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280

  “万夫不当之勇”六个字,用得实在妙极。就像一桶冰水般,顿时令刘镐肚子里的怒火应声而灭。
  他是三皇子不假,东征大将军和河北道大总管两个头衔,也货真价实。然而,货真价实的前提却是,对方得愿意继续给刘家效忠。如果对方原本就对刘家不怎么忠诚,并且脾气暴烈,发作起来不管不顾,他再试图拿皇子身份和天子剑压迫人家,就无异于干草堆儿中玩火。非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一不小心,就有将自己活活烧死的可能。
  “看来孤初来乍到,对情况了解还不够!”大丈夫能屈能伸,当肚子里的怒火被冷水浇灭,刘镐立刻就恢复了理智。摆摆手,大声道:“呼延将军勿恼,孤先前的确鲁莽了。各位将军,各位前辈,请先各自回营休息。待孤,待孤再了解一下情况,再,再与众位共议破敌之策!”
第二章
款曲(十)
  “遵命——!”众武将拖着长声,乱哄哄的回应。
  如果刚才刘镐真的把天子剑抽出来朝呼延琮身上招呼,无论砍得中还是砍不中,他们都心中会对这个新来的大总管凛然生畏。然而刘镐先是声色俱厉,随即又突然偃旗息鼓,却让他们彻底看清楚了,这个貌似英明神武的三皇子,实际上却是个如假包换的银样镴枪头!根本不值得大伙儿尊重,也不值得大伙偷偷向其靠拢。
  “想找茬替狗腿子撑腰就直说,何必遮遮掩掩!”呼延琮的表现,比所有人更加直接。丢下一句令刘镐七窍生烟的话,转身拂袖而去。
  只有无敌猛将杨重贵,兀自想替好朋友缓和跟三皇子刘镐之间的关系。拱起手,红着脸解释:“殿下,殿下别往心里去。他,他是绿林豪杰出身,性子野。但,但作战时却向来悍不畏死!”
  “本王当然不会跟他计较!”刘镐喘息着横了他一眼,不耐烦地挥手,“杨将军且去,本王弄清楚了情况再派人请你!”
  “遵命!”杨重贵憋得脸色发黑,却强笑着拱手,“末将告退!”
  刘崇对他有知遇提拔大恩,最近又收了他做义子。所以他在心里,早就把刘家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对刘汉国的忠诚日月可鉴。故而,尽管今天受了许多委屈,他却依旧念念不忘替家国效力。出了中军帐之后,第一时间就追上了呼延琮,堵着对方的坐骑去路低声抱怨:“你今天到底怎么回事?三皇子初来乍到急于立威,你忍他一忍又能如何?咱们兄弟问心无愧,他还能鸡蛋里挑出骨头来?”
  “鸡蛋里的确挑不出骨头,可把蛋壳敲碎了,却再也黏不成原来模样!”平素向来对杨重贵礼敬有加的呼延琮,如同换了人般,梗着脖子咆哮。
  “小声点儿!”杨重贵四下看了看,耐着性子开解,“你还嫌军心不够乱么?照这样下去,也许根本不用郑子明来攻,咱们自己就得不战而溃!”
  呼延琮撇撇嘴,对他的告诫不屑一顾,“你还指望能打赢郑子明?醒醒吧,我的哥哥,做梦也不是这种做法!那个狗屁三皇子,明摆着是要跟张元衡穿一条腿儿裤子的。你我再忍气吞声,也必须靠边站。就凭着他和张元衡两个的本事,还想打胜仗,我呸!光死守营寨不出还好,只要出去,肯定一败涂地!”
  “怎么能这么说!三皇子虽然没有领兵经验,可带来的全是百战精锐。”杨重贵心忧国事,明明知道呼延琮的话很有道理,却依旧硬着头皮死撑,“有他带来的两万生力军,再加上咱们俩手头的兵马,总兵力已经是对面的两倍。只要咱们俩能忍下这口气,全心全意帮着三皇子……”
  “要去你去,我可是不想找死!”根本没耐性听杨重贵把话说完,呼延琮拨歪马头,狠狠一抖缰绳,就要逃之夭夭。
  “你怎么这么说话!”杨重贵一把扯住呼延琮的战马缰绳,怒火中烧,“什么叫送死?难道你怕郑子明就怕成了这样?”
  “我的好哥哥哎,你咋就不开窍呢!”呼延琮夺了两下未能如愿把战马缰绳夺回,迅速朝周围看了看,压低了声音抱怨,“明明必输无疑的仗,你居然还想打赢?打赢了对你有什么好处?能立你当太子么?不能的话,二皇子刘承钧刚刚吃了败仗,被韩重赟小子一路追杀到太原城下,你这边就保着三皇子刘镐立下了泼天大功!你给谁上眼药呢,还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啊——!”天气已经很热,杨重贵却忽然打起了冷战,瞬间感觉如坠冰窟。
  他乃世间一等一的良将,武艺超群,谋略高明,兵法造诣也远超同辈。但是,他从小到大,背后一直有个做节度使的父亲撑腰,头上还有刘知远的亲弟弟,现今皇帝刘崇遮风挡雨。从来没遇到过什么真正的挫折,也很少有人敢对他耍弄阴谋。
  故而,对于“人心叵测”四个字的理解,他远不如其他同龄人,照着绿林道上滚出来的呼延琮,更是望尘莫及!
  “唉!”见到杨重贵“大梦初醒”,冷汗淋漓的模样,呼延琮忍不住叹息着摇头,“我的好哥哥,他们刘家,有一个省心的人么?当初刘承佑那小王八蛋为了夺嫡,可是亲手毒死了他的亲哥。如今刘赟惨死,储君之位空虚。刘承钧,刘镐,刘锴,哪个会消停?即便是当年的孔融,能把梨子让给哥哥,都不会家主之位拱手相让。更何况,如今他们刘家兄弟争的是江山!”
  “这……”大颗大颗的汗珠,从杨重贵的额头向外冒,颗颗晶莹剔透。
  刘镐真的是为了争夺储君之位而来?不是单纯地为了替他父亲分忧?人的目光,怎么能如此短浅?要知道,如今刘汉可是一隅敌全国,稍有不慎就会灰飞烟灭。这个时候不想着兄弟齐心以御外辱,却依旧忙着互相倾轧,这刘汉国,国运怎么可能持续绵长?
  身为刘崇的义子,杨重贵的骨头上,已经打满了汉国的烙印。他无法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刘镐真的在图谋储君之位。然而眼前刚刚发生事实,却在无声地证明着,呼延琮说得没有错,群龙争储的闹剧正在上演。如果他不慎被卷进去,十有八九都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行了,别这这那那的了。咱们既然做了大汉国的将军,带兵打仗才是本分。”实在不忍心继续摧残杨重贵的心脏和神经,呼延琮缓缓从他手里夺回缰绳,缓缓策动坐骑,“其他事情,站在旁边看看就好。没必要跟着瞎搀和。反正最后无论谁做了太子,将来总得用人帮他守土。切莫因为一时冲动,就乱替人帮忙。到头来,升官发财的好处未必能轮得到,却稀里糊涂丢了身家性命,何苦来哉?何苦来哉?”
第二章
款曲(十一)
  “是啊,何苦来哉?”杨重贵抬手擦了把汗,叹息着附和。
  郑仁诲老谋深算,郑子明、赵匡胤、高怀德三个智勇双全,再加上一个虚怀若谷的郭荣。汉军想在河北有所作为,难比登天。
  然而,想打胜仗不容易,想打败仗,却是轻松的很。只要自己和呼延琮两个以后装聋作哑,用不了半个月,三皇子刘镐和张元衡就会去自寻死路。只可惜,麾下这数万兵马和刘镐所带来的两万生力军,下一仗之后,不知道还有几人能活着返回河东?
  “你别光顾着可怜别人,先保全自己吧!”知道杨重贵心善,呼延琮回头看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劝诫,“大丈夫战死沙场是无上荣耀,因为几个皇子多储而死,却是十分不值。况且眼下你无论说什么都是错,三皇子肯定不会听你的。有那力气,还不如好好琢磨琢磨,万一三皇子他们被人打得大败亏输,咱哥俩如何才能替大汉国在河北保住一块立足之地。否则,将来别人将井陉关和飞狐岭一堵,汉军就匹马难过太行山!”
  “唉——”杨重贵以一声长叹回应。
  换做平时,以他的性子,无论如何都不肯没等开战,就先考虑溃败之后如何收拾残局。而现在,呼延琮的主意,却无疑是最为理智的应对方案。
  只有替刘汉国保住在太行山东侧的两处落脚点,大家伙儿才有机会卷土重来。否则,万一连镇州和定州也被郑子明趁机夺去了,千里太行就成了隔绝河东与河北的天然城墙,只要其中一方堵住几处重点关口,另外一方就只能对着崇山峻岭徒呼奈何。
  “走了,走了,咱们问心无愧就行了。管不了那么多!”呼延琮倒是比他看得开,用力抖了抖缰绳,飞奔而去,“咱是刘家的臣子,不是刘家的狗!”
  “唉——”杨重贵又长叹了一声,缓缓策马跟上,刹那间,整个人宛若苍老了十几岁。
  兄弟两个打定了主意要明哲保身,接下来的日子就好过了许多。那三皇子刘镐最大愿望是不受任何人擎肘,见杨重贵识趣,也有些忌惮呼延琮蛮横,便尽量不再主动找茬。于是乎,刘汉国在河北的兵马大权,很顺利地就被刘镐收拢在握。随即,此子便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侧翼试探着向周军发起了反击。
  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先前将杨重贵等人打得只有招架之功的郭周兵马,遇到三皇子帐下的生力军,立刻现出了“原形”。非但将左右两翼的外围据点挨个丢弃,很快连主营也受不住压力,被迫向后移动。短短七天之内,就被汉军攻破了十六座军寨,一路退却到泒水河附近的平原上,才勉强重新站稳了脚跟。
  “所谓河北三兄弟,也不过如此!”三皇子刘镐春风得意,不觉有些飘飘然,用马鞭指着敌军断后部队留下的烟尘,骄狂之态溢于言表。
  在最初开始决定发起反击的时候,他心里着实有些忐忑。毕竟人的名,树的影,郭荣、赵匡胤、郑子明这三兄弟能在短短两年内声名鹊起,手底下应该有几分真本事。
  然而,一连串陆续发生的事实却告诉他,他的担心纯属多余。河北三兄弟的名字全是吹出来的,比充满了气的猪尿泡还不堪一击。
  “那当然,时无英雄,才令竖子成名!”张元衡紧跟在刘镐身侧,故意落后了半个马头位置,嬉皮笑脸地附和。
  “殿下威武!”其余众将虽然不像张元衡那样寡廉鲜耻,明目张胆地去拍三皇子马屁。却也真心实意地扯开了嗓子,大声赞颂。
  如今在大家伙儿眼里,三皇子刘镐虽然为人咋咋呼呼,用兵打仗,却着实得了其伯父,大汉开国太祖刘知远的真传。最近半个月来,几次在关键时刻调兵遣将,都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特别是最近一仗,此人先是亲自带队吸引郑子明等人的注意力,然后果断派遣骑兵突袭周军屯粮的营寨,更是一招神来之笔,令军中许多身经百战的老将都自叹不如。
  而凭着这一连串胜利,刘镐在军队中的威望也节节攀升。与之相对,杨重贵和呼延琮两个,则日渐坐实了“有勇无谋”的恶名。非但许多跟着刘镐从河东赶来的心腹,如杨桐、李进、武玄霸等,对杨重贵的临阵指挥能力不屑一顾。甚至有一些曾经被杨重贵从战场上救下来的故旧,也开始怀疑大家伙先前屡战屡败,是不是因为杨重贵遇到了郑子明这个克星的缘由。
  毕竟,杨重贵与郑子明二人之间的交情,早就传得众所周知。郑子明的枪法和兵法,据说也得到过杨重贵的亲自点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年头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姓郑的把杨重贵的本事和脾气秉性都摸透了,然后再有针对性摆兵布阵,肯定会收到奇效。
  “殿下,今日出发之前,杨将军让我等提醒您,不要追的太远,小心郑子明故意示弱!”也有几个脑袋实在不开窍的,明知道三皇子刘镐不爱听,却依旧从后队追上来,大声提醒。
  “杨将军?哪个杨将军?”没等刘镐皱起眉,张元衡已经抢先一步回过头去,疯狗般冲着来人咆哮,“杨将军是李靖的弟子么,还是额头上长着第三只眼睛,能看过去未来?他那么有本事,怎么会被郑子明打得闭门不出?”
  “是啊,杨将军只需管好辎重就行,不要给殿下添乱!”刘镐的心腹爱将,骑兵都指挥使杨桐也撇着嘴,大声帮腔。
  没来河北之前,他心中就幻想着有朝一日,定要跟杨重贵争一争谁才是真正的杨无敌。如今看到把对方踩进泥坑里机会,当然不可能脚下留情。
  “让杨将军省省心吧,殿下知道怎么做!”
  “这里只有殿下,没有杨将军!”
  “杨将军那么有本事……”
  其余平素跟张元衡走得比较近的武将,也纷纷摇头撇嘴,根本不把杨重贵的好心提醒当作耳旁风。
  形势明摆着,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杨重贵的克星是郑子明,而那郑子明遇到了三皇子,也等同于遇上了命中注定的克星。今天大伙一鼓作气将其赶过泒水河,明天就可以在祁州城外扎营。后天,说不定就能攻进祁州城内,然后挥师直指邺都!
  正兴奋得难以自制之际,忽然间,耳畔传来一阵低沉的龙吟。“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像寒冬腊月的北风,瞬间就把寒气送进了所有人的心底。
  “谁在吹角?”三皇子刘镐猛地拉住了坐骑,四下张望。
  这个时候,他可顾不上再嘲笑杨重贵胆小多事了。刚才那声画角,明显不是河东兵马常用的旋律。听起来比河东军的常用于号角声压抑许多,也悲壮许多,甚至隐隐还带着几分“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决然。
  没有人回答他的话,接下来传入他耳畔的,只有一片慌乱的惊呼。正南、正东、正西,三个方向的旷野上,数以万计的周军,洪流般滚滚而来。刹那间,便将天地之间所有亮色,吞没在马蹄溅起的尘烟当中。
第二章
款曲(十二)
  “结阵,原地结密集阵!”有人在刘镐耳畔扯开嗓子大喊,吐沫星子伴着炙热的呼吸,喷了他满头满脸。
  是刚才奉杨重贵之命前来提醒他小心的那几个脑袋不开窍的家伙,此刻却比所有聪明人反应都快,辨认出来者是敌非友之后,立刻拿出了最直接的补救方案。
  “结阵,所有人停下,整军备战!骑兵退向两翼,长枪手原地结拒马阵!”三皇子刘镐如梦初醒,也紧跟着扯开嗓子大喊大叫,“杨桐、李进、武玄霸,你们三个速速下去整队,务必赶在敌军杀过来之前,把迎战阵形准备好!”
  “结阵,结阵,不要慌!”杨桐、李进、武玄霸三人拨转坐骑,一边策马逆着自家队伍狂奔,一边将刘镐的命令向下传达。
  然而仓促之间,众将士怎么可能立刻就做好交战准备。骑兵来不及让战马恢复体力,步卒来不及披上铠甲,甚至许多被刘镐寄予厚望长枪手,慌乱中都弄不明白自己究竟该往哪里站,只是东一簇,西一撮,像没头苍蝇般四下乱窜。
  “结阵,你们赶紧结阵啊。长枪手,长枪手赶紧站到三皇子身前来!”张元衡急得满头是汗,双脚踩在马鞍子上,右手奋力挥舞令旗。
  “结阵,结阵,长枪手,长枪手往帅旗前面站!”周围的亲兵伸长脖子,挥舞令旗,将张元衡的话一遍遍重复。
  十多名手持长枪的老卒,踉跄着冲上来,挡在了刘镐身前。很快,又是跌跌撞撞的十多名。在太原经营多年,刘知远和刘崇兄弟两个,的确颇得人心。危急关头,总有一些忠义之士,愿意为刘家付出自己的性命。
  “结阵,人太少。再来,再来一些。咱们只要结稳阵形,就不怕他们的骑兵!”张元衡右手奋力挥舞令旗,两脚踩住马鞍,喊得声嘶力竭。
  四周围人声鼎沸,任何军令想被所有弟兄们听见,都不可能。但是,他手里的令旗,却可以被弟兄们清楚地看见。已经有老兵陆续赶到帅旗之下,按目前态势,只要再给他小半炷香时间,相信队伍中的队正和都头们,会带着其他人一道赶过来,一道应对眼前的危局。
  然而,世间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还没等他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全军,半空中,忽然传来一阵令人头皮发乍的声响,“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紧跟着,数以千计的羽箭从天而降,带着风,带着刺骨的阴寒,将死亡和恐惧播种在每一个汉军将士的心头。
  “啊——”张元衡惨叫着栽下马背,浑身上下插满了雕翎。好在重金买来的青羌荷叶甲足够结实,避免了他被乱箭当场射死。但是,剧烈的刺痛,也令他惨叫着满地翻滚,鲜红色血浆顺着铠甲上的破洞四下乱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