “是谁?”
  吴广十分诧异:“时至今日,有谁还敢反对武忠侯?反对新政?”
  去疾摇头:“赵高死时他们倒是拍手称快,但上个月,君侯释刑徒,开苑囿,嫁宫女,撤奢政时,可不乏有人站出来批驳,说这是在挖大秦皇帝的墙角,薅皇室羊毛……”
  “皇帝,如今只有摄政,哪来的皇帝?”
  吴广只觉得可笑,他的屁股,现在可是牢牢坐在北伐功臣一方,而这一军功集团,无疑是黑夫入主关中最大的受益者。吴广本人不但得了许多金帛,武忠侯承诺他日后在陈郡有一大片土地宅邸,还让他纳了一个胡亥昔日的“七子”为妾……
  去疾颔首:“没错,对北伐军而言,吾等只奉武忠侯之令,食其禄,忠其事,在吾等眼中,武忠侯便是天,可比‘天子’还要大!”
  又让吴广近前,对他低语道:
  “但朝中遗臣可不这么想,近来颇有传言,说扶苏复起于辽东,如今已然称王,朝中众人也有所耳闻,难免开始打主意了,天天喊着社稷不可一日无主,或言当派人去迎回扶苏,以继大统,或言当速立扶苏之子为帝……”
  说到这,去疾哈哈一笑:“吴叔,你当年在陈郡举事,不是还打过‘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的旗号么?”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第0937章
好皇帝
  “当时吴广愚钝无知!”
  吴广一愣,不知去疾此言是试探还是无心之言,但既然对方问了,他立刻起身表态道:
  “吴广为戍卒,与陈胜在陈地起兵,却为人所败,仓皇在雨中奔走,彷徨无助时,是武忠侯接纳了我,推衣衣之,推食食之,有功必赏,不啬提携,吴广方有今日。”
  “那时候,扶苏何在?”
  他一挥手,激动地说道:“武忠侯对吴广有大德,金帛、土地、爵位、美妾、爵位,都是实实在在的恩惠,而扶苏,他于我而言……”
  “不过是一个道听途说的名罢了!”
  去疾对吴广的态度十分满意,捋须笑道:
  “不错。”
  “昔日始皇帝崩,胡亥、赵高倒行逆施,凌暴关中,使得民不聊生。是武忠侯带着吾等,起兵南郡,以弱击强,血战一年有余,方才入关,解救了黎民倒悬之苦,那时候,扶苏何在?”
  “商君律令有言,有功者显荣,无功者不得受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武忠侯有大功于世,又精明强干,故当摄国政,治天下,而北伐军将士有小功,故得封高爵,享食禄田沼富贵。”
  他板起脸来:“但现在朝中却有人,想要武忠侯迎回扶苏,或者择一嬴姓公子王孙,尊为皇帝,结束摄政,将大权尽数归还……这种事,北伐军上下,不会有人答应!”
  这是显而易见的,北伐军功集团的利益,只有黑夫当权方能保证。
  而近日的一些传闻,让他们有些惴惴不安。
  而吴广则在想,是武忠侯派去疾来试探麾下将尉的,还是文臣武将们自作主张的暗中串联呢?
  吴广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必须表态。
  “没错,吴广只知武忠侯,只认摄政,不认什么秦皇帝!”
  他抬起头,笃定地说道:“除非,由武忠侯来做皇帝!”
  ……
  而与此同时,在离封陵津不远处的宁秦县,华山脚下的一处里闾中,杨喜熟练地将背上挑着的粟倒入仓中,拍了拍手里的灰,对拄着拐指挥他们兄弟干活的杨母道:
  “母亲,我没说错罢,往后关中的田租,一百亩地,都是只划二十亩作为税田。”
  杨母却依旧忧心忡忡:“减租是好事,但老妇最担心的还是……”
  她停了话头,却是杨喜的新妇来倒了水送来给他饮用。
  不同于最初的颦眉迟疑,这新妇在华山脚下住了些时日,因为杨喜得了赏赐,每顿少不了鱼肉,二人又极为相合亲密,远好过在宫中孤独守望的日子,她也渐渐有了些喜色,二人说说笑笑。
  但杨母还是看她不顺眼,觉得这女子迟早给家里带来祸患,让其不准穿那些丝帛,而同寻常村妇一般荆钗布裙,希望能掩盖身份。
  但这仍旧无法遮掩此女的气质的容貌,才几天功夫,外边全县都传开了,说杨喜娶了一位二世皇帝的嫔妃回家……
  等新妇趋步离开后,杨母不知第几次恳求杨喜:“吾子,这女子可否能退回去?阿母在县中给你寻好女,以你如今的爵位,县中大户也会自己找上门与你结姻。”
  “退回去?怎么退!”
  杨喜不高兴了:“武忠侯亲自为吾等主婚,她也侍奉母亲并无过错,岂有弃妻的道理?”
  主要还是这么漂亮的女子,县里乡里恐怕找不到了。
  杨母仍是担忧:“她毕竟是皇帝的嫔妃啊……”
  “是伪帝!”
  杨喜强调:“胡亥是逆子,是篡改始皇帝遗诏继位的篡位伪帝!”
  杨母嘟囔道:“不管伪不伪,反正是始皇帝的公子,是做过皇帝的人,他的嫔妃,岂是你这农舍子弟能碰的?”
  “武忠侯说能,那便能,他其后还要给胡亥定罪!”自从投诚后,杨喜被洗脑不轻。
  杨母敲着拐杖:“你糊涂!往后若新皇帝继位,胡亥再如何坏,也是其兄弟子侄,兄弟叔父之妻妾被他人所占,让新皇帝如何自处?若追责起来,那该如何是好?”
  嬴姓秦国统治关中五百余年,连不识字的老妇都觉得,始皇帝的子孙代代相传,是理所当然。
  “武忠侯自会为吾等做主!”
  杨喜才十八九岁,理智常被下边控制,没想过这么远,微微一愣后坚持道:“就算有了新皇帝,那也得听武忠侯的!”
  “你又糊涂了,武忠侯大,还是皇帝大?”
  “连老妇我都知道,儿子听父亲的,臣子听皇帝的,怎么会反过来?”
  母亲叹息离开后,只剩下杨喜一个人自言自语道:
  “于我家而言,这没有皇帝的日子,比始皇帝尚在时,还更好,我看,还是一直由武忠侯管着国事最好……”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7/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