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280

  “唉——”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师爷佝偻着腰,满脸苦涩。
  混绿林道时,大伙都说当官好,能明着抢,还不用担心官兵前来围剿。可真正当了官,才发现当官的风险和当强盗一样巨大。并且很多时候连袖手旁观的资格都没有!
  屋子内再度陷入了沉寂,一对难兄难弟相对无话。正活得了无生趣之时,忽然间,外边传来了一连串脚步声响,紧跟着,户房主事李英横着滚了进来,“大人,大人,好消息,好消息!郑巡检,郑巡检亲自来拜访了!郑巡检亲自登门拜访您来了!”
  “谁?”县令孙山一个箭步蹿到屋门口,拎着李英的脖领子追问。原本灰败憔悴的脸上,同时写满了期盼和警惕两种不同的表情,看起来分外怪异。
  “郑,郑巡检,他,他登门来拜访您了。就,就在衙门口。大人,大人您……”户房主事不知道由于刚才跑得太急,还是心情过度紧张,说出来的话语不成句,“大人您要,要不要去见他!”
  “废话!”孙山手一松,将李英丢在了地上。一边大步流星往外走,一边高声吩咐,“来人,跟我去迎接郑巡检。师爷,你赶紧派人去附近的酒楼订两桌头等席面儿,告诉他们,捡好的上!不准糊弄,否则,我封了他的门!”
  “是,是东翁!”师爷和李英两个互相看了看,脸上的表情仿佛瞬间放下了一座五行山把轻松。
  县令孙山自己,心里头终于也看到一丝希望。大幅度迈动双腿,身轻如燕。郑子明肯主动登门,说明此人并未对数日前郭允明的私兵来袭时,义武军袖手旁观的举动耿耿于怀。还说明了其背后的势力,至今尚未把义武军上下当作敌人。如此,双方之间就仍有互相合作,或者井水不犯河水的可能,而不是随着朝堂上局势的变化,寇仇般斗个你死我活。
  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县衙门口,就看到郑子明带着郭信、陶大春,还有一个自己以前没见过的英俊少年,正笑呵呵地跟周围人寒暄。而定县的班头、衙役以及各级文职,则如闻到鱼腥味道的苍蝇般,乱哄哄地围在郑子明以及其同伴的身边,脸上堆着媚笑,马屁声滚滚如潮。
  “郭家军”化妆偷袭李家寨的事情,对一众小吏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偷袭者全部有去无回的结果,也早就在县衙之内传得沸沸扬扬。众小吏和衙役们虽然不像县令孙山这么警觉,意识到多日前发生的战斗乃为皇帝陛下和顾命大臣即将发生冲突的先兆。但是,他们却能准确地判断出,眼前这位郑巡检大伙得罪不起。对于自己得罪不起的人,小吏和衙役们自然有一套完整的打交道办法,那就是,像祖宗一样高高地供在上面,宁可奴颜婢膝地讨好,绝不怠慢分毫。
  “我说今天一大早就听见喜鹊叫个没完呢,原来是巡检大人莅临!”早就知道自己手底下都是些什么货色,孙山对眼前的情景也不觉得如何失望,将脚步又加快了数分,拱起手大声招呼。“下官迎接来迟,还请大人勿怪,勿怪!”
  “县尊大人客气了!是郑某未曾派人先下书,就冒昧登门,还请县尊大人不怪某莽撞才是!”郑子明微微一笑,轻轻摆手。
  数日不见,他的个头比上次跟孙山分别时又长高了一些,脸色也被太阳稍稍晒黑了点儿,看起来全然不像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几分为将者的老成。
  “不敢,不敢!”县令孙山,原本就没拿郑子明当小孩子看过,此刻见对方的姿态稳重里透着自信,愈发不敢轻视。又深深弯了下腰,拱着手补充道:“年关将至,下官本该登门求教,不料最近诸事缠身,所以才始终未能成行。下官知罪,愿领任何责罚!”
  “啊——?”先前还因为自己拍半大小子马屁而心中略感惭愧的众小吏和差役们,一个个在心中默默惊呼。“到底是大人,这身段,这态度,啧啧,没的比!就冲这儿,县令就该由人家来做!”
  此际虽然正值乱世,武贵文贱,可一个地方五品巡检,也管不到朝廷正式任命的七品县令头上。所以郑子明自己,起初也被孙山的举止给吓了一大跳。然而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其中端倪,笑了笑,上前将对方胳膊托起,大声说道:“孙兄这么说,是在赶我走么?那我还是改天于城中摆了席面儿,再派人来请孙兄吧!免得孙兄一口一个大人,把我叫得浑身都不自在!”
  “别,别,别!大人,郑兄,郑老弟教训的是,下官,为兄着相了!”县令孙山微微一愣,赶紧摆着手就坡下驴。话说得虽然结结巴巴,脸上的热情,却比火焰还要炽烈。“请,老弟你这边请,为兄派人去订了席面儿,咱们哥俩今日一醉方休!”
  “这就对了,咱们又不是第一次见面,老兄你刚才胡乱客气些什么劲儿!”郑子明笑了笑,故意装出一幅抱怨了口吻嗔怪。
  “是,是我想多了,想多了!”县令孙山是何等玲珑人物,立刻顺着对方口风表态,“咱们同地为官,原本就该亲如一家。老弟请,咱们进去说话!”
  “孙兄先请!”
  “贤弟请!”
  “孙兄……”
  “贤弟……”
  二人你推我让,最后终于胳膊挽着胳膊,好像有三辈子交情般同时迈步跨过了门坎儿。然后在小吏和衙役们的前呼后拥下,穿过正堂,来到专门供县令与地方头面人物打交道,或者与亲朋好友往来的二堂,分宾主落座,喝茶叙话。
  郭信、陶大春和美少年潘美,也被众差役请到了与二堂只有一墙相隔的房间内,由师爷和各房主事陪着闲聊。不多时,从城内最好一家酒楼订的两桌头等席面儿送到,宾主之间又客气了几句,两个屋子里头的人便陆续开始推杯换盏。
  转眼九过三巡,县令孙山自己喝得有些耳朵热了。就放下了酒盏,壮着胆子问道:“贤弟冒着大风雪前来县城,想必有正经事找我这个当哥哥的。你放心,只要力所能及,愚兄绝不跟你含糊!”
  “如此,郑某就先谢过孙兄了!”郑子明当然不是为了喝酒而来,听孙山此言,也将酒盏轻轻放稳,于矮几后坐直了身体,笑着拱手,“不瞒孙兄,小弟我那李家寨,数月前侥幸被朝廷升格成了军寨,编制是有了,但钱粮甲杖,至今却没见到任何踪影。而偏偏最近又老有不开眼的蟊贼前来袭扰,每次恶战之后,需要治疗抚恤的伤患,又得一大堆。因此,最近小弟手头上就有些吃紧!”
  “啊?原来是这事儿,贤弟你怎么不早说!”孙山闻听,先是故作惊诧状,随即大笑着挥手,“此事儿简单,包在为兄身上。不就是一些钱粮么,贤弟你说个数,为兄明早就派人装车给你送过去!”
  他是诚心想巴结对方,顺手给自己也刨一条后路出来。所以只要不是逼他立刻表态站队,其余什么要求都能商量。反正钱和粮食又不用他自己掏,府库里挪用一些,回头再跟地方上的士绅们摊派一些,肯定能凑得出。
  谁料郑子明却丝毫不领情,不待他话音落下,就又大笑着摆手,“孙兄,孙兄误会了。郑某今日也不是为了向你化缘而来。你又不是富豪,多少钱粮,最后还不得再摊派到当地百姓头上?这样做一次两次没关系,次数多了,郑某和孙兄,难免就成了众矢之的!”
  “那,那倒也是!”被人一句话就戳破了心中算盘,孙山脸色微红,拱起手,讪讪地回应,“可,可除了这样,愚兄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去弄钱。若是,若是脱下这身官袍,却,却又怕……”
  “孙兄不要为难,郑某也没想过让你重操旧业!”宁子明再度猜到了对方的想法,抢先一步笑着打断,“况且周围几个县也是孙节度治下,咱们俩假扮强盗去抢劫,不是故意往节度使大人脸上泼墨汁么?”
  “那,那是!”孙山点点头,苦笑不止。刚才他没勇气直接说出来的话,正是扮作强盗去别处打家劫舍。反正只要出了定县地面儿,影响的便是别人的政绩,跟他本人没半点儿干系。
  “不胡说了,孙兄,小弟此番前来,是想跟你商量,在县城旁边开一座槯场!”分不清孙山到底是在跟自己装傻,还是真傻,郑子明不想继续绕圈子,干脆选择直来直去。“年关过后就会开春儿,届时会有大批的商贩从定、易两地经过,需要携带和补充的货物,也数以万计。你我与其老是想着从当地百姓身上榨油,倒不如建个存放和交易货物的槯场,饮这源源不绝的活水!”
第五章
草谷(四)
  “啥?做买卖,你居然要跟我搭伙去做买卖?”孙山吓了一大跳,头瞬间摇成了拨浪鼓,“不成,不成,那种辱没祖宗的贱业怎么能操!巡检大人,子明贤弟,你如果缺粮草金银尽管给我说个数,只要缺口不大,我会想尽任何办法帮你。但若是让孙某操此,操此贱业,你,你还不如直接拿起铁鞭来给我个痛快!”
  “做生意怎么就成了贱业了?我结拜兄长郭荣不是做了十五六年茶马生意么?他可是郭枢密院之子!”没想到对方的反应居然如此激烈,郑子明瞬间也是一愣,满头雾水。
  “那,那郭荣是为了替他义父补贴军用,才屈身商贾。属于,属于大大的孝道,外人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什么来!而你我若操持此业,子明贤弟,你听为兄一句话,咱们哥俩儿这辈子的名声就彻底完蛋了!”孙山继续用力摇头,满脸惶急,仿佛做生意比他原来做强盗,或者现在过贪官,还见不得人一般。
  郑子明心里,却没那么多条框约束。见此人言行迂腐,忍不住冷笑一声,撇着嘴道:“做生意不偷不抢,怎么就会坏了名声?况且又不是要你我亲自去卷起袖子卖货,腾出一片空地,盖一排仓库,再派人维持一下秩序而已。你若是不愿意,我就去易县找别人搭伙便是。他们那边的何县令还欠着我一份人情呢,这次刚好给他个机会还了!”
  “这,这,子明老弟,子明老弟,你且容我再想想,容我再好好想想!”县令孙山既不愿跟郑子明把关系弄得太僵,又舍不得自己的“官声”,苦着脸,不停地拱手。
  对方春天时在易县挺身杀贼的故事,他曾经听说过。所以知道所谓“去易县找人搭伙”,并不是一句虚言。而那易县县令何晨跟他却不太对脾气,万一此人跟郑子明搭伙做生意做熟了脸,再偷偷给孙某人下点儿烂药,孙某人多留一条退路的打算,可就彻底落到空处。
  “我找当地人粗略估计了一下,每年由定、易两州贩往燕云和辽东的货物,价值绝对已经超过了百万,并且还有逐年上涨的趋势。每年商贩从幽州带回来的货物,价值比运出去的更高。而朝廷虽然有收复燕云之志,短时间内,却是力不从心。所以在定县城外开一座槯场,绝对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郑子明了解孙山的性子,知道此人耳软心活,所以也不逼着此人立刻做出决定,只是将肉眼能看得见的好处,一一列出。“若是再能准备一些金银,囤积一些货物,让商贩们有机会在此做最后的补充,或者在此抛售他们认为已经多余的货物,卖高买低,则收益还要翻倍。”
  那县令孙山,听到往来货物价值高逾百万,眼睛已经开始放光。待又听到“高买低卖,收益翻倍”八个字,先前所担忧的什么“官声”,什么“前程”,也迅速黯然失色。迅速抬起头,将目光与郑子明的目光对正,咬了咬牙,低声道:“若是不向民间加税,便能令府库充足,将士粮草辎重无缺,孙某个人的荣辱又能算得了什么?!只是开这样一座槯场的话,不知道你我兄弟都要各自干些什么?起初的投入,又是多少?”
  “投入不会太大,找一座已经没人住的庄子。把里边清理干净,把破房子修好,充当库房,然后再捡这两年最紧俏的北销货物,每样备上一些就行了!”宁子明等的就是他这句话,笑了笑,非常认真地解释,“庄子我已经看好了,就在城外十五里,靠近滱水的地方。房子我也可以派人过去修整清理。至于人手,你我两家各自负责招募一半儿。除此之外,孙兄只需行一道公文,证明此槯场为经官府准许所办,再准备三万到五贯铜钱做本金便可。待槯场开好,衙门便可以派人来收取货物交易的厘金,而小弟则派兵丁负责维持里边的秩序,保护槯场的安全,并护送来槯场安歇交易的商贩,平安抵达拒马河畔通往幽州的桥梁和渡口!”
  “怎么?咱们,咱们还要派人给商贩做镖师?”孙山听得似懂非懂,只抓住最后一句诧异地追问。
  郑子明心里早有准备,笑了笑,轻轻点头,“定县虽然距离拒马河不过百十里路,可最后这百十里路,往年却是出岔子最多的路段。咱们既然开了这座槯场,收了商贩们的厘金,索性就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赠他个一路平安!”
  既然是三州巡检,光是蹲在定州一地,就太憋屈了。手下的兵丁,也必须经常拉出去,真刀实枪地跟不同的对手过过招。而纵横于拒马河两侧,专门靠吸商贩血浆而生的各路蟊贼,则是最佳练手对象。以前找不到合适理由和机会收拾他们,这次,刚好拿保护商队作为借口。
  此外,把槯场开设在定县的好处还有,这里距离汉、辽两国的默认边境,还有百十里路程。不像易县,跟幽州就隔着一条拒马河。万一槯场的生意太红火,引起了辽人的窥探,百十里路途,则可以为定县这边赢得充足的预警时间。而辽国那边的领兵者若是不想引发大规模的战争,对深入汉境百里的行为,也会慎重考虑。
  当然,这些台面下的理由,郑子明是不会直接跟县令孙山说的。至于孙山日后能否自我领悟,领悟到多少,则悉听其便。反正只要槯场开起来,有了源源不断的进项,易县的大小官吏们,就绝不会让这只“会生金蛋的母鸡”轻易被人杀掉。届时,县令孙山想要反悔,也是孤掌难鸣。
  “那,那,那可是太,太便宜商贩们了!”此时此刻,县令孙山所想的,却根本不在宁子明所偷偷关注的范围之内。而是根据自己人生经验,推算出了另外一番诱人的成果。
  作为曾经的山贼头目,他对边境上那些“同行”的来历,再清楚不过。有的是专职的蟊贼,有的则为附近一些堡主、寨主带人假扮,还有的,则干脆就是商贩们自己!
  某些商贩觉得所携带的货物不够充足,又拿不出钱来购买,干脆就扮作强盗洗劫同行。反正做行商北上贩货者,几乎每年都有两成左右有去无回,无论死在谁手里,官府都没力气去追究!
  “表面上,是商贩们占了咱们的大便宜。但这事儿得看长远效应,时间越久,知道这条路安全的人就越多。慕名改道而来的商贩也就越多!”郑子明的话继续传来,依旧不疾不徐,听在县令孙山耳朵里,却犹如醍醐灌顶。
  长远,这件事的确长远无比!非但能给合作双方带来滚滚红利,而且会让主事的官员,赢得商贩们众口交赞。而全天下能干干净净赚钱,并且赚完了钱还落个好名声的事情,统共才有几桩?落在自己手边还用力往外推,傻子才会那么干!
  仿佛看见一条铺着金光的大道,在自己面前徐徐展开。县令孙山全身上下热血沸腾,头脑反应也变得无比灵敏,“此事太过重大,光是咱们兄弟俩来做,恐怕力有不逮。最好能拉上几家地方士绅,大伙齐心协力,让我定县槯场,成为边境上最大,最好的一座。谁人也效仿不得,盗匪个个看着流口水,却不敢碰其分毫!”
  “你我两家总计占六成干股,另外四成,孙兄可以再找四到八家有眼光的士绅均分。”郑子明当然知道利益均沾的道理,笑了笑,低声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且你我两人,也不用自己出面来承担此事。各自指派一位信得过的掌柜顶在前面,各自幕后操纵便可!”
  如此,连孙山先前最介意的“名声”影响,都彻底抹除了。如何不令县令大人喜出望外?顿时,瞪着亮晶晶的眼睛,孙山拼命点头,“就这样,就这样,拉人入伙的事情,包在为兄身上。贤弟尽管放心,年关之前,资金,人员,都会全部到位。咱们哥俩联手,一定给过往商贩,给定县父老,把这件事办得稳稳当当!”
  “如此,就有劳孙兄了!”郑子明举起酒盏,遥遥相邀。
  “自家兄弟,不必客气!干了!”孙山将袖子一甩,摆出自己的本来模样,豪气万丈地举起酒盏与郑子明手中的举盏在半空中相撞。
  接下来的酒宴,宾主双方都吃得无比尽兴。推杯换盏间,便敲定了槯场开设的大致细节,并且将双方顶在前面的掌柜人选也推了出来,约定由他们具体去负责执行。
  酒足饭饱之后,郑子明起身告辞。县令孙山非常热情地带领全县官吏,一路将客人送出了城门之外。直到全体客人都上了马,身影被渐渐降临的夜幕所吞噬,才恋恋不舍地返回县衙。
  待其他官吏带着醉意散去,孙山却又命人拿冷水伺候着自己洗了脸。随即,将师爷召到身边,低声交代:“今天的事情,你替我写一封信,连夜送往节度大人府邸。马上过年了,我这做晚辈的没啥东西能拿出来孝敬他老人家,好歹也做些实际事情,让他能多少开心一下!”
  “是,东翁!”师爷虽然最初在隔壁陪陶大春等人吃酒,却在安排双方具体执行人的阶段,被孙山叫到了身边,所以对合伙开办槯场的事情已经了解得很清楚。此刻听了孙山的吩咐,立刻拱了拱手,郑重领命。
  “记得如实写,把对方的要求,和我这边的答复,都原封不动写在信里!不必像以往写公文糊弄上司那样,想尽办法去糊弄!”孙山却对他多少有些不放心,又快速补充。
  “是,东翁!”师爷愣了愣,再度拱手。随即,又快速朝窗外看了看,压低了声音提醒,“东翁,如果真的如实写,老大人那边,会不会对您有些看法?毕竟,此事您未曾禀告,就已经与那郑子明把事情先做了。而那巡检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又是朝廷安插在义武军地盘上的一枝楔子!”
  “你尽管如实写就是!”孙山笑了笑,挺胸拔背,与先前未见宁子明时的颓废模样,判若两人,“把赌注压在其中一方,终究不如两头下注稳妥。这槯场开起来,虽然会养肥郑子明,老大人跟郭威之间,误会也就彻底消除了。今后是皇上跟郭允明赢了也好,是顾命大臣们赢了也罢,这边境上,总得有个能干的人看着!而咱们义武军,无论哪一方赢,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五章
草谷(五)
  他虽然表面上看似粗鄙,内地里心思却极为慎密。在决定跟郑子明合伙开槯场的同时,已经将此举背后所带来的利弊,反复衡量了个通透。
  他的族叔孙方谏军虽然也算是一方节镇,可无论跟郭允明等人所代表的朝中新晋势力相比,还是跟史弘肇、郭威、杨邠等任何一个顾命大臣的势力相比,都显得弱不禁风。被人随便拍一巴掌下来,就有可能粉身碎骨。
  所以,鉴于自身情况,眼下对孙方谏,对义武军内的一众大小头目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两头讨好,两头都不得罪。否则,冒冒失失卷入两派之争,恐怕没等看见争斗结果,自己就已经灰飞烟灭。
  此外,对于郑子明本人,孙山也颇为看好。春天的时候少年人还只是个吃刀头饭的镖师,到了秋天,就已经成为了联庄会的会首。将李有德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基业,轻而易举地就收入了囊中。如今到了冬天,当初的小镖师已经成三州巡检,五品高官,并且其身背后还站着一个当朝枢密做靠山。倘若给他三年五载的时间,天!照这个速度……
  “东翁,东翁,信已经写好了。还请您稍稍过目!”耳畔猛然传来师爷的声音,将孙山的思绪,从某个不知名的所在快速拉回。
  接过已经被吹干的信纸,他低头迅速检视。很快,就把内容尽数阅读完毕。先笑呵呵地夸赞了师爷几句,以示鼓励,然后,用手指点了点信末的空白处,低声吩咐道:“不错,非常不错!但这里,最好再加上一句。晚辈观那郑子明其人,绝非池中之物。我义武军既然耐于郭家雀之颜面,不能辣手除之,不如趁其羽翼未丰,深结厚纳。纵使其日后大器未成,我义武军所失,不过是些许钱粮细软。若其日后一飞冲霄,则我义武军上下二十年之内,又高枕无忧矣!”
  “是!”师爷听得两眼发直,木讷地答应着,抓起毛笔,将孙山的口授内容写在了信末。待落下了最后一个字,又犹豫着抬起头,低声提醒,“东,东翁,这么说,是不是,是不是有些太,太看重那姓郑的了。他,他现在虽然有些成就,毕竟,毕竟还是借郭家雀儿的势。即便换了其他年轻人……”
  “你以为那郭家雀的势,是随便一个人就肯借予的么?”孙山微微冷笑,快速出言打断。“要打铁就得自身够硬,是烂泥绝对扶不上墙。师爷,你再仔细想想他这一年来的作为,看看他身边所结交的人,还有他手下所倚重的人,就明白我今日的话没错了!”
  说罢,也不理睬师爷的满脸困惑。又笑了笑,径直将目光投向了窗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