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吏(校对)第8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0/973

  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心里没点逼数,早失业了。
  等到新的家主登位,如果提出要修改世本家史,也得乖乖从命。
  “而这所谓的秦太史令,说白了,不也是为嬴姓一家著史么?”
  不是叔孙通看不起人,在礼乐文化上,秦是远低于六国的,史学亦然。
  在叔孙通看来,这《秦记》的写作体例,仍停留在孔子作《春秋》的时代,甚至还不如,既不标明日月,文字又过于简略,一点可读性都没有。
  而且他当年做过秦博士,深知历代秦君也没有尊史的传统。史官一贯记喜不记忧,碰上大胜,便高兴得大书特书,遇到惨败,就随便记几个字,甚至直接略过,好似它没发生过一般。
  而对于说了大量秦人坏话的六国史书,也一刀切,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黑夫当初也只敢救下诗书和百家语,救不了这些敏感的文献。
  十二诸侯史书,仅留一份独本收藏在御史府中。而且和诗书诸子学不同,这些六国史书,即便是博士也不能随便看,也就太史令本人能翻一翻。
  眼下倒是便宜了叔孙通。
  他在让人将那老史官家抄得一干二净,将被私自带出官署的《秦记》副本带回来一看,叔孙通笑了。
  “什么史笔如刀,你这老叟说得好听,可实际上,还不是一样为尊者讳!”
  ……
  史官多数古板,有更方便的纸张不用,非要在笨重的简牍上抄录,而这一卷,是关于始皇帝崩,胡亥继位到覆灭的过程:
  三十七年,上至衡山郡而病,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
  上病益甚,丞相李斯等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先立太子为代后。”
  上曰:“可。”
  遂拟制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扫六合,一天下,废封建,立郡县,大治濯俗,九州承风,皆遵度轨,和安敦勉,後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然亦夙夜兢兢,念秦万里山河、二十六世宗庙付托至重。”
  “朕之十八子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於心而诎於口,通法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于三十七年仲春丙寅,授胡亥以册宝,立为太子,以代朕抚军,以重万世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仲春丙寅,夜,帝崩於衡山西陵。
  而少子立为太子,扶柩返朝,徙安陆县一万户,以实骊山陵地。
  先时,黑夫有叛心,闻始皇帝南巡,惧,竟诈死,后闻帝崩,反云梦,袭武昌,纵荆兵为乱……
  孟夏,太子返朝,立为二世皇帝,大赦罪人,李斯为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而免中车府令高以为郎中令。
  二世皇帝素仁孝,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礼咸备,毋以加。”遂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
  荆人从叛甚众,武信侯毋择死江陵。
  是月,二世皇帝大赦罪人,减租税,曰:“且与天下更始。”使太尉通武侯将兵平戍卒群盗之乱……
  叔孙通看得很快,中间大致略过,反正基本上抨击关东、南郡叛乱和颂扬胡亥“英明神武”的,对比这家伙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辣眼睛,他却必须每个字都看,总算瞧到末尾了。
  “元年季冬,二世皇帝杀兄公子高,左丞相去疾,立赵高,使行丞相、御史之事。”
  “未能终其年,而叛军及荆人入关,子婴杀胡亥,将军黑夫入夷其国,杀高……”
  读完之后,叔孙通拍案道:
  “一派胡言。”
  “胡亥若真乃正统继位,贤能仁孝,又岂会被新故秦人一并推翻?”
  随便出去问问咸阳人,胡亥英明仁贤否?他都肯定会吐你一口唾沫。
  面对叔孙通的问罪,老史官倒是仍旧坚持:
  “史有文质,辞有详略,不必改也!”
  “更何况,吾等在其中,对二世所为,已加了一字褒贬!”
  叔孙通哑然失笑。
  又来了。
  又来了。
  “不是史不可改。”
  “而是汝等所写的‘史’不愿被更改罢?”
  他们坚持的究竟是历史的真相,还是记载者的权威?
  “礼崩乐坏,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放效,后生师之。尤其是秦,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始皇帝亦喜胜功而厌谏言。”
  “这样的国度,又怎可能有真正的晋董狐笔,齐太史简呢?”
  “除非,能恢复周政,崇道德,隆礼仪,陈礼乐弦歌移风之化。”
  既然大家是五十步笑百步,那么现在,作为孔子后学门徒,叔孙通打算好好教教这些秦史官,什么叫微言大义,什么叫春秋笔法!
  昔日胡亥乃尊者。
  现在武忠侯才是尊者!
  为尊者讳。
  所以过去的记载,统统作废了!
  总之一句话。
  “汝等改得,我改不得?”
  当然,明面上可不能这么说。
  叔孙通板起脸,当着众史官的面,将这《秦记》上的记载批驳一通,给它们定了性。
  “用武忠侯的话说,这是不顾事实,篡改真相,犯了大忌!”
  至于是什么大忌,黑夫没细说,叔孙通也不敢问。
  “拿笔来。”
  “取刀来!”
  叔孙通手持刀笔,露出了笑:“我当笔则笔,削则削!”
第0948章
一生功过
  被叔孙通“笔则笔,削则削”后的秦记内容有点多,黑夫断断续续看了许久才看完。
  这个故事从扶苏出奔后讲起,与胡亥时的记载自是截然相反:
  “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罪出奔,卒于南阳。又有赵高等进谗,曰昌南侯黑夫与扶苏同谋,帝遂南巡。”
  “三十七年春,行出游会稽,抵南郡。”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独遣次子公子高至雍守庙。”
  “帝知昌南侯忠恳,使之来见,然赵高、杨熊等惧,竟私与越人谋,袭之,昌南侯亡,或言已死,帝大悲,追封黑夫为武忠侯。”
  “其年仲春,始皇帝至衡山西陵,病甚,丞相斯等请立太子,帝踌躇难定,终以胡亥为嗣君,胡亥遂骄!”
  “武忠侯遭越人袭,幸而未死,疑御驾有变,将其亲卫千人,居泽中,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遣使者觐,帝方知武忠侯尚在……”
  这是黑夫对他诈死这段经历的解释。
  这还没完,接下来的故事,更加精彩曲折。
  “时有随驾美人在离宫,平旦出更衣,为胡亥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美人泫然曰:‘胡亥无礼!’上怒,抵榻曰:‘畜生何足付大事!’”
  “上知左近皆胡亥党羽,隔绝君臣,而丞相斯等在外,遂暗呼太医令夏无且曰:‘召我儿!’夏无且等将呼胡亥,上曰:‘公子高也!’”
  “遂拟密诏,为书赐公子高曰:‘自雍归,与丧会咸阳而葬,以武忠侯辅政。’使夏无且藏诏于衣带中。帝昏厥,无且出,而赵高察之,以白胡亥,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陛下有变,太子早图!’”
  “赵高遂以郎官赵成更帝宿卫,门禁出入,与胡亥入寝殿侍疾,俄而上崩!”
  读到这,黑夫暂停了,夸奖叔孙通:“俄而上崩,这四字用得不错!”
  原本叔孙通是写了很多细节的,包括胡亥赵高如何在暗室里密谋,如何弑父弑君,那大段大段的对话,比《史记》里的还要长,但都被黑夫否了。
  “编的越长,破绽越多,不如言简意赅,像作画一样,留点白,让后人自己去想象,这官修的《秦记》,就是要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
  接下来的内容,还是黑夫给叔孙通提供的灵感。
  “帝已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赵高乃更诈为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嗣君,又杀幸近宦者,独夏无且得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0/97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