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280

  胎动,怀孕期最常见不过的胎动,却给沧州城的冠军侯府内,平添了无数欢声笑语。七州节度使大人有后了,十有七八是个男婴!太子殿下已经将汴梁城内最好的稳婆打发了过来,泽潞节度使干脆直接送来了整整五十名年青力壮的仆妇。符老狼送来了蒲扇的玉璧两对儿,高白马赠了拳头大的金锁一把,外加上好的苏绸百匹。赵匡胤、高怀德和符昭序三位节度使,则各自送来了骏马十匹,牛羊百头。这孩子,在娘胎里,就注定要受到无数人的关爱,受到成千上万人的祝福。
  然而,世事向来是福祸相依。冠军侯府邸,乃至整个沧州,自开春以来就好事不断。但放眼大周全国,却能看到无数缕愁云惨雾正在迅速向汴梁凝聚。
  首先,今年刚刚开春,许州一带便有地龙翻身,几个弹指功夫就毁掉了民居数万,令百姓死伤枕籍。
  其次,三月份的一场倒春寒,令汴梁和长安等地的麦子,尽数遭殃,地方官员虽然全力补种,夏粮欠收的局面,却在所难免。
  最后,也是最可怕的,则为滂沱暴雨。自打进入了四月,关中、陇右一直到洛阳,大雨下起来就未曾间断,年久失修的黄河大堤,如今已经多处出现了险情,一旦决口,必将导致流民万里。
  好在皇帝和百官,大部分都出身于底层,通晓民间疾苦,并且亲眼目睹过流民的惊人破坏力。所以早早地就命令各级官府,开仓放粮,安置受灾百姓。然而,刚刚才建立了一年多的国家,哪里来得如此多粮食物资储备?转眼间,黄河沿岸各地的府库就都见了底儿,而无家可归的百姓却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向汴梁周围的城池靠拢。
  “大兄、秀峰,可道,如果朕将雄、滁、雄、泰四州,割给南唐,是否能换回足够的稻米,让大周熬过下一个冬天!”面对日渐窘迫的局势,大周皇帝郭威愁得夜不能寐,思前想后,终于做出了一个最为痛苦的决定,割地,以土地向南方的敌人换取存粮。
  “陛下,请慎言。”枢密使王峻听到郭威如此说话,立刻起身规劝。“去岁慕容彦超勾结伪唐入寇,将士们舍生忘死,付出了上万条性命,才终于将贼兵击溃,并趁机将边界推到了长江之畔。如今陛下却为了区区几船白米,就把四州之地尽数送出。如此,将置当日血战而死的英魂于何地?三军将士闻听此讯,今后哪里还有士气再为大周而战?!”
  “陛下,臣也以为,以地换粮的想法不妥!”郑仁诲的性子远比王峻沉稳,但话语里所表达出来的反对态度,却是同样的坚决。“眼下沿河各州县的官库虽然已经见底,但晋州、泽潞、洺州和冀州等靠北之地,却还没受到水灾波及。朝廷下令从这些地方调集些钱粮,远比向伪唐祈讨来得简单。况且那伪唐皇帝李璟虽然暗弱,却远算不上昏庸。越是这当口,越恨不得我大周饿殍遍地,绝不会因为区区四州,就放弃对我大周落井下石!”
  “与其谋粮于伪唐,不如借粮于伪楚。那伪楚如今正值内外交困,若陛下肯主动向其示好,赠送其一些甲胄刀矛,换回几百船白米应该不成问题。”枢密副使冯道,向来不喜欢跟人争执。沉吟了片刻,低声说出一个替代方案。
  “那倒不如直接跟伪楚结盟,然后陈兵江北。令伪唐的兵马,不再敢继续深入楚地!”王峻难得一次没直接跟冯道对着呛,而是先横了此人一眼,随即皱着眉头补充。
  如今天下除了大辽、北汉和大周之外,长江以南,还盘踞着南唐、吴越、荆楚、南汉,等诸多割据势力。这些割据势力之间彼此攻伐不断,却给江北的大周留下了许多合纵连横之机。
  “陈兵江北,围魏救赵,这倒是不错的办法!”郭威是个马上皇帝,立刻看出了王峻的提议确实有可行之处,腾地一下站起身,大声问道,“就是不知道,荆楚出不出得起这笔救命的费用?还有,朝中何人能替朕前往荆楚一行?”
  枢密使王峻,等的就是他这一问。赶紧笑着拱了拱手,不慌不忙地回应道:“人选,倒是现成的,就看陛下舍得舍不得了!太子殿下当年替陛下督办军资,将荆楚、伪唐、南汉和吴越等地,都走了个遍。如果陛下能舍得太子亲自出使荆楚,一则足以显示我大周对结盟的诚意。二来,以太子对荆楚的熟悉程度,也容易从其内部找到帮手,促使盟约尽快达成。是以,臣,枢密使王峻,举荐太子出使荆楚,为千万灾民,早日谋取救命之粮!”
第七章
治河(二)
  “啪!”话音刚落,郭威已经气得将一只茶盏掷到地上,摔了个粉身碎骨。“王秀峰,你不要欺人太甚!朕一再跟你说,朕这辈子,只会立君贵一个太子。君贵平素,也对你礼敬有加,你,你,你为何非要将他往绝路上送?”
  “啊!”第一次被郭威如此对待,枢密使王峻着实被吓了一跳。然而,接连退开数步之后,他却突然把心一横,梗着脖子反呛道:“臣有罪,臣蓄意谋害太子,罪不容恕!请陛下命侍卫将臣拿下,推出午门,乱刃分尸!”
  “你,你……”郭威手指王峻鼻尖儿,眼前一阵阵发黑。如果做了皇帝就可以肆意妄为,此刻他真的想命令身边的侍卫们一拥而上,将枢密使王峻剁成肉泥。然而,心中尚未被怒火焚成灰烬的那部分理智却清晰地告诉他,不能那么做,那做,结果必然是天下大乱!
  王峻乃当朝首辅,王峻曾经与国有功。并且,并且王峻身后还站着王殷、樊爱能、何徽等若干宿将勋臣!
  “朕不是刘承佑,你,你也做不了史弘肇!”牙齿用力咬了几次嘴唇,郭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收回手指,喘息着补充,“朕,朕不杀你。但,但今天,王秀峰,你要是拿不出切实理由。朕,朕就是拼着被全天下人耻笑,也,也必,必将你逐出汴梁!”
  “臣枢密使王峻,谢陛下不杀之恩!”王峻今天也是彻底豁了出去,又向郭威做了揖,冷笑着道:“陛下刚才问臣,朝中何人能替陛下前往荆楚一行。陛下却没说,不准推荐太子。陛下更没说,千万流民的性命,抵不上太子一个!”
  “你……”郭威被气得眼前又是一黑,想要批驳,话到了嘴边上,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直憋得额头上青筋乱蹦,汗珠顺着面颊淋漓而下。
  他虽然出身于行伍,在登基之后,却一直努力想做一个爱护百姓的有道明君。而一个有道明君,无论如何,都不能认为自家儿子的小命,高于千万百姓。哪怕心中这么想,也不能公开宣之于口!否则,一旦传扬开去,就会立刻变成独夫,民贼,天下人都有资格起兵驱逐之。
  君臣两个正僵持不下间,副枢密使冯道忽然凑上前来,冲着郭威深深施礼:“陛下,老臣以为,太子并非最好出使人选。”
  “长乐老儿!”没想到素来胆小的冯道,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动跳出来跟自己过不去,王峻登时被气得两眼冒火,“此乃涉及我大周国运和千万生灵之事,你休得胡言乱语!”
  “枢密使应该知道,老夫向来不说妄言!”冯道冲着他微微一笑,将扑面而来的杀气当作和煦春风,“太子当年化名经商,所结交的都是贩夫走卒以及那些上不得台面的市井之徒。这些人,根本没资格染指荆楚马氏的朝政。而老夫,故交却遍布江南。若蒙陛下不弃,委老夫以出使荆楚的重任。必能促成两国结盟,为大周,为千万受灾百姓,换来喘息之机!”
  一番话,说得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登时,就令王峻眼睛里的凶光黯淡了下去。而大周皇帝郭威,则被感动得虎目含泪。伸出蒲扇大的巴掌,一把拉住冯道的手,哽咽着道:“太师,你,你的心意,朕领了。但荆楚闷热潮湿,瘴痢横行。而你又已经年逾古稀……”
  “呵呵,陛下何出此言?”冯道轻轻扫了郭威一眼,摇头而笑,“昔日蜀汉黄忠七十还能沙场争雄,战国名将廉颇七十还能一餐斗米,臣不过是去与荆楚俊杰喝喝酒,以文会友,又不用提刀子与人拼命,七十岁和五十岁能有什么区别?”
  说着话,从郭威的掌心挣脱自己的手,退开两步,正色请缨,“臣,枢密副使冯道,愿为陛下出使荆楚。请陛下莫嫌臣老迈,不吝委以重任!”
  “好,好!”郭威也收起脸上的愤怒与不舍,郑重点头,“朕准了,准了。可道,尽管回去准备。明日一早,朕带领百官为你送行!”
  “谢陛下!”冯道再度躬身,给郭威行了礼。随即,又抬起头,看了看满脸不甘的王峻,转身阔步离去。
  “老不死,老匹夫,老佞贼!”如果目光可以杀人的话,此刻的枢密使王峻,真恨不得用目光将冯道千刀万剐。但是,既然目光无法杀人,他费尽心力为柴荣所挖的陷阱,又因为冯道的介入而失去了效果,他就只能暂且压下心头的杀意,重新布置其他毒饵。
  “陛下,老臣先前之言,的确有些急躁了。比起太子,可道的确是更恰当的出使人选!”将目光从冯道的背影上收回,枢密使王峻笑了笑,非常意外地主动向郭威赔礼。“但老臣也是无心之失,还请陛下宽宥则个!”
  “算了,咱们君臣,不说这些客气话!”看着脸上根本没有任何悔意的王峻,大周皇帝郭威打心眼里头感觉到一阵阵乏力,挥挥手,苦笑着道。“反正你秀峰兄,也不是第一次当面顶撞朕了。朕,朕早就已经习惯了!”
  “多谢陛下宽宏!”王峻立刻打蛇随棍子上,先微微一躬身,然后笑着补充,“然而,老臣却依旧以为,借米与结盟,都是治标不治本之举。若想平息水患,陛下还得从源头上想办法!”
  “嗯,此言有理!”郭威愣了愣,反应速度多少有点儿跟不上王峻的思维变化节奏。“今年春夏多雨,秋天却未必。待入了秋,水位退下去一些之后,朕就立刻派人……”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话才说了一半儿,王峻已经毫不客气地打断,“陛下,臣说的,不是修补河道。修补河道,只能令水患缓解。但想要风调雨顺,却需要下安黎庶,上礼苍天!”
  “安民,礼天?”郭威又被说得微微一愣,皱着眉,脸色再度渐渐变冷,“秀峰,你且说说,朕登基以来,都有哪些不敬苍天之举。令老天爷除了地震就是水灾,不停地折腾朕?”
  “陛下,你应该知道,微臣对你忠心耿耿。”王峻丝毫不在乎郭威的脸色,笑了笑,大声强调,“臣以为,不敬苍天的并非陛下,而是另有其人。自古以来,巨鲲从不上岸,上岸必有大灾。而如今,您看这汴梁城中,卖的是鲲油,吃的是鲲肉,玩的是鲲骨。东海鲲鹏一族,每年被捕捞上岸者不计其数。也难怪苍天震怒,暴雨滂沱!”
第七章
治河(三)
  “这,秀峰,这种无稽之谈,怎能,怎能拿到朕的书房中来!你,你可是我大周文臣之首!”没想到王峻刚坑完了太子,转过头就又咬上了郑子明。大周皇帝郭威被气得身体晃了晃,反驳的话脱口而出。
  鲸油那东西如今在汴梁城内很常见,皇宫内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晚间也多用此物当作灯油来照明。虽然味道有些腥,所发出的光芒,却远比菜油灯明亮。更关键的是,鲸油价格还不到菜油的一半儿,可以为皇家节约大笔的开销。
  对于鲸肉,郭威更不陌生。此物味道极差,无论如何烹制,都盖不住那种天生的腥臭气。但汴梁城内腌鲸肉的价格,却和鲸油一样便宜得吓人。豪门富户不愿意吃,对于常年连碗羊杂汤都喝不起的穷苦百姓来说,却是难得的腥荤。花几文铜钱买上一大块,就可以让全家人大快朵颐,并且连盐钱和油钱都能下不少,实在是一举三得。
  只有鲸鱼骨头,郭威对其实在提不起任何兴趣。质地远不如象牙,雕出来的物件,却卖得跟象牙一样贵。眼下汴梁城内渐渐刮起的奢靡之风,有一小半儿,恐怕都与此物有关。特别是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们,家门口如果不摆几根鲸鱼肋骨做装饰,简直就觉得要低人一等。而越粗越长的鲸骨,价格也卖得越贵,超过一定长度之后,甚至到了以分论价,一分万钱的地步。与朝廷崇倡节俭的号召,完全背道而驰!
  可鲸骨卖得再贵,也跟普通百姓生活无关。寻常百姓家门口没那么大,用不到鲸鱼肋骨做装潢。寻常百姓家的长辈,也不会由着子女们将来之不易的铜钱随便糟蹋,去卖那中看不中用的败家玩意儿。至于汴梁城里的高门大户,郑子明拿鲸鱼肋骨赚他们的钱,郭威才不会感觉心疼。反正那些钱即便不花在毫无用处的鲸鱼骨头上,也会被挥霍在别的地方。还不如全被郑子明赚了去,好歹能有一部分用在沧州军身上。
  “陛下,这可不是什么无稽之谈。”王峻才不管郭威对鲲油、鲲肉和鲲骨这三样火遍中原的新鲜事物到底了解多少,梗着脖子,大声强调,“庄子有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而佛经亦有云,鹏以龙为食,双翅可分开海水,擒龙而食其肉,一日可餐龙五百。而龙主司天下之水,东海之幼鲲皆被沧州水军所杀,鹏鸟之数量必然会减少。没有鹏鸟吞吃江河之龙,龙自然会肆虐成灾。是以,今年先有地龙翻身,然后又是暴雨不断……”
  “噗哧!”没等王峻将精心编造的理由说完,韩郡侯郑仁诲已经忍不住笑出了声音。
  他为人忠厚,素来也不愿搀和朝堂上的权力之争。可今天王峻做的,也实在过于丢人。堂堂大周枢密使,一朝文臣之首。居然用坊间传言和佛经故事,来攻击早就主动放弃了兵马大权的镇冀节度使,真不知道此人是太自信,还是太愚蠢!
  “笑什么,韩侯,莫非你可以担保,那郑子明真的甘心做一个名不副实的镇冀节度使,从此对陛下,对大周永远忠心耿耿?”王峻立刻像一头被踩了尾巴的野狗般扭过头,冲着郑仁诲大声咆哮。
  “行了,秀峰,你不用冲我叫嚷,你的心思我明白!”郑仁诲是个厚道人,却不意味着他会像冯道那样信奉唾面自干,摇了摇头,冷笑着打断,“无非是担心郑子明得了大量钱财之后,暗中扩军,图谋不轨罢了。可你要收拾他,至少也拿出些像样的凭据来。把闹地震和发洪水的责任,都推到他头上,未免,未免有些过于,过于不择手段。一旦传扬开去,你王峻不怕成为天下人的笑柄,满朝文武,却不能跟着你一起遭世人戳脊梁骨!”
  “胡说,你胡说!”王峻被羞得老脸发紫,挥舞着胳膊,大声辩驳,“你,你怎知水患就一定跟他肆意扑杀巨鲲无关!历朝历代,有哪个像他一般,驾驶巨舟,在沧海中肆意往来?古语云,鲲鹏死而诸侯薨,那年他刚刚开始出海扑杀幼鲲,刘承佑立刻在汴梁杀死了史弘肇、杨邠和王章……”
  “那是刘承佑自己愚蠢残暴,与郑子明扑杀鲸鱼怎么能车上关系?”郑仁诲笑了笑,撇着嘴打断,“倘若鲲鹏一死,就有诸侯薨。那郑子明去冬和今春,光是卖到汴梁城里的鲸鱼骨架,就有二三十具。怎么没见到全天下拥兵自重的诸侯都相继死掉,让朝廷省去许多麻烦?至于鲲鹏猎食蛟龙之说,更是无稽之谈!若鲲鹏以龙为食,那郑子明屠杀幼鲲,恰恰是在替蛟龙报仇。天下蛟龙应该感激他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再来胡乱下雨,闹得民不聊生?”
  几句话,说得声音不算高。却是实实在在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登时把个王峻给驳得找不出半个字来回应。一张老脸由红转紫,由紫转黑,咬着牙愣愣半晌,才艰难地补充道:“你,你简直是在胡搅蛮缠。你,你只看到了郑子明他,他交出了三州之地和三州兵马大权,却,却根本不清楚,如今沧州军强大到了何种地步!如果,如果陛下继续养虎为患,早晚,早晚必被其掉头反噬!”
  “枢密使大人,说话得有凭据。总共五千水军,一万马步兵卒,你倒是跟我说说,朝廷怎么个养虎为患法?”郑仁诲原本不想跟王峻太较真儿,但实在受不了此人信口雌黄,又撇了撇嘴,冷笑着反问。
  “凭据?你要凭据?好,王某就拿给你看!你可知道,两个月之前,郑子明麾下心腹潘美带着兵马巡视漳水,正遇到某支幽州军南下打草谷之事?”王峻的眼睛突然一亮,站直身体,虎视鹰盼。
  “当然,送往枢密院的告捷文书上有。潘美率众迎战,大破之,追杀至漳水河对岸三十里,奏凯而归。”郑仁诲不知道王峻忽然问道此事,是什么意思,想了想,如实回应。
  “告捷文书上说,生擒敌军将士几人,斩杀几人?”王峻的目光顿时变得更加犀利,就像两把有形的刀,直刺对方心窝。
  郑仁诲被问得微微一愣,沉吟了片刻,低声回应“生擒,生擒七十,斩杀,斩杀三百上下吧。数量的确少了些,但追过漳水河对岸,却货真价实。”
  “当然是货真价实。老夫根本不担心郑子明谎报军情,而是,而是,而是没想到潘美在敌我数量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能将幽州军打得望风而逃!”
  “喔?众寡悬殊?潘美当时身边带了多杀沧州军?”闻听此言,不但郑仁诲有些震惊了,郭威也扭过头来,满脸困惑地询问。
  当初沧州军送来的捷报之时,大家伙儿谁都没拿此战太当回事。细作早就探明,辽国皇帝耶律阮去年秋天死于内乱,眼下辽国内部几位勋贵正为了争夺皇位,大打出手。精兵强将,死伤无数。短时间内,辽军根本无力南侵。是以,幽州军与沧州军之间的战事,只能算作边境上的小打小闹,根本不值得朝廷过度关注。
  “你们可知,当日潘美身边有兵马几何?”见自己终于成功地引起了郭威的关注,王峻抖擞精神,继续大声反问。
  并非自己嫉贤妒能,一心要找郑子明麻烦。而是,而是此子成长的实在太迅速了。万一让其继续做大,并且与太子内外勾结。他日郭威西去,自己和一干老弟兄,将要如何才能容身?
  “兵马几何?既然秀峰嘴里吗,能说出悬殊两个字。想必知道起具体数量!”郭威接过王峻的话头,迟疑着说道。
  “郑子明在捷报上,根本没说实话。陛下!”王峻忽然眼睛一红,仿佛受到极大的委屈般,哑着嗓子补充,“别人都是谎报战功,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据河北那边的传闻。当日,潘美只是率领一个百人队沿着河岸做例行巡视,恰逢三千余幽州军已经过了浮桥,正在列队整军。而那潘美当即喜不自胜,带领百人弟兄纵马直扑其帅旗。大破之,杀其武将十,斩首数百,幽州军自相践踏,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
第七章
治河(四)
  “啊——”郑仁诲倒吸一口冷气,心中顿时腾起惊涛骇浪。
  他替郭威赞划军务多年,于几个主要对手的实力都非常了解。幽州军战斗力固然比不上契丹,三千越境打草谷的人马里头,固然没多少为战兵主力,可被一百沧州军打了个落花流水的结果,依旧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要知道,眼下大周境内,能跟同等数量幽州军在战场上一争短长的队伍,也只有那么区区三五支。而眼下沧州军却有一万马步,五千水师……
  “哼,知道麻烦了吧!更麻烦的还在后头呢,据王某派人暗中查访,那潘美的本事,在郑子明麾下根本排不上前五!”见郑仁诲被惊得神不守舍,王峻终于狠出了一口恶气。撇撇嘴,继续大声补充,“王某拿龙王说事儿,你笑王某丢人,笑此举不该是当朝首辅所为。可王某忌惮沧州军的战斗力这种事,又怎么能摆在明面上?”
  一句话说罢,他忽然觉得鼻子发酸,眼眶阵阵发烫。自己明明就是一心一意为了大周,为了天下百姓。而此时此刻,非但满朝文武当中很少人能理解自己的苦心孤诣,连皇帝郭威,也对自己产生了许多误解,认为自己单纯地就是嫉贤妒能!
  嫉贤妒能,嫉贤妒能,王某人已经身为当朝枢密使了,犯得着嫉妒一个小小的地方节镇么?王某,王某人还不是为了避免大周境内,除了符老狼、高白马和常肥狐之外,再出现第四个尾大不掉的诸侯?王某人还不是为了避免你郭威百年之后,姓郑的趁机起兵,令江山动荡,百姓生灵涂炭?
  “天!那小子居然把沧州军,整训到了如此地步?秀峰,你确定传言属实?”正委屈得即将落泪之时,耳畔终于传来的郭威的声音,好像刚刚睡醒一般,又好像故意而为之,“如果朕,如果朕当初麾下有这样一群虎狼之士,又何必用筑城的笨办法去对付那李守贞?直接将其骗出城外,一鼓而擒便是。既能赢得干脆利落,又能节省朝廷钱粮!”
  “陛下!”王峻眼眶中的泪水,立刻就被怒火烧干。抬起头,死死瞪着郭威的脸庞,双臂用力挥动,“是沧州军,郑子明的沧州军。石重贵眼下据说就住在沧州附近的海岛上,而郑子明与常思的女儿,也即将生下一个儿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28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